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是安徽省和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安徽省高峰學科建設計畫特別支持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備軍官培養選拔基地、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學校創建於1945年,與合肥工業大學同根同源,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1955年學校由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1956年遷至合肥,1958年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1971年與煤有關的學科專業、部分基礎課教師等整建制遷至淮南。之後,經歷了淮南礦業學院、淮南工業學院等辦學時期,期間,原華東煤炭醫學專科學校和淮南化學工程學校相繼併入。2002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2022年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併入。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淮南、合肥2個校區,占地約3540畝;設有研究生院、23個學院(部)和一個直屬附屬醫院,開設77個本科招生專業;擁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工4500餘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5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理工大學
  • 外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簡稱:AUST
  • 創辦時間:1945年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學校特色:安徽省重點建設的特色高水平大學
    安徽省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2014年)
    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建設高校(2013年)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2011年)
    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2018)
  • 主管部門:安徽省
  • 現任領導郭永存(黨委書記)、袁亮(校長)
  • 專職院士數: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
  • 本科專業:77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13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4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
  • 國家重點學科:6個
  • 院系設定:研究生院、23個學院(部)和一個直屬附屬醫院
  • 校訓:團結、奮進、博學、奉獻
  • 校歌:《大學無疆》
  • 校慶日:10月7日 
  • 地址:淮南校區(校本部):安徽省淮南市泰豐大街168號
    合肥校區: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鳳霞路15號
  • 主要獎項:教育部“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6年)
    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6年)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2年)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06年) 
歷史沿革,辦學溯源,安徽理工大學,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科學研究,科研平台,科研項目,科技活動,研究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生活動,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學校榮譽,

歷史沿革

辦學溯源

  • 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創建。
1947年6月3日,學校校址由蚌埠遷淮南洞山;8月,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
1949年1月,淮南解放,2月2日,淮南煤礦特區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 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1950年1月,學校改名為淮南工業專門學校,歸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領導。學校在原有土木、機械、電機三科的基礎上增設了採礦科;10月,學校改名為淮南工業專科學校;11月28日,學校改名為淮南煤業專科學校,由煤礦管理總局和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雙重領導。
1951年3月13日,學校更名為中國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專門培養煤礦工業所需幹部;4月17日,學校再次更名為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6月18日啟用新印。
  • 合肥礦業學院
1955年2月,高等教育部和燃料工業部同意在合肥新址建校;3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遷址合肥,改建為合肥礦業學院,隸屬煤炭工業部;5月14日,合肥礦業學院在淮南洞山正式掛牌;暑假後,各專業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專科學生。
1956年6月,西北工學院礦區開採專業學生65人、教師9人及專業設備一併調整到合肥礦業學院。
  • 合肥工業大學
1958年9月,合肥礦業學院改名擴建為合肥工業大學,從煤炭部劃歸教育部,後成為機械工業部直屬院校;10月7日,合肥工業大學成立。
1960年,合肥工業大學(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築工程學校合併升格為安徽建築工程學院(現安徽建築大學)。10月22日,合肥工業大學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成為全國32所重點工科院校之一。同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62年,安徽建築工程學院(本科部分)併入合肥工業大學。
1970年,安徽水利電力學院、安徽工學院併入合肥工業大學。
  • 淮南煤炭學院
1971年,合肥工業大學採礦系和地質系的煤田地質專業整建制遷回淮南,並以此為基礎與淮南煤礦學校合併組建淮南煤炭學院。
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 淮南礦業學院
1981年,學校更名為淮南礦業學院。同年,成為國務院批准的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1993年,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的華東煤炭醫學專科學校併入淮南礦業學院。
  • 淮南工業學院
1997年,學校更名為淮南工業學院。
1998年,學校由煤炭工業部劃轉安徽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0年,淮南化學工程學校併入淮南工業學院。
2002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

