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12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學院包括經濟學研究所、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國際關係學系、社會學系、心理學系、政治學系。

清華大學社科院的學科專業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哲學、法學等學科。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學院現狀,師資概況,系部概況,社會學系,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系,心理學系,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經濟學研究所,科研活動與研究機構,科學研究,科研隊伍,科研成果,科研項目,

歷史沿革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創建於1911年,是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餘額建立起來的。1923年起籌辦大學部,並於1925年開始招收新生,1926年分設國文、西洋文學、歷史、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學系等系。
1952年,國家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科大學,文科各系遂告中斷。師生分別轉入北京大學等兄弟院校或其他學術單位。
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先後恢復和建立了外語系、社會科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研究所、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室和藝術教育中心
1993年12月,成立了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並陸續組建了國際問題研究所、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等單位,學院的發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
2012年7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撤銷,改設人文學院與社會科學學院。10月27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正式成立。

學院現狀

清華大學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學文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清華大學的總體發展中,提出了加快發展文科的指導思想。社會科學學院努力從清華大學在國家的地位以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整體目標出發,適應新世紀的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對人才培養和社會科學學術的要求;遵循“古今貫通、中西融會、文理滲透、綜合創新”的學術範式,打好基礎,突出套用,注重交叉,形成特色;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有重點分階段地進行學科建設。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簡稱清華社科院)的學科專業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哲學、法學、等學科門類。目前設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學科;4 個本科專業:社會科學實驗班(含經濟學社會學國際政治學專業)、心理學專業;4個博士後流動站:政治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哲學;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科學技術與社會、國際關係、社會學。1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本科精品課。學院現有教職工80餘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27人、講師11人、職員3人(其中院機關2人)。非事編人員80餘人,在站博士後70人。目前在讀學生總數862人,其中本科生358人、碩士研究生281人、博士研究生223人(以上數字含留學生151人、港澳台學生13人)。
學院現有4系2所,4系(社會學系、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系、心理學系)2所(經濟學研究所、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詳見學院機構設定)。還設有近20個跨學科非實體研究機構近年來,學院共承擔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大招標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在研項目二百餘項,這些科硏項目在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共出版各類著作數百多部,發表論文上千篇,科硏成果多次獲得教育部、北京市等各類獎項。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合作和交流活動,與北美歐洲亞洲等許多國家和港澳台地區有廣泛的學術交流和項目合作,近年來組織舉辦國際學術會議100餘次。為適應社會需求,學院設有培訓部,進行學歷、非學歷等繼續教育培訓;每年學院受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委託,在校內外舉辦數十期研究生課程班、高級研討班、各類培訓班,受教育人數在1000人以上。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給社會科學帶來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建設一流的文科是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清華新百年伊始新成立的社科學院從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整體目標出發,適應新時期對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的要求,致力於傳承優秀傳統,把握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契機,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開拓創新,全面推進學院的學術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思想和智力支持,力爭在影響時代潮流和引領人類文明發展方向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師資概況

學院現有教職工83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27人、講師12人、職員3人;在站博士後71人。目前在讀學生總數862人,其中本科生358人、碩士研究生281人、博士研究生223人(含留學生151人、港澳台學生13人)。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學院在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史、 理論經濟學、 政治學社會學、 體育學、心理學等學術領域聚集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並形成了一定的教學特色和學術優勢。

