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阿彌陀佛立像是清代的佛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阿彌陀佛立像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佛像
- 文物現狀: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清阿彌陀佛立像是清代的佛像。
清阿彌陀佛立像是清代的佛像。1...
彌陀岩,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左峰山腰“一嘯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構石室,面寬5.6公尺,門額刻“阿彌陀佛”。室後壁岩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高5公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有“一線天”、“雲台”、“連心石”、“泉窟觀瀑”、“泓一法師舍利塔”等景觀。由來 元至正二十四...
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之譯名,是佛教中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這件無量壽佛像頭戴嵌綠松石的五葉冠,上身赤裸,頸、胸、臂飾嵌寶石的瓔珞,下身著褲,褲腿飾綠松石。佛雙手放於腿上,結禪定印,滿臉喜慶之色,端坐於蓮台之上。整尊佛像雕刻流暢,生動自然。數字博物館 2013年,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與中文百科...
東魏武定八年張道明夫妻造阿彌陀佛白石立像是東魏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特徵 尺寸:高72.5厘米出土地:河北省景縣張村 三尊式,舉身舟形背光,上有六飛天托寶塔,後面彩繪佛像,中央主尊為阿彌陀佛。左側為脅侍觀音,右側為脅侍大勢至。主尊高肉髻,面方圓,身著通肩大衣,施無畏與願印,赤足...
如著名的“西方三聖”,碑中主佛為阿彌陀佛,左、右為觀音和大勢至菩薩。隋唐時期是中國金銅佛像製造的輝煌期,一些精美絕倫的金銅佛像頂級之作就出現在此時。就金銅佛像而言,立佛較坐佛多,有些立於蓮花座上,有些赤足落地。隋代結束割據,得到統一,但地域遼闊,各地佛像製造風格不一,很難定斷,總的感覺是...
如其中的四組摩崖龕像:一為1號龕像毗盧遮那佛和文殊、普賢菩薩三尊像;一為28號龕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菩薩三尊像,一為43號龕多聞天王騎獅像,另一組是19號龕浮雕形式的“唐僧取經”,即用白馬馱回佛教經典的故事。這四組雕像,是其中較突出的製作。如1號龕和28號龕的三尊像,左右脅侍均為坐像,衣飾...
彌陀岩 位於左峰山腰“一嘯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構石室,面寬5.6公尺,門額刻“阿彌陀佛”。室後壁岩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高5公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有“一線天”、“雲台”、“連心石”、“泉窟觀瀑”、“泓一法師舍利塔”等景觀。碧霄岩 碧霄岩,位於彌陀岩東南方,建於...
上層主要雕刻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薩,阿彌陀佛立像。下層均為高浮雕,雕刻有釋迦佛坐像、彌勒佛坐像,阿彌陀佛坐像等。窟內立面豎刻造像題記一則:“沙追附尚邑/三賧白張傍龍/妻盛夢和/男龍慶/龍君/龍興/龍安/龍千等/有善因緣/敬造彌勒佛/阿彌陀佛/圀王天啟十一年七月廿五日題記”。此窟為石鐘山石窟...
冠正中刻阿彌陀佛坐像,周圍雕飾眾多小佛首,層層疊作帽狀,兩臂合十,置於胸前,傍有1008隻手,掌中均雕1慧眼,帶鐲,分別執書卷、鐘鼓、珠寶、花果、樂器等法器。手勢自上而下排列如團扇,宛如道道金光四射。整座立像刻鏤既繁複入微又層次清晰,為明代木雕藝術珍品。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
彌陀佛像是以右掌壓左掌置足上,掌中置寶瓶。藥師佛像是垂伸右手,掌向外,以食指與大指夾一藥丸。在漢地相傳有所謂「旃檀佛像」,是釋迦牟尼佛立像的一種,右手施無畏印(右手上舉,伸五指,掌向外),左手與願印(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向外),衣紋作水波紋形。相傳這是佛在世時,印度優填王用檀木所造...
慈雲嶺造像主龕內圓雕造像七尊,中間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身後有寶珠形背光,內雕纏枝牡丹,邊緣飾火焰紋,均為全跏趺坐式,端坐於仰蓮須彌座上。兩側有菩薩立像和天王立像各兩尊。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飛天和伽陵頻伽鳥各兩尊,作散花狀。龕楣呈拱弧形,正中橫列七佛,兩端為騎獅的...
岩壁雕阿彌陀佛像 位於清源山右峰南面半山腰,保存一尊元代依岩壁雕鑿的阿彌陀佛立像。高5米,寬2米。頭結球鬢,面容豐潤,右手下垂,左手平放胸前,足踏蓮花,貌相慈祥,神態端莊,雕工精緻,造型生動,風格古樸,有較高藝術造詣⑦。達摩像 在泉州崇福寺內供奉一尊宋代一小型石雕達摩像。高58厘米,寬22厘米。
木製佛像,以佛為題材,木為材料雕刻而成的木質工藝品,也叫木雕佛像。類別 木製佛像造像分為:如來相:釋迦佛、旃檀佛像、燃燈佛、彌勒佛、阿彌陀佛、藥師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盧舍那佛等。菩薩相:觀音菩薩(含度母)、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八大菩薩、思惟菩薩像(或彌勒、或釋迦太子)、菩薩...
014.明 祥雲觀音立像(筍江山人·款)015.明 祥雲觀音立像 O16.明 坐岩送子觀音像(何朝宗·款)017.明 坐岩送子觀音像 018.明 善財龍女拜觀音像 019.明 送子觀音像 020.明 童子拜觀音 021.明 坐岩送子觀音像(朝春·款)022.明 準提菩薩坐蓮像 023.明 阿彌陀佛立像 024.明 達摩渡海立像 025.明 降龍...
