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馬案
任總督
太平天國失敗後,人們傳言
曾國藩有野心,其實他的部下早就慫恿他謀取帝位。在與
太平軍作戰時,清廷不得不依重
湘軍,但是,如今太平軍被“蕩平”了,
慈禧太后能允許曾國藩在江南坐大嗎?東南臥著一隻虎,她睡覺也不安心。於是她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
馬新貽任
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
被刺
江寧是湘軍攻下來的,
兩江一直被湘軍視為私地,他們在那裡經營了數年,豈能輕易讓給
馬新貽。馬新貽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自己的軍隊,孑然一身來到
江寧,如入龍潭虎穴。馬新貽被刺,朝廷心中明白,為了不致激起兵變,動搖清王朝的統治,趕緊調曾國藩回蒞江寧坐鎮。從此,兩江總督寶座長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問津。
原因
太平天國失敗後,湘軍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來,他們比土匪還要兇殘,明目張胆地肆疾搶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後,幾萬湘軍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將領。這些人並不回鄉務農,而是到處遊蕩擄掠。有些人參加了
哥老會,有些人本來就是哥老會成員。湘軍裁撤擴大了黑勢力,散兵游勇又與黑勢力結合,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
馬新貽在懲治散兵游勇時非常嚴厲,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稱的
袁保慶為營務處總管,抓到為害百姓、有非法行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勢力對他恨之入骨。
南行日記
那個曾給
孫衣言透過口風的
顏士璋頗有心計,他寫了一本《南行日記》,記述了赴寧的全部過程。據他的曾孫顏牧皋說,日記中寫道:“
刺馬案與湘軍有關。”“刺馬案背後有大人物主使。”
說法一
張文祥刺殺
馬新貽,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一撲而中。馬新貽被刺後,立即有“
刺馬案”戲文上演,而且正值鄉試,安徽學政
殷兆鏞出試題,竟然寓其譏諷,
喬松年也來湊熱鬧,寫了一首歪詩作證,湘軍將領給張文祥立碑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刺馬案是一件有計畫、有組織的政治謀殺事件。從案件的實施,到輿論的有力配合,以及對審案的精心策劃和對結案的精明設計,都說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說法二
刺馬案發生後清廷十分驚恐,知道此案涉及
封疆大臣的內幕褻聞,於臉面上無光。因此只能掩蓋矛盾,粉飾門面。
慈禧太后為了維繫搖搖欲墜的統治,親自出面處理此案。把正在天津處理教案的大員
曾國藩調來審理案件。又在曾國藩出發前夕召見了他,面授機宜說:“
馬新貽辦事很好”為此案定了調子。一句話,馬新貽是個好官,
張文祥是個發逆。大量
野史、筆記、小說、戲曲,不顧官方史家曲筆,將馬新貽被刺原委公諸於眾。馬新貽官運靠的是假報軍功結納權貴得來的。他在所謂的“剿匪”戰鬥中本是個敗軍之將。被俘以後又沒骨氣,與“匪首”義結金蘭成了拜把兄弟。再由拜把兄弟導演一幕馬新貽收復失地的鬧劇,欺瞞了朝廷以至爬上
封疆大吏的寶座。飛黃騰達以後,拜把兄弟們原以為可攀附於他,千里迢迢來投靠。
馬新貽奸占了兄弟妻室,又誘殺了兄弟。張文祥因偶然原因逃脫他的魔掌,才弄出這齣
刺馬的大案來。此事轟動朝野,慈禧太后驚問:“這事豈不甚奇?”曾國藩
誠惶誠恐地回答:“這事很奇。” 更奇的是,案犯張文祥供詞閃爍,主審大員奏案含糊,期間雖有曾國藩、
鄭敦謹等朝廷大員複審,卻始終未得真相,1871年10月,張文祥被剖腹挖心,祭奠
馬靈。
楊月樓案
經過
楊月樓是某京劇戲班演
小生的名伶,由於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時,時譽贊其
玉立亭亭藝兼文武。
同治十一~十二年期間他在
上海租界著名戲園金桂園演出傾倒滬上男女,一般京調非偏愛只為貪看
