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盜寶案

清東陵盜寶案

1928年春,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路途中,孫殿英屢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遂起了不義之心。接著,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準備掘陵的訊息,認為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有計畫的盜墓行動。

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並由馮養田宣布行動方案。至此,一場曠世罕見的盜寶事件,拉開了序幕。

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皇家陵園東陵地宮。歷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湯,而傳說神秘的地宮則布滿機關暗器,在巨大的誘惑之下,盜墓者是如何冒險進入地宮、又是如何面對帝王的遺體以及隨葬的無數奇珍異寶的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東陵盜寶案
  • 時間:1928年
  • 原奉:軍收編之積匪馬福田率部叛逃
  • 直奔:清東陵旁的馬蘭峪
奔向東陵,地宮入口,悲劇開始,重斂情景,後續情況,被盜寶物,寶物下落,二次盜案,二次盜者,第一目標,盜陵經過,黑手伸來,老蔣密令,大結局,珍寶迷蹤,

奔向東陵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
裕陵乾隆皇帝的陵寢。它是在清朝國勢鼎盛時期修建的,耗銀兩百多萬兩,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建築藝術精湛華美居清陵之冠。
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西太后慈禧定東陵,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清東陵內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後棺槨的地方。
20世紀20年代的清東陵,經過土匪和軍閥的歷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寢的陳設珍品所剩無幾,剩下的唯有深埋於地下的地宮。這時的一份神秘筆記很可能幫了盜墓者的忙。專家介紹說,據傳當時有一份《愛月軒筆記》,是晚清大太監李蓮英口述,由其侄子執筆記下的。它詳細記載了慈禧地宮中陪葬的眾多無價之寶。
此外,清朝極盛時期的乾隆堪稱最富有的皇帝。他們的陵寢修建得富麗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極盡奢華。於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地宮成了首要的目標。
清朝帝後們的地宮上方,堆砌著高大的方城明樓,後方則依山而建。如果不能準確地找到入口,要想進入地宮是十分困難的。
從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為自己修建地宮開始,中國古代歷代帝王都極度重視地宮的修建,那是他們靈魂轉世的場所,是盛放棺槨及殉葬財寶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環節。為了防盜,他們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堅固的城牆,設定數以千計的守陵士兵,制訂最為嚴苛的法律,為保守秘密還殺掉建墓工匠。清東陵的修建吸收了歷朝歷代的經驗,在防盜措施上不可謂不處心積慮,防備周詳……
1928年7月,擔任盜陵主角的一支部隊奔向了慈禧定東陵,而另一支部隊則奔向了乾隆裕陵。

地宮入口

當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
1928年盜墓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機密。在啞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
清東陵的陵寢結構大同小異。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多倍的距離;而如果從琉璃影壁下直接墜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能找到這個捷徑的人,恐怕熟知內情。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沒有啞巴院。在明樓底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則是一道內部澆鑄了鐵筋的牆壁,它的裡面就是“金剛牆”。地宮的入口就在這金剛牆下。
東陵修建得十分堅固,要完全刨開地磚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們盜寶心切,便動用了炸藥。在硝煙瀰漫的殘磚斷石中,再向下深挖數丈,終於呈露出一面漢白玉石牆,它就是金剛牆。從牆中間拆下幾塊石頭,露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為了防止盜洞塌陷,士兵們還在旁邊豎起一根木頭支撐。
由於害怕傳說中的機關暗器,幾名士兵被派下去探路。士兵們首先進入的是一段2、30米長的斜坡,那是為運送棺槨進入地宮而留下的甬道。在陰森恐怖霉臭刺鼻的斜坡甬道,士兵們摸索著前進,精神高度緊張!
專家介紹說,東陵被盜後,當地留下一些傳說,其中就有盜陵士兵死於地宮。當時乾隆地宮裡蓄滿積水,由於年代久遠,以致積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斂時用抽水機抽了5天才抽乾,即使在現在地宮裡也都要定時抽水。這么深的積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裡的盜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積水中,驚悸窒息而亡。
一番驚魂後,為發財欲望驅使的匪兵們繼續前行,終於,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漢白玉石門。地宮裡的石門每扇門重達3噸,門上有萬斤銅管扇,門後有頂門石。當時人們一邊用細鐵圈套住門後的頂門石,一邊用木棍頂開石門。這樣並不需要損壞石門,也不會砸壞頂門石。可以推斷的是,當年的盜陵匪兵最初並不知道石門背後的奧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門上,至今遺留著當年被毀壞的痕跡。最後石門背後的頂門石斷裂成兩半。直到打開慈禧地宮第一道石門,匪兵們才恍然大悟,他們再沒有用蠻力就打開了後面的石門。因此,慈禧地宮第二道石門和乾隆地宮的前三道石門至今保存完好。相對於慈禧地宮,乾隆地宮要複雜許多,它有4道石門,9個券堂,整個結構組成一個“主”字形,進深54米,落空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座地下宮殿。