系部概況

社會學系

社會系的本科生培養採取清華大學大類招生的培養模式。本科生一年級不分專業,實施通識教育;二年級開始分別進入相應的專業教育階段。截至2017年,本系已經有十一屆本科畢業生。
本科生的主要課程包括社會思想史、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分層與流動、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經濟社會學、勞工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社會網分析、醫學社會學、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教育社會學、環境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等。
社會學系自建立伊始,就注重同國際國內社會學界建立並保持廣泛的學術交流關係。現在與本系保持密切交流活動的包括多個歐美學府,如芝加哥大學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社會學系與人類學系。同時在亞洲與日本韓國以及印度等社會學系也積極發展交流與合作關係。在兩岸三地的交流方面,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部也建立了穩定的交流關係,並定期開展學術活動。截止2007年與國際知名大學於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舉辦25次國際學術會議,接受國外訪問學者30人次,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開展21項國際項目。這些交流活動使本系在海外社會學界享有相當廣泛的知名度,並具有相當的學術聲譽。
1999年恢復重建的社會學系重視教學科研隊伍的建設,目前系師資的特點是每位教師都有突出的學術成果,都是本學科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多數人在中國社會學研究中已有較大的建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全系有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3人;全系有教授11人,副教授2人。上述教師中包括教育部第一批跨世紀人才(社會學專業),國家級科研獎的多次獲得者,也包括從國外留學回國的及在國際上有培養博士經驗的優秀人才。此外,社會學系還延聘了一批國內外名校社會學系著名教授擔任兼職教學工作。目前社會學系的發展方向是:在鞏固“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和“套用社會學”的基礎上,著重發展“城市社會學”、“醫學社會學”和“轉型社會學”三個方向。
社會學系目前招收:城市社會學方向(城市規劃專業)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招收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培養採取清華大學新的培養模式,即本科生一、二年級不分專業,通識教育,三年級起進入專業教育方式。
社會學系主辦的學術刊物為《清華社會學評論》,此刊物主要刊登國內外華人社會學者的高水平學術論文。社會學系管理的研究機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清華大學老年研究中心”、“人類學研究所”、“中國鄉村研究所”。
現任系主任:沈原教授,系副主任:王天夫教授

政治學系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始建於1926年;是清華學校改制為清華大學時的重點學系之一,也是1928年清華大學成為國立大學時所確定的發展重點之一;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清華大學曾有將政治學系發展成為行政學系和外交學系的規劃安排。作為中國最早的政治學教學和研究機構之一,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曾對中國政治學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培養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學家。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清華大學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的進程中,2000年,政治學系恢復建制;2009年,政治學系全面重組。重組後的政治學系十分重視學術布局的完善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強調在學科發展和隊伍建設中堅持“古今貫通、中西融會、文理滲透、綜合創新”的辦學理念,貫徹“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科學方法”的治學原則,繼承清華政治學的學術傳統,重振清華政治學的輝煌歷史,使清華政治學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學術重鎮。
政治學系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和講師3人;均有豐富的研究積累、教學經驗和國際學術經歷。此外,政治學系還延聘了一批國內外名校政治學系的資深教授和研究機構的著名學者擔任兼職教學工作。
政治學系的重點發展方向是:在強化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礎上,著重發展中國政府與政治、比較政治學和政治科學方法論。因此,政治學系強調傳遞歷史經驗和政治智慧,推進理論知識和價值思考,開拓科學方法和政策思維,培養知識精英和青年領袖。
政治學系將招收政治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並招收轉型政治學方向和政治學量化分析方面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本科生培養採取清華大學新的培養模式,即本科生一、二年級不分專業,通識教育,三年級起進入專業培養階段。

國際關係學系

經過多年努力,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在科研與教學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此,我向所有支持我系發展和做出貢獻的教職工、捐贈者、專業同仁和同學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全球化時代,世界人民的生活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如何維護世界和平,如何促進共同發展,如何保持不同文明的和諧共處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問題。中國崛起對全球的影響不斷增強,作為中國的教學與研究機構,我系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力求符合加快中國崛起和促進世界進步的原則。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進步既是世界發展的動力也是中國崛起的動力。經多年探索,我系在對國際問題的科學分析和定量研究方面已積累了較多的經驗。我系研究工作將堅持這一科學方向,爭取為國際問題研究的科學化做出貢獻。
在人才競爭時代,人類進步和中國崛起都要靠提高人才質量。中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中國大幅提高人才教育質量,不僅能加快中國崛起,也能提高人類總體素質。作為中國一流大學的研究機構,我系有責任培養出專業領軍人才。我系已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科學課程體系,在些基礎上,我系教學將奉行博採眾長的原則,爭取培養出未來的國際問題大師。
我系每個細微的進步都離不開國內外朋友的幫助。今後,我系將繼續加強與專業同仁的合作、與決策人士的交流、與企業和基金會朋友的往來。有各界支持,我系必將取得新成績,做出新貢獻。

