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鹽務官制, 清初承明制,各省置巡鹽御史,後定為鹽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鹽務官制
- 所屬年代:清代
清代鹽務官制, 清初承明制,各省置巡鹽御史,後定為鹽政。
清代鹽務官制, 清初承明制,各省置巡鹽御史,後定為鹽政。其後大部裁撤鹽政,福建、甘肅、四川、兩廣以總督兼理;兩浙、雲貴以巡撫管理;河東以山西巡撫管理;惟長蘆、兩淮仍各設鹽政。道光十年(1830)將兩淮鹽政裁撤,歸兩江總督...
兩廣鹽務官制, 漢代在南海郡番禺、蒼梧郡高要設定鹽官。唐代置巡院十三,嶺南為其中之一。宋開寶三年(970)設轉運使,開寶六年置判官,太平興國三年(978)置都轉運使。元至元時置』一東、廣海鹽課提舉各一名。明代設廣東、海北鹽課提舉各一員,其下設同提舉、副提舉及各場鹽課司。清初定廣東提舉一員,鹽課大使...
兩浙鹽務官制 兩浙鹽務官制,漢代置鹽官於會稽郡。唐代設鹽鐵使。宋代鹽官,或以監司兼管,或特設提舉兼監司之事。明代設都轉運司、鹽道、鹽提舉等職,以巡鹽御史統管鹽事。清承明制,清初設御史巡視,後以督撫兼管,或專設鹽政,至道光初始定以巡撫兼任,宣統時又以巡撫為會辦鹽務大臣。
福建鹽務官制,唐代劉晏治江淮鹽設十監,福建居其一,閩鹽設官始於此。宋代設轉運、發運諸使兼管鹽務。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立福建市舶司兼辦鹽課,二十四年改設福建轉運鹽使司,二十九年改為福建鹽課提舉司,此後更變無常。明代設福建都轉運鹽使司,各場設運鹽分司,後改為鹽課司。清沿明制,仍設都轉運...
陝甘鹽務官制 陝甘鹽務官制, 漢武帝創行專賣時,隴西西縣、三水、獨樂、龜茲設有鹽官。唐代置榷稅使。明代設鹽課提舉司。清代設場大使而受命於督撫鹽道。自乾隆以來,鹽歸民運,大使之官始廢。其後,甘肅收統捐和陝西征加價,都設局辦理。
第三節管理鹽務之地方官制 一鹽政 二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及鹽法道 三運同、運副及運判 四提舉 五監掣同知 六鹽課司大使 七鹽引批驗所大使 八清末地方鹽務宮制之改革 第四節管理學務之地方官制 一各省學政 二各府、廳、州、縣儒學教官 三清末官制改革後各省學務官制 第五節清代地方稅務官制 一清代前期各...
金代鹽務官制 金代鹽務官制是金代制度。金代鹽務官制, 金代鹽鐵隸屬戶部,以戶部郎中一員掌戶籍、田宅、財業、鹽鐵諸事。設山東、寶坻、滄州、解州、遼東、西京、北京七鹽使司。鹽使司設鹽使、副使、判官,掌理督制及收納鹽斤諸事,還設有管勾、同管勾等職,類同清代各場鹽課司大使。
兩漢鹽務官制 兩漢鹽務官制, 漢武帝之前,鹽事屬少府。武帝時創立鹽法,行專賣制,特設大農領鹽鐵事,各郡地方鹽官直隸中央。東漢光武中興,廢專賣制,行徵稅法,鹽政之權分於地方,凡產鹽豐厚之郡縣皆設令長及丞等鹽官主鹽稅。
明代鹽務官制, 明襲元制,設巡鹽御設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福建等都轉運鹽使司,使司下有分司,即有隸屬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泰州、淮安、通州分司,隸屬於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的嘉興、松江、寧紹、溫台分司,隸屬於山東都轉運鹽使司的膠萊、濱樂分司,隸屬於河東都轉運鹽使司的解鹽東場、西場、...
唐代鹽務官制 唐代鹽務官制,唐初沿隋舊制,為開放鹽禁後的無稅時期。唐中葉以後設三司,即鹽鐵使、判度支、判戶部,都以重臣領命,後以宰相兼領。三司之下又有十監及十三巡院,分掌地方鹽政。
隋朝鹽務官制 隋朝鹽務官制,隋初承周制,在各鹽區置總監、副監、監丞等員,管理鹽務。開皇三年(583)“通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罷除鹽禁,實行無稅制,鹽官亦全行裁撤。
清末因清理財政,一度變動鹽務官制,圖謀整頓鹽務,但未採取實際步驟。於是鹽政之弊一如既往,官視商為利藪,商視官為護符,官商勾結,因循苟且,抗拒改革,直至覆亡。史稱“專商積弊與清代相終始”。清末以來的鹽政,誠如時人所說"專商積弊,迄未革除,各省鹽務,紛亂如絲,國課民生,交受其困"。(註:此即...
第一節 鹽務官制 附 錄 清代泰州分司職官名錄 第二節 歷代場官 附 錄 明、清兩朝大豐境各場鹽課司大使(副使)名錄 第三節 鹽務幹部 第三卷 各類鹽場 第一章 鹽場類型 第一節 草煎鹽場 第二節 板曬鹽場 第三節 灘曬鹽場。第二章 鹽場體制 第一節 官灶制 第二節 商灶制 第三節 商本灶...
鄭禪寶,(生卒年不詳) 清代官員。字永錫,滿洲正白旗人。雍正五年(1727)巡鹽山東。任內上陳鹽務事六條,又續陳十條。凡官制、考成、優商、恤灶、防弊、緝私諸善政皆次第興行。行法寬嚴相濟,一時鹽政整肅,口碑載道。八年以長蘆鹽政御史奏定:山東青、登、萊三府所屬之安丘、蓬萊等十六州縣票鹽,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