悲劇開始

這是一個奇異的世界:石門上雕刻著象徵大慈大悲普渡眾生佛法無邊的菩薩。面目猙獰的四大天王鎮守四方,驅邪避惡,掌管風調雨順。還有代表色、香、味、聲、觸五種人生欲望的五欲供。牆壁上還雕刻著數不清的超度亡魂的佛經咒語。
整個乾隆地宮宛如一座莊嚴肅穆而又美輪美奐的地下佛堂。生前盡享榮華富貴的帝王,死後也幻想著升入西天極樂世界。發財心切的盜墓者在經歷過初時的震驚恐怖之後,戰戰兢兢地繼續向第四道石門摸去。
在用前面的辦法頂撞裕陵最後一道石門時,無論匪兵們怎樣費盡心機就是打不開。專家介紹說,匪兵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再次使用了炸藥,裕陵最後一道石門被炸後,一扇倒塌斷裂,另一扇歪斜著,岌岌可危。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第四道石門打不開呢?
原來裕陵里積滿水,將巨大的棺槨浮了起來,離開石台頂住了石門,所以石門撞不開。
正當盜掘乾隆裕陵的匪兵們為一扇接一扇的石門而費盡心力時,慈禧定東陵里的匪兵們卻興奮地發現,慈禧地宮內只有兩道石門。
他們首先進入到了最後的主墓室,看見了棺槨和寶藏。
這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坐北朝南的石室,也叫“金券”。金券正中是一座一尺來高的漢白玉石台,也就是“寶床”,在它上面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它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宮。分列金券兩側的是兩座石墩,名為“冊寶座”,上面原本呈放著記錄慈禧諡號的香寶香冊。
清代棺木有兩層,分為外槨內棺。
當年,匪兵們是怎樣打開慈禧棺槨的呢?這曾經是個謎團。直到多年以後,一本叫《世載堂雜憶》的書披露了一名據稱是盜陵連長的回憶。
根據匪軍連長的供述,撬開外棺和內棺時,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竟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們將碎槨木搬開後,現出了一具紅漆滇金的內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損傷棺內寶物,嚴令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棺。
“當時將棺蓋揭開,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於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將貼身珠寶搜尋一空。“

重斂情景

東陵盜案發生後,清遺族代表緊急赴東陵善後,當時一位親歷者寶熙寫下的《於役東陵日記》,詳細地記載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遺體倒伏在殘破棺蓋上。長發散而不亂,扎辮子的紅頭繩猶在。當翻轉她的屍身,發現遍體長滿白毛,口角處有殘破痕。
一位親歷者劉人瑞記描述了他進入乾隆裕陵地宮時所見到的悲慘情形: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重斂者找到4具頭顱,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狀比西太后陵悽慘百倍。
歷史記載裕陵地宮葬有乾隆皇帝和兩位皇后,還有三位皇妃。由於歷時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現在重斂者面前的僅剩零亂的骸骨。當人們清理遺骸時,最初只找到4具頭顱。
清東陵盜寶案
專家介紹說,清室重斂時6個人只找到4個頭骨,屍骸全碎,有一棺槨就壓在石門下,從中找出一具頭骨,骨骼較大而判斷是乾隆顱骨。
找到乾隆顱骨後,還缺少一具頭骨,棺槨裡面找遍了也不見蹤影,人們猜測可能被盜墓者帶出了地宮。
就在人們快要放棄尋找時,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在地宮西北角的深水裡浮現出一具完整的女屍,面目如生,令人驚異。根據推斷,這具女屍應該是孝儀皇后。
令懿皇貴妃是嘉慶皇帝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這位孝儀皇后死於乾隆之前,同處一個地宮,為何唯獨她的屍骨保持如此完好?遺臣們心中大惑不解。遺臣們心中的疑惑尚未解開,又一個問題讓他們犯了難:如何區分那些散亂骨骸的身份呢?討論了數日,最終決定合葬一棺,此舉開創了有清以來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兩座地宮才再次被打開清理。
1984年,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乾隆和慈禧兩陵進行了整理。開棺結果驗證了當年清遺族重殮時的記載。
2000年,清東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4年年初播放的科幻電視劇《少年王》的故事情節,就是以這段“東陵古墓事件”為引子,從而展開了四段時空飄緲、似幻似真的探險、愛情故事……

