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池鎮隸屬於貴州省金沙縣,距縣城60公里,與川黔兩省的瀘州、遵義畢節三地(市)的古藺仁懷畢節金沙四縣(市)八鄉(鎮)接壤。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47900畝(其中:水田6746畝,旱地41155畝),轄8個村(社區),111個村民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池鎮
  • 別名:中國貢茶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金沙縣
  • 下轄地區:轄8個村,111個村民組
  • 政府駐地:羅坪社區
  • 電話區號:0851
  • 郵政區碼:551800
  • 地理位置:川黔兩省,遵義、畢節、瀘州三市交界處
  • 面積:109.8平方公里
  • 人口:26373
  • 方言:西南官話
  • 著名景點:貢茶碑 萬壽宮 禹王宮
  • 車牌代碼:貴F
  • 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
基本介紹,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交通運輸,人口民族,地理,農業,經濟,發展建設,城鎮建設,清池文化,名勝古蹟,魚塘河河谷,萬壽宮,著名人物,清朝,民國至今,地圖信息,

基本介紹

清池鎮位於金沙縣西北部,距縣城57公里,位於川黔兩省、遵義、畢節、瀘州三市的仁懷、古藺、七星關、金沙四縣(市)的八鄉(鎮)邊沿結合部。北緯27°39′~27°44′,東經105°50′~105°59′。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900畝,其中田6746畝,土4.11萬畝。東與仁懷縣的普子河為界,南接石場、太平、馬路3鄉,西以馬洛河與畢節市為界,北與四川古藺赤水河為界。

歷史沿革

明朝之前古名鬼箐溝,明末清初更名畦家溪,鎮中原有湖泊,又稱清水塘,清光緒年間更名清池。
東周戰國前屬方外鄨(鱉)國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屬巴郡鄨縣。
漢代末屬羅甸君長;唐屬義州
歷宋屬羅施鬼國。元至順元年(1330年)川鹽入黔,鹽路過魚塘河經清池至打鼓新場(金沙),清水塘成為驛站,鋪舍興起,出現了商品交易,產生了清水塘集鎮雛形,為金沙縣境古老集鎮之一。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實行軍屯。從此商旅往來頻繁,鋪舍日益興旺。
雍正五年(1727年),清水塘劃歸四川永寧府(今四川敘永縣)管轄。
乾隆元年(1736年),清水塘劃歸貴州,隸屬大定府黔西州(今大方縣和黔西縣),為黔西州境內22個市場之一。到清代中葉,是清水塘空前繁華時期。

行政區劃

轄坳上社區、羅坪社區、普安社區、漁河村、路羊村、陽波村、大壩村、園坪村8 個行政村(社區)。

交通運輸

清池鎮現有S306省道經馬路鄉連線七星關區,標準為三級公路。境內740縣道油路已硬化。另有清池上壩—仁懷市龍井鄉公路、普安村—仁懷市九倉鎮3.2公里油路。
同時,貴州北上大通道“古金高速”將從鎮境內通過,預計2017年9月開工。
清池鎮
根據畢節市“十三五”期間新規劃:金沙縣清池至七星關區燕子口新建一級公路,該條公路起點位於金沙縣清池鎮,設清池上壩樞紐互通連線古金修高速古藺至金沙段,經金沙縣清池鎮、馬路鄉,七星關區龍場營鎮、大屯鄉、普宜鎮、阿市鄉、小吉場鎮、層台鎮,終點位於七星關區燕子口鎮,設大南山互通連線廈蓉高速畢節至生機段,路線全長預計為68.665千米,路基寬度為21.5米,設計速度為每小時80千米,公路等級為四車道一級公路,路面結構類型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投資預計為928328萬元。金沙清池至七星關區燕子口公路是畢節市新規劃的全封閉、全互通一級公路,初步設有橋樑、隧道、互通式立交、服務區、停車區、收費站等。

人口民族

全鎮共有人口7292戶,總計26373人,共有漢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四個民族。
民族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99.85%。少數民族535人。
鎮區人口8073人,2016年度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入住後,集鎮人口突破一萬人。

地理

清池鎮多山,海拔450~1300米。轄區內海拔起伏較大,最低海拔漁塘河457米,最高海拔陽波村龍井1347米。地質構造以碳酸鹽岩為主。境內有普子河水邊河、漁溏河主要河流注入川黔兩省界河赤水河,屬赤水河流域上游中低海拔地帶,年均氣溫16.5。C,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森林覆蓋率55%。有林地面積88809.6畝,土壤以馬血泥、小黃泥居多。

