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簡介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以下簡稱“航院”)成立於2004年5月18日,於2004年開始招收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該學院包括工程力學系、航天航空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和航空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的前身――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創立於1958年,建系初衷即是為了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培養專門人才,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學者,如錢偉長、張維、杜慶華、黃克智、過增元、楊衛等院士為了學科的發展付出了他們的努力和睿智,從而奠定了學院發展的堅實基礎。
系級活動
以09屆新生一年來活動為例 ,多種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極大豐富了同學們的生活,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的大舞台,也鍛鍊了新生的交流與工作能力。
與傳統航空航天院校專業設定十分細緻不同,清華大學不分別設定航空、航天或推進技術方面的學院,清華航院集航空、航天、推進等學科為一體,在發展高水平專門學科的同時,重視航空航天領域的綜合性人才的培養。航院的本科生按統一教學計畫培養,該計畫以強調打好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見長,重點培養“工程力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和“航空航天工程”三個方向的專業人才,對於按國防定向錄取的同學,則要求選擇“航空航天工程”專業?
清華航院儘管建立不久,但優勢和特點已經非常明顯。航院的師資力量雄厚,院長王永志院士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獲得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航院現有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5名,博士生導師31名,學院還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們是一批富有創造性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航院現有在讀本科生318名,碩士生192名,博士生182名,博士後39名,是清華大學研究生在讀人數較多的學院之一,是層次齊全的培養航空航天、力學和工程熱物理技術科學方面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清華航院有固體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以及工程熱物理四個博士點;以及相應的六個碩士點和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熱物理均為國家重點優勢學科。 清華航院目前設有固體力學與飛行器結構、流體力學與航空工程、工程熱物理與航天熱科學、航天總體技術等四個研究所,配備有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系列實驗室,其中“破壞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高校3E能源重點實驗室以及清華大學教育部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重點實驗室,“強度與振動中心”開放實驗室與熱能系合辦的“熱能動力工程和熱科學”重點實驗室等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技術攻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此外,清華航院歷來重視國際合作,目前建有
◆清華大學-SMC氣動研究中心;
◆清華-IHI重工技術研究中心;
◆GE-清華推進與動力技術研究中心;
◆清華-大金重工技術研究中心
歷年來,學院承擔著國家及各部委的各類科研項目150餘項,其中包括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一項973項目;科研項目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攻關,高科技項目占60%-70%,發表的學術論文數,論文的SCI論文排名及人均綜合效益排名在我校一直名列前茅。航院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等方面已經並不斷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傳統工程領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日益與新興產業結合,產生新的研究方向,如微電子,微機電(MEMS)等行業。
成長故事
四年,對於一個學院的發展來說並不算久。但2004年建院的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只用四年時間就完成了一個新興學院的起步與發展,學院黨委在2008年“七一”獲得了“北京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航天航空學院快速發展的秘訣何在?航院人將它歸結為三個“凝”字。