2002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開始招收博士生。
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次。同年,淮南東方醫院集團腫瘤醫院成為安徽理工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011年9月,安徽理工大學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同年,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成為安徽理工大學附屬奉賢醫院和安徽理工大學奉賢臨床醫學院。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3年,安徽理工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4年6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復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就安徽省人民政府致函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於商請共建安徽理工大學達成一致意見,雙方一致同意省部共建安徽理工大學。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1月,科技部、安徽人民政府聯合下發通知,正式批准安徽理工大學建設省部共建深部煤礦采動回響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9年4月,安徽理工大學與淮南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協定。5月,學校與蕪湖市政府簽署合作協定,推動雙方共同構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創新體系,市校雙方共建一所蕪湖市屬醫院。9月,安徽理工大學與山西省晉城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簽署暨安徽理工大學晉城能源革命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儀式舉行。
2020年4月,安徽理工大學與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決定增設蕪湖市一院為安理工的附屬醫院;4月24日,學校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共建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協定、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6月,安徽理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合肥舉行。10月22日,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正式簽約落戶廬陽,在合肥廬陽揭牌成立。12月26日,加入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
2021年4月,安徽理工大學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簽署合作協定共建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9月,學校與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12月16日,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在山南新區雙創中心A座北廣場舉行開園儀式。
2022年4月,學校的能源研究院聯合研製的國內首創8.3MW純氨燃燒器在300MW火電機組點火成功,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增為安徽省衛健委直屬三甲醫院。6月,學校的深部煤礦采動回響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獲評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群體”稱號;同月14日,學校舉行煤礦智慧型化科教融合交流座談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省內四大煤礦集團在會上強調將推動成立安徽省智慧型礦山聯盟,共建“安徽理工大學-華為智慧型礦山研發中心”。
2022年,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併入安徽理工大學,成為安徽理工大學合肥校區。根據計畫,學校合肥校區擬於9月1日啟用。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2月,學校設有研究生院、23個學院(部)和一個直屬附屬醫院,開設77個本科招生專業。
安徽理工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部)
專業名稱
地質工程、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應急技術與管理
採礦工程(卓越計畫)、交通工程、智慧型採礦工程
土木工程、建築學(五年)、工程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風景園林、工程造價、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智慧型建造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技術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能源化學工程、製藥工程、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信息安全、數字媒體技術、軟體工程、區塊鏈工程
工程力學、套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套用統計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英語、日語
臨床醫學(五年)、醫學檢驗技術、預防醫學(五年)、藥學、職業衛生工程
金融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導航工程
社會工作、動畫、政治學與行政學、網路與新媒體
機器人工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
  • 附屬醫院
截至2020年4月,安徽理工大學有附屬醫院5所。
附屬醫院
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
安徽理工大學附屬蕪湖醫院(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安徽理工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淮南東方醫院集團腫瘤醫院
安徽理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淮南華廈眼科醫院)
安徽理工大學附屬奉賢醫院(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擁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1個安徽省I類高峰學科,5個III類高峰學科,3個高峰培育學科。在第五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取得省屬高校最高等級,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實現省屬高校A類學科零的突破。2023年7月公布的最新ESI統計數據顯示,安徽理工大學環境/生態學(Environment/Ecology)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為繼工程學(Engineering)、化學(Chemistry)和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後,新增的進入國際高水平行列的學科。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環境科學與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礦業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機械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序號
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所屬門類
授權時間
1
0802
機械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2
0814
土木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3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4
0819
礦業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5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6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4個)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所屬一級學科
所屬門類
授權時間
1
080201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2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3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械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4
080204
車輛工程
機械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5
0802Z1
智慧型機電系統
機械工程
工學
2019年自設
6
0802Z2
人工智慧
機械工程
工學
2020年自設
7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8
081402
結構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9
081403
市政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10
081404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11
081405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12
081406
橋樑與隧道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13
0814Z1
爆破理論與技術
土木工程
工學
2013年自設
14
0814Z2
地下空間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工學
2014年自設
15
081801
礦產普查與勘探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16
081802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17
081803
地質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06年1月
18
0818Z1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19
0818Z2
