滸零花鼓

滸零花鼓,又稱下洋花鼓。它是一種融歌、舞、戲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主要流傳於江蘇如東縣西北部地區的滸零、栟茶、河口等鄉鎮以及海安縣的舊場、角斜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滸零花鼓
  • 又稱:下洋花鼓
  • 解釋:融歌、戲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
  • 流傳於:江蘇如東縣西北部地區
歷史,結構,特點,

歷史

滸零花鼓自清雍正乾隆年間開始在滸零一帶流行,至今約有二三百年歷史。這種村俗歌舞,亦稱為“唱秧歌”。滸零花鼓劇團先後移植上演過的大型傳統劇目和現代戲有《三世仇》、《血肉相連》、《三月三》、《淘米記》、《沙家浜》等十多部,上演自己改編和創作的大小劇目有《元寶記》、《牛棚新事》、《分界線》、《楊區長》、《劉四姐》、《檢查之前》、《兩封感謝信》等20多部。

結構

滸零花鼓從民間小調發展到外場歌舞,再延伸到戲曲舞台,也就是滸零花鼓先有音樂(歌),再到舞蹈,最後到戲劇,形成音樂——舞蹈——戲曲的傳承發展格局,這就是滸零花鼓在演變過程中區別於我國其他花鼓的最顯著的藝術特徵。

特點

滸零花鼓曲調質樸、流暢、優美、動聽,與當地方言配合,更加顯得水乳交融,朗朗上口。曲調中的同音反覆運用,多處上行下行的跳進,造成了熱烈詼諧的情趣,與舞蹈風格和諧一致。另外角色中上手多變的雲鑼敲擊,與整個樂隊密切配合,此起彼落,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營造出熱烈、奔放、抒情、諧趣的氣氛,這對舞蹈風格最終形成起到了烘雲托月的作用。1986年整理後的滸零花鼓《鬧春》晉京在懷仁堂演出,得到了專家的肯定,現已公布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