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九品

涮九品

涮九品俗稱九門頭,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閩菜系。即精選牛的九個部位為主要原料,它是在新泉、廟前鄉的“熗門頭酒”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創製而成。是一道閩菜。福建連城縣民眾酷愛吃牛肉,在長期的飲食生活中,人們掌握了炒、燜、燉、熗等多種嘗鮮之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涮九品
  • 主要食材:淨牛舌黃,淨牛腰,淨牛肚尖,淨牛心
  • 分類閩菜
  • 種類:肉類
  • 流行地區:福州十邑
名稱,菜系,種類,特點,原料食材,製作過程,典故,

名稱

涮九品

菜系

種類

肉類

特點

福建連城縣民眾酷愛吃牛肉,在長期的飲食生活中,人們掌握了炒、燜、燉、熗等多種嘗鮮之法。“涮九品”俗稱“九門頭”,即精選牛的九個部位為主要原料,它是在新泉、廟前鄉的“熗門頭酒”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創製而成。此菜刀工精細,制湯考究,注重佐料。寒冬時節品嘗之,邊涮邊吃,不僅暖和全身,而且營養豐富,具有藥膳滋補健身之益。“一道‘涮九品’,品福一頭牛”,至今傳為佳話。

原料食材

主料:淨牛舌黃(舌里肉)250克,淨牛腰1個(約重250克),淨牛肚尖250克,淨牛心冠200克,牛百葉肚(厚的)250克,牛草肚壁400克,牛肝250克,淨牛蜂肚頭200克,牛裡脊肉250克。
配料:鮮牛肉1000克,香菜100克。
調料:薑片5克,花椒5克,陳皮5克,香藤根25克,紹酒50克,精鹽20克,味素15克,薑汁5克,芝麻醬50克,沙茶辣醬50克,香醋20克。

製作過程

(1)將牛百葉肚塗上生石灰,稍醃片刻,用清水沖洗,漂淨百葉外膜後,切成條狀。草肚壁用刀拍打幾下,撥去壁層黑皮及油膜,洗淨後,與牛舌黃、裡脊肉牛肝分別切成薄片。牛腰片成兩爿,與牛心冠、蜂肚頭、肚尖均剞上花刀,再切成塊。以上各料均抹上少許精鹽、澱粉攪拌醃製。
(2)在鍋中倒入水酒(用當年的酒,不要用老酒),加入香藤根等中草藥材,用大火燒開。再加入醃製好的牛肉,煮沸後再煮5分鐘,撈起裝盤。
(3)把姜搗碎,加上蔥頭、油、鹽、味素和一小勺涮好的水酒調成薑汁。
(4)吃法:牛肉拌著薑汁吃,涮好的酒加些鹽後用碗喝。注意都要趁熱,極美味。

典故

連城傳統名菜,俗稱"涮九門頭",源於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據傳,昔日朋口溪流域船工很多,他們長年累月泡在水裡勞作,為驅除濕氣,時常煎煮香藤根、鴨香草等中草藥飲服。後來,一位船工偶然發現以這些草藥加牛肉燉酒服食,妙不可言,於是,米酒燉"九門頭"逐漸傳開。
涮九門頭,系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佐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藥製成。此菜鮮嫩脆爽,湯味馨香,有健胃補腎、祛寒去濕的功效,是藥膳兼濟的佳肴。由於食用的是牛身上九個部位的肉,幾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華,故又有"一餐吃了一頭牛"之說。
八十年代中期,連城大酒店的廚師李善霖對這道菜進行改良,採取北京涮羊肉的辦法,同時,在餐桌上擺上辣椒、陳醋山楂醬、芥茉、薑汁、蒜等佐料,涮燙而食,由於肉有九種,便有了九種不同的顏色,赤、橙、黃、白,色彩斑斕,吃起來鮮、甜、脆、嫩。配料中酸、甜、苦、辣、澀五味俱全,刺激著食慾,令人應接不暇,大飽口服。
此菜已經列入全國名菜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