環境地質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20
0818Z3
礦山災害監測與控制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19年自設
21
081901
採礦工程
礦業工程
工學
2006年1月
22
081902
礦物加工工程
礦業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23
0819Z1
礦業管理工程
礦業工程
工學
2011年自設
24
0819Z2
礦山機電工程
礦業工程
工學
2011年自設
25
0819Z3
地下工程
礦業工程
工學
2016年自設
26
083001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27
083002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03年9月
28
0830Z1
環境新材料
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8年自設
29
0830Z2
環境化學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9年自設
30
083700
安全科學與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1年8月
31
0837Z1
信息安全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6年自設
32
0837Z2
職業健康安全
安全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6年自設
33
0837Z3
消防技術及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8年自設
34
99J2
交通工程
交叉學科(礦業、安全、土木)
工學
2016年自設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
序號
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所屬門類
授權時間
1
0701
數學
理學
2018年3月
2
0801
力學
工學
2018年3月
3
0802
機械工程
工學
2006年1月
4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5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工學
2011年3月
6
0808
電氣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7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學
2018年3月
8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1年3月
9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2011年3月
10
0813
建築學
工學
2018年3月
11
0814
土木工程
工學
2006年1月
12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工學
2018年3月
13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工學
2006年1月
14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2006年1月
15
0819
礦業工程
工學
2006年1月
16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8年3月
17
0835
軟體工程
工學
2011年8月
18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11年8月
19
1001
基礎醫學
醫學
2018年3月
20
1002
臨床醫學
醫學
2015年12月
21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
2006年1月
22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法學
2021年10月
安徽理工大學專業學位授權學科專業名單(截止2022年6月)
序號
類別代碼
類別名稱
層次
批准時間
1
1256
工程管理
碩士
2011年
2
0251
金融
碩士
2018年
3
0551
翻譯
碩士
2018年
4
0854
電子信息
碩士
2019年
5
0855
機械
碩士
2019年
6
0856
材料與化工
碩士
2019年
7
0857
資源與環境
碩士
2019年
8
0858
能源動力
碩士
2019年
9
0859
土木水利
碩士
2019年
10
0252
套用統計
碩士
2021年
11
1252
公共管理
碩士
2021年
省級重點學科名單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所屬一級學科
類別
0819
礦業工程(一級學科)
安徽省重中之重學科
安徽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
A類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安徽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
-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氣工程
B類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B類
081803
地質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B類
081704
套用化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B類
081901
採礦工程
礦業工程
B類
081903
安全技術及工程
礦業工程
B類
083002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B類
安徽省高峰學科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所在學院
1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2
0819
礦業工程
礦業工程學院
3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地球與環境學院
4
0814
土木工程
土木建築學院
5
0802
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6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化學工程學院
2021年1月起,“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3個學科先後進入ESI全球前1%。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4500餘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具有高級職稱人員10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4人,省部級人才80餘人,400餘名高水平專家、學者擔任學校兼職教授。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省“115”產業創新團隊5個、省高校領軍人才團隊8個。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
中國工程院院士(特聘)
顧金才、趙文智、蔡美峰、顧大釗、王運敏、李寧、彭壽、范維澄、康紅普、馮夏庭、方家熊、陳鯨、羅安、周守為、劉文清、段寧、王雙明、謝克昌、陳湘生、任輝啟、王國法、鄧建軍
海外院士
劉富友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孟祥瑞、楊科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徐穎、李棟偉、黃友銳、王磊、殷志祥、趙光明
安徽省高校領軍人才重大項目團隊
智慧型礦山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煤地球化學
安徽省高校領軍人才重點項目團隊
城市地下工程理論與技術、能源潔淨轉化催化材料
國家級教學名師
程樺
省級教學名師
昝連生、劉澤功、宮能平、顏事龍、徐國財、周孟然、殷志祥、馬芹永、何杰、李敬兆、塗敏、張東速、劉銀、高良敏、徐穎、梅仁彪、方賢文、張平松、荀守奎
省級教壇新秀
林雨、劉健、石建軍、葛斌、孫俠、劉琳琳、徐輝、楊科、陳珍萍、胡興文、楊忠連、於水娟、丁國新、白雪、李永梅、吳靜、趙佰亭、詹倩、楊超宇、丁永紅、朱俊奇、張雙雙、范廷玉
參考資料:
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級別
教學團隊名稱
國家級教學團隊
安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安全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
採礦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計算機網路教學團隊
藥學專業教學團隊
礦物材料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地質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個,通過教育部認證專業1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國家級一流課程、精品課程等課程12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
2018年3月,《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項目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採礦工程、地質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
複合材料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預防醫學、工程力學、物聯網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安全工程、採礦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建築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工程力學、地質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信息安全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機械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
電工電子省級開放實訓基地、臨床護理省級技能實訓中心、化學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電氣工程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機械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綜合套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井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採礦類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卓越工程師計畫、地軍兩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精品課程
通風安全學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走近創造學
