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魚

清波魚

清波魚學名中華倒刺䰾(音:巴),地方名為烏鱗、清板等,原產於長江及其支流,尤以上游分布較廣,產量較多。清波魚體稍側扁,頭小略尖。口亞下位,馬蹄形。須2對,領須長,吻須短。背鰭硬棘粗壯,最後一根硬棘後緣有鋸齒。食性雜、生長快、個體大(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肉嫩味美、營養豐富、繁殖力高、抗病力強,經濟價值高。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水體污染嚴重,野生資源日益枯竭,今後有望成為一種優良的人工養殖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波魚
  • 學名:中華倒刺䰾
  • 地方名:烏鱗、清板
  • 生活環境:流水較急而底多亂石的江河中
  • 體形:稍側扁,頭小略尖,口為馬蹄形。
  • 功用:肉嫩味美、營養豐富
製作方法,特性,人工繁殖,池塘養成,

製作方法

原料:清波魚一條、小唐菜心、藕片、藿香、雞蛋清、泡姜泡辣椒
做法:
1.將殺好的清波魚取淨肉片成片,留頭尾。
2.小唐菜心過水後擺入盤中,魚頭尾放入6成熱油鍋中炸至金黃定型,擺在小唐菜上,藕片過水後圍在菜心上。
3.用雞蛋清、生粉、鹽、胡椒將魚片碼味,入沸水鍋中焯熟,均勻地擺在藕片上。
4.將泡姜、泡辣椒、蒜炒香,勾二流芡加入藿香,起鍋淋在擺好的魚片上,撒上少許藿香。
紅燒清波魚紅燒清波魚
5.用姜翁、法香、魚竿做裝飾即成。

特性

背鰭基部之前有一埋於皮下的平臥倒刺(主要特徵)。大圓鱗,體側鱗片有明顯的黑色邊緣。胸、腹、臀鰭棘堅硬,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其最適生長水溫為22~28℃,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清波魚主要生活在流水較急而底多亂石的江河中,11月中旬進入江河灣沱中越冬,成小群棲於岩洞、石穴、亂石間等處,並攝食周圍的餌料和深入水底的菜葉、穀物等酷刪棕禁。2月底3月初離開越冬場,溯河索食、肥育和繁殖。日間活動在深水處,夜間小群或單個游到亂石淺灘的近岸索食。體長10厘米以下的幼魚以枝角類橈足類為主,也食少量的綠藻;以10厘米以上的幼、成魚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食部分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等。
烏鱗烏鱗

人工繁殖

清波二齡魚開始成熟,四齡魚全部成熟。繁殖期雄魚吻端、槳灑永眼鼻之間出現成叢白色珠星,臀鰭條上出現成行珠星;少數雄性個體除珠星外,鰓蓋和體色變黑。絕對懷卵量1萬~5萬粒。繁殖季節3~8月,常在石質或砂礫質河床的流水處產卵。清波魚的人工繁殖已在四川、重慶等地取得了成功。
魚苗培育池一般為水泥池。初始池水深度從0.8米起,以微流水逐日沖注加深;放養密50~100尾/平方米,前5天以投餵浮游生物和蛋黃為主,第5~10天投餵水蚤和粉狀飼料,花生麩應溶解後潑灑,第10~30天以投餵花生麩為主,兼投水蚤及鰻魚飼料。透明度一般掌握在30厘米左右。
培育的魚種池塘放養密度為3~4尾/平方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水體交換量大的魚池可以適當加大放養密度,達到5~6尾/平方米。魚種以投餵含粗蛋白35%以上的全價顆粒飼料(亦可用草魚飼料代替)為好。魚種下塘後的第3天開廈戲始進行馴食。每天投餵量為魚體重量的3%~5%,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增減。10天后,魚苗體長達5~6厘米,此時,投餵原則為80%的魚苗吃飽離去為準。因清波魚具一定的植物食性,平時定時投餵少量鮮嫩的青料(青草、菜葉等),以補充部分維生記府幾素,利於魚種生長。

池塘養成

養殖魚池要求環境安靜、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底質以沙、石質為好,淤泥盡可贈戰己潤能少,微流水條件。較高密度養殖時,還需配有增氧設備。每0.067公頃放養清波魚500尾左右,規格以約50克/尾為宜。同時可配養少量大規格鰱、鱅、鯉己灶遷等,以調節水質和攝食殘餌,但鯉不宜放養過多,因其食性與清波魚相似。清波魚養殖池的水質寧瘦勿肥,保持清新的水質和較高的溶氧量,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每10~15天需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約占池水的1/3。投廈端戰餵量還應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狀況靈活掌握。
清波魚清波魚
清波魚清波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