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茶

清池茶

清池茶,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清池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清池茶,外形扁、平、直、光滑勻整;色澤翠綠油潤;香氣高爽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葉底嫩綠、鮮明、勻齊完整。

2017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清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池茶
  • 產地名稱: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清池鎮
  • 品質特點:香氣純正、滋味醇和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7年第117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9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清池茶扁形茶:外形扁、平、直、光滑勻整;色澤翠綠油潤;香氣高爽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葉底嫩綠、鮮明、勻齊完整。
清池茶捲曲形茶:外形緊結、綠潤、顯毫捲曲;湯色黃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黃綠。
清池茶顆粒形茶:外形顆粒勻整重實、綠潤、露毫;香氣馥郁高長;湯色碧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勻、明亮、鮮活。
清池茶樹品種資源較豐富,除有野生大茶樹外,還有大葉、中葉、小葉3種類型,其品種優良,發芽早,產量高,比其他品種提前10-15天,葉長且柔軟,是適宜制高級綠茶的好品種。清明前後,陽雀茶,采一芽一葉,每鍋投葉1-1.5千克,當鮮葉變成綠色,芽葉柔軟,放出茶香,即可起鍋,在50℃鍋溫炒乾,製成形似“魚鉤”,顆粒重實,色澤翠綠,清香馥郁,滋味醇厚,回味甜甘,湯色明亮。據1981年對清池毛尖茶化驗,含茶多酚、咖啡鹼、水浸物等品質含量在貴州省十幾種名茶中屬優秀者。
清池茶清池茶

產地環境

清池鎮位於金沙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60公里處,是川黔兩省三市交界處,素有金沙“西北大門”之稱,是縣內唯一出省通道,區位優勢明顯。該鎮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9002.2畝,水田6746.55畝,旱地41155.65畝,林地面積88809.6畝。轄區內海拔起伏較大,最低海拔漁塘河457米,最高海拔陽波龍井1347米,形成深切角“A”型地貌,屬丘陵地形。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3℃,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森林覆蓋率在45%以上,植被覆蓋率在60%以上。
金沙縣在中國仍屬欠發達的縣域經濟,環境污染少、空氣清鮮、水質條件好、病蟲危害程度低,非常適宜組織生產天然型的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
清池茶產地環境清池茶產地環境

歷史淵源

清池茶歷史悠久,是金沙縣名特產之一,產於金沙縣清池鎮。 清池鎮自古以來就是“黔茶出山、川鹽入黔”的古驛站,境內保存40餘株有上千年歷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樹群,貢茶歷史久遠,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清嘉慶年間,當地茶農以茶代稅,清池茶被作為貢品專程奉送京都,故獲“貢茶”美譽。
據傳說,大定府五品官羅子舟,經過此地時,地方官員讓其飲用清池茶,認為茶葉在外形、內質、香味和湯色上都稱得上極佳,就將清池回龍灣的茶作為地方官員和百姓敬貢朝廷的方物,倍受朝廷官員喜愛,從此,清池地方被朝廷特許“以茶代稅”。清池茶便成為貴州貢茶之一。
在清池街上,保存有建於清嘉慶年間的江西會館,據考證,該會館當年商賈雲集,主要從事茶葉與食鹽交易。江西會館除食鹽交易外,還是重要的茶經濟,茶文化的傳播場所,遺留下了當年使用的各種茶具等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歷史。金沙清池與古藺交界處的古渡口,保存有立於清同治年間的三塊貢茶碑,其中一塊就記載道:“清水塘茶,渡船經古藺出川,暢銷各地,連年稅貢,惜產少耳。”
1949年前,清池地方農家製作的茶葉售給省外茶商,從魚塘河水上運往重慶、上海等口岸,留部分兌換食鹽、布匹等生活用品。1949年後,清池毛尖茶的生產得到重視和發展,成為清池鎮農村經濟產業,也是金沙主要出口物資之一。
金沙縣清池悠久的民族歷史和特色民族文化,積澱了金沙油茶、罐罐茶等獨具民族特色的茶飲文化。
清池茶清池茶