楊月樓。
就在同治十二年冬天楊月樓因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而引發了一場官司。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一廣東
香山籍茶商
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韋女名
阿寶年方十七,對楊月樓心生愛慕。歸後便自行修書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連同年庚帖一併遣人交付楊月樓約其相見。楊月樓且疑且懼不敢如約,韋女遂病且日見沉重。其父長期在外地經商未在滬,其母即順遂女意遣人告知楊月樓,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樓往見遂應約,倩媒妁具婚書,行聘禮訂親並開始準備婚事,但事為韋女叔父所知,以良賤不婚之禮法堅予阻攔謂,惟退。
韋母遂密商
楊月樓,仿照上海民間舊俗行搶親 ,韋女叔父即與在滬香山籍鄉黨紳商以楊月樓拐盜罪公訟於官。於是正當其在新居行婚禮之日,縣差及巡捕至,執月樓與韋女,並起獲韋氏母女衣物首飾七箱據傳有四千金。在將韋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據記小車一輛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紅衣猶未去身也。沿途隨從觀者如雲。審案的上海知縣
葉廷眷恰亦為廣東香山籍人,痛惡而重懲之,當堂施以嚴刑,敲打其楊月樓脛骨百五;女因不僅無自悔之語,反而稱嫁雞遂隨雞、決無異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監待韋父歸後再行判決。此案一出立刻傳遍街衢,輿論轟動。
楊月樓是紅極一時,人人皆知的名優,犯了這樣頗富戲劇性的風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同時優伶一向被視為賤民,而韋姓茶商則不僅屬良家且捐有官銜,是有一定身份、家資小富的商人,楊月樓以賤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違反了良賤不婚的通行禮法。此外韋楊婚姻有
明媒正娶的正當形式,而鄉黨則以拐盜公訟於官縣官,又以拐盜而予重懲,這種種不合常規的事情也引起人們的興趣,因而一時眾論紛紛。
結果
最後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不過,
楊月樓案卻是糊糊塗塗的了斷。參與製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點影響,照樣高高興興當官摟錢。而楊月樓的妻子韋阿寶,亦被其父逐出家門不知下落。楊月樓憂憤改名為楊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對官場黑暗及當時戲子社會地位低下處處受欺的不滿。
太原奇案
太原有個富人叫張百萬,因嫌棄窮女婿曹文璜,將二女兒玉珠許給一家姓姚的, 但他女兒玉珠喜歡
小白臉不愛錢,與曹文璜私奔,準備投靠曹家故交交城縣令
陳砥節。
二人出城前在一家豆腐店歇息,豆腐店莫老漢父女同情他們的遭遇而將自家毛驢借了他們。第二天,張百萬找不到人就認為跑到了大女兒家,帶領家人前往大女兒
金珠家找人,懷疑她藏身於衣櫃中,誰知道衣櫃裡有個和尚,他們把衣櫃抬走,和尚卻悶暈了。為了找台階,張百萬謊稱二女兒暴病身亡,為和尚穿上嫁衣置於靈房。半夜,和尚醒了,逃走了,也到了豆腐店,在莫老漢家用嫁衣換了一身普通衣服走了,途中下半身再度興奮,又調戲一早起的婦女,被其丈夫吳屠戶殺死,屍體被扔到井裡。和尚命案和張家走屍案,一下轟動全城,
陽曲縣令楊重民開堂公審,有多管閒事的人指認和尚所穿為莫老漢衣物,急欲結案立功的楊重民不管三七二十一認定莫老漢為兇犯,莫老漢屈打成招,案情上報刑部。
當日吳屠戶殺人後,遷居
晉祠,曹文璜回太原時途經吳屠戶的酒店,酒後失言的吳屠戶吐露了他殺害和尚的秘密。幾天后,曹文璜從交城回太原還驢,知道老漢被抓為莫老漢申訴,楊重民對冤情有所察覺,但害怕暴露自己嚴刑逼供草菅人命,而將曹文璜冤為同謀。玉珠的丫環秀香在探監時得悉全部案情之後,一方面請求晉祠保長監視吳屠戶,另一方面趕赴交城尋找玉珠。玉珠事又找剛從交城縣令提升為山西
提刑按察司陳砥節,赴任太原。於是,真相大白,老漢和
公子哥無罪釋放。
小白菜案
說法一
清末,
餘杭士子
