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滄浪亭記
浮圖
1文瑛
2居大雲庵
3,環水,即蘇子美
4滄浪亭之地也。
亟5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6有國時7,廣陵王8鎮吳中9,治南園10於子城11之西南;其外戚12孫承祐13,亦治園於其偏。迨14淮海納土15,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後禪者16居之: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17,復18子美之構19於荒殘滅沒之餘: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
夫古今之變,朝市
20改易
21。嘗登
姑蘇之台
22,望五湖
23之渺茫
24,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
25之所建,闔閭、夫差
26之所爭,子胥、種、蠡
27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鏐
28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
29。諸子姻戚
30,乘時
31奢僭
32,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
33所欽重如此。可以見士之欲垂名於千載,不與其
澌然而俱盡
34者,則有在
35矣。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
36游
37,呼之為滄浪僧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浮圖:即浮屠,梵語音譯,指佛。這裡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
庵:小廟,多為女尼所居。
蘇子美:
蘇舜欽,字子美,北宋詩人。他曾建
滄浪亭,自號滄浪翁。該亭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亟:屢次。
吳越:指吳越王,即唐末
錢鏐,官拜節度使。後擁兵自重,建國吳越,稱吳越國王,是五代十國時的十國之一,轄地包括今浙江、江蘇西南、福建東北部地區。
有國時:國家存在的時候。
吳中:指蘇州一帶地區。
治南園:闢建南園。
子城:附屬於大城的小城,這裡指內城。
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迨:到,等到。
淮海納土:指吳越國主錢俶獻其地於宋。納土,指將國土貢獻給了宋王朝。
禪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
遺事:前人或前代留下來的事跡。
復:恢復。
構:指建築。
朝市:人世,塵市。
改易:改變,變化。
姑蘇之台:
姑蘇台,在今蘇州城西南。據傳是春秋末期由吳王闔閭、夫差兩代君主所建,工程浩大。越滅吳,被焚毀。
五湖:這是泛指包括太湖在內附近所有的湖泊。
渺茫:形容一望無際。
太伯:周代太王古公
亶父的長子。
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傳說太子準備將幼子
季歷立為王,於是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就遠避江南,遂為當地君長,成了春秋時吳國的開國者。
闔閭:春秋時吳國的國王(公元前514-公元前496年)。
夫差:闔閭的兒子,吳國的國王(公元前496-公元前475年)。
子胥:姓伍,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他的父親
伍奢、哥哥
伍尚,被
楚平王殺害,他投奔到吳國,曾輔助吳王夫差伐越。仲、蠡:指
文種和
范蠡。文種,春秋末年越國大夫,楚人;范蠡,春秋末年楚人,曾輔助越王滅吳。
錢鏐:吳越國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907-公元932年)。
四世:四代。吳越國共歷五主,故云。
姻戚:因婚姻關係而結成的親戚。
乘時:趁機。
奢僭(jiàn):奢侈豪華過度而不合禮製法度。僭(jiàn):超越本分。
釋子:佛教徒的通稱。因出家修行的人,都捨棄了俗姓,以佛釋迦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稱為釋子。
澌然而俱盡:猶一同消亡。澌,冰塊消融的樣子。
有在:猶言就在這個地方。
徒:門生,學生。
游:交遊。
白話譯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雲庵,那裡四面環水,從前是蘇子美建造滄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請我寫篇《滄浪亭記》,說:“過去蘇子美的《滄浪亭記》,是寫亭子的勝景,您就記述我修復這個亭子的緣由吧。”
我說:從前吳越建國時,廣陵王鎮守吳中,曾在內城的西南修建了一個園子,他的外戚孫承佑,也在它的旁邊修了園子。到吳越被宋國滅亡時,這個園子還沒有荒廢。最初蘇子美在園中造了滄浪亭,後來人們又在滄浪亭的遺址上修建了大雲庵,住進了和尚。這是從滄浪亭到大雲庵的演變過程。大雲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了。文瑛尋訪亭子的遺蹟,又在廢墟上按原來的樣子修復了滄浪亭。這是從大雲庵到滄浪亭的演變過程。