七佛殿 觀音殿 阿彌陀佛立像 七佛木刻像 釋迦牟尼玉雕像 明清鎦金銅鐵佛像 石壁谷商代骨簪 石壁谷龍山文化小口罐 石壁谷新石器文化各種石器 北魏殘碑 蒙古八思巴文聖旨碑 北齊千佛造像碑 秋容塔 宋代建中靖國元年鎦金鐵佛 宋代大觀二年鎦金鐵佛 唐代元和七年魏唐古道場磨崖刻石 清代殘橋 宋代石壁寨遺址 金元釗...
大石佛正中間為高4.5米、寬1.62米的阿彌陀佛立像。佛身背靠崖壁,身後刻以素麵圓形背光,身體略微向前傾,頭頂螺髻,額頭有吉祥痣,雙眼微微俯視,兩耳垂到肩膀。身著寬袖袈裟,衣紋流暢柔和,曲線優美,極具裝飾之美感,頗具唐代“吳帶當風”之飄逸風格。右胸袒露,左手平胸托舉一朵精緻小蓮花,袒露右手的手掌...
西資寺石佛造像,位於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卓望山,雕於宋代,為高浮雕。西資寺石佛造像位於西資寺大雄寶殿內,均赤足立於蓮座之上。阿彌陀佛居中,身高4.50米,寬1.62米,足下蓮座高0.95米。左觀音,右勢至菩薩各高4米,足下蓮座高0.76米。三者各相距0.75米。佛像前側雕有兩尊高2.7米的護法神將立像。勢...
安史之亂後,出現了如意輪觀音、地藏與六道輪迴、觀音與地藏並立、阿彌陀佛與觀音和地藏並立、毗沙門天、大量的觀音立像、文殊和普賢等造像,反映西方淨土信仰的阿彌陀佛與五十二菩薩龕像消失,代之而出現的是阿彌陀佛與二脅侍菩薩,龕內兩側雕出天宮樓閣的形式。唐高宗也主張道先佛後,封道教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彌勒佛後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塑佛教護法神韋馱彩塑。天王殿兩側為鐘、鼓樓。天王殿通往大雄寶殿的南道上,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碑亭,亭內各立一通古碑。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玄中寺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單檐歇山式,綠琉璃瓦剪邊,前有廊,殿鐘懸掛左側。正中供奉著阿彌陀佛木刻立像。玄中寺的大雄寶殿不象...
二弟子石立像,阿難幼稚聰慧,端立聆聽;迦葉向右歪著頭顱,似在深思,額皺橫生,老成持重(圖四十)。(2)板橋孫家嘴出土的一佛二菩薩,是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前的佛教珍品。三尊石造像通體施彩,裝飾華麗。主尊阿彌陀佛面相長圓飽滿,身著團花描金袈裟,手施禪定印,結跏跌坐;觀音和大勢至體殘,結跏...
16號龕,高0.92米,寬0.68米,進深0.15米,造像五尊,為一佛、二菩薩、二弟子。立像為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蓮台,頭後刻寶珠光,頭著螺髻,外著通肩大袍,腰系帶。右手殘,左手放於膝,左右二脅侍頭後刻寶珠光,胸前滿飾瓔珞。二弟子皆光頭,頭後刻輪光,著廣袖通肩袈裟。金剛經 金剛經位於5號龕右側,...
牛久大佛位於日本本州島茨城縣牛久市久野町,正式名稱是“牛久阿彌陀佛”,由淨土真宗東本願寺派本山東本願寺建立。大佛全高120米(像高100米,台座高20米,其中石台10米,蓮花座10米),作為立像的高度低於緬甸蒙育瓦市郊外的Laykyun Setkyar大佛(全高約129.5米,像高約116米,台座高13.5米)。奈良...
幾經滄桑,現寺院占地16000平方米,入門正在修建的是天王殿,這裡以後將塑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啟明寺現已建成大雄寶殿和彌陀殿,大雄寶殿旁邊是寺院最早的觀音殿。大雄寶殿已經供奉了釋迦牟尼佛和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而在大雄寶殿後面的彌陀殿塑有高大的阿彌陀佛銅立像,高達21米,為全國最大...
正中供奉著阿彌陀佛木刻立像,莊嚴凝重,慈祥肅穆。阿彌陀佛是淨土宗的主要信仰對象,被認為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因此,玄中寺的大雄寶殿不象其他寺院的大雄寶殿那樣供奉釋迦牟尼佛,而是獨奉阿彌陀佛像。大殿四周懸掛著十六羅漢畫像,姿態各異,形態超脫。大雄寶殿...
三尊大石佛是利用山上一堵天然岩石岩石邊上鑿出得圓雕立像,分別是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菩薩,已被列為“國寶”文物。時間長河趟過上千年,寺廟光景大不相同,但三尊石佛依舊矗立,洞悉寺外的一切世事,靜等有緣人、有心人的到來。西資岩沿歷 寺院始建年代有兩說:寺大門左邊的《重建西資岩紀德碑》云:“...
出雍和門,院中依次有銅鼎、御碑亭、銅須彌山、嘛呢桿和主殿雍和宮。主殿原名銀安殿,是當初雍親王接見文武官員的場所,改建喇嘛廟後,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殿內正北供三尊高近兩米的銅質三世佛像。三世佛像有兩組:一組是中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世界藥師佛。右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這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