楊乃武應鄉試中舉,擺宴慶賀。房客葛小大妻畢秀姑頗有姿色,人稱“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養媳,曾在楊家幫傭,與楊乃武早有情愫,礙於禮義名份,難成眷屬,只得各自婚娶。餘杭知縣劉錫彤曾為濫收錢糧斂贓貪墨,被楊乃武聯絡士子上書舉發,斷了財路,心懷怨隙。他兒子劉子和用迷藥姦污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劉錫彤為保住兒子性命和發泄私憤,便移花接木,把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以“謀夫奪婦”定擬,問成死罪。楊乃武和其胞姐
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抗訴,歷時二年,前後幾十堂,皆因
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以致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並詳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敗而獲罪被拘,幸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
刑部辨冤,
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楊淑英為救弟弟,懷抱侄兒去省城探監,求秀姑據實翻供,畢秀姑深覺愧疚,當即應允。誰知浙江巡撫
楊昌浚為保住自己面子和眾多參審官員頂戴,依仗擁兵邊疆
左宗棠之勢,會同藩台、
臬台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復以“通姦謀命”定擬,上奏。楊昌浚此舉激起浙江士紳公憤,楊淑英在他們支持下,至獄中讓
楊乃武寫冤狀,冒死赴京,
滾釘板告狀。
光緒帝生父
醇親王痛恨楊昌浚蔑視朝廷,又怕各省督撫仿效,決意替楊乃武翻案,以示警飭。正當楊乃武看透黑暗吏治,與秀姑欲以鮮血、頭顱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際,得到了醇親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髮為尼,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說法二
楊乃武生於道光二十一年,是浙江
餘杭縣的鄉紳,他平時里愛管閒事,喜歡抱打不平,為此還頂撞過官府,這也為以後他身陷囹圄埋下隱患,同治十二年,楊乃武考中舉人。畢秀姑,也稱葛畢氏,由於她相貌長得俏麗,又喜歡穿白衣綠褲,人送綽號“小白菜”。她嫁於葛品連,兩人租住在楊乃武家的一間房子裡,既然共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
楊乃武與小白菜過從甚密,楊乃武還經常給小白菜教書、認字,教她讀經,正因為如此,街坊鄰里就起了閒話,當時街坊中有“楊吃白菜”的閒話。
同治十二年十月份,楊乃武去
餘姚他岳母家辦事,好幾天沒有回來,到了十月初九,豆腐店的幫工葛品連,也就是小白菜的丈夫,清晨起來忽然害了病,剛開始以為是流火疾,也就是上火,到了後來吃藥不管用,病情加重了,大家就以為是殺症,就是上大火,吃了各種中藥都沒管用,一直到當天下午的申時,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樣子,葛品連全身青黑,重病死亡,一個好端端的年輕人忽然暴病死亡,家人和街坊鄰里都不能理解,由此聯想到平日裡
楊乃武與小白菜過從慎密,這時候葛品連的老母親就把這個案子上報給了餘杭縣衙,餘杭知縣
劉錫同,得到報案就帶領著仵作,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法醫
沈祥來到葛家來看亡人,也就是葛品連,仵作沈祥拿出銀針來刺入葛品連的屍體,這裡頭需要講一下,在斷案過程中,仵作用經皂角水清洗過的銀針刺入屍體,如果該屍體是中毒身亡的,那么這根銀針就可能會變黑,沈祥刺入後,銀針變黑了,那么沈祥就認為這是中毒身亡。
劉錫同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法醫鑑定的結論,馬上就認定街坊鄰里的傳言屬實,就將小白菜帶回縣衙審問,剛開始畢秀姑,也就是小白菜不承認自己有謀殺親夫之嫌,劉錫同就用大刑伺候,嚴刑拷打,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劉錫同當時動用大刑包括用燒紅的鐵絲刺雙乳,用錫熔,滾燙的錫熔澆背,滾燙的錫熔是什麼呢?就是用金屬錫熔化以後滾熱的錫水澆她的脊背,在如此的殘酷的
