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疑山望三分石

《游九疑山望三分石》是清代的一首散文,作者是楊季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九疑山望三分石
  • 作者:楊季鸞
  • 年代清代
  • 體裁散文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介紹,

基本信息

【名稱】游九疑山望三分石

作品原文

游九疑山望三分石
楊季鸞[1]
忽風忽雨離合間,非煙非霧千迭山。九疑靈異不可狀,誰能振策窮躋攀[2]。奇花怪石莽難數,篁深不辨溪頭路[3]。我來正值春未闌,連日陰晴變朝暮。籃輿導出千林松[4],煙光晃蕩青芙蓉。空中素練忽飛下,乃有秀插天半之三峰。或言萼綠華[5],駐景餐流霞。往來倏忽無定所[6],峰頭時駐乘雲車。又言上有銅碑不識字,傳是古帝巡方之所志[7]。我聞一笑且置之,休論四千年來事。白雲黯黯愁瀟湘,離憂哀怨成文章[8]。李白能說不能到,袖隨越鳥空飛揚。何如徑從此去朝玉帝。翩然舉袂凌蒼蒼。仙之人兮約同駕,風馬雲車定爭迓[9]。遙聞玉琯吹參差,十二鳳凰空際下。

作品注釋

[1]請見作者介紹。
[2]躋(jī):登。
[3]篁(huáng):竹林,泛指竹子。
[4]籃輿:竹轎。
[5]萼綠華:傳說婦女仙名。
[6]倏(shū):極快地。
[7]古帝:指舜帝。巡方:指南巡。志:記。
[8]離憂:遭遇憂愁。
[9]迓(yà):迎接。

作品鑑賞

三分石,三峰並峙,相距各五里。峰勢險絕,直插霄漢,浮雲繚繞,平時很難看見它的真面目。這首七言古詩以豐富的想像,描寫了三分石雄偉迷漫、險絕飄拂、忽隱忽現、忽實忽虛、忽俗忽仙的景致,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楊季鸞晚年正處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列強的魔爪一隻只伸向中國神州大地,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全面動盪,國土疆域四分五裂,民生凋弊,社稷將覆,文人儒士,豈奈其何?詩人只好“舉袂凌蒼”,望仙約同駕,“風馬雲車”相接,離開多愁的瀟湘去到仙宮,聞玉琯吹奏,觀十二隻鳳凰凌空而下,表明了詩人的祈盼和追求。全詩想像奇特,氣勢磅礴,成功地運用了對比誇張比擬等修辭格,語言鏗鏘,巧妙運用長短句和傳說故事,表現了詩人超人的功底。

作者介紹

楊季鸞(?—1856):晚清詩人,字紫卿,湖南寧遠人。國子監生,鹹豐初舉孝廉方正。年未三十,即擅詩名,與何紹基,魏源等詩酒唱酬。晚年主講濂溪書院十餘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