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糍粑

湘西糍粑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講究,手粘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西糍粑
  • 主要原料:糯米,蒿菜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補充熱量、提高免疫力,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 主要食用功效:健脾養胃
  • 副作用:無
  • 儲藏方法:放入清水中
做法,主要種類,產地,

做法

1、糯米洗淨蒸熟。
2、茶油中放入黃色的蜂蠟,加熱融化,塗抹在桌面、門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3、把糯米放進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搗。糯米粘性很強,一般是兩個強壯的男人來,一上一下地“打”。
4、糯米搗成泥以後,鋪點麵粉在桌子上,乘熱揪出拳頭大的米糰,壓扁成餅,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等糯米涼了就成型了。

主要種類

1、糯米糍粑
2、蒿菜糍耙
3、紅豆糍粑
4、艾葉糍粑

產地

湘西鳳凰苗家有打糍粑的習俗,逢年過節、喜事甚至喪事都要打糍粑。在鳳凰老油坊松桂坊就有80多年的打糍粑歷史,當然,不一樣的事,打糍粑的意義也不一樣。過年糍粑主要是團圓節慶,同時糍粑也是一種很美味的食品;過節主要是祭祀祭祖,什麼四月八都離不開糍粑;辦喜事的就有很多種了,但用糍粑的方式都大同小異,比如賀新屋和結婚,主人家和親戚從樓上往下向來吃酒的賓客們拋甩糍粑,通常有點糍粑還包有錢幣,主要表達主人家及親戚朋友的好客和喜慶;而喪事用的糍粑主要是儀式問題,更多是韻意是給故去的人表達孝敬。通常糍粑不是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是走親戚辦祭事和節慶,只是今年來商業文化侵襲以及苗族傳統風俗習慣的流失,才出現商業糍粑的買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