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改辦大學之商榷》是錢端升所著作品,出自於《錢端升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華改辦大學之商榷
- 作者:錢端升
- 作品出處:錢端升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清華改辦大學之商榷》是錢端升所著作品,出自於《錢端升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清華改辦大學之商榷》是錢端升所著作品,出自於《錢端升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下文系從余日前上大學籌備委員會會長之意見書譯出(原書為英文)。意見書上後,未窺全豹者,誤解滋多;故亟譯出之,誠有“匆匆脫稿,措辭用...
《清華改組之商榷》是錢端升所著作品,出自於《錢端升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余嘗論清華之改良,以五義揭櫫於世:一曰修訂學制,二曰添招新生,三曰撙節費用,四曰優崇教授,五曰改善組織。今者改良之必要,校內校外已具同聲;曹校長余昔日“固望其能……致力於校務之改良”者,今亦以“學校...
教授,1995.7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98.7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01.7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05.8-2006.8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Wolfson College訪問學者。專著:《普通法的歷史解讀》,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0)譯著:《英國普通法的誕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0)論文:1....
《清華社會學評論(第20輯)》是由王天夫主編,嚴飛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3年12月出版的圖 書 。內容簡介 《清華社會學評論》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自2000年創刊以來,始終以“面對中國社會真問題,關注轉型期實踐邏輯,推動本土化理論研究”為宗旨,刊發了許多在學界產生過較大影響的學術...
1. 眾聲喧譁:明清法律文化的復調敘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國法律精神(與任強合作),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 案件、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 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 思考與批評:解讀中國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
蘇建庭,196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理學學士,教育管理碩士。山西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普通高中示範學校建設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本科自主、保送招生面試專家組成員。人物簡介 2004年8月任山西省實驗中學校長。兼任山西省青聯常委、山西省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協會會長、山西省中學校長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數學協會副...
大學校刊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有公文、布告、會議錄、文牘摘要、校聞(學校新聞)、論著、文藝等欄目,記錄了高校建設、遷移和發展的過程,以及教學、科研、學術交流活動,是中國近代教育史、學術史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大學校史編纂的重要檔案。本書系統收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輔仁...
解國記,男,漢族,1953年生,河南省清豐縣人。鄭州大學畢業;中央黨校、國防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專題班畢業(結業)。1978年以前在本縣棗格、大屯、夏固、韓村,上國小、國中、高中,在本村務農,到縣煤建公司、縣商業局做臨時工。1978——1981年在鄭州大學中文系讀書。1982年分配到新華社河南分社工作,...
朱希祖(1879-1944),浙江嘉興府海鹽縣長木橋村(今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武原街道華星村長木橋自然村)上水村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清道光狀元朱昌頤族孫。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中山大學及中央大學(1949年後更名南京大學)等校教授。解放前著名的史學家。朱偰之父。他較早地倡導...
雷海宗(1902-1962),字伯倫,河北永清縣人。著名歷史學家。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執教於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後更名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擔任教授、系主任等職。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雷海宗調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1962年12月病逝。雷海宗先生碩學高德,學貫...
鄭之蕃(1887~1963)教授。江蘇吳江人。1900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後又入美國康奈爾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1911年回國,在福建馬尾海軍學校、上海南洋公學等學校任 教。後長期執教於清華大學。40餘年從事教育工作,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創辦人之一,是最早在清華園講授數學的中國教授。著有《四元開方釋要》、 《墨經中...
再說清華大學,情況就不一樣了,它的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一開始就有西方現代教育制度的模子。有著西方勢力背景的學校,國家意志不易滲透,所以更具有非官方非主流色彩。人文學者廁身於其中,能夠比較獨立地培養起學術價值規範。這可以用陳寅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來概括,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導師們似乎都不是“...