後續情況

孫殿英掘墓盜寶被發現後,全國輿論譁然。部分文化、民眾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溥儀等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此事一時轟動全國。後孫殿英覺得事態嚴重。為逃脫罪責,他到處活動行賄:托戴笠將所盜物品中最為寶貴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將慈禧口中含的那顆寶珠送給了宋美齡;將“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國民政府表面也聲言“要查辦”,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孫殿英逍遙法外,未受任何懲處。最後此案不了了之。
後來,孫殿英“解釋”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並說:“我發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

被盜寶物

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後兩類,《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記載了從光緒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宮中安放的寶物,計有金花扁鐲、紅碧瑤豆、金鑲執壺、金佛、珊瑚佛頭塔等150餘件(各件寶物上的正珠、東珠、米珠絡纓達數千顆)。
至於慈禧死後入殮時的寶物就更為奢侈,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對此有詳細記載:“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後,始將太后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寶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賬者。眾人置後,方將陀羅金被蓋後身。後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復將網珠被掀開,於盒中取出玉制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於後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這裡所說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棗均不是瓜果實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製作,尤以西瓜製作稱絕,瓜為綠玉皮紫玉瓤,中間切開,瓜子為黑色。
至於慈禧地宮寶物的價值,《愛月軒筆記》中也有說明,金絲綿褥制價為8.4萬兩白銀;繡佛串珠薄褥制價2.2萬兩;翡翠荷葉估值85萬兩;陀羅經被鋪珠820顆,估值16萬兩;後身串珠袍褂估價120萬兩;身旁金佛每尊重8兩,玉佛每尊重6兩,翡翠佛每尊重6兩,紅寶石佛每尊重3兩5錢,各27尊,共108尊,約值62萬兩;翡翠西瓜2枚,約值220萬兩,翡翠甜瓜4枚,約值60萬兩;玉藕約值100萬兩;紅珊瑚樹約值53萬兩;價值最高的是慈禧頭上戴的那頂珠冠,上面一顆4兩重的大珠系外國人進貢,價值1000萬兩,總價約1005萬兩。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22.8萬兩。
乾隆裕陵被盜寶物有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另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煙壺、白玉鼻煙壺等300餘件。