心理學系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始建於1926年秋,是中國大學最早建立的心理學系之一,由著名心理學家唐鉞、孫國華、周先庚等人創建,為清華大學理學院六大系之一。最初,清華大學設立的是教育心理學系,考慮到教育學屬於師範院校教育範圍,為了更好地體現出清華文理科綜合性大學的性質,1928年,教育心理學系改為心理學系。
心理學系第一任主任是唐鉞。自1930年起,系主任先後由孫國華、周先庚輪流擔任。受美國近代實驗心理學流派的影響,心理學系強調心理學基礎理論的教學與研究,開設的課程側重自然科學。心理學系還建立了普通心理學實驗室和實驗心理學實驗室,研究重點放在心理學基礎理論的研究。1932年,設立了心理學研究所(後改為研究部),開始招收研究生。1934年院系調整定型時,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清華大學理學院六大系之一。
在西南聯大時期,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併入聯大文學院哲學心理學系,改為心理學組,仍兼受清華理學院領導。1952年院校調整以後,心理學系隨理學院併入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心理學的領軍人物,當時在心理學系任教的著名學者有唐鉞、孫國華、周先庚、沈履、陳立等人,他們都是中國心理學史的締造者。心理學系幾經風雨,其間還培養了一批著名科學家。如,我國家畜人工授精技術的開拓者和傳播者,1931級的鄭丕留;現代試管嬰兒之父、美國科學院院士,1933級的張民覺;著名心理學家,1935級的曹日昌,我國最早將辯證唯物主義套用於心理學研究的倡導者之一,為我國心理學科的興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將清華精神帶向世界,並為清華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1979年10月,清華大學建立教育研究室(後改為教育研究所),下設套用心理學研究室。1987年,清華大學建立了高校最早的學生心理諮詢中心,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並開設了《青年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諮詢心理學》等課程,在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過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2000年教育研究所設立了心理學研究室。2003年擁有了套用心理學系碩士點。陸續培養出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40多人。2006年4月,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批准成立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為開展前沿的心理學理論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2007年12月,清華大學成立由謝維和副校長為組長,李強錢穎一彭凱平等為成員的心理學籌備工作小組,2008年5月,凝聚著幾代人努力的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終於恢復建立。
為進一步拓寬復建後的心理學系的國際視野,推動清華大學在心理學領域的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資源,開展跨學科前沿性研究,2008年5月學校成立“清華大學-伯克利心理學研究中心”,重點加強心理學系在復建中與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合作。
復建後的心理學系將秉承清華大學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的多學科優勢,積極開創跨院系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不斷提高心理學教學和研究水平,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爭取早日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心理學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水平學術研究基地。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

在科學技術與社會(STS)領域,清華大學的學長中湧現出於光遠、查汝強李昌龔育之何祚庥邱仁宗孫小禮等著名學者。1985年清華大學組建了中國高校中的第一個STS實體機構,1993年成立了人文社會科學學院STS研究所,2000年成立了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研究中心。STS研究所是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國家創新研究基地(2004)、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2005)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9人,教師大部分有留學經歷,其中有多位海外博士學位獲得者;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2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名,有一批校內外、海內外兼職教授和兼職研究員,多年來接待了一大批國內外訪問學者、訪問教授。
STS是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的實體機構,文理交叉特色鮮明,以科技哲學學科建設為中心,正逐步建設成清華大學文科的標誌性學科之一。有科學技術史碩士學位點(2003)、科技哲學碩士學位點(1986)和科技哲學博士學位點(2000),在人文社科學院率先開展博士後工作,並組織哲學一級學科力量建立了第一個博士後流動站(哲學博士後流動站,2003)。 2008年清華大學STS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交叉學科類)。在學碩士生、博士生73人。已出站博士後50餘人,已培養國內外碩士、博士200餘人。畢業生及出站博士後大多數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高科技企業等從事教學、研究或管理工作,受到社會各方面的一致好評。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科技的哲學研究、科技的史學研究、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科技政策與戰略研究、科技與國際(地區)關係研究等,並在“科技傳播與普及”、科技創新與政策研究”、“科技哲學與文化研究”三個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果豐碩。承擔和完成了一大批國家級、省部級、橫向課題以及海外合作課題,參與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研究工作。出版專編著百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千篇(多篇SCI、SSCI論文),主持編撰《清華科技與社會》、《清華大學科技哲學文叢》等叢書及譯叢8套。成果獲得國家、部委、地區及校級獎項百餘項。是核心期刊《科學學研究》的主辦單位之一。 長期堅持開設了科技哲學和技術哲學沙龍,科技與社會學和政策學沙龍,科技史和科技文化沙龍,學術氛圍濃厚。