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指清華大學教授汪暉的著作涉嫌抄襲,這件事歷經近半年、牽扯了百多位國內外學者的事件,在8月之前似乎又要轉向“沉默”的結局。2010年8月2日,汪暉終於打破沉默,進行辯解,並向王彬彬發出律師函,要求“停止失實指責並書面道歉”。2010年8月29日,王彬彬以發表《再說汪暉的剽襲問題》作為回答。...
第五面:語言知識 語法歸納、語法要點、爭鳴商榷、語法專題講 座、語音園地、詞語辨析等。 第六面:教學參考 英美概況、異域採風、詞語趣談、小資料、教師 培訓材料、國外風情等。 第七面:閱讀欣賞 時文選讀、趣味閱讀、故事連載、教師習作等。 第八面:編讀往來 讀者.作者.編者、教師心聲、名師介紹、名校介 ...
第二次教育論戰的對象是胡適,1947年胡適在《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畫》中提倡“學術獨立”、提出在十年之內由政府指定5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作為第一等的大學培養。陳序經反對仰政府鼻息以求學術獨立,認為“近年以來,一些政府人物所提倡的思想統一,以致黨化教育,何嘗不掛起學術...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後,他辭去圖書館的職務,專在大學教書。是年秋至翌年夏曾到廣州學海書院任導師。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秋回到北平,任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校的兼任講師。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春,到貴州浙江大學任史地系副教授。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任貴州浙江大學任史地系教授。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
丁則良(1915年—1957年8月8日),祖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出生於北京;丁則良是上世紀50年代早逝的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歷史學家;他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讀書期間曾擔任楊武之教授之子楊振寧的古文老師;大學畢業後先後執教於西南聯大、雲南大學、清華大學和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曾任吉林大學歷史系...
孔令仁(1924年11月——2016年7月18日),女,山東曲阜人,出生於山東濟南。1942年至1947年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清華大學歷史系學習。孔子的第76代孫女。孔令仁同志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民主同盟的優秀領導人,民盟中央原名譽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婦聯原副主席,山東大學教授。2016年7月18...
王璧文《中國建築》初步研究——兼與崔勇先生商榷 圖書信息 圖書詳細信息:ISBN:9787302291633 定價:45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2-7-9 作者:賈珺 出版單位:清華大學出版社 圖書簡介 內 容 簡 介 《建築史》原名《建築史論文集》,是中國國內第一部專門發表建築史研究論文的學術叢書,由清華大學...
21、《關於“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學性問題的商榷》一文的反思(第1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3年第1期 22、基礎性 實踐性 國際性——轉型期課程目標的發展傾向及其啟示(第2作者),《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轉載 23、21世紀的行動...
(註:《榮祿函稿底本》,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未刊。 轉引自蔡樂蘇等編《戊戌變法文獻資料系日》,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第861頁。)分析該信,可知楊崇伊曾有赴津投效榮祿之意,並希望榮祿能出面保奏,終因封疆大吏不能奏調御史的成例而未能成功;但是,榮祿答應如有機遇,一定會設法令其展露“長才”。
1939年到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入遠東語文系,主修日本語言文學,並學梵文。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兼在哈佛大學陸軍特別訓練班教日語。1944年獲博士學位。1944—1946年任哈佛大學日語教員。1946—1947年回國任燕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47—1949年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49—1952年轉任歷史系教授,並曾兼系主任。1952年以後...
為了鼓勵中國基督教會和基督教青年會發展,總部在瑞典的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決定在1922年4月4日至8日中國北京清華學校召開第11屆大會。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和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的創始人及同盟主席、國際宣教協會會長穆德(美國人),依仗美國基督教北美協會的經濟支持,親自來華主持大會。大會進行時,700多位代表參加,...
00新聞學研究前沿00前言2002年清華大學成立的新聞與傳播學院,是在繼承清華新聞傳統的基礎上,開創的新事業。建院院長范敬宜教授、時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胡顯章教授領導確立了“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素質為本、實踐為用”的辦學方針,奠定了清華的新聞教育理念。范院長的名言“假如有來生,我還做記者”如一盞明燈,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