農業

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花生、烤菸等農作物和橙、柚、葡萄、桃、李、核桃、板栗等經果作物。2009 年榮獲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的“中國貢茶之鄉”稱號。建成1.5萬畝茶葉基地,新建白茶基地2000畝,“清池牌”茶葉獲國家級及省、地“名優農特產品” 、 “重慶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綠色產品”等稱號。發展畜牧業,豬、牛、羊品種改良率達98%以上,2010 年全鎮有雜交母豬 1200 余頭。畜牧小區建設以普安、石院為重點,養殖大戶 150 余戶。以普安早熟果蔬基地為示範,創建“農業生態示範區” ,建立基地,培育特色經濟作物,逐步形成“山上林草藥茶,山下畜禽果蔬”生產格局。僅普安村(原金枝、中普、普安村)果蔬種植 1500 余畝,種植瑪瑙紅櫻桃3000畝,建成優質葡萄園 650 畝,壩區全面實現 2-3 熟種植模式。

經濟

全鎮農林牧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8000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2.9億元,5年年均增長超過14%,固定資產投資從2011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3.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1年的1337萬元增加到2016年3308萬元,年均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11324元增加到2016年的22945元,年均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0年的3651元增加到2016年的7653元,年均增長17%。

發展建設

清池是全省100個、全地區50個重點小城鎮建設鄉鎮之一。投資1400餘萬元完成了集鎮新街450米整街黔西北民居改造。投資1000餘萬元對清池“江西會館”進行修繕,順利通過省市縣的檢查驗收,建成清池特色古鎮標誌性建築。投資300餘萬元,修建清池貢茶文化廣場,投資25萬元完成集鎮上壩新街500米街道的街心花園和人行道治理改造。投資40餘萬元對集鎮上壩新街至毛家巷等路段進行油化。整合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資金和農戶自籌資金1240萬元對集鎮老街550戶房屋進行徽式改造建設。投入資金356萬元修建了清池貢茶文化廣場,豐富了民眾精神文化生活。農貿市場建設投入資金2000萬元,整合美麗鄉村建設雙硬化工程資金686萬元,實施連戶路硬化25.75千米,總計整合部門投入資金1.5億元。
集鎮空間從2011年1.8平方公里提高到2016年的2.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從2011的30%提升到2015的42%。“改建“貴州民居”1253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424戶。完成清池集鎮老街房屋特色古鎮改造454戶,修建完成清池貢茶文化廣場和漁河、六羊、普安、大壩等村級文體廣場,投資1000餘萬元修繕完成清池“江西會館”,成為清池鎮標誌性古鎮建築。建成漁塘河大橋,修通漁塘河公路,打通貴州北大門,建成通村水泥路115公里、通組水泥路37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組組通公路”。硬化連心路9000多米,實施完成集鎮、漁河、六羊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2處。建成35千伏輸變電工程,新改建輸電線路25公里,建成廣播電視村村通3250座、4g移動通信基站2個,所有自然村通廣播電視、6個行政村通寬頻,三個村通數位電視。

城鎮建設

清池鎮是地區重點規劃建設的50個集鎮之一,金沙重點建設的12個鄉鎮之一,實施小城鎮建設方案以來,集鎮建設發展迅速,已建成上壩十五米大街、供銷商貿街,建設新街。
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清池信用社辦公大樓即將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大型超市3家,完成總投資214萬元通村公路建設2.852公里。投資227萬元完成危房改造88戶。
在縣的層面重點打造清池為金沙西部龍頭重鎮。形成東部以沙土為中心、西部以清池為中心,猶如鳥的雙翼,形成推動金沙發展重要力量的發展格局。覆蓋周邊馬路、太平、石場等鄉鎮的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將清池作為一個大整體謀劃布局,抓住金沙縣推進鄉鎮管理“大部門”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契機,以茶旅的理念規劃全鎮,用景區的標準建設城鄉,推動旅遊業發展和新型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等相結合,實現“多規合一”。按照“投融建運”一體化開發模式,全力打造茶旅古鎮建設。
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主要建設內容分為四段:
一是建新如新、建古如古建貢茶古鎮。將貢茶元素和古鎮歷史文化元素融合到集鎮整體風貌改造中去,包括1.5公里老街道路改造、棚戶區改造、2000平方貢茶文化廣場、15畝麻窩湖濕地公園和20畝小羅坪休閒健身公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貢茶文化體驗中心、貢茶交易中心、垃圾中轉站和污水處理廠等項目;
二是發揮“國保”資源游鹽茶商道。利用魚塘河古道、義渡碑、江西會館、羅祁氏梅氏節孝坊、羅家墳墓群五大國家級文物,整合千年茶樹,形成一條江西會館—魚塘河古道—義渡碑—陽波千畝原始梯田20公里的鹽茶商道觀光路線;
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三是保護貢茶資源興茶旅基地。精品打造陽波千年古茶樹和千畝原始梯田基地,將鹽茶古道延伸到基地中去,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形成“走古道、采貢茶”的體驗園,基地內還包括旅遊服務區、產品交易區、貢茶技藝風情園等功能設施,逐步恢復建設清池“十二景”;
四是挖掘獨特地貌賞漁河風光。規劃修建清池沿赤水河上游漁塘河經陽波水邊河通達冷水河旅遊公路,聯合馬路、石場、太平等鄉鎮,利用水邊河、馬路河、漁塘河以及清平村白岩、里匡岩等資源開展攀岩、漂流、蹦極、探險等極限運動,連通冷水河景區的旅遊線路,與金沙縣的旅遊線路並軌,形成另一條觀漁塘河風光、探萬戶洞奇觀的觀光和戶外運動路線。