教師進行學術討論:科研發展的保障
凝鍊學科 促進航院發展
航天航空學院(以下簡稱航院)的發展獲得了學校的大力支持。校黨委書記陳希曾先後多次參加學院和固體力學研究所的研討會,代表學校提出了航院發展定位的指導性意見。
在學校的指導下,2004年5月18日,航院在工程力學系基礎上建立。工程力學系是清華的傳統院系,下設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動力學、工程熱物理等多個研究所。雖然基礎很好,但從一個繫到一個學院,還是面臨著多方的協調工作。
一個學院的發展需要各學科的齊頭並進。航院建立後,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了航空宇航等專業,但科研教學人員主要集中在原有的工程力學學科。學院人員編制少,一時間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很難使各學科都得到發展。為了更快地建立完備的學科設定,學院黨委進行了院內資源的調整。
力學系有些教師曾學習過航空宇航相關專業,原有基礎可以在航空領域更好地得以套用。航院黨委逐一與這些老師談心,分析發展方向,使他們安心到新的專業發展。在遴選、引進人才的過程中,名額分配也向航空專業傾斜。
儘管這對於傳統學科的教師來講意味著更多的“犧牲”,但這些老師並沒有怨言,反而利用支部組織生活等形式為學院的發展出謀劃策。
固體力學黨支部擁有黃克智、余壽文等多名老教授,是一個“忙人多、牛人多”的支部。作為航院的一個二級學科,固體力學支部並沒有將自己的支部討論囿於本學科的提升,而是組織教師站在學科戰略發展的整體布局上思考如何促進整個學院的發展,如何在保持原有力學學科的整體優勢和建設新的航天航空學科上落實人才引進和課題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實現兩個學科的“雙贏”。在一次支部生活中,黃克智院士、薛明德教授率先發言,圍繞“航天航空學院的發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兩位教授實事求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撥動了大家心底的“弦”,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在全院的努力下,短短四年,航院凝聚成一個整體,也凝鍊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完成了新學科方向的初步建設,實現了力學、熱物理和航空宇航三者的“多贏”:航空宇航學科架構基本形成,航院本科教學平台實施順利;許多重大國防科研課題都在進行中,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國防生和定向生畢業後走進部隊和航天航空單位;同時,力學學科保持了優勢,在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以99分排名第一,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獲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的榮譽,在力學類中排名第一。
尤其是在最近三年的發展中,航院有4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以及10多項省部級一等獎。2007年科研經費比2004年增加了1.5倍;2007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準21項,項目數在全校各院系中排名第一。
航天員工程碩士班: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
凝聚人心 建設高效隊伍
一個學院的發展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不和諧”音符。在這樣的時候,如何看待“發展”與“和諧”成為航院能否繼續前行的關鍵。
“發展中肯定有不和諧,但只有和諧才能促進發展。”航院黨委書記莊茁說,“不和諧的時候不能只停下來解決矛盾,那樣永遠解決不了矛盾。發展了,回過頭來看,矛盾也就沒有了。有些問題暫時解決不了,要讓教師看到遠景,要把可行性講清楚,使大家放棄爭論,共同奮鬥。”
在實際工作中,航院黨委總是儘量通過自身努力,根據不同教師群體的特點,促進大家的共同發展。對骨幹教師鼓勵和引導、對青年教師培養和關心、對離退休人員尊重和幫助,在航院“以人為本”並不是一句空話。
航院對一線教師的培養不僅限於提供更好的條件,還通過對院內學術帶頭人精神境界的宣傳為他們樹立學習的楷模。黃克智先生是航院的老院士,除對一線教師進行業務指點和生活上的關心外,他還為年輕教師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和成才機會,當年輕教師在學術上具備一定實力時,他又把自己在國內外學術機構的任職推薦給年輕人擔當,為他們搭建舞台。在黃克智院士80壽辰的時候,航院黨委借這一契機,將黃先生的事跡總結為“敬業如山,胸襟似海”,既是對黃先生一生的精闢寫照,也為後輩教師為人為學樹立了“坐標”。
在70後青年教師的培養上,院黨委從成長和生活兩方面關心青年教師的進步。學院每年組織青年教師座談會,了解他們的需求,引導青年教師加入教授學術團隊,為他們創造學習進修的機會。針對青年教師帶學生少、難以完成課題的問題,學院率先在學校教代會上提出副教授晉升博導的建議,並得到學校採納。
航院還有一筆“寶貴的財富”——160多位離退休老教師。“他們為清華大學和航院、力學系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的智慧和力量。他們不是航院的負擔,不能讓老同志感覺退休後就被‘拋棄’了。”莊茁說。