國家級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
走近創造學
省級精品課程
通風安全學、爆破工程、電磁波與電磁場、公共關係學、彙編語言、流體力學、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火工品設計原理、材料力學、計算機網路、起爆器材、臨床免疫學與免疫檢驗、高分子化學、土力學、電路理論、土質學與土力學、模擬電子技術、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醫學免疫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理論力學、地質學基礎、有機化學、高等數學、工科化學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計算機基礎、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電力電子技術、環境化學、混凝土結構設計與發展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人體寄生蟲學、工程訓練、礦山岩石力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自動控制原理
省級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
橋樑施工與組織管理、大學英語寫作選講、消防工程學、化工原理、計算機網路
參考資料:
省級教學成果獎
項目名稱
獲獎等級
獲獎年份
高等學校課程考試質量評估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10年
改革和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創新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人才
一等獎
2010年
理工科院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模式研究
二等獎
2010年
以工為主型多科性大學研究生創新教育改革
二等獎
2010年
醫學創新性科研素質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三等獎
2010年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要素及整合的探索
三等獎
2010年
科學規劃、 精心組織, 持續深入地開展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
特等獎
2012年
國家級採礦類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12年
複合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12年
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電氣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一等獎
2012年
高校學生計算機實際套用能力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建設
二等獎
2012年
採礦工程專業本科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
二等獎
2012年
創新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二等獎
2012年
多媒體網路環境下大學英語多樣化教學模式和多元評價體系
二等獎
2012年
工科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二等獎
2012年
醫學專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教學與實踐
三等獎
2012年
新世紀工科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方法的研究
三等獎
2012年
材料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及創新
三等獎
2012年
改革與創新素質教育,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13年
高校教學與科研相融合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2013年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和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二等獎
2013年
基於戰略新興產業下的學科專業設定與調整最佳化研究
二等獎
2013年
結合電氣實訓裝置的研究與開發,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二等獎
2013年
大學計算機分級分類教學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2013年
高等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三等獎
2013年
工科高校多媒體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三等獎
2013年
學分制下開設數學建模選修課的探索與研究
三等獎
2013年
工程結構荷載與設計方法教材建設與實踐
三等獎
2013年
學生成績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探討
三等獎
2013年
醫學檢驗專業四年制本科生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三等獎
2013年
PBL教學法在創新《科研訓練》等課程教學模式中的研究與實踐
三等獎
2013年
工科院校公共基礎課程中人文素質教育研究與實踐: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
三等獎
2013年
地軍兩用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特等獎
2015年
採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創新
特等獎
2015年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施途徑研究——基於網路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一等獎
2015年
高等數學和新課標下中學數學的脫節與銜接問題的研究與探索
二等獎
2015年
機械工程專業“卓越計畫”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二等獎
2015年
土木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2015年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二等獎
2015年
工科高校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2015年
面向卓越計畫與創新型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的教學與實踐體系構建和探索
二等獎
2015年
機電教改實驗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三等獎
2015年
工商管理課程網路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三等獎
2015年
工科數學類專業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的整合教學
三等獎
2015年
不同專業淮南地區地質實習的共性和差異性研究
三等獎
2015年
彈性力學課程內容的最佳化設計
三等獎
2015年
建立提高大學生專業技能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研究
三等獎
2015年
基於學分制條件下的雙導師制教學研究
三等獎
2015年
任務驅動分組教學法提高醫學基礎課理論教學效果的研究
三等獎
2015年
以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為平台培養學生創新技能
三等獎
2015年
教賽協同,提高工程訓練教學水平
三等獎
2015年
以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為載體,提升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
一等獎
2016年
數學建模競賽融入本科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16年
以結構設計競賽為平台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16年
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為平台培養安全工程大學生創業能力
二等獎
2016年
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為平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二等獎
2016年
全國電子商務三創賽在大學生實踐教學及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套用研究
二等獎
2016年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在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套用
三等獎
2016年
以科技競賽為契機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三等獎
2016年
以周培源力學競賽為契機將力學建模融入工科基礎力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三等獎
2016年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擁有深部煤炭安全開採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深部煤礦采動回響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安全精準開採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礦山智慧型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工業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及省部級研究創新平台49個。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類別
名稱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
現代礦業工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煤礦安全高效開採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礦山建設工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煤與瓦斯共采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礦山安全高效開採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安徽礦山機電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院士工作站
安徽理工大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彭蘇萍院士工作站)
參考資料:

科研項目

2022年9月21日,“生態系統固碳增匯研究”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由中國林科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牽頭,安徽理工大學等6家單位共同承擔。

科技活動

2022年9月28日,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青海)現場賽在西寧舉辦,安徽理工大學參加“雲端”現場挑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2月,“十三五”以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300餘項,其中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科技部基地與人才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30餘項,科研經費年均2.2億元;獲教育部、安徽省及國家行業協會等科技成果獎勵150項,其中省部一等獎3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1項、中國專利獎1項、安徽省專利金獎1項;授權國內發明專利和國際發明專利1400餘件。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部分科研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年份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1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9
複雜條件下破碎圍岩巷道深淺支撐層控制技術研究與套用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4
煤炭企業ERP理論及套用技術研究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0
綜放開採三維礦壓場研究及控制技術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推廣類二等獎
2008
部分科研項目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低透氣性煤層群無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風煤氣共采研究——沿空留巷上覆岩層活動規律研究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岩巷機械化安全高效快速掘進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揭煤快速消突技術研究-井巷揭煤深孔鬆動爆破增透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頂底板穿層鑽孔預抽瓦斯防突成套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礦井深部開採安全保障技術諮詢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沿空留巷上覆岩層活動規律研究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低透氣性煤層群無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風煤氣共采研究—沿空留巷上覆岩層活動規律研究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礦井深部開採安全保障技術及裝備開發-岩巷機械化安全高效開採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高瓦斯突出煤層群安全高效協調開採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鬆軟低透氣性突出煤層群首采關鍵層開採安全技術經濟綜合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深部近距離煤層群卸壓開採應力場演化效應與致災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強動載荷作用下高應力巷道圍岩損傷效應與層裂結構失穩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岩石衝擊斷裂過程無格線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超千米深回採巷道熱力作用下圍岩失穩及錨固耦合效應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混凝土材料損傷演化方程、含損傷動態本構關係及其抗侵徹破壞機理的多尺度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深井突出煤層深孔聚能造縫固粒射流增透消突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玻璃鋼錨桿在煤層中錨固失效特徵與錨固界面應力傳遞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深井分區破裂圍岩在爆炸荷載下的含損傷動態本構模型及應力波傳播規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高地應力低透氣性煤體爆炸荷載作用下的動態損傷演化及增透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深井采場覆岩破裂與衝擊地壓孕育機制及預警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采動應力與瓦斯壓力耦合效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動力擾動下深部高應力硬岩岩爆發生機理及無單元法數值仿真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煤巷掘進誘發含瓦斯煤岩體弱面層潰蹦演化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高瓦斯採煤工作面錨桿支護巷道二次沿空留巷圍岩穩定控制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采動擾動條件下煤層底板隔水層滲流效應及突水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煤層底板斷層突水的水-岩力學理論與預測預報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低滲透性富含瓦斯煤層群卸壓煤氣共采固氣耦合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低透氣性高瓦斯突出煤層預抽與濕潤耦合防突作用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突出煤層"包體"效應及對煤與瓦斯動力災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煤炭絕熱低溫氧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0國際採礦論壇—面向21世紀的礦山安全高效開採”國際會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低透氣性高瓦斯煤層深孔預裂爆破滲透演化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西部生態脆弱礦區每層開採水資源破壞的力學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深井大斷面沿空留巷底鼓動態演化機理及其分類防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急傾斜厚煤層綜采工作面采動圍岩破壞演化規律與成災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深部複雜應力下巷道錨網支護失效機制及控制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Y型通風沿空留巷巷旁充填體及覆岩運動影響的力學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衝擊動載作用下岩石斷裂過程分析的無格線法數值實驗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富含瓦斯煤擴容階段物理力學特性實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超挖錨注回填控制深部岩巷底臌的時間效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爆破擾動下高瓦斯低透氣性煤體的動態損傷本構關係及應力波傳播特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分子篩型多孔磷酸鎳在膨脹阻燃體系中的套用及其協效阻燃機理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動靜荷載作用下富含瓦斯煤岩擾動破裂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爆轟驅動膨脹介質作用下低透氣性煤層強化增透與參數反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水力壓裂誘導含瓦斯煤體動態損傷與瓦斯運移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層狀岩石水-力耦合破壞機理與承壓滲透特性研究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
基於熱分析技術的典型固體可燃物自燃特性研究及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大氣壓低功率微波電漿射流的電離機制及形貌配置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集成學習的聯合去噪去馬賽克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相長干擾的煤礦井下物聯網感知層時間同步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通用特徵基函式法的電大複雜目標寬頻電磁散射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開放光路調製LED寬頻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定量探測大氣NO3自由基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業務感知的礦山物聯網自治QoS保障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煤礦井下物聯網感知層可控模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光纖感測煤礦瓦斯的光譜域白光干涉解調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多智慧型體技術的虛擬煤礦安全行為建模及仿真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微波SPP放電激勵SWP及其射頻CCP混合放電的粒子模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分子信標DNA計算的微納型PID控制器模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大型海上風電場分散式直流輸電接入電網的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可調諧半導體雷射光譜技術的煤礦瓦斯預警模型研究

