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雜33號

滇雜33號的育種單位是雲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滇雜33號
  • 育種單位:雲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
  • 品種類別:水稻
品種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審定意見,

品種特徵特性

雜交組合品種,生育期比多數推廣品種長5天左右,在海拔1600—1900米地區,全生育期為165—185天。株高100—115厘米,單株有效穗9—12穗,劍葉長27—30厘米,劍葉寬1.40—1.45厘米,穗長20—24厘米,穗頸長4.2—5.5厘米,穗總粒數160—200粒,穗實粒數120—170粒,結實率75—93%,千粒重23.7克左右,全省8個區試點兩年綜合評定:滇雜33田間抗菌素病性好。2004年經雲南省農科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鑑定,7個菌株表現為感病。由於恢復系採用秈粳交錯地區栽種。

產量表現

2002~2003年參加省區域試驗,兩年區試平均產量為689.2千克,示範一般畝產700~750千克。

栽培技術要點

肥床稀播,每畝播種量15~20千克,大田用種量為1.5~2.0千克/畝。實行旱育旱管,培育帶櫱壯秧,以帶2~3個分櫱較好;適齡早栽,葉齡4.5~6.0葉移栽,單本淺插稀植,規範化條栽。在海拔1450~1600左右的地區,栽插密度為2.0~2.6萬叢/畝;在海拔1700~1900米的地區,栽插密度為3.0~3.5萬叢/畝;用肥上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早施追肥、追肥一次用完,中後期不再追施氮肥;抽穗期補施鉀肥以提高粒重,按常規的栽培方法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

適宜在海拔1600~1900米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