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閣帖石刻位於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虞氏宗祠內,是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肅王府重刻版,為虞氏世藏。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別橋虞氏珍藏之拓本經肅王審定並勒刻於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淳化閣帖石刻
- 所屬年代:明代
淳化閣帖石刻位於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虞氏宗祠內,是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肅王府重刻版,為虞氏世藏。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別橋虞氏珍藏之拓本經肅王審定並勒刻於石。
淳化閣帖石刻位於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虞氏宗祠內,是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肅王府重刻版,為虞氏世藏。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別橋虞氏珍藏之拓本經肅王審定並勒刻於石。文物歷史清末太平天國戰爭時期,石刻遭到重大損失,...
淳化閣帖石刻共存有一百一十八塊,其中完整的四十五塊,破損的七十一塊。其中梁武帝、鐘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歐陽詢、張旭等大書法家的手跡,仍一一可睹。惟此石刻終因殘缺不全,又未經專家鑑定整理,所以它的排劃次序...
《泉州本淳化閣帖》又名《泉帖》,是淳化閣帖的一個宋代重要翻刻本。傳說原石藏於南宋內府,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明陳懋仁《泉南雜誌》云:“淳化閣帖十卷,宋帝南狩,遺於泉州。已而石刻湮地中,久之,石出光怪,櫪馬驚怖。發之...
《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南宋時刊刻於泉州,主持人為莊夏,故又稱“莊夏刻本”。關於“泉州帖”的由來,有一種頗具傳奇色彩的說法。據明代陳懋仁《泉南雜誌》記載,元軍攻入臨安後,南宋末帝趙昺攜“閣帖”石刻逃至泉州,後來石刻...
《泉州本淳化閣帖》又名《泉帖》,是淳化閣帖的一個宋代重要翻刻本。傳說原石藏於南宋內府,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明陳懋仁《泉南雜誌》云:“淳化閣帖十卷,宋帝南狩,遺於泉州。已而石刻湮地中,久之,石出光怪,櫪馬驚怖。發之...
又,傳宋刻馬槽淳化明翻刻本名泉州淳化有二:下木刻,刻手劣一石刻較佳,但石斷裂。現傳淳化秘閣帖,明翻刻本,一據賈似道舊藏本,二明內府藏本。清翻刻畢士安本。以上宋原刻現只有賈氏舊藏第九一卷,余無存。傳賈似道命門客...
有鑄在禮縣秦公大墓出土青銅器上的古篆銘文,有在慶陽發現的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的詔書秦詔版,有被稱為“漢隸三頌”之一的成縣魚竅峽中天井山下的西峽頌摩崖石刻,以及秦漢簡牘、敦煌寫經、懷素大曆丙辰本和《淳化閣帖》等。
含經堂之北即是淳化軒正屋,九楹,軒內額曰“奉三無私”,軒之東西廊廡壁間嵌有清高宗親定淳化閣帖石刻。後有罩殿名為蘊真齋。含經堂之東為霞翥樓,有匾額曰“味腴書屋”及“淵映齋”,堂西為梵香樓,為涵光室。從後門過山口...
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法貼》我國著名的法貼有宋代的《淳化閣帖》和清代的《三希堂法帖》。《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共10卷,收錄...
石刻成後拓本用以賜給,因此流傳較少。原由 宋代開始有了真正的刻帖。現存最早的刻帖,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皇帝趙炅(匡義)命翰林侍書王著摹刻的《淳化閣帖》(簡稱《閣帖》)。該帖共十卷,收入法書400餘件,在歷史上...
僅看這些著名人物的題字和印章,就已經感到了十二分的神聖和莊嚴,更何況還有王羲之的字跡!石刻館 石刻館,面積不大,但裡面收藏的中國石刻非常重要,除了一些保存較好的石佛雕像之外,還有一些著名的碑刻,如有一方殘損的東漢時期的碑刻,...
《大觀帖》刻為四行,內容字數與《淳化閣帖》相同。《近得書帖》在《大觀帖》中較《淳化閣帖》有所改制,由五行變為四行。但《大觀帖》刻帖較《淳化閣帖》為優,宋代曾宏父在所著《石刻鋪敘》認為:“大觀之本愈於淳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