學術資源

截至2021年末,安徽理工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為190.27萬冊;電子期刊103.84萬冊,電子圖書217.28萬冊,學位論文1098.9萬份,音視頻資料10.8萬小時,自建特色資料庫4種。圖書館擁有安徽高校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煤炭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文獻檢索平台、EDS學術資源發現系統、CNKI本地鏡像、萬方數據本地鏡像、萬方學術視頻鏡像、中國國家標準資料庫、超星數字圖書館、讀秀學術搜尋、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超星名師講壇、方略學科導航系統、Apabi高校教參書資源庫、機械工業出版社實訓教學專題視頻庫、煤炭數字圖書館/安全生產數字圖書館、礦業工程數字圖書館、國泰安資料庫、國研網資料庫、ADKS網上報告廳、安徽理工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e線圖情、安徽省文化數字資源共享工程、就業培訓資料庫、漢斯出版社開源中文期刊、“書香江淮”電子圖書、博看電子期刊閱覽室、“碧虛網”企業內刊資料庫、銀符線上考試模擬題庫、FiF外語學習資源庫、時夕樂考網、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物競化學品資料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田田網、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等中文數字資源;擁有安徽高校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煤炭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文獻檢索平台、EDS學術資源發現系統、Web of Science(SCIE,2007-Present)、EI工程索引、Elsevier ScienceDirect電子期刊(2007-)、Wiley 電子期刊、IEEE/IET電子圖書館(IEL)、ACS(美國化學會)電子期刊、RSC(英國皇家化學會)電子期刊、ASME(美國機械工程學會)電子期刊(2000-)、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電子期刊、IOP(英國皇家物理學會)電子期刊、PQDT學位論文全文庫(2012-)電子期刊、EBSCO資料庫 、Springer-Link電子期刊、MetaPress電子期刊、WSN(世界科學出版社)電子期刊、Emerald電子期刊、優閱數字圖書館、netLibrary電子書、NSTL外文期刊及資料庫、NSTL外文回溯期刊全文資料庫、Socolar開放獲取資源平台、INTECH STM開放獲取資源、美國科研出版社OA電子期刊、開放存取資源圖書館、上海世圖國外科技期刊、STN國際在線上檢索系統等外文數字資源。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安徽理工大學
圖書館風貌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雙月刊)創刊於1981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理工大學主辦的以刊登理、工、醫學基礎理論研究與套用為主的自然科學類期刊。主要欄目有地質工程、環境工程、測繪工程、採礦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物加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製藥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基礎科學、醫學等。被中國《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化學文摘(網路版)》、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ProQuest 資料庫》等收錄,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創刊於1999年,是由安徽理工大學主辦、安徽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科技期刊。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信息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CEPS)、《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龍源期刊網、《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等收錄。
《礦業科學技術》
《礦業科學技術》是安徽理工大學創辦的第一份礦業工程技術方面的具學術性、技術性、套用性的綜合科技類出版物。主要刊載煤田地質與勘探、資源與環境工程、測繪工程、土木工程、礦井建設與工民建、資源管理與開發工程、採礦工程、礦山通風與安全、礦山機械工藝與設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自動化、選煤與煤質管理、材料科學、爆破器材與技術、煤化工及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論文。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2月,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已與地方政府、國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餘個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先後成立了環境友好材料與職業健康研究院(蕪湖)、能源革命工程技術研究院(晉城)、高等研究院(合肥)等。積極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牽頭能源研究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研究中心、深地研究中心建設,共建大健康研究院職業醫學與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參與人工智慧研究院、環境研究院建設。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確定時間為2002年。
安徽理工大學
校徽
Miner Pick(礦工用的鎬)既反映了安徽理工大學的歷史沿革、發展脈絡和特色學科,又象徵著安徽理工大學全校師生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勤懇務實、刻苦奮進的開拓精神。安徽理工大學已從相對單一的礦業學院逐步發展成工、理、醫、管、文、經、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面貌和學科結構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半個多世紀以來所形成的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應該是一脈相傳,生生不息。
Key(鑰匙)既寓意打開智慧大門和知識寶庫的工具,也代指學習思考的方法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淮南煤炭學院發展為安徽理工大學,相信不僅僅是學科建設的發展和名稱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教學科研理念的更新和變化。在安徽理工大學“以人為本”辦學理念指導下,教學科研工作將更注重和提倡學習思考的方法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鍛鍊形成,致力於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專門人才。
校徽顏色為藍色,藍色既是科技的象徵,也是理性的色彩,視覺鮮明,國際化特徵明確,同時也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並且具有很好的空間感和擴張性。色彩嚴謹、莊重,能充分的表現出安徽理工大學規範、求實的治學態度。此藍色技術感較強,整體表現為理性、冷靜和凝鍊。
學校校旗分為藍旗和紅旗2種,藍旗為主旗,紅旗為副旗。旗幟長寬比例為3:2,中央均印有學校校徽與學校中英文名稱。主副旗同時使用時,主旗在左,副旗在右。