寶物下落

1928年7月,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秘密挖掘了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盜竊了大批金銀財寶,但這些財寶中的大部分下落不明。
民間傳說,孫殿英將盜掘得來的部分東陵寶藏賄賂給了上司徐源泉,徐源泉便將寶藏埋在了自家公館的地下秘室中。文革期間,有人在武漢新洲徐公館附近挖出了不少槍枝軍備,結果有關徐公館藏有巨寶的說法不脛而走。
那么東陵的寶物是否真的藏在徐公館呢?這個問題存在幾種不同的看法。
徐源泉公館座落於武漢新洲區倉埠鎮南下街,據史料記載,1931年,時任國民黨中央執委第六集團軍陸軍上將的徐源泉,耗資10萬大洋在倉埠鎮建成占地面積4230平方米的徐公館,融中西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極其富麗堂皇。據當地老百姓講,徐公館是徐源泉為母親和妻室建造的,他並沒有入住,公館建成後徐派出1至2個連的兵力保護。
公館外觀雄渾壯麗,內里裝飾美輪美奐,公館的地下室有一個秘道,傳說寶藏就埋在這條秘道里。
文革期間,曾有人在徐家公館附近挖花壇,結果挖出了一條深可過人、內有積水的地道。由於地道中不斷冒出騰騰的水汽,眾人懷疑地道下可能有機關和毒氣,就沒敢下去。
後來,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補查時,許多專家組多次對徐公館和徐源泉的親屬、街坊進行了仔細的尋訪,結果並未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為搞清徐公館的埋寶之謎,1994年,新洲文物管理所一位胡姓的人專程探訪了徐公館東廂房下的密室。他仔細地清掃了這間僅幾個平方米大空無一物的密室,並細細敲打每一面牆磚,查看裡面是否藏有機關。竟然讓他發現,密室牆上沒有糊上泥巴,有一面牆的磚還參差不齊,似乎牆是臨時砌上去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作進一步的調查。
後來,為了探明真相,此人又走訪了當年徐公館裡的一名女傭。
據女傭回憶說,孫殿英盜東陵,徐源泉是司令,因此發了財,就用這筆錢修建了徐公館,當時做房用的是武昌城牆上的磚。公館建成後,國民黨曾在徐公館附近槍斃人,不少人懷疑被槍決的人都是修房的工匠。
而世代居住在新洲區倉埠街的林庚凡老人則提供了又一種說法。林庚凡,是徐源泉姐姐的養子。據他介紹,小的時候曾到過徐公館玩耍,那時徐公館富麗堂皇,地道里儘是值錢的寶貝。徐源泉喜歡騎高頭大馬,還有許多衛兵,徐源泉的妻子當時有一頂鳳冠金光燦爛。徐公館的大門原先朝北,徐源泉認為這寓意敗北不吉利,改大門為西北方向。他認為,徐公館的地下可能藏有清東陵財寶。
清東陵盜寶案
對於沸沸揚揚的藏寶之說,新洲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則持另一種看法,他們認為東陵寶物藏於徐公館沒有任何證據,關於清東陵被盜的部分財寶藏於武漢的訊息,來源只是民間的一些傳言以及某些研究人員的推測。早在60年代,他就聽到附近的老人傳說徐公館可能是埋寶的所在地。早些時候,文物部門曾對徐公館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維修工作,但未發現有傳說中的藏寶地道。
對於徐公館是否藏有寶物,徐公館原主人徐源泉的兒子徐鈞武也有自己的看法。徐鈞武說,他從小所居住的徐公館建於1931年,只是一幢普通的兩層木質建築。有一個普通的地下室,他的父親自小離家並未和家人在此居住。抗戰勝利後,徐源泉卸甲還鄉,一直住在武漢市區。1948年他到廣州開會,寫信讓徐鈞武去,徐鈞武去了才知道,父親已決定不回武漢了。1949年,父親飛往台灣時並未帶多少行李。徐鈞武推斷,“如果說有什麼東陵財寶的話,他肯定會要我帶過去,或囑咐我將財寶轉移。而我們從未聽說有東陵財寶的事,徐公館藏寶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東陵的寶物沒有藏在徐公館,那么這批東西又會在哪裡呢。會不會在孫殿英自己的手裡呢?大量事實證明,儘管上交了兩箱珠寶,做出一番公事公辦毫無徇私的姿態,但接下來的事實卻證明,孫殿英手中仍有大量的珠寶贓物。據孫殿英身邊的參謀長文強回憶,孫殿英曾不無得意地對他說:“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寶不少,最寶貴的是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上面有108顆珠子,聽說是代表十八羅漢的,都是無價之寶。其中最大的兩顆朱紅的,在天津與雨農(戴笠)見面時,送給他做了見面禮。還有一柄九龍寶劍,有九條金龍嵌在劍背上,還嵌有寶石,我托雨農代我贈給委員長(蔣介石)和何部長(何應欽)了……”孫殿英還說:“慈禧太后墓被崩開後,墓室不及乾隆墓大,但隨葬的東西就多得記不清楚了。從頭到腳一身穿掛都是寶石。翡翠西瓜托雨農代我贈宋子文院長,口裡含的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我把夜明珠托雨農代我贈給蔣夫人(宋美齡)。宋氏兄妹收到我的寶物,引起了孔祥熙部長夫婦的眼紅。接到雨農電話後,我選了兩串朝靴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
但是,不管那些被盜的珍寶或被用來行賄,或被變賣,或被毀壞,或被走私海外,至今均下落不明。1928年《中央日報》上的一則新聞,讓我們從中或許可以窺見東陵珍寶的悲慘命運:天津海關一次查獲古玩珍寶35箱,經查明,此物是北平吉貞宦古玩鋪長張月岩託運出口運往法國的……當時這方面的報導還有很多。
由於絕大多數珍寶不知去向,經人們的口耳相傳,它們都被籠上了神秘色彩。有人估計,1928年東陵被盜走了價值過億的稀世珍寶。

二次盜案

1928年7月,國民黨第12軍軍長孫殿英以其無賴妄為、唯利是圖的本性,冒天下之大不韙,以 “剿匪”為名盜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世人稱之為 “東陵第一盜案”。事隔17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之後,東陵的守護和管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 “真空”,鬼子走了,偽警察散了,雖然共產黨在這裡建立了人民政權,由於內戰烽火迭起,八路軍作戰頻繁,當時轄東陵的冀東軍區15軍分區抽不出軍隊來守護陵寢,只好組織附近村莊的民兵配合區小隊來看管,加之當時沒有有效的護陵機制,無形中成為盜陵者作案的最佳時機。於是一小撮壞人打著 “打倒封建地主的頭子皇帝”的旗號,明目張胆地開始盜竊陵寢。由於多種原因,清東陵第二次被盜案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

