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鄉村塾師與地方社會》是2019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江南鄉村塾師與地方社會
- 作者:蔣威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 頁數:286 頁
- 定價:8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45361
- 版次:1
《清代江南鄉村塾師與地方社會》是2019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威。
《清代江南鄉村塾師與地方社會》是2019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威。內容簡介 清代江南地區的鄉村塾師是一群在學塾中默默教學,名不出里巷的歷史小人物。但是,他們卻是鄉民心目中的精神領袖,對江南鄉村社會...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器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高郵作幕賓外,長期在家鄉為塾師。家境貧困,對人民生活有一定的接觸。能詩文,善作俚曲。曾...
、《明清時期長江下游地區都市化之發展與人口特徵》22.吳建華《明清江南人口社會史研究》23.徐茂明《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年)》24.馬學強、張秀莉《出入於中西之間:近代上海買辦社會生活》25.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三、資料集錄 後記 ...
出版圖書 科研及榮譽 在《歷史教學》《甘肅社會科學》《蘭州學刊》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2013年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CZS018)“明代科考配額體系研究”;2015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5YJCZH072)“清代江南鄉村塾師與地方社會”;2013年、2014年與2015年均獲得棗莊市社科三等獎。
1887年隨外祖父發蒙,接受傳統教育。迫於生計,年未弱冠,即在家鄉任塾師。1899年時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學,選讀外文科,受知於中文總教習蔡元培。1902年後又中江南鄉試舉人。1903年返鄉興辦國小堂。期間,開始接觸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等新學書籍。次年在鄉辦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
這裡是蒲松齡會客的地方。聊齋東間是蒲松齡的臥室,南窗下一盤土炕,上鋪普通農家粗布被褥,炕頭放著老式箱櫃,窗台上擺放著從蒲松齡墓出土的錫燈,菸袋等用具。聊齋西間是蒲松齡的書房,南窗下是一張古色古香的書桌,上面擺放著蒲松齡曾使用過的硯台、手爐、筆筒等物。靠西牆下一個博古架,北牆下是清代式樣的...
記者從當地文物部門了解到,位於黃麓鎮洪家疃村的這處洪家祠堂,是一處建於清代的古祠堂,從祠堂的建築形式上來看,是一座在長江以北地區少有的徽派建築古祠堂。在洪家疃示範村建設工程中,已經將洪家祠堂列入重修名單,由一家開發公司負責重修,按照計畫,這座祠堂會在2013年內開工重修。家族遷徙史 在村民洪德山...
(31)《20世紀30年代安徽省私塾改良的主要內容與根本動因——以新發現的為中心》,《徽學》第16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32)《清代分闈運動探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1期。(33)《明末江南文人集會結社與科舉的黨爭化》,《社會科學動態》2024年第7期。(34)《清代南京鐘山...
被稱為斯氏古民居建築群,最具代表性的千柱屋(斯盛居)、下新屋(發祥居)、華國公別墅三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規模宏大,造作講究,保存完整,其中木雕、石雕、磚雕裝飾工藝更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研究我國江南地區清代民居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莫友芝(1811—1871年),號邵亭,獨山人,其父是翰林院庶吉士,是他把乾嘉學派的漢學傳到西南地區。友芝承繼家學,又師承雪樓先生,廣交天下英儒碩彥,學識淵博,著述等身,是清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和書法家,著名詩人。終身從事教育,不鳴一官。晚年入曾國藩幕府。與鄭珍齊名,有“西南兩巨儒”之稱。黎庶昌(...
名師教學技能為何難以複製:從古代塾師教學“絕活”難以傳承談起 先秦時期中國教師理論體系概述 先秦創始墨家的原創性教育思想探析 元代書院山長角色的轉變——以元末學者陶安為中心的探討 明清宮廷教育與皇子的讀書生活 清代官學教師捐納制度研究 清代江南鄉村女塾師述略——以蘇南蘇、松、常、太為例 清末國小教師的轉型...
清朝乾隆至光緒的近200年裡,汪口俞氏中進士9人,進入仕途,實授官職的有39人。這種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官商結合的途徑,使汪口俞氏宗族財富急劇增加,勢力日益強勁,達到鼎盛時期。鹹豐10年(1851),汪口村經歷了太平天國的戰火,民居被焚過半。星移斗轉、王朝更迭,到民國初年,全村還有約480幢宅院,近百條...
虹橋地近鄉村,慈雲寺塔遙遙在望,小橋流水,景色宜人。歷代文人,留下了優美的詩篇。清代倪師孟在《虹橋晚眺》詩中寫道:“寺擁殘雲明雁塔,波浮新月落虹橋”。“虹橋晚眺”由此得名。最令人稱絕處是,每逢中秋月夜,步上虹橋,只見慈雲寺塔的倒影正懸於附近塔影橋的橋洞水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僅一晚有此...
