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優7109

渝優7109

渝優7109是重慶再生稻研究中心和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802A與自育的恢復系R7109配組育成的選育而成的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渝優7109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9.6天,比對照Ⅱ優838長3.1天。株型緊湊,葉色濃綠,株高113.9厘米,穗長26.0厘米,每穗總粒數193.3粒,結實率76.4%,千粒重26.7克。該水稻熟期適中,產量較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渝優7109
  • 親本來源:渝802A×渝恢7109
  • 編號:國審稻2010009
  • 作物名稱:水稻
  • 育種者:重慶再生稻研究中心、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培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技術要點,高產栽培,

培育過程

2005年重慶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重慶再生稻研究中心用自育的不育系802A與自育的恢復系R7109配組育成的中秈遲熟高產、優質雜交水稻新組合。2006年進行多點試驗,2007年參加南方稻區長江上游國家區試,2008年進行續試,2009年進行生產試驗,2010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0009)。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
渝優7109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9.6天,比對照Ⅱ優838長3.1天。株型緊湊,葉色濃綠,葉姿挺直,葉鞘、稃尖紫色;頂小穗穀粒有芒,每畝有效穗數16.5萬穗,株高113.9厘米,穗長26.0厘米,每穗總粒數193.3粒,結實率76.4%,千粒重26.7克。
  • 抗性特點
渝優7109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姿挺直,抗倒伏能力強。稻瘟病綜合指數6.1級,穗瘟病損失率最高級7級,抗性頻率57.9%,對稻瘟病的抗性明顯優於Ⅱ優838;褐飛虱平均級8級,最高級9級。
  • 品質特點
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分析,其整精米率59.8%,長寬比2.8,堊白粒率8%,堊白度1.7%,膠稠度6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4%,綜合品質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3級。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1.4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1%(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11.3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2.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1.3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4%,增產點比率74.0%。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0.2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1%。

適種區域

渝優7109適宜在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

  1. 育秧:適時早播,培育多櫱壯秧。
  2. 移栽:採用寬行窄株栽插,秧齡40天左右中苗移栽,每畝栽插1.2~1.5萬穴,每穴栽插2苗。
  3. 肥水管理:採用促、穩、保和氮、磷、鉀配方施肥法。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8千克。磷肥全作底肥;氮肥60%作底肥,30%作追肥,10%作穗粒肥;鉀肥60%作底肥,40%作拔節肥。追肥在移栽後7天左右施用,穗粒肥在拔節期施用。科學管水,淺水促櫱,夠苗及時曬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乾濕交替,後期切忌斷水過早。
  4. 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高產栽培

  • 旱育壯秧,精心管理
一般連續3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時開始播種旱地育秧。具體的說,重慶沿江河谷地區350米以下的再生稻適宜區和渝西地區建議在2月下旬至3月5日;渝東南地區建議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海拔350~600米地區建議在3月中下旬;海拔600米以上地區建議在3月下旬。秧苗出苗後,若晴天膜內溫度高於35℃,應於早上揭膜通風降溫,逐步煉苗。在1葉1心期至2葉1心期,注意預防低溫、立枯病、葉瘟病和蟲害。對遭受低溫危害的秧苗,可施用草木灰等熱性肥,並葉面噴施濃度為0.3%~0.5%的磷酸二氫鉀,促進秧苗的生長;對兩季田的長齡秧苗,可用200毫克/千克濃度的多效唑均勻葉面噴施,有利於促根、增櫱、矮化、壯苗、抗旱和增加秧齡彈性。此外,根據秧苗長勢酌情對水潑施追肥,然後用清水洗苗。
  • 科學拋栽,合理密植
  1. 適時早栽,促使分櫱早生快發。重慶沿江河谷及西部平壩地區一般在4月上、中旬開始拋栽;渝東南區、山區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栽秧。
  2. 因地制宜採用手插、拋秧和機插等移栽方式。手插方式中,可選擇等距正方形、寬行窄株的長方形或寬窄行條栽,寬窄行相間的並列方式以及埂式或廂式半旱式栽培;拋秧方式中,可選擇定拋或相對有序拋秧。
  3. 合理密植,足穗高產。根據渝優7109的大面積高產示範,建議栽插密度為1.0萬~1.3萬穴/畝,每穴2棵種子苗。
  • 平衡施肥,高效灌溉
  1. 根據土壤肥力及各種肥料元素的豐缺情況,積極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做到有機肥與化學肥料相結合,有機肥(餅肥、綠肥、農家肥或堆肥)應占20%~30%,做基肥施用。
  2. 根據產量指標和土壤肥力水平,畝施純N10~15千克,氮肥磷肥鉀肥配比1∶0.5∶0.8~1,控氮肥增鉀肥,缺鋅田畝施硫酸鋅1~2千克作基肥,酸性稻田、低山冷浸田和稻瘟病常發田底肥畝增施矽磷肥50~100千克。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總氮比例50%~60%,磷肥全作底肥,總鉀比例70%;分櫱肥:總氮比例20%~30%,在移栽後5~10天施用;穗肥:總氮比例10%~20%,總鉀比例30%,可分促花肥(Ⅱ期)和保花肥(Ⅵ期)兩次施用;粒肥:破口期和齊穗期看苗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0.2千克/畝。
  3. 淺濕灌溉,強根促櫱。分櫱前期濕潤或淺水乾濕交替灌溉促進分櫱早生快發,分櫱後期“夠苗曬田”;在穗分化至抽穗揚花期,應淺水灌溉促大穗;在灌漿結實期,應乾乾濕濕交替灌溉,養根保葉促灌漿,不宜斷水。
  • 加強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
  1. 為高效防治水稻病蟲害,首先應在代表性區域建立水稻病蟲害監測網點,準確預測預報重大病蟲害發生時間、影響程度等。
  2. 應綜合套用栽培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藥劑防治等手段,降低水稻生產成本,實現稻米安全生產和稻作生態環境的保護。渝優7109大面積生產示範表明,採用“雜糯間栽”、“稻鴨(魚)共作”、“稻菜輪作”、“頻振燈(性誘劑)誘殺”等方式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蟲草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水稻產量。而對於藥劑防治,則首先要選用高效、低毒藥劑,如20%喜雨乳劑、5%銳勁特懸浮劑、15%三唑酮粉劑、20%的三環唑粉劑、5%紋曲寧水劑和20%三唑磷乳油等;其次要根據預測預報結果,科學把握用藥時期並嚴格控制使用濃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