二次盜者

日本人敗走後,藏匿在陵寢周邊的土匪頭子王紹義突然變得 “機靈”起來,星夜訪“摯友”楊芝草。“你聽說了吧,陵上和馬蘭峪街上的日本人、滿洲隊和警察都走了,陵里的事沒人管,何不趁此機會撈一把?等著八路軍都安排好了,自然就不好辦了。”
楊芝草,盜陵主犯之一,王紹義的得力幹將,兩人穿一條褲子都嫌肥,人稱“小諸葛”。年歲不大,壞事沒少乾,年輕時曾挨土匪綁票,後來投靠日本人當偽警察,覺得油水不大,回家種地,因此被吸收到民兵隊伍里來,從盜挖定陵開始,他一個陵也沒拉下,得了多少寶物,只有他自己清楚。
穆樹軒,50多歲,祖輩守陵人,同土匪頭子“四海紅”沾親帶故,長大成人後成為“四海紅”的左膀右臂,跟著幹了些綁票、打劫、聚賭、嫖女人的勾當。後來這支土匪隊伍被八路軍打散後,他才回到家裡,以砍陵上的樹木、拆陵上的房屋為生。因為是個人尖子、土光棍,又當上了副村長,他上頭也頂,下頭也壓,是個頭上長瘡、腳底流膿的壞傢伙。
圍繞著東陵的幾十個村莊,多是為了侍奉陵寢而建的,住的都是些清代守陵人的後裔,因而對每座陵的情況十分熟悉。當年孫殿英盜陵抓的嚮導其後代大有人在,這次盜陵當然也離不開他們。盜陵主犯關會增便是其中之一。關家祖輩是修陵的,又是建地宮的名匠,知道定陵的底細,自然與王紹義一拍即合,最後也按股分成。
清東陵盜寶案
狡猾的王紹義知道僅憑他們這幾個人力量單薄,也成不了氣候,得圈套幾個幹部加入才穩當。他用幾顆貓眼石把當時區公所公安助理、分區長趙國正拉下水。趙國正,自幼遊手好閒,不務正業,1931年日本人占領東陵後,他帶著哥哥逃荒到新立村。1938年新立村建立共產黨基層組織,苦大仇深的他被發展入黨。趙聰明伶俐,工作積極,得以重用,但財迷心竅的他經不起巨額利益的誘惑又成了盜陵主犯之一。另外,還有區助理趙子新、民兵小隊長賈正國等“能人”。

第一目標

他們作案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鹹豐皇帝奕 的陵寢定陵。
1945年9月23日這天正逢集日,守陵的班長輪到新立村的張小禿。經過精心策劃,王紹義把盜陵隊伍分成兩撥,一撥在陵西用雷管炸藥打石頭以掩人耳目,另一撥盜陵。這次所盜的珍貴之物,全歸頭目所得,剩下的珍珠瑪瑙、翡翠等小東西,給參加盜陵的20多個村民每人抓上一把了事。定陵被盜後的又一個日落西山、百鳥入林的清秋之夜,王紹義與趙子新、劉恩、楊芝草、趙國正等人聚在一起,將慈安太后的陵寢盜掘一空。
王紹義他們盜陵的事很快被上面發覺,為了尋找黑後台,狡詐的王紹義瞄住了張盡忠。張盡忠身為15軍分區敵工情報隊隊長,曾在湯泉金礦當過護礦警察,後投奔八路軍,長期活動在馬蘭峪和陵圈之內。由於他膽大包天,生死不懼,經常隻身出入敵人心臟,被人傳為神出鬼沒的“張大膽”。可就是這個有點聲望的人,在王紹義帶來的珍寶金頭九連環(一兩八錢多)、白玉鐲、翠板指、白珍珠面前(皆為盜定陵、慈安陵所得)束手就擒,成為東陵第二盜案的又一組織者和策劃者。同時下水的還有小麻子張森,他從小賣燒餅、麻花,又跳過大神,參軍後被六區隊長曹致福看上,留在身邊跟張盡忠一起搞敵工。他能說會道,會耍小聰明,綽號“小神仙”,也是個不好侍弄的人物。

