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粵贛會戰(湘粵贛戰役)

湘粵贛會戰

湘粵贛戰役一般指本詞條

湘粵贛會戰是1945年1月日軍為打通粵漢鐵路(廣州至武漢)南段及破壞中國空軍基地發起的戰爭,日軍集中4個師團、兩個獨立旅團,在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向湘粵贛邊區及海陸豐地區進攻;第7戰區兩個集團軍、一個守備區、第9戰區7個軍又兩個師,在贛州行轅主任顧祝同統一指揮下,阻擊日軍進攻。

湘粵贛邊區作戰歷時三十五天,日軍於24日、25日攻陷海豐、揭陽和陸豐;26日,日軍北攻湯坑,被守軍擊退。

基本介紹

  • 名稱:湘粵贛戰役
  • 地點:江西、廣東、湖南等省交接邊境
  • 時間:1945年1月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日軍被守軍擊退
  • 參戰方兵力:日本4個師團、兩個獨立旅團
    中國軍隊兩個集團軍、一個守備區、7個軍又兩個師
  • 傷亡情況:日軍傷亡20000餘人
  • 主要指揮官:薛岳,游世雄,岡村寧次
戰爭背景,戰略位置,兩軍情況,戰爭經過,高隴橋頭之戰,沙市澧田之戰,金山銀山之戰,克復永新之戰,戰爭結果,雙方將領,中方指揮,日方指揮,戰役影響,

戰爭背景

戰略位置

湘粵贛地區是今天地理意義上的“湘(湖南)”、“粵(廣東)”、“贛(江西)”之交界地區,地處於南嶺山脈中段。崇山峻岭連綿不斷,湘江、贛江、北江水系從此發源。氣勢磅礴的騎山嶺、大庾嶺和九連山橫跨其間,蜿蜒曲折的北江、東江、章水、貢水、末水、舂陵水分布全區。其扼守著湘、贛入粵的咽喉,為嶺南與中原溝通之要地,亦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具有極其重要的交通與戰略地位。
湘粵贛戰役圖片湘粵贛戰役圖片
長衡會戰結束後,兩軍形成犬牙交錯的對峙局面,並沒有嚴格的陣線,戰鬥一經停止,雙方也就互不侵犯,整個戰區都進人沉寂狀態。一九四四年夏天,日軍侵占長沙、衡陽。入秋以後,又沿湘桂鐵路竄抵桂林、柳州,入冬並以一部沿黔桂鐵路進入貴州境內,之後日軍沿粵漢鐵路分頭竄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由長沙退到未陽,再節節退避,最後退到湘贛交界之桂東附近。

兩軍情況

日軍集中4個師團、兩個獨立旅團,在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向湘粵贛邊區及海陸豐地區進攻。
中國軍隊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指揮第七十二軍,軍長傅翼。該軍轄第三十四師、新編第十三師、新編第十五師等三個師,總部還有正待補充之直屬新編第十六師,另有三個挺進縱隊(每個挺進縱隊等於一個師) ,原先有四個挺進縱隊其中第一縱隊孔荷寵,已編為暫編第五十四師,調往他處,已不受集團軍指揮。

戰爭經過

高隴橋頭之戰

一九四四年秋,日軍占桂林,進襲柳州,並進至獨山後,其在湘南與廣東日軍會攻韶關。因第九戰區大部隊多轉進山區,時扼其後,如芒刺背。同時,中國遂川機場鄰近粵漢路,該機場是中國空軍東線最大基地,為轟炸日本本土之根據地,日本勢必攻取而甘心,乃於一九四五年初,兵分兩路進犯 一路南粵北沿粵贛公路陷贛州;一路南湖南茶陵、攸縣,及江西蓮花,攻永新、遂川,企圖擊破中國邊區野戰軍。
作戰地圖作戰地圖
第五十八軍當時分駐寧岡、永新地區整訓,派新編第十一師第三十二團駐龔山口、萬古石地區,對蓮花、茶陵方向之日本警戒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二日,日本南茶陵向高隴附近竄犯,與中國第三十二團第一營接戰,次晨,該閉全部馳抵高隴,將日本擊潰,旋日本增援反撲,未能動搖中國軍隊陣地,形成對峙。十三日,日本三度增援,步兵在炮兵掩護下,向中國猛攻,同時較遠地區,均發現日軍運動。中國軍隊即令新編第十一師蕭本元師長,率領全師推進至路江、橋頭地區,並令蓮花縣張縣長派自衛隊警戒功德嶺、九曲山之線,監視日軍行動,又令贛保全第六團徐大隊長迅即開赴南嶽廟,暫歸第三十二團團長鄭社科指揮。十六日,日本中國展開激戰,高隴之馮家屋附近,日本增至千餘,在炮兵協力下,猛攻中國正面陣地,經中國反擊不得逞。日本復以大部向中國側翼迂迴進攻,因徐大隊長未能遵限到達南嶽廟,使中國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當另派部隊阻擊時,正面情況又緊,日本同時以後續部隊向中國右翼圍攻,中國官兵前仆後繼,血戰至十七日晚,高隴、雷打石、界化隴之線,日本全面進攻,中國主陣地被突破,主力轉移,控制各大小道路,阻日本前進。
十六日晨,約五六百之日本人,向扼守橋頭之新編第十師侯鎮邦部段經團陣地猛攻,另一股約四百餘,繞至水岩山向段經團右翼迂迴。段團長出敵不意,以精銳之一部,幾經肉搏,將日本擊潰。晚間,步炮聯合之日軍千餘,竄抵橋頭西南之朱嶺坳,同時,橋頭東之隴山口,日本與中國守軍激戰。在連日戰鬥中,中國軍隊傷亡甚大,乃暫轉第二線整補。

