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禽(水鳥的一類)

涉禽(水鳥的一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涉禽包括鶴形目鸛形目紅鸛目鴴形目等目,是指那些適應在水邊生活的鳥類,屬於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休息時常一隻腳站立,大部分是從水底、污泥中或地面獲得食物。包括了琵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涉禽
  • 外文名:wader
  • 性質:那些適應在水邊生活的鳥類
  • 包括琵鷺
  • 主要特徵:嘴長,頸長,腳長
定義,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中外涉禽合作項目,

定義

涉禽是指那些適應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鳥類,涉禽是一類適應於在淺水或岸邊棲息生活的鳥類。包括鸛形目紅鸛目、鶴形目和鴴形目的所有種類,均為濕地水鳥。不包括海邊有蹼的海鳥。最主要特徵就是“三長”——嘴長,頸長,腳長。適於涉水行走,不適合游泳。休息時常一隻腳站立,大部分是從水底、污泥中或地面獲得食物。鷺類、鸛類、鶴類和鷸類等都屬於這一類。
涉禽

外形特徵

涉禽體型大小相差懸殊,大者如赤頸鶴Grusantigone,體長可達170cm以上,小者如小濱鷸Calidris minuta,體長只有14cm左右。雖然在水邊生活,頸部比其他生態類群的鳥類顯著更長;腿長適於涉水,腿的長度與其能夠涉水的深度直接相關;脛部和跗跖部一般為角質鱗片所覆蓋,且不具羽毛,以利其涉水行走;趾間有時具蹼,但與游禽不同,涉禽的足蹼僅存在於趾間基部,稱為半蹼或微蹼,主要作用是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利於在濕地上行走;有些種類(如秧雞、水雉)的腳趾細長,能在蓮葉或浮萍上疾走。尾大多較短,大型種類的翅長而寬,可做短距離的翱翔;小型種類(如鴴鷸類)翅短而尖,飛行迅速而靈活,體羽多數以灰、褐為主,與沙灘泥沼的顏色十分接近,是有效的保護色。一般在樹上、 草叢中或岩縫、 屋頂上(如鸛類)或淺水地帶草叢中(如鶴類)營巢,以樹枝及草莖編巢;有些種類的巢十分簡陋,一般是在水邊地面挖一淺凹,不加巢材鋪墊(如鴴鷸類) ,但它們卵的顏色與環境相似,很難被發現。不少涉禽可以在距離濕地較遠的樹林中集群營巢,甚至可以混群集群營巢,形成極為壯觀的濕地水鳥營巢地(如鷺類) 。鸛形目鳥類的雛鳥晚成鳥鶴形目和鴴形目的雛鳥屬於早成鳥

生活習性

涉禽至少有210個物種,大多數物種都分布在濕地或沿海。北極和溫帶的一些物種比較多會遷徙,而熱帶的物種則常為留鳥(無遷徙習性)或只在不同降雨帶遷徙。一些北極物種,如長途遷徙動物中的小濱鷸,非繁殖季節會在南半球。

種群分布

鷺和鸛是大、中型涉禽。鷺和鸛的外形十分像,但飛行時鷺類頸部常常彎曲成“S”形,而鸛類則頸部直伸。我國鷺類有20種,大都屬於珍惜鳥類。鸛類是大型涉禽,飛行時頭、頸、腿前後直伸,白鸛為世界著名珍禽。朱䴉是世界最為瀕危的鳥類之一,只在我國陝西秦嶺有分布。
鶴類大小不等,它們的腳趾間沒有蹼或僅有一點蹼,後趾位置比前面三趾要高。飛行時頸伸直。鶴的身資挺秀,修頸長腳,舉止幽雅大方,節奏分明,舞姿瀟灑,鳴聲悅耳洪亮。頭頂為紅色的丹頂鶴被人們譽為“仙鶴”。
鷸類為中等或小型涉禽。種類繁多,身體大多為沙土色,奔跑迅速,翅膀尖,善於飛翔。親鳥為保護幼鳥常把一隻翅膀拖地行走誘使敵害追趕而放棄小鳥。人們常說的“鷸蚌相爭,漁瓮得利”的鷸就是指這種鳥。

中外涉禽合作項目

中澳合作涉禽研究項目於 2 0 0 0年 4月 2 9日至 5月 3日在鄱陽湖保護區開展了涉禽調查 ,統計到涉禽 2 2種 35 35隻。其中鶴鷸青腳鷸林鷸 3種涉禽達到國際重要意義的數量標準 ,並發現較大數量的黑尾塍鷸 ,4種鳥類達到調查總數量的 89% ;其它可能達到重要數量標準的鳥類有反嘴鷸黑腹濱鷸鳳頭麥雞 ;流蘇鷸彎嘴濱鷸為江西省鳥類新分布和鄱陽湖保護區的新記錄 ;中杓鷸為鄱陽湖保護區的新記錄。由於水位上升形成了大面積潛在的適合涉禽的棲息地。
涉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