清池文化

清池街,明代開場,清初改建。1998—2007 年,擴建上壩新街,新建集鎮環城路。文物古蹟有“石墁三尺古鹽道” 、 “漁塘河義渡碑” 、 “沙坡節孝墓” 、 “羅家墳墓群石刻” 、 “曾傳傑墓石刻” 、 “謝家墳石刻” 、 “鐘靈塔” 、 “羅祁氏、梅氏節孝坊” 、 “大田灣彭家民居” 、 “鳳鳴山寺” 、 “清池江西會館(萬壽宮) ” 、 “禹王宮”等,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5 處(全縣 7 處) 。2011 年 11 月,縣人民政府批准修繕江西會館,總投資 680 余萬元。江西會館為清池特色古鎮的標誌性建築。
清池有著深厚的“橋廟塔”文化底蘊。廟宇是清池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清池原有六大廟宇(有的是會館),從下街場口到上街場尾,有龍池寺、萬壽宮、川主宮、雲露宮、禹王宮、回龍寺等。
龍池寺俗稱大廟,建得最早,建在集鎮北面山脈側生出來的山脊平台上。這裡兩山夾緊,鎮上鴨子塘的水通過廟前往西流去。廟左側是華表峰,山峰上有鐘靈高塔,再往上是美人頭山峰;右側是鴨子塘。山水相映,景色秀麗。清康熙初年,反清復明的翰林院學士王敬之避難清水塘,在龍池寺出家,收徒講學。他迷戀這裡的美景,在廟門上書寫一聯:
“秀筆插天空,雁鴿縱橫星斗外;明塘開地闊,魚龍蕩漾水雲中”。橫額為:“坐海潮觀”。旁註:“康熙丁卯,王敬之書”。
龍池寺後是一塊平地,寺後建有文昌宮,有高約10餘米的文閣,蔚為壯觀。寺前是龍王廟,供著龍王等菩薩。
集鎮北邊是萬壽宮,又稱江西會館,分為東西兩個部分。集鎮東南面山腳下是川主宮,又稱四川會館。再往東約200米處,有雲露宮,俗稱“河南會館”或“黑神廟”,這裡供奉著馬王、牛王等神聖。黑神廟是1909年清池國小的發祥地。又往東不到100米處,是禹王宮,稱為湖北會館。禹王宮斜對面的癩子橋邊是回龍寺,現為清池中學。
清池的廟宇除萬壽宮、禹王宮還殘留古蹟外,其餘都毀壞殆盡,蹤跡全無。尚存的古廟中,又以萬壽宮規模最大和保存較完整。
萬壽宮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原為宗教場所,信仰佛教。是當年清水塘最繁華熱鬧的地方。每年農曆正月初八到十五,在此舉辦“皇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舉辦“觀音會”,因為這些日子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因為會館是江西人捐資修建作為集會場所,故稱江西會館。如今山牆裡面還嵌有“功德碑”,上有捐款人的名字。會館的建築特點是: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魚池、小橋、山門、戲樓、前天井、前殿、正殿、後殿,其後有兩個小天井。前院壩內東西分置兩廂房,分設僧庵、齋膳舍等。圍砌約4—6米高的牆垣,為磚坯構築。內有終年積水的石井兩口。原有三幢文閣樓,已毀於1965年。
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現存主體建築之一“戲樓”,為九脊樑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高8.50米,四角翹起,筒瓦蓋頂。角下檐板處浮雕龍雲紋圖案,戲樓牌面構建上鐫有完整的“封神榜”全套故事浮雕。人物戰場、飛禽走獸等淺雕圖案形象逼真。戲樓後有一尊大型觀音菩薩塑像。三進殿宇均為硬山式木結構建築,其門窗、斜撐、柁峰板上均刻有不同的花紋圖案,東西廂(僧庵、齋膳舍)均為硬山式木結構建築。每個天井院壩都用青石板鋪成,細錘細鏨;三進殿宇每一進都是石梯登臨,或右巷或左巷進出。
萬壽宮是清水塘繁華時期的鹽茶交易場所。戲樓前邊的兩眼水井,右邊的為活水泉,地下冒出泉水;左邊的為積水池,兩井之間相隔三尺左右遠,中間用特殊隔層處理。右井滿到一定位置,水就通過過濾層滲透到左井中,積水專供煮茶用,很講究。第一進殿宇,相傳是“品茗堂”。屋檐下掛著“品茗堂”三個金字的大匾,門聯是:“風景這邊好,貢茶天下知”。殿內左邊是煮茶的地方,生有專門的炭火,煮茶用積水池裡的水;右邊專賣各種茶具和茶葉;中間擺著桌凳和茶具,是品茶論茶的地方。解放後,紅衛兵認為“品茗堂”有“名堂”,就毀掉匾額和裡邊的擺設,而且掘地三尺,“品茗堂”被糟蹋得面目全非。
清池鎮(貴州省金沙縣下轄鎮)