盜陵經過

張盡忠不愧為情報隊隊長,提出一系列蠱惑人心的口號,把盜陵冠以“鬥爭皇上大地主”、“幫助民眾度過饑荒”之名,以迷惑民眾,還合計定了些“黑話”以防萬一。管盜陵叫“挖金”,調集民兵叫“集訓”,晴天稱“天高”,黑天稱“明路”,動手叫“立拖”。同時廣泛動員陵寢地宮的知情者、會玩雷管炸藥的能人加入。這群匪徒、社會渣滓還軟硬兼施地拉攏了八路軍隊伍中的一名幹部——介儒區長
(特偵組偵查時,介儒首先向組織交代自己只跟著盜過惠陵的罪行,爭取了寬大處理)。就這樣,在張盡忠等人的精心策劃下,利用陵寢周圍剛剛解放、人們心裡沒底這一時機,加以蠱惑人心的口號,把盜陵的罪行“合理合法化”,使不明真相的民眾和一些流氓無產者紛紛加入這種 “挖金”的行列。
且看王紹義是怎樣鼓動不明真相的民眾的。“鄉親們,共產黨早就說了,一定要打倒大地主和封建剝削。過去的皇帝就是頭號的大地主,是幾千年來騎在人們頭上拉屎撒尿的大壞蛋,雖說他們人死了,可他們搜刮的財寶不計其數啊!有的還帶進棺材裡去了。現在我們就要挖他們的墳,分他們的財,叫他們在陰間也過得不舒坦。”
一切準備就緒,王紹義、張盡忠等決定對幾座大的陵統一行動,剩下的陵則讓大伙兒隨便挖。首先向同治帝夫婦合葬的惠陵開炮。王紹義作戰前總動員,他非但宣傳到位,防範手段也很嚴密,“崗哨啊,東邊放到侯家山,西邊放到新立去,北面放到塔山上,南面放到新城去。圈裡頭一個生人也不讓進來。啥時候撤,聽上級命令。”
王紹義在前邊訓著話,張盡忠在後面已經布置好戰鬥準備,見人群散了,皇城下就響起了“轟隆隆”的爆炸聲,相伴的是鍬鎬的撞擊聲和嘈雜的人語聲,硬是把這對沉睡了五六十年的小夫妻“攪醒”了。
第一道石門被手榴彈炸了三次,旁邊炸開個能鑽進人的小洞,第二道第三道石門被王紹義撬動 “白來石”而推開。張盡忠道:“所有人一律站門外去,我挑幾個進去。誰亂動就打死誰。旁邊站著的把手電往裡照。”張盡忠指揮王紹義、趙國正、楊芝草、張森等人,先撬同治爺的棺材,自己則站在娘娘的棺材上面,一手持槍,一手打手電,全神貫注地監視著……人們看見皇帝的龍袍在閃光,認為人體壞不了。當王紹義手一伸,裡面只剩一床骨頭,因同治帝筋肉腐爛,滿身帶著刺鼻的腥臭,一抓猶如泥屎,十分令人作嘔。儘管這樣,為了珠寶,十幾隻手在臭氣衝天的泥骨里亂攪,直到搜羅乾淨為止。
打開皇后的棺材,光亮下人們全發獃了:這娘娘像個活人,面如荷花而溫馨地閉目養神呢!王茂(王紹義長子)“哎呀”一聲嚇昏過去。張盡忠見幾個人目瞪口呆的,大聲吼道:“他媽的,都愣著幹啥?還不快動手搜羅東西!”大家這才動作起來,有的扯衣服上的珍珠,有的取身旁的寶物,有的摘頭上的鳳冠霞帔,有的取簪環首飾……