龍城書院培養了一大批才俊,如:洪亮吉、孫星衍、黃仲則等,清代大詩人袁枚有詩讚曰:“常州星象聚文昌,洪(亮吉)顧孫(星衍)楊名擅場。中有黃(仲則)滔今李白,看湖七古冠錢塘。”如果說道南書院、龍城書院為常州地區奠定了“高揚的文化風骨,和堅實的學術底蘊”,那么名山先生的寄園則在民國初年傳統文化...
戴震(1723年一1777),字東原,一字慎修,安徽休寧隆阜(今屯溪)人,清代思想家、音韻訓詁學家。戴震少時讀書好深湛之思,每一字必求其義,塾師授以說文,三年盡得其節目。十六歲即研究註疏。戴震學問淵博,識斷精審,學說成就突出。胡天注(1742一1808),原名胡正,字柱臣,號在豐,績溪縣上莊人。胡開文...
空大橋位於梅溪鄉梅溪街,為單拱石橋,建於清代。天生橋位於梅溪鄉坪水底村馬家坪。系單拱石橋,建於民國22年(1933年)。建地地勢險要,從橋樑的建築技術角度看,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董家橋位於梅溪鄉大坨村福竹。建於民國25年(1936年)。其中造型及風格富有民族特點,圖案雕刻古雅,有一定的藝術研究價值。八角...
據傳系清代號稱“江南二筆”之秀才塾師徐退也。此人生性孤僻,桀驁不馴。疏官場,厭名利,一世潦倒,半生執鞭,樂在書館與蒙童為伴,尤感清貧坐冷凳為爽。嗜老窖,貪狗肉,不拘“席不正”而坐。痴情表姐,終生不娶。二人過從甚密,逢九必會,琴棋書畫,耳鬢廝磨,自覺樂在其中。字如其人,書法精美,卻金帛...
《靜志居詩話》卷二十一認為“元仲鏤錯見長,澄濾不足”。《晚清簃詩匯》卷一八云:詩“亦戛戛獨造。間效長吉,尤與遺民謝皋羽相近”。世熊在明代的聲名並不顯著,但他對清代閩西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寧化文人李世熊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的作家群,促成了清代客家地區文化的繁榮。結語 1686年,...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位於皂莢巷的“翠園”等典型清代建築保存完好。“翠園”是萬安著名塾師吳爾寬的住宅,我國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在此啟蒙。國小至觀音橋為下街,長500米,寬度也在3到5米,除偶爾出現少量新式住宅外,也基本保存完好。如“當鋪巷”、“屯溪巷”(往屯溪的巷道),“屯溪巷”內的石板路,因...
據清代嘉慶年間《蕭縣誌》記載,徐繼芳(明萬曆年間,浙江臨安人,任江南廬州同知)在閔子覆車處作詩一首《過牛車阪有感》:阪到崎嶇叱犢來,絮衣寒透北風哀。今人卻憶芸瓜客,昔日車從勝母回。游車牛阪因憇千佛菴贈巨川上人 元末詩人王份,在游車牛返千佛菴時也留有佳句,《游車牛阪(返)因憇千佛菴贈...
中憲第,位於南安市石井鎮,又名“九十九間”(實際為112間)也稱大厝內,系清代雍正年間南安石井人鄭運錦往台經商貿易致富後開始興建,歷經祖孫三代完工。因其子鄭汝成由貢監生授州司馬加五級並誥封中憲大夫,蔭及三代,故稱“中憲第”。中憲第深紅的外圍牆古樸悠遠的氣息撲面而來。抬頭望眼府第正大門的門額,...
)清代官員,名醫。字主洛。何宗彥家孫。貢生。才氣豪邁,少年客游江南,時值飢疫,骸骨載道,何操敬捐銀八百兩收埋。歷太博。順治初隨征廣東有功,檄署知儋州事,當兵革之後,撫輯有方,黎民安之,至順治十三年(1656年)回歸故里。著有《醫學秘傳》、《是何詩集》。著名戲曲家李漁粵游之行時曾寫有《儋州...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文化工作隊所教唱的革命歷史民歌,加之家鄉塾師文人的二度創作,使南閘民歌的音樂和歌詞日趨成熟與完善,使南閘鄉土民歌形成了較有品位的藝術風格,成了民間藝術品流傳下來。基本特徵 民歌類型 按照歌詞的起源年代和時代特點探源定論,南閘民歌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統民歌,又稱祖傳民歌,這類民歌無...
新安鎮民風古樸,至清代仍保留古貌,鎮勢狀若長蛇,街分八牌,環列五莊,且有九庵十八廟(千佛庵、菩陀庵、慈悲庵、西來庵、聚福庵、八佛庵、延壽庵、回龍庵、觀音庵;三元宮、碧霞宮、彤華宮、元帝廟、龍王廟、都福神祠、各牌都有土地祠)。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