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稱:溫燥感冒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肺部
- 常見病因:秋天氣候
- 常見症狀:發熱、風寒、少汗、乾咳、無痰
簡介,用藥,應對方法,
簡介
秋季,燥氣主令,但有溫燥涼燥之分。溫燥,是指初秋時節,炎熱未盡,久晴無雨,空氣乾燥,侵入肺衛,發而為病。一般多在立秋至秋分之間。溫燥外襲,郁於肌表,可見發熱微惡風寒、少汗;溫燥上擾清竅,則見頭痛;溫燥傷肺,肺失清肅,肺津耗傷,則乾咳少痰或無痰;“燥勝則乾”,其溫燥尤易傷津耗液,則見咽乾鼻燥、皮膚燥熱;燥甚傷及血絡,可見鼻出血。溫燥的特點是溫熱傷陰,故其苔必乾,脈必數。故溫燥感冒的臨床表現為:
次症:咽痛,咳甚胸痛,鼻出血,皮膚燥熱。
舌脈:舌尖邊紅,苔薄黃而乾;脈浮數。
凡在秋季感受外邪發病,見主症①、②及次症中任何一項,或見主症①、③及次症中任何一項,並均見典型舌脈者,即可診斷為溫燥證。
用藥
(1) 秋燥感胃沖劑秋燥傷及肺衛,當辛涼甘潤並用。方以桑葉、菊花、前胡辛涼清透表邪為君藥;北沙參、麥冬甘寒清燥潤肺為臣藥;象貝、杏仁宣肺止咳為佐藥;山豆根、桔梗、竹葉清熱利咽為使藥。全方具有清燥熱、養肺陰、止咳嗽的作用,是治療溫燥初起,以發熱乾咳及口鼻乾燥為主症的良藥。
(2) 秋梨奔方以秋梨為君藥,甘寒生津,止咳化痰;浙貝母清化燥痰,麥冬甘寒潤燥,共為臣藥;鮮藕生津止渴為佐藥;青蘿蔔行氣化痰為使藥。諸藥合用,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用於秋燥傷肺、陰虛燥咳,或久病陰虧、火旺傷肺者。
(3) 羊膽丸方以羊膽乾裔與浙貝母為君藥,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百部與白及清熱化痰、止咳止血為臣藥;甘草甘潤瀉火、調和諸藥為佐使藥。本藥適用於燥熱傷肺所致的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口乾咽燥等,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兼以止血的功效。
(4) 川貝清肺糖漿本品又名川貝清肺露方中以川貝母、枇杷葉、苦杏仁肅肺止咳為君藥;以麥冬、地黃、蔗糖滋陰清肺為臣藥;薄荷、桔梗為佐藥,宣達肺氣;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本品用於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咽痛、低熱、口渴等,有清肺潤燥、止咳退熱之功。
應對方法
“立秋後,雖然白天天氣還比較熱,但時令已表現為以燥為主”
對於初秋的溫燥感冒,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一些甘味和酸味果蔬,比如梨、香蕉、藕、橘子、蘆柑、金橘、柚子、荸薺、橙子、葡萄等。多喝些杏仁湯也有不錯的效果。做法很簡單,從市場上買回杏仁粉(自己磨也可以),直接沖服,或者取杏仁9克、沙參15克、百合12克,煎湯取汁喝。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制“五汁安中飲”(牛乳60毫升、韭汁、生薑汁、梨汁、藕汁各10亳升的混合物),有很好的潤燥作用。
用藥方面,如果是單純的感冒,可以吃些清熱靈顆粒劑;如果以燥咳為主,可以吃些參貝北瓜膏。需要提醒的是,立秋後,西瓜就應該少吃了。因為秋季容易發生腹瀉,如果再多吃西瓜這樣的涼性水果,更易引發腹瀉,尤其要少給孩子吃。
防感冒常用冷水洗鼻子用冷水洗臉、熱水泡足。每日晨、晚養成用冷水浴面、熱水泡足的習慣,有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除此,要堅持用冷水洗鼻,增強鼻黏膜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也可用手指揉按鼻旁迎香穴1至3分鐘,或用兩食指擦鼻樑兩側,使之發熱,促進鼻腔的血液循環和黏液的分泌,以增強其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