沙市澧田之戰

沙市、澧田,位蓮花、永新大道之要隘。一月十九日,軍令新編第十師侯鎮邦師長,以有力之一部,據守該兩地;並令對通向蓮花之大小道路,全力死守,以確保永新。
二十日,沙市附近,發現日本蜂擁而來,蓮花南郊,有萬餘之日本,向東運動。軍令侯鎮邦師主力,馳至永新,並指揮軍在該地之炮、T部隊,阻日本進攻。二十一日,沙市到日本約一千六七百,會合路江西南、橋東以東文竹之日本一千五百餘,向侯鎮邦師正面進攻,侯師電話線突被截斷,在激戰中日本陷沙市,並迂迴至該師楊又齋團右翼,繼續向東運動,楊團奮勇阻擊。時侯師在澧田、路江、五馬山之線奮戰,而日本主力自澧田以北直趨永新。二十二日,五馬山、路江、澧田中國陣地先後失守。段經、鄭社科、楊又齋各團,退至新陣地應戰。自二十三日後,日本雖不斷增援進攻,但中國各團死力固守,相機轉移攻勢,一時成為對峙狀態。窺測日本之企圖,顯系聲東擊西之慣技,正面主力與中國激戰,另以一部繞道向攻擊目標突進。果然,其後續部隊即從沙市、澧田以北東竄,攻陷永新。隨而經城南觀音閣向南攻略南山,進窺遂川。如中國兵力許可,分兵堵擊,於永新、遂川置重兵守備,並派出突擊隊,搗其後方,日本謀必不得逞。

金山銀山之戰

國民黨軍隊第四十師,原來守備遂川,二月中旬,新編第三軍之第一八三師余銘新(余建勛),自新淦(今稱新乾)來接遂川防務,並奉戰區司令長官部電令,暫歸第五十八軍指揮。該師第五四九團接替城區及外圍據點陣地,立足未穩,而于田方面戰鬥爆發,遂川機場頓遭突破,從而展開金山、銀山之惡戰。
中日雙方在金山展開激戰時,中國軍隊派隊馳援,被強敵阻擊,山上守軍傷亡達分之二,幹部多壯烈殉國,陣地不守。當金山方面苦戰時,銀山情況亦同時緊張。據守銀山之楊保鴻營,反覆衝殺,卒以傷亡殆盡而告失守,銀山是遂川城屏障,關係整個戰局。軍嚴令余建勛師以全力反攻,奪同銀山,以保遂川機場安全。余師長遵令執行,派余紹桓團長督攻,高喊“不奪回銀山,誓不生還”的口號,向白雪皚皚的山上頑日本進攻,一時手榴彈爆炸聲、密集的步機槍聲、雙方喊殺聲、人馬倒地聲,使銀山成為從未曾有的血戰場。中國官兵同仇日本愾、奮不顧身,將大部日軍砍殺,少數殘日本狼狽潰逃,遂將銀山收復。旋日本糾集步炮聯合之大部隊,環繞銀山猛攻,日本眾中國寡,中國官兵被緊緊圍困,誓死奮戰,終於全部忠勇殉國,事極壯烈。
是役,銀山淪陷,迫使遂川易手,第一八三師續在遂川城郊西南山地與日本戰鬥。