經濟學研究所

現有在職教師13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1人;其中長江講座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 3人,碩士生導師12人。全體教師中70% 擁有博士學位。自經濟學研究所成立後,多位學者先後被聘為本所兼職教授,其中包括李琮吳樹青陳清泰、蔣黔貴、昌天啟、陳志武等著名經濟學家。
人才培養與主要課程
目前擁有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與經濟管理學院共享),同時擁有政治經濟學、經濟史等碩士點,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
自經濟學研究所成立以來,至今已招收博士生13屆、碩士生19屆、本科生5屆,共培養博士生52名、碩士生194名、本科生94名,同時還培養了187名在職申請碩士學位人員。
經濟學研究所成立以來,在理論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開設了大量的相關課程,許多課程廣受好評並獲得多個校級、市級、國家級榮譽獎勵。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原理、中級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比較、西方經濟思想史、制度經濟學、中級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資本論》研究、轉型經濟專題研究、博弈論、經濟學方法論、中國近代經濟史專題、中國社會經濟史專題、經濟史研究基礎與理論前沿、現代化研究、中外經濟關係史、比較經濟制度等。同時,經濟學研究所還曾經承擔過校級公共課的教學任務,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與鄧小平理論概論兩門課程,榮獲國家級精品課程、北京市精品課程等殊榮。
學科建設與研究方向
在科研領域,經濟學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四大領域。
一,中國轉型期的政治經濟學。主要通過對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研究,揭示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在研究對象、方法等方面的對立和聯繫,借鑑西方經濟學中的合理成分,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發展需要的新政治經濟學體系奠定理論基礎。
二,西方政治經濟學。著重研究、介紹和梳理西方政治經濟學,包括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總量經濟學中的政治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法和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規制的政治經濟學以及比較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發展,為構建中國的新政治經濟學體系提供借鑑。
三,新經濟史。運用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分析中外經濟史,主要包括中國市場經濟史研究和中外經濟關係史研究,旨在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選擇和現代化模式選擇提供理論基礎和經驗證據。
四,經濟思想史。著重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審視經濟學科的歷史發展,特別是吸收諸如熊彼特經濟分析史》和馬克·布勞格《經濟理論回顧》等西方學者有關經濟思想史的研究成果,重新評價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和中國傳統的經濟思想史成果。

科研活動與研究機構

截至2010年10月由本所教師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項,省部級以上項目21項,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至今已累計出版學術專著17部,教材12部,發表論文280餘篇。2000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獎勵8項。
為了拓寬學術研究空間,經濟學研究所還相繼成立了“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中俄轉型經濟比較中心”、“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等專業研究機構,新近參與人文社科學院與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等聯合成立的校級研究機構“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與國內外學術團體建立起廣泛的學術聯繫,圍繞中國轉型經濟與制度變遷、中國土地制度與城市化進程、經濟全球化、人口與經濟長期發展等問題,展開了各種學術交流與研討活動,取得了較大的學術和社會影響。
常規學術活動有:“清華大學理論經濟學家講堂”,主要邀請海外學者和國內知名專家學術演講;“清華大學理論經濟學雙周討論會”,主要由本所教師及校友就學術前沿問題進行研討;“清華大學理論經濟學學子沙龍”則是博士生、博士後的一個討論平台。本所還與國際處合作 “清華大學海外名師講堂”幾個專題學術活動,參與清華大學和國務院僑辦合作的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承辦的校級平台“華商領袖清華講堂”。

科學研究

科研隊伍

為了更好地發展清華大學文科,學院積極引進了一些學科帶頭人。目前全院參與科研的教職工150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 職稱的有70人左右,並有雙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及外籍教授若干人。

科研成果

學院承擔的科研項目多次獲得有關方面獎勵,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成果獎、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各種獎勵200餘項。近十年來,學院教師共出版各類著作600多部,發表論文3000餘篇,連續多年獲得全校文科科硏成果一等獎。

科研項目

近年來,學院共承擔科研項目40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目前在研項目200餘項,這些科硏項目在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