名勝古蹟

魚塘河河谷

位於清池鎮漁河村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交界處,由清池方面十八座山頭以及古藺方面一座大山組成。即清池地方俗稱“十八羅漢拜觀音”

萬壽宮

清池萬壽宮,又名“江西會館”,位於貴州省金沙縣清池鎮,位列清池四大會館(其餘三個會館分別是四川會館、湖北會館、貴州會館)之首,且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為宏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清池江西會館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從滿清時候起,清池就人才輩出,曾經創造了嘉慶兩年半,頂子滿街走的美譽。史料記載:自明末翰林院大學士王敬之教出了清池第一個秀才羅錦衣,清池儒學風氣開始領先於縣境之內

清朝

羅錦衣 順治年間威寧府學生員,清池歷史上第一個考起功名的學子
周鳳鳴 黔西州貢生
羅洪儀 黔西州武廩生
羅洪甲 黔西州貢生,授職儒學訓導,時值晚清貴州號軍叛亂,出資編辦團練平定叛亂有功
周承禧 黔西州優貢生
郗佐立 黔西州舉人副榜,嘉慶丙寅科鄉試副榜,任鎮遠府儒學教授
羅源清 團首,參與鎮壓號軍叛亂,賞五品軍功頂戴
羅洪基 黔西州廩生,大定府院試被提督貴州全省學政黎培敬欽點為案首,並題字“文蓋六署(黔西、大方、畢節、威寧、水城、織金),字壓通場”
羅天澤 黔西州貢生,先後做過金沙縣晚清進士方伯鸞以及民國黔西縣參議長鬍雲村的廩師
康敬曦 黔西州歲貢生,參與黔西州志的編纂
羅 射 地方鄉紳,清《黔西州志》載:居清水塘 雍正年間設塾延師建文閣以開文教 教婦女紡織以資生 百餘年來士女利賴焉 為人多行方便濟人利物 人多稱為羅一本 至今其子孫登大族皆善報之徵
劉明貴 清《黔西州志》載:邑癝貢生 居清水塘 教讀為業 會館於蔡 每每逢好飲食 必帶以養母 進士張元鈞舉人張世鰲皆出其門下 為人端正恭敬 真一鄉之望
羅祁氏 清《黔西州志》載:祁有仁之次女 年十九適癢生清遠 生三子 長萬善 次萬言 季萬行 甫八載而夫沒時 氏年二十六歲 憤不欲生 念衰翁在堂孤兒在褓 乃立志守節 備極艱辛 翁卒喪葬如禮 撫子萬善列膠癢 現年八十七歲 守節四十五年 於嘉慶二十五年貴州巡撫明山題奏建坊入祠崇祀
羅梅氏 清《黔西州志》載:貢生梅春茂之長女 年十七於婦蔭槐 生四子長萬福仲萬化三萬璧季萬寶 甫八載夫歿時 氏年二十四歲 上事七旬翁姑克盡孝道 下撫三尺孩提胥有義 方翁姑九十六歲先後棄世喪葬如禮 守節四十五年 於嘉慶二十五年貴州巡撫明山題旌建坊入祠崇祀
有清一朝,清池鎮先後誕生了生員,舉人,進士,國子監貢生達三百人之多。

民國至今

萬定一 先後任中國國民黨屏東縣、高雄縣、台中縣黨部主任委員,台灣省黨部書記、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台灣省選舉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工作會副主任等職
羅思夏 民國十八年貴州全省文官高等考試第二名,委任丙妹縣(現從江縣)縣長,兩年後升任獨山專區禁菸專員
葉祥鸞 原黔南州政協副主席
陳安德 貴州大學副院長
肖萬林 原畢節地區農校校長 等

地圖信息

地址:畢節市金沙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