歷史在變遷,朝代在改易。我曾經登上姑蘇台,遠眺浩渺的五湖,蒼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國家,闔閭、夫差爭奪的對象,子胥、文種、范蠡籌劃的事業,如今都已消失殆盡了,大雲庵和滄浪亭的興廢,又算得了什麼呢?雖然如此,錢鏐趁天下動亂,竊據權位,占有吳越,國富兵強,傳了四代,他的子孫親戚,也借著權勢大肆揮霍,廣建宮館園囿,盛極一時,而子美的滄浪亭,卻被和尚如此欽重。可見士人要想垂名千載,不與吳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文瑛好讀書,愛做詩,常與我們郊遊,我們稱他為滄浪僧。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的具體寫作時間已難於確考,從行文口氣判斷,大約寫于歸有光四五十歲之間,即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間。滄浪亭在今蘇州市南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現存最久的古園林之一。在宋慶曆年間,文學家蘇舜欽因貶官來蘇州,臨水築亭,名之曰“滄浪”,並寫有一篇《滄浪亭記》。至明嘉靖間,有僧人文瑛來此重建滄浪亭,並求歸有光寫文作記,於是有了這篇散文。
作品鑑賞
內容賞析
全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主要說明寫作此文的原因。首句即點明文瑛所居之地乃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昔日所建滄浪亭的舊址。這是全文的一根主線,後文的記述歷史、抒發感慨,都是緊緊圍繞這根主線的。緊接著的“亟求”二字,不僅表達了文瑛對作者的敬慕推崇,也表明了作者謙虛的美德。因為蘇舜欽曾寫過一篇《滄浪亭記》,自己若冒然而寫,則有不恭不敬之嫌。“亟求”,則可謂盛情難卻,不得不寫,並非有意班門弄斧。按常理,此種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滄浪亭優美的景色和精良的結構上,可本文卻並未涉及於此,原因就是作者沒有以自己的口來進行解釋說明,而是巧妙地設計了一段文瑛的請求之語,這段看似平常的對話,卻含深義。原來蘇子美為此寫過記,且是“記亭之勝也。”作者不願拾人牙慧、步人後塵,而是另闢蹊徑,把重點放在“所以為者”之上。利用對話避免正面平鋪直敘的呆板,給人以親切自然的感受。這種藝術構思確實可謂巧妙。
文章的第二段主要記述滄浪亭多次發生變化的歷史過程,作者抓住了由“園”到“亭”、由“亭”到“庵”、再由“庵”到“亭”的變化,不到一百字的篇幅,表現了長達六百多年的悠久歷史,說明作者具有高超的概括能力和廣博學識。
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在抒發自己因園亭的變化而產生的感慨之同時,強調了“士之欲垂名於千載”、“則有在矣”的道理,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的胸懷。世享變化乃古今之必然,登高台,眺望山湖想到早在春秋時,許多人為吳越之地爭奪不休,“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而今像太伯虞仲、闔間夫差、子胥、種蠡已是歷史的匆匆過客。與之相比,庵與亭的變化就能算不得什麼了。透過感慨,作者那種欲超脫於塵事羈絆的淡然就呈現出來了。作者將筆一宕,又落在滄浪亭上。此地在錢氏吳越之時是“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今不僅漸然而盡,甚至未給後人留下任何印象。與之相反的是蘇舜欽建造的一座小亭,卻令後人“欽重如此”。通過對比,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可以見士之欲垂名於千載,不與其漸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一篇曲折文字,主意只在此一句。作者未作更明白的揭示,不言明而令人盡可意會,留有豐富的想像餘地。
名家評價
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卷十二:“忽為大雲庵,忽為淪浪亭,時時變易,已足喚醒世人。中間一段點緩,憑弔之感,路然動色。至末一轉,言士之垂名不朽者,固自有在,而不在乎辛之擾存,此意開人知識不淺。”
過珙《古文評註》卷十:“文致曲折淋漓,大蘇集中最多此種。”
程潤德等《古文集解》卷八“俯昂憑弔,慷慨無窮,大有盧陵筆意。今中垂宋撫軍捐體重修此亭,其旁理事增華,益加壯麗,吳之名流鹹筋味於此焉。風流相賞,千載感召,有以哉!”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文學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自號項脊生,是”
唐宋八大家”與清代”
桐城派”之間的橋樑,與
王慎中、
唐順之、
茅坤並稱為”
唐宋派”。其文被稱作”明文第一”,有”今之
歐陽修”的讚譽,世稱”震川先生”。明代崑山(今江蘇崑山)人,後徙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早年從師於同邑魏校。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丞。卒於官,年六十六歲。文學上,歸有光以散文創作為主,其散文繼承歐陽修、
曾鞏的文風,文風樸實自然,渾然天成,無故意雕鑿痕,感情真摯,選材上多著眼於家庭瑣事,以此表達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間的深情,文筆清淡樸素,自然親切,感情真摯深沉,細節生動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