克復永新之戰

二月十七日,日軍因被中國軍隊不斷攻擊而開始出現動搖之勢,收到線報後,指揮電令侯鎮邦之新編第十師,協攻澧田、永新的日軍,侯師之第三十團進至拿山附近,截擊由永新南竄的日軍。二十八日,中國軍隊全面攻勢轉移,荷花塘、洋埠之線先後發生激戰,里旗山、雙乳山、州湖各地亦展開戰鬥,日本勢不支,紛向南退。新編第十師之第三十團協同新編第十一師主力,於三月一日午夜,力克永新城。日軍南走,蕭本元師之第三十一團,經觀音閣跟蹤追擊,侯鎮邦師之第三十團扼拿山、白沙塘間堵擊,斃日軍甚眾,並繳獲大批戰利品。
永新收復後,指揮令侯師第三十團、蕭師之第三十一團,追擊竄向遂川的日軍,並令第一八三師余建勛師長,迅速準備進攻遂川,並堵堵擊永新竄逃遂川的日軍。三月三日,由永新南竄遂川I的日軍,甫達水口附近,即與余師堵擊部遭遇。同時,蕭師之笫三十一團,侯師之第三十團,亦將回竄鹽山的日軍包圍。此時回竄與南竄之敵,狼狽萬狀,
反攻遂川之戰,於三月五日開始,日本據堅固工事與險要地形頑抗,並多次出擊,中國軍隊將士,奮勇衝擊,七日,攻至鏡下;八日,攻達楓樹坳;九日,圍攻金山、銀山與象形坳,尤以象形坳制高點之爭奪戰,最為激烈,得而復失者再,中國將士死命戰鬥,奪下這個制高點,殲滅守敵殆盡。十日,中國軍隊全力進攻金山、銀山,血戰竟日,終於克復,日本殘軍退守城內。十一日拂曉,中國軍隊攻達四里街並城區,與日本巷戰,雙方傷亡均大,中國將日本殘兵驅逐,光復遂川。其時,日本殘兵奔洋村渡河向東南逃竄,中國追擊部隊跟蹤痛擊,日軍溺斃河中者甚多。十二日,日本曾一度反攻,未逞;十三日,日本逃離贛州。
湘贛粵邊區激戰,告一段落。

戰爭結果

湘粵贛邊區作戰歷時三十五天,日軍於24日、25日攻陷海豐、揭陽和陸豐;26日,日軍北攻湯坑,被守軍擊退。

雙方將領

中方指揮

薛岳
薛岳,字伯陵,廣東省樂昌縣人,1896年生。他的原名叫薛仰岳,因為他出生時,正值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的第二年,國土台灣淪喪,民族危機空前。其父為他取名“仰岳”,“就是取義效法民族英雄岳飛之意”。成年後,薛岳認為“只是敬崇岳飛尚未足以稱其心意,乃去‘仰’字,單名岳,直以岳飛自況”。 11歲,薛岳考入廣東黃浦陸軍國小,開始接受軍事教育。14歲,他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他於1914年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16年畢業後,與鄧演達張發奎李漢魂等一同考入保定軍校第6期。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發動第二次護法運動。薛岳任大總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次年6月,陳炯明叛變革命,炮轟越秀樓,圍攻總統府,薛岳率官兵曾冒著槍林彈雨掩護孫夫人宋慶齡安全撤離。
薛岳將軍薛岳將軍
游世雄
游世(士)雄,江西省吉安縣永陽鎮人,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任紅軍連指導員,同年在九渡沖戰役中,曾榮獲湘贛省蘇維埃五星銀質獎章,1932年被選為出席中共中央蘇區第三次全蘇代表大會、紅軍代表,並於當年到中央蘇區紅軍大學學習,學習結束後,1933年春調任福建軍區第24師70團政委,上抗戰役後任師政治部主任,1935年一月部隊突圍帽子峰附近時,游世(士)雄在危急時刻掩護項英陳毅同志突圍,1935年3月贛南省軍區司令員蔡會文率領從中央蘇區最後突圍出來的紅軍三百人,來到桂東東東邊山、與先期在桂東活動的方維夏部隊會合成立了湘粵贛特委和紅軍湘粵贛支隊(共六百人)蔡會文任支隊長兼政委,游士雄任付政委,以桂東為活動中心,開始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1936年春,蔡會文同志犧牲後游世(士)雄任支隊長兼政委,當時紅軍湘粵贛游擊支隊在游世(士)雄、王赤等領導下以桂東東西兩邊山為根據地,堅持深入日本後,打擊日本人,擾亂日本人,牽制日本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南方游擊根據地進攻,發揮了重大的戰略作用,此部隊是南方八省十四支游擊隊之一。湘粵贛支隊在游世(士)雄等同志率領下,成為了中國黨新四軍最早的基本隊伍,游世(士)雄在三年的游擊戰爭中,堅持在桂東一帶從事革命鬥爭,為革命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岡村寧次岡村寧次

日方指揮

岡村寧次(日語:おかむら やすじ),侵華戰犯,日本陸軍大將,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岡村寧次1904年畢業於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5年4月參加日俄戰爭,其後駐紮在日本侵占的朝鮮。“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全面抗戰爆發後參加侵華日軍,1944年升任侵華日軍總司令,1945年9月9日代表侵華日軍在南京簽署投降書。1949年2月因蔣介石庇護被國民黨軍事法庭戲劇性地審判為“無罪釋放”,後被蔣介石聘為台灣高級教官,日本右翼勢力任其為“日本戰友會”副會長。1966年病死於東京。

戰役影響

湘粵贛邊區停戰後,第140師移防贛江整訓。同年4月,為準備進行戰略反攻,統帥部決定集中國部隊中戰鬥力較強的15個軍編成四個方面軍。日軍雖一時打通粵漢鐵路南段,破壞了贛南(新城)空軍基地,但卻未能擊潰中國守軍主力,所以不能有效地控制該地區,致使兩軍膠著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