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溪上1
溪上東風吹柳花,溪頭春水淨無沙。
白鷗自信無機事2,玄鳥猶知有歲華3。
錦纜牙檣非昨夢4,鳳笙龍管是誰家5?
令人苦憶東陵子6,擬問田園學種瓜。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溪:即詩人家鄉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的苕溪。有二。西苕溪源出今浙江省安吉縣西南天目山北麓。東苕溪源於今浙江省臨安縣西北天日山南麓。東西苕溪於湖州市合流北入太湖。
2.白鷗無機事:《
列子·黃帝篇》載:古時海邊有一個人,非常喜歡白鷗,每天清晨到海邊,常有成百隻白鷗飛集他身邊。一次這個人的父親叫他去捉一隻白鷗來玩玩,他再去海邊,白鷗就不再飛下來了。
3.玄鳥:出自《
山海經》:四翅鳥類,羽毛呈淡黃色,喜食鷹肉,性暴戾,居於平頂山。據《
禮記·月令》載,“是月(仲春二月)也,玄鳥(燕子)至”。故此應指燕子,其能知季節,春來秋去。
4.錦纜:錦制的纜繩,形容纜繩精美。牙檣:象牙裝飾的桅桿。一說桅桿頂端尖銳如牙。
5.鳳笙:笙形像鳳,故古人稱為風笙。龍管:指笛,相傳笛聲如龍吟,故稱笛為龍管。
6.東陵子:即秦末隱居不仕的東陵侯
召平。《史記·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亦作邵。
白話譯文
小溪上清風陣陣,小溪邊柳絮紛紛。小溪中春水清澈,看不到一絲沙痕。
翩翩白鷗無心飛過,燕子卻知歲華又新。
五彩樓船隻是昨日夢幻,誰家鳳笙龍管樂聲紛紜。
我常想起過去的東陵子,也想尋覓田園,種瓜青門。
創作背景
據《
元史》記載,趙孟頫系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官至翰林承旨,在當時“南人”官員中深得元世祖的恩寵。因此招來人忌,經常遇到傾軋排擠的官場風波。至元二十九年(1192年),趙孟頫向元世祖請調外任,以集賢學士出知濟南,曾在家鄉住了一段時間,這首詩可能作於此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點題,描繪家鄉山水的可愛:“溪上東風吹柳花,溪頭春水淨無沙。”作者有幸來苕溪遊覽,時值仲春,東風拂面,柳花飄飛,溪水碧綠,明淨無沙,這是家鄉的一大美景。面對這自然風光,詩人的心情是愉悅的。此處的“淨”字,不僅寫出了溪水的澄澈,也反映了作者心境清明。
頷聯由景及物,繼續描繪溪上的風光:“白鷗自信無機事,玄鳥猶知有歲華。”這兩句對仗工巧,感慨良深,當屬佳聯。燕子不違常規,確是信鳥,而人卻不能既無機心又守信義了。聯繫作者在官場受到傾軋排擠的事實,這兩句顯然是寓感慨於寫景之中的。
頸聯承前,由鷗燕的自由聯想到人事的盛衰:“錦纜牙檣非昨夢,鳳笙龍管是誰家。”這一聯是有所本的,出句來自杜甫詩“錦纜牙檣起白鷗”(《
秋興八首》之七);對句來自李白詩“鳳笙龍管行相催”(《
襄陽歌》)。不過趙孟頫並不是單純模仿,而是富於創造,融注了強烈的感情色彩。“錦纜牙檣”“鳳笙龍管”,都是達官豪富們旅遊水上講排場、比闊氣的一種表現。然而,事物總是在變化的,“非昨夢”和“落誰家”,這一切不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是虛幻不定和難以憑恃的。這就在李杜原意的基礎上作了升華,對豪奢淫靡進行了否定,有積極意義。
尾聯由溪上美景喚起了回歸自然的願望“今人苦憶東陵子,擬向田園學種瓜。”這裡所說的“今人”,主要是指作者自己。詩人作為宋朝的皇族,在仕元的“南人”中,他雖官職很高,但卻受到幾方面的夾攻。在趙氏族屬眼裡,他是“逆子”;在蒙古貴族眼裡,他又是“貳臣”,常常受到排擠和打擊,詩人請調外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來的。這次他有機會遊覽苕溪,為自然美景所陶醉,於是想起秦亡後隱居不仕的東陵侯召平,希望能像他那樣,“擬向田園學種瓜”,隱居苕溪,以脫離官場的相互傾軋,享受自然之樂趣。
全詩寫故鄉即目所見及由此而產生的歲月流逝、世事多變的感慨,亦表現了詩人的隱逸思想。
名家點評
上海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劉明浩:詩寫得平淡雋永,雖然內心不無疾憤,但表達時卻無狠戾之氣有六朝詩恬然和平之致,且風格婉麗清新,自然入妙。(《元明清詩鑑賞》)
上海古籍出版社高級編輯史良昭:這首詩以往常被人解釋為體現“故國黍離之悲”的作品,其實恐怕應作具體分析。趙孟頫的仕元不是被迫的,出仕後一直受到元世祖特殊的優渥待遇。作為亡宋宗室,他有良心的責備,寫過《罪出》詩,但這是在他名聲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之後。所謂“政為疏慵無補報,非乾高尚慕丘園”(《書懷二首),他高蹈田園的願望實同民族感情無關。本詩固然是興思感懷,卻帶有學杜的明顯影響。杜詩多以鷗燕對仗,如“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春歸》)等,對次聯的構思或有啟發。而因苕溪並不存在“錦纜牙檣”的故實,故亦不能排除其為因“白鷗”而引發的聯想。杜詩在明潔的詠景之後,往往能接續無痕地渡入深沉的感慨,本詩也表現出了這樣的特點。(《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遼·金·元·明》)
作者簡介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畫家,
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很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存詩較少,著有《
松雪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