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新儒家

港台新儒家,又名“現代新儒家”。產生於20 世紀20 年代初,力圖恢復儲家思想的主導地位,重建儒家的價值系統,並以此為基礎來吸納融合、會通西學,以謀求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

與馬克思主義派、自由主義的西化派並稱為中國現代三大思湖,是中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的主要代表。長期以來同全盤西化論者分庭抗禮,強調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反對將現代化等同於“西化”,嚮往一條”儒家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港台新儒家
  • 別名:現代新儒家
港台新儒家注意研究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特點,極力突出儒家人文主義的價值,認為其對於西方現代文化有補偏救弊之功。但過於執著家的“道統”觀念,把儒學的基本義理看作是某種逾時空的體現永恆天道和人性的“常理”、“常道”堅持道德精神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唯心史觀;其“返本開新”(返傳統儒學之本,開民主、科學之新)、“以儒家精神為體,以西洋文化為用”的文化立場仍然沒有超脫出“中體西用”論的寒白。與現代中國的其他主流思想相比,現代新學的社會影響很小,只在少數學者中傳承,但是它也連續不斷,其學術文化價值遠勝於其社會政治的作用。70 年以來,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20年代初至40年代其前期發展階段,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張君勵熊十力馮友蘭賀麟錢穆等人。在“全盤西化"和唯科學主義思潮感行、傳統思想受到沉重打擊的情況下,主張發興民族文化,“掘發其固有寶,涵養其自尊自信之毅力”(熊十力)認為”民族文化的復興,主要的潮流,根本的成分,就是儒家思想的復興”(賀麟)。從梁提“新孔學”,張君勵提侶“玄學”即“新宋學”,到抗日戰爭時期熊十力完成“新唯識論的哲學體系,馮友蘭建立“新理學”的哲學體系,現代新儒學已經確立了自己的人本主義的、道德形上學的精神方向,在理論上基本成熟,力圖創造一種民族本位的納現代民主科學的中西合璧的新哲學、新文化。5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現代新學主要在港台地區得到發展,其第二代傳人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人。1958年元旦,港台新儒家發表了《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全面鬧述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中西文化關係等問題的看法,明確提出了“返本開新”的思想綱領。認為家心性之學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也是人類的最高智慧,由此內聖心性之學開出民主、科學的外王事業(由內聖開出外王)來乃是中國文化自身發展的必然的內在的要求。唐、牟等人在吸攝、融通西方康德黑格爾哲學,詳細疏解儒家心性哲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80 年代以來,東亞某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復興”提供了新的刺激和動力。以杜維明、劉述先等人為代表的第三代新家,積極倡導家思想的現代化世界化和“儒學第三期發展”,試圖使儒家思想成為“人類走向未來所能的唯一的定盤針”。這個時期,現代新學不僅傳播於港台和海外,而且對中國大陸的思想文化界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現代新家提倡的“儒家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在中國沒有現實的可能性但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並存的歷史條件下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沒有完全實現之前,這派思想還會相當長時期存在並繼續發揮其多方面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