精神文化

團結、奮進、博學、奉獻
校訓確定時間為1998年。
“八字”校訓體現了為人與為學的統一、做人與做事的統一、追求真理與服務社會的統一,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治校精神,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團結”即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團結是生產力,團結是凝聚力,學校應該是和諧統一的有機體。它強調以人為本,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共建和諧校園。它要求學習和工作中發揚團隊精神,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標而精誠合作、和衷共濟。
“奮進”即奮勇前進。《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它體現了強烈的進取精神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它要求師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志存高遠、追求卓越,奮發圖強,自強不息,不斷促進個人、學校和社會的發展。
“博學”即學問廣博精深。《禮記·中庸》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它強調為學須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上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博採眾長,求真務實、不斷創新。它既意謂著為學要廣泛獵取,還意味著博大與寬容。它要求師生博覽群書,博學多聞,厚積薄發,以“博學”為為學之道;它要求師生視野超前,胸襟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博大”為為人之道。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奉獻”即恭敬地交付、給予。它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熱忱的愛國情感。它要求師生常懷感恩之情,立志為祖國、為人民貢獻知識和才學,奉獻青春和熱血,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志存高遠、追求卓越、求真務實
《大學無疆》
詞:陸志堅 曲:孟文豪
淮水泱泱,淮山蒼蒼,北挽黃河,南攜長江;
求真務實,追求卓越,志存高遠,天道路長。
安徽理工大學我的驕傲,濟世偉業,大學無疆。
天地為師,乾坤朗朗,我是芬芳,你是翅膀;
團結奮進,博學奉獻,艱苦創業,成就文章。
安徽理工大學我的驕傲,濟世偉業,大學無疆。
安徽理工大學
校歌