刑訊逼問之下,畢秀姑被迫招供,說是十月初五日,
楊乃武買到了砒霜,把砒霜交給她,讓她趁機毒死葛品連,以達到他們通姦居住的目的。十月初九日,葛品連有病,她就把砒霜倒如藥湯中一起服下,葛品連中毒身亡。劉錫同得到畢秀姑招供如獲至寶,馬上傳訊楊乃武,不料楊乃武來到縣衙,矢口否認自己跟這個案件有任何關聯,聲稱自己在十月初九日壓根就不在餘杭縣,沒有任何的作案時間和作案動機,劉錫同認定必須用嚴刑逼供的辦法才能取得口供。這在清朝有一個法律上的規定,如果當事人沒有口供就不得定案,於是劉錫同就向
杭州府呈報了公文,請求解除
楊乃武的舉人出身,如果解除了他的舉人出身他才能用嚴刑逼供拷打楊乃武,從而獲得他需要的這樣一個招供。可就在他呈送公文,衙役剛走掉的同時,求功心切的劉錫同於當天晚上就嚴刑拷打楊乃武。儘管如此,楊乃武始終不承認自己有作案的動機。也就是說始終否認了自己真實的作案。但即便如此,劉錫同仍然以
楊乃武與小白菜通姦共謀害死葛品連定案之論呈送杭州府,請求二審定案。
那時刑部尚書,也就是公安部的部長或者最高法院的院長,由他親自坐鎮主審,然後
九卿,就是相關的最高級別的刑訊人員坐在旁邊,來徹審楊乃武、小白菜,兩個犯罪嫌疑人都到了北京來進行審訊,在這次審理的過程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提出來,第一個當時提供了證詞說將砒霜賣給楊乃武的艾仁堂藥店的店主錢坦已經死亡,但是楊家早就提供了當日楊乃武根本不在餘杭縣的證詞,這個證詞得到採信,第二點非常關鍵的一點,葛品連的屍骨連屍骨帶棺材也一併從餘杭一直千里押解到了北京,重新打開棺木,由仵作重新鑑定葛品連是不是中毒而死,結果,這次檢查發現,根據一些醫生的最終認定,葛品連確屬疾病而死,是病故,在所有屍骨的檢測中,沒有發現任何中毒身亡,就是砒霜的成分,這樣最為核心的問題一旦查明,當時也在公堂上的餘杭縣令劉錫同和仵作沈祥供認不諱,說確實是我們當時在檢測葛品連屍體的時候工作沒有做細,主觀認定他們有罪,所以就刑訊逼供,那么這樣一個前後延續了三年多,將近四年的案子,最後定案,楊乃武、小白菜沉冤昭雪,葛品連不是中毒身亡,而是病故。
懲處官員
這個案子平反昭雪以後,那么在當時的清朝,政治環境中引起軒然大波,慈禧太后一下子連續發布旨意,懲罰餘杭知縣劉錫同,遠發黑龍江判處流刑,餘杭知縣劉錫同勘驗不認真,導致這起冤案的發生他是罪魁禍首,發配黑龍江。仵作沈祥以及其他相關人等30多位官員被革職、充軍或查辦,浙江巡撫楊昌浚、浙江學政
胡瑞瀾,杭州知府陳魯一乾官員100餘位,革除
頂戴花翎,永不續用,這個案件紛紛揚揚的
楊乃武、小白菜案以一大批官員的落馬而告終。廣大人民拍手稱快,這就是楊乃武、小白菜的真實案情。
後人評論
楊乃武是舉人出身,他家也比較富裕,另外在當時的首都北京也有很多浙江籍的官員對他們的支持,那么這些都是原因,但是如果沒有最終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由於官官相護,有些案子很難最終平冤昭雪。本案平反昭雪的最後實際上隱藏著深刻的、尖銳的官場權利鬥爭,這是我們特別要提到的。小小的楊乃武、小白菜這樣的案件是普通的,但是在當時圍繞著這個案件審理,浙江的一乾官員,從縣到府到省,全都是曾國藩所統率的
湘系軍閥的手下,那么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曾國藩率領自己的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鎮壓了太平天國,那么在當時江南一代,各級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湘系的軍閥,他們沒有多少的知識,憑著軍功擔任這樣的職務,他們很少受過嚴格的審判經驗的教育,也沒有多少知識,因此容易造成很多冤案,而且有了冤案之間都同處湘系,官員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的維護,那么從而使這個案子遲遲難以翻案,那么面對這種情況,實際上對於清朝的最高統治者而言,早就欲除之而後快,早就想找到一個契機來彈壓湘系軍閥的勢力,那么楊乃武、小白菜案件的發生給慈禧太后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找到了愛新覺羅滿清皇族或者說朝廷吧,壓制湘系軍閥氣焰的契機,那么之所以最後100多位官員頂戴花翎全部摘掉,永不續用,實際上有壓制湘系軍閥這么一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