黑手伸來

1945年12月22日,月黑風高,伸手難見五指。昌瑞山下震耳欲聾,刀槍閃亮的一場新戰鬥衝著康熙皇帝的景陵打響,300多雙罪惡的手伸向景陵地宮,對康熙皇帝拖骨暴屍。經過三晝夜的“激戰”,終於拿下了景陵地宮這個“碉堡”,搜出了珍寶幾大口袋。王紹義洋洋得意地說:“我們所挖的幾座陵,就數這景陵的寶物多,不次於慈禧、乾隆的陵啊!”張盡忠也樂不可支:“好東西比孫殿英得的還多呀!”
王紹義一夥本來就是土匪、無賴、盜墓賊,干將們貪婪成性,打的招牌是“救濟貧民”、“按股分配”,卻又導演出一幕又一幕分贓大火拚的醜劇。張盡忠心狠手辣,堅持在孝東陵分定陵和景陵的寶物,這裡距他家近,一旦打起來也有退身之地。面對眾多的珍寶,眾人你拿我搶地亂成一鍋粥,最後以比槍法打孝東陵殿檐上的人獸定輸贏分寶物。另外張盡忠和王紹義還設下圈套,事先安排好人,聽見槍響就冒充軍分區敵工部的人來敲門過問,又由他張隊長出面應付過去,最後自然得寶最多的是王紹義和張盡忠。
好事不出莊,壞事亂嚷嚷。“要發財去盜墓,一夜成為暴發戶”,這股邪風迅速蔓延到陵區的四周鄰舍。平時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人見狀,紛紛走上這盜陵生財之道。
八區的趙子新帶領10多名區小隊隊員和民兵一夜間把景陵妃園陵寢一座貴妃陵盜了。
關會增、賈正國一起挖掘了康熙的雙妃陵。
穆樹軒同賈井滿把裕陵園寢里的香妃墓掘了。
王紹義父子又鑽進裕陵園寢連盜兩座妃子墓……
整個清東陵14座陵寢,157人的墓幾乎無一倖免。

老蔣密令

王紹義一夥“挖金人”的一舉一動很快被北平國民黨特務偵知,時任軍統局北平辦事處軍統北方五大幹將之一的馬漢三立即密報重慶軍統特務頭子戴笠。根據蔣介石的密令,馬漢三迅速指使手下特務鄭恩普、張樹庭全力調查此事,並做了周密部署:一、抽調人員,四路設卡,安排部分特工守在珠寶店裡,捉拿來北平銷贓的盜陵犯,沒收其全部珠寶,人員關押審訊;二、派出專人,緝拿主犯張盡忠,企圖把盜陵的幕後指揮者這一罪名往共產黨頭上戴;三、要展開宣傳攻勢,召開新聞記者會,大造中共盜竊清東陵的輿論,使之在政治上站不穩腳。
在其主子唆使下,特務張樹庭幾進東陵,收集盜陵的情報,軍統頭目鄭恩普調集城內的偵緝隊堵住四門八巷,緝拿馬蘭峪的人關押審訊,先後抓捕70餘人,收繳了800多件珍稀之寶(部分被馬漢三等貪污,還有部分馬漢三送給戴笠,僅存小部分追繳轉送故宮博物院)。為了邀功,張樹庭混水摸魚,竭盡其能挑撥事端破壞國共談判,致使有些報紙上發表了“曹致福(冀東軍區司令員)與張盡忠將清東陵掘了”的新聞,終於導致了1946年1月10日至30日在重慶召開的舊政協會議上蔣介石責問周恩來的鬧劇。

大結局

儘管國民黨特務捏造事實栽贓陷害,但事實是不容篡改的。隨著人民政權的鞏固,薊遵興聯合縣特偵組也隨之介入,掀起了揭發檢舉的熱潮,追查盜陵犯的工作很快呈現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態勢。經過一年多的揭發、追查、審訊、抓捕工作,東陵的盜掘者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穆樹軒、賈正國、趙國正、李樹卿、劉恩劉繼新等6名主犯武裝拒捕,在1946年2月1日(農曆大年三十)被槍決。
八區介儒區長投案自首,區助理趙子新被緝拿歸案後,受到法律嚴懲。
區財糧助理仇治勝和民兵副隊長賈井滿潛逃了一陣子,後仇治勝在國民黨軍隊進攻時嚇死了。賈井滿被判刑20年,釋放後在“文革”中自殺了。楊芝草外逃下落不明。
首犯王紹義、張盡忠畏罪潛逃。張盡忠潛往唐山唐家莊一個小煤礦,1946年6月27日被軍統特務抓獲,1948年2月28日病死於北平地方法院看守所。慣匪王紹義依仗手中有槍,且槍法又準,1946年初外逃。我公安人員行程萬餘里,歷經三個縣和上百個村莊,連續緝捕五年之久,最後終於在八仙桌子山上將其抓獲,1951年3月21日王紹義被槍決。