老同志要退休時,常務副院長梁新剛和院黨委書記莊茁親自到教師辦公室感謝他對學院發展做出的貢獻。在老同志參加的活動中,院領導向他們介紹學院情況的同時,聽取他們對學院發展的意見。學院還通過黨支部與老同志們建立了溝通渠道,定期徵求意見,增加他們對學院建設的參與度。春節聚餐、春遊、秋遊、重陽節文藝演出、生日會……一系列活動不僅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更讓老同志的家屬感嘆:“你們單位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樣。”考慮到老同志們身體和生活上的困難,學院專門設立離退休基金,由老同志們自己決定每年的資助情況。
離退休教職工新春團拜會:家人的聚會
在航院老中青三代教師中,有部分教師是黨外知識分子,學院黨委也給予了他們特別的關懷,不僅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更調動了他們在航院教學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任革學教授全身心投入國防生力33班的班主任工作,使這個入學成績並不高的國防班多次獲得北京市“先鋒杯”團支部等稱號,全班20名同學全部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實現“攜筆從戎”的諾言,更有14名同學選擇到京外工作。學院為有這樣的老師感到驕傲,也全力肯定、推薦任老師的事跡。在校級優秀班主任的評選中,院黨委副書記親自為任老師填寫事跡報告。每年“兩會”閉幕後,學院都邀請航院的全國人大代表楊慧珠教授、全國政協委員朴英教授介紹參政議政體會。今年,朴英老師自費製作了《北京市十一五規劃綱要》熱點展覽,普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在航院大廳展出後受到了同學和老師們的歡迎。
凝聚力量 將學生送上“主戰場”
完善的學科建設、盡職的教師隊伍為航院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石”。在這塊“基石”上,航院所要培養的不只是學業優秀的畢業生,更是品學兼優的報國棟樑。
在各種學生活動中,學院堅持育人主線,本科生黨員教育以提高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質為主、研究生黨員教育以愛國奉獻和成就事業為主,結合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加強學生黨員的經常性教育。院黨委書記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學生支部組織生活,每年至少為學生黨員上一次黨課。
在學生黨員的發展中,航院黨委從不追求單純的黨員數量,而是全面考核每位申請入黨同學的思想素質。
全部同學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防生力33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支部在發展黨員時除了政治、業務、思想等要求外,還要求發展對象有良好的軍人作風。一位同學在高三時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績很好、樂於奉獻、要求入黨的願望也很強烈,但卻在大四時才成為預備黨員,原因就是這位同學到大學之後紀律觀念有所放鬆,時常出現上課開會遲到現象,直到他在黨員同學的監督和自己的努力下徹底克服了這個缺點後才獲得通過。
讓學生“學好”,更要讓學生“走好”。航院成立前,力學、熱物理等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常感覺社會需求量小,力學繫到重點行業的就業率偏低;另一方面,急需力學、熱物理等專業高素質人才的航天、航空、航海(簡稱“三航”)及國防等重要部門,卻苦於招不到清華畢業生。
經過認真分析,航院黨委形成了以“滴灌理論和精確制導思想”指導學院實踐教育和就業引導的工作理念。
所謂“滴灌”,是指就業引導以“三航”主流單位為主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三航”的了解、熱愛和興趣,強化“三航”學科的知識結構和基本功,錘鍊學生獻身“三航”的過硬思想素質,為學生將來進入“三航”主流單位做好全面的思想、精神和知識上的準備。對本身就對“三航”有高度興趣的學生,尤其要給予特別關注和“滴灌”。“精確制導”,是指為立志去“三航”單位的同學創造條件,不僅引導學生進入“三航”主流單位,更要幫助學生儘可能進入到這些單位的核心或關鍵領域。
在本科生推研工作中,學院拿出外推的大部分名額,將同學推薦到“三航”單位攻讀研究生。2003級但聃、金鑫兩位同學成績非常好,都具有推薦直博的資格,但在院黨委的引導下,兩人經過慎重考慮選擇到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讀研。雖然“留下”意味著航院又將有兩名高素質的學生,但“送出去”更有利於學生投身國家戰機設計的“主戰場”。航院黨委認為“值”!
本科生暑期社會實踐:走近“三航”走上大舞台
2005年9月獎學金答辯時,學院得知學生楊士普有“做與大飛機相關工作”的就業意向。當時,院領導正準備到中國大飛機設計的主戰場——西安中國一航一飛院訪問。於是,院裡決定讓楊士普一起前往該院進行就業實踐。楊士普非常喜歡那裡的工作氛圍,回來後立即與一飛院簽約。楊士普到一飛院報到時,院裡的三位領導又親自送他到單位工作。
為了能夠讓學生走上“主戰場”,學院舉辦了“航天英雄與清華學子面對面”、“走近中國一航瀋陽飛機設計所”、“與月亮有個約會——歐陽自遠院士做客清華園”等系列活動;為了使學生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學院與“三航”部門的核心院所聯繫,積極推薦學生到重要崗位學習、工作;為了畢業生能夠安心在“主戰場”工作,學院幫助他們的朋友順利到該單位就職。到2007年,航院有83%的畢業生選擇到國家重要行業和領域就業,有近50%的畢業生去了“三航”和國防單位。很多非國防生同學也選擇到“三航”單位工作,形成了人人立志上大舞台、成大事業、有大作為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