生產情況

2014年,金沙縣清池鎮建成茶葉基地1.5萬畝,其中8500畝茶園全部達到盛產期,5500畝得到有機認證。

產品榮譽

1988年,清池毛尖茶被譽為“貴州歷史名茶”,被載入《中國食品大全·貴州卷》。
清池茶清池茶
2013年8月30日,中國·貴州國際綠茶博覽會上,清池鎮成功贏得第二屆“貴州最美茶鄉”的殊榮。
2017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清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清池茶產地範圍為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清池鎮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保護範圍內適宜加工製作清池茶的當地群體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800米至1500米,土壤類型為黃壤或黃棕壤,土壤pH值4.5至6.5,土壤有機質含量≥1.0%,土層厚度≥4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扦插育苗。
清池茶清池茶
2.種植:種植時間為10月至翌年2月,栽植密度4.2萬至5.25萬株/公頃。
3.施肥:每年每公頃施腐熟農家肥≥22.5噸。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摘
春茶採摘時間:每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採摘單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初展;秋茶採摘時間:每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採摘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初展。
(五)加工
1.扁形茶
(1)工藝流程:攤青→殺青→整形→脫毫→提香。
(2)攤青:攤葉厚度1厘米至4厘米,攤放時間4小時至6小時。
(3)殺青:溫度控制140℃至160℃,時間2分鐘至5分鐘。
(4)整形:溫度控制80℃至85℃,時間2分鐘至5分鐘,至茶葉扁平直,香氣顯露為適宜。
(5)脫毫:溫度控制65℃至75℃,時間10分鐘至15分鐘,至茶葉外形扁平至較光滑即可。
(6)提香:溫度控制80℃至100℃,時間15分鐘至20分鐘,至手捏茶條成粉末狀,茶葉含水量達4%至6%時即可。
2.捲曲形茶
(1)工藝流程:攤青→殺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足乾→提香。
(2)攤青:攤葉厚度1厘米至5厘米,攤放時間4小時至6小時。
(3)殺青:溫度控制140℃至160℃,時間2分鐘至5分鐘。
(4)揉捻:時間20分鐘至30分鐘,揉捻至茶葉呈園條狀為適宜。
(5)初烘:溫度控制90℃至110℃,時間4分鐘至10分鐘。
(6)提毫:溫度控制70℃至80℃,時間2分鐘至5分鐘,至毫毛顯露即可。
(7)足乾:溫度控制80℃至90℃,直至茶條含水量達4%至6%,手捻茶葉成粉末即可。
3.顆粒形茶
(1)工藝流程:攤青→殺青→揉捻→初烘→復烘→輝鍋足乾。
(2)攤青:攤葉厚度3厘米至6厘米,攤放時間3小時至5小時。
(3)殺青:溫度控制180℃至220℃,時間4分鐘至6分鐘。
(4)揉捻:時間30分鐘至35分鐘,揉捻至茶葉呈園條狀為適宜。
(5)初烘:溫度控制120℃±5℃,時間30分鐘至35分鐘。
(6)復烘:溫度控制70℃±5℃,時間25分鐘至30分鐘。
(7)輝鍋足乾:溫度控制70℃±5℃,直至茶條含水量達4%至6%,手捻茶葉成粉末即可。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扁形茶:外形扁、平、直、光滑勻整;色澤翠綠油潤;香氣高爽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葉底嫩綠、鮮明、勻齊完整。
捲曲形茶:外形緊結、綠潤、顯毫捲曲;湯色黃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黃綠。
顆粒形茶:外形顆粒勻整重實、綠潤、露毫;香氣馥郁高長;湯色碧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勻、明亮、鮮活。
2.理化指標:水分(%)≤7.0;水浸出物(%)≥38.0;總灰分(%)≤6.5;粗纖維(%)≤15.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清池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清池茶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