珍寶迷蹤

特偵組偵辦此案時,考慮到參與盜陵的人數眾多,無法計數的被盜珍寶仍藏匿在參與者手中。據云光的回憶文章所載,盜墓分子上交的物品包括:黃金重達五斤十四兩(老秤,十六兩一斤),其中有金戒指、已斷開的小金塔等等。還有大小不等的點翠頭飾、鼻煙壺、翡翠、瑪瑙、玉石等等,共有大半臉盆。珍珠有一茶盤。此外還有其他單位收繳的各樣珍寶,尺長白布袋裝有半袋子。 但另一方面,對清東陵盜墓案的審理“首惡必抓,脅從不咎”的政策,也讓不少盜墓分子鑽了空子,只交出少量贓物即矇混過關。一個名叫張森的盜墓分子就是這樣。 在槍斃盜陵主犯時,張森就是陪綁的骨幹盜陵分子之一。行刑的槍聲都沒能抵住他的貪婪。他交出了部分贓物後被放回家。不久,他就拿著更多的藏匿珍寶到北平銷售,在那裡被軍統抓住,再一次險些被槍斃。而這之後他竟然又開始為軍統效力,抓住張盡忠就來源於他提供的情報。 幾次在槍口下偷生的張森仍然賊性不改,1949年,他又糾集了一批人潛入清東陵“掃倉”,造成了對清東陵的又一次破壞。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張森才被嚴懲。 一個直接的後果是,大量的被盜珍寶沒能及時追回,不知所蹤。即便是被追回的珍寶,其最終下落也仍然是謎。
在雲光的回憶中,記敘了一隻從康熙景陵中盜取的九龍玉杯的尋回過程。這隻九龍玉杯在民間傳說中就是價值連城的寶物,還有一個由它演繹出來的《楊香武三盜九龍杯》的故事。 這隻九龍玉杯落到了一個叫田大化的盜墓分子手中。他也是此次盜陵的主犯之一,盜陵事發之後,田大化攜杯潛逃。 為追回九龍玉杯,特偵組給他的家人留話,只要他交回寶物,也可以對他既往不咎。這之後,雲光有意讓村幹部多在田家派飯。幾天之後,田大化終於交回了九龍玉杯。除此之外,他還上交了一塊雞血石鎮紙。特偵組也真的兌現了諾言,對田大化沒有再追究。 雲光這樣描述這件稀世珍寶:九龍玉杯為白玉質,長方形,高3厘米,寬4厘米,長6厘米,有蓋。四角各有二龍戲珠,把手為一條龍,合計共九條龍。用料白玉細膩無瑕,半透明,所雕雲龍工藝精巧,活靈活現。 而這竟成了此次清東陵盜案中惟一一件有詳細記錄的珍寶。 新中國成立後,雲光曾多次到故宮和歷史博物館尋訪九龍玉杯,但均未再見。 此次清東陵大盜案,兩個最主要盜陵分子張盡忠和王紹義分得的贓物最多。高學仁在他的回憶里記錄,1951年王紹義被捕後供稱,此次盜陵他共分得各種珍寶一百多件,多數都在逃亡過程中賣掉了。 另據曾經參加抓捕審訊盜墓首犯張盡忠的軍統特務張樹廷交代,在張盡忠的住處共搜出了十幾件寶貝,其中一條金龍有一尺多長,拿在手裡全身會動,像活的一樣。這些寶物被軍統收走。後來張盡忠在獄中還供述,他在清東陵某處埋著一罈子寶貝,其中還有一隻九龍玉杯。但這是否屬實已經無法查證。 張樹廷還供稱,軍統在北平等地收繳的800多件寶物,後來被軍統平津辦事處處長馬漢三及其同夥貪污了一部分。馬漢三後來被鄭恩普舉報,被軍統處死。這批珍寶同樣最終下落不明。 這部分能夠被提及的珍寶,其實只是清東陵失竊寶物非常少的一部分。據說當年孫殿英盜裕陵和慈禧陵兩座陵寢,就竊得了十三大車奇珍異寶。而1945年的這次盜陵,被盜的陵寢達11座!第二次東陵大盜案參與人數多達千人,雖然主要珍寶被幾個主犯瓜分,但凡是參與盜陵的人員都不會空手而還,即便是人均分得一兩件,總數也相當驚人。而這種坐地分贓的盜陵,讓眾多珍寶的下落根本無據可查。 1952年,清東陵成立了文物保管處,國家開始將清東陵納入了一級文物保護區範圍。 在上世紀70年代,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裕陵地宮進行整理的過程中,發掘出一批文物,現陳列在展覽館中。這些在孫殿英盜墓過程中被遺漏的珍寶,至今仍散發著璀璨光芒。看到這些,讓人不禁痛心發問:究竟有多少珍寶被盜墓分子擄掠而去? 李寅說,半個多世紀以來,清東陵文物管理處一直在進行著文物徵集工作,但是一無所獲。
清東陵盜寶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