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外形
殼形不規則,大小、厚薄因種而異;左殼或稱下殼較大而凹,附著在岩石或石板上,右殼或稱上殼較小而平,掩覆如蓋。無足及足絲。閉殼肌僅有1個,外套膜外長著多數小觸手,是感覺器官。
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
特性
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牡蠣即分泌珍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
珍珠。食用牡蠣產生的珍珠不光澤,價值不高。只有少數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珠母貝(Meleagrina vulgaris)所產的珍珠質量最高。珠母貝主要分布於8~20噚(48~120尺)的海水深處。珍珠多采自5歲以上的牡蠣,用手工方法將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貝內,便在其周圍形成養殖的珍珠,大多珍珠養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亞沿岸水域進行。
基因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太平洋牡蠣(Pacific oyster)的測序、組裝與分析,這是第一個測序的軟體動物基因組,將有助於填補我們對於種類豐富而較少研究的軟體動物家族的了解空白。這一研究線上發布在《自然》(Nature)雜誌上,揭示了牡蠣對高壓環境的獨特適應以及貝殼形成的複雜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短讀(short reads)結合“分而治之”的fosmid合併策略測序並組裝了太平洋牡蠣基因組。這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開發的一種新方法,可用於研究具有高水平雜合性和/或重複序列的基因組。經過數據處理,組裝牡蠣基因組大約為559Mb,總共有大約28,000個基因。
生活習性
牡蠣生境
牡蠣生活的海底堅硬的區域叫做牡蠣床,這些床位於或深或淺的海水或有鹽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蠣生活在潮間帶中區。多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我國自渤海、黃海至南沙群島均產,約有20種,主要有褶牡蠣(Ostrea plicatula)、密鱗牡蠣(Ostrea denselamellosa)、長牡蠣(Ostrea gigas)等。
牡蠣食性
牡蠣固著型貝類。一般固著於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以開閉貝殼運動進行攝食、呼吸。為濾食性生物,以細小的浮遊動物、硅藻和有機碎屑等為主要食料。牡蠣通過振動腮上的纖毛在水中產生氣流,水進入腮中,水中的懸浮顆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纖毛和觸鬚按大小給顆粒分類。然後把小顆粒送到嘴邊,大的顆粒運到套膜邊緣扔出去。
牡蠣生長環境要求:
1.生活於低潮線附近至水深7m左右的江河入海近處,適鹽度為10%~25%。雜食性,以細小浮游生物為
牡蠣
食。繁殖季節5~9月。
2.棲息於從潮間帶至低潮線以下10多米深的泥灘及泥沙質海底,通常在正常海水中生活的個體小;在鹽度較低海水中生活的個體大。中國沿海均有分布,為河口及內灣養殖的優良品種。
3.棲息於潮間帶的蓄水入及低潮線以下20m左右的岩礁上,適鹽度高,繁殖期6~8月。
⒋棲息於低潮線以下水深15~30m左右的岩礁上,或泥沙質海底,有時在低潮線下數米處也能見到。適鹽度27%~34%,繁殖季節5~9月,當水溫在17~19℃時即開始產卵。
牡蠣天敵
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食牡蠣。鑽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號螺)分布廣,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牡蠣面臨的其他生命威脅如牡蠣床會被一種叫做粉拖鞋的軟體動物霸占,牡蠣被擠出來,還有各種原生動物寄生蟲導致的疾病。人類過度捕撈和工業排污也是牡蠣面臨的危險。
營養價值
海蠣子,俗稱
蚝,別名蠣黃、牡蠣。貝類動物,瓣鰓綱,牡蠣科。海蠣子肉肥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營養成份,每100克可食部分蛋白質10.9克,脂肪1.5克,鉀200毫克,鈉462毫克,鈣131毫克,鎂65毫克,鋅9.39 毫克,鐵7.1毫克,銅11.5毫克,磷115毫克,硒86微克,維生素A27微克,煙酸1.4毫克。含碘量遠遠高出牛奶和蛋黃。含鋅量之高,可為食物之冠,海蠣子中還含有海洋生物特有的多種活性物質及多種胺基酸。
牡蠣,又名蠣黃、蚝白、海蠣子、青蚵、生蚝、牡蛤、蠣蛤。屬軟體動物門 、有殼亞門 、前鰓亞綱、前鰓亞綱,身體呈卵圓型有兩面殼,生活在淺海泥沙,肉味鮮美。牡蠣的外形特徵: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濾食微小生物。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牡蠣即分泌真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蠣產生的珍珠不光澤,價值不高。只有少數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珠母貝(Meleagrina vulgaris)所產的珍珠質量最高。
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dulis, 即歐洲平牡蠣)能按季節或隨水溫的變化而改變性別(節律性雌雄同體)。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孵出的幼體球形,有纖毛,游泳數天後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經3至5年後收穫。
牡蠣的種類:著名的品種有法國