學生活動

據2017年8月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校級學生社團66個,分為理論學習型、學術科技型、拓展實踐型、文化藝術型、公益服務型、體育競技型六大類。每屆參加社團的學生人數都在4000人次以上,占同屆全校總人數80%左右。大學生社團聯合會每年會組織社團巡禮活動,各社團組織了商標設計比賽、愛心支教、魔術表演、“古韻杯”漢字英雄、聲優配音、公益晚會、辯論賽、植樹節活動、愛心獻血以及各項節目活動。
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剪影
學校社聯以及旗下社團先後多次獲得:“安徽省社團文化節優秀組織獎”、“全國十佳文學社團”、“安徽省優秀社團標本”、“安徽省優秀學生社團”、“博愛之星”、“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稱號。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駐安徽理工大學監察專員
王獻余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時期
王際岩
黨委書記
1953.2—1953.5
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孫宗溶
黨委書記
1953.8—1955.4
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黨委書記
1955.4—1958.9
黨委書記
1958.9—1962.7
趙一鳴
黨委代理書記
1962.6—1966.6
合肥工業大學
任 時
黨核心組組長
1973.4—1978.5
淮南煤炭學院
黨委書記
1978.5—1983.5
淮南煤炭學院
方德興
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
1983.5—1984.4
淮南礦業學院
黨委書記
1984.4—1992.8
淮南礦業學院
杜家忠
黨委書記
1992.8—1997.3
淮南礦業學院
1997.3—2002.2
2002.2—2007.3
安徽理工大學
張明旭
黨委書記
2007.3—2013.10
安徽理工大學
顏事龍
黨委書記
2013.10—2016.2
安徽理工大學
郭永存
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
2016.2—2016.6
安徽理工大學
歷任行政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時期
畢仲翰
校長
1947.9—1948年底
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蔡蔭蕎
復校委員會、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3—1950.1
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吳伯文
臨時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0.7—1950.10
淮南工業專門學校
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0.10—1951.11
淮南工業專科學校
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朱皆平
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工作)
1950.10—1951.9
淮南工業專科學校
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王際岩
校長
1951.11—1953.2
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孫宗溶
校長
1953.8—1956.12
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院長
1956.12—1958.9
合肥礦業學院
校長
1958.9—1962.7
合肥工業大學
劉正文
代理校長
1963.9—1969.11
合肥工業大學
劉新增
革委會主任
1968.3—1973.2
合肥工業大學
任 時
革委會主任
1974.9—1978.2
淮南煤炭學院
何曉東
院長
1978.2—1981.6
淮南煤炭學院
院長
1981.6—1983.5
淮南礦業學院
馮震海
副院長(主持行政工作)
1983.5—1983.11
淮南礦業學院
院長
1983.11—1992.9
淮南礦業學院
李賢國
院長
1992.9—1997.3
淮南礦業學院
院長
1997.3—1998.7
淮南工業學院
張文祥
院長
1998.7—2002.2
淮南工業學院
校長
2002.2—2007.3
安徽理工大學
顏事龍
校長
2007.3—2013.10
安徽理工大學
郭永存
校長
2013.12—2016.6
安徽理工大學
王其東
校長
2016.6—2018.6
安徽理工大學
袁亮
校長
2018.6—
安徽理工大學

知名校友

政界
姓名
職務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致公黨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
原中國神華集團董事長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曾任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
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原安徽省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原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貴州省總工會主席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
原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黨委書記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學術界
姓名
職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
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書記
曾任安徽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裕官
申寶宏
重慶煤炭科學研究院院長
企業界
姓名
職務
陶應澤
深圳市嘉力樂食品有限公司(嘉力樂)總經理,原加多寶集團總經理
李新保
中煤第五建設工程集團總經理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
龔乃勤
皖北煤電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汪永茂
安徽恆源股份公司總經理
朱宜存
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趙士兵
中煤礦山建設集團董事長
芮繼強
中石化安徽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黃建宇
淮北礦業集團副總經理
孫中凱
重慶能源儲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建剛
廣東立佳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登榜
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學校榮譽

時間
頒布機構
獲獎單位
獎項名稱
2021年1月17日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安徽理工大學團委
“全國紅十字模範單位”
2021年10月28日
---
學校深部煤礦采動回響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表彰
2021年12月
---
--
“安徽省引才引智示範基地”
2022年1月
---
--
2021年度全國品牌影響力本科高校
2022年2月7日
---
--
入選2021年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排行榜
2022年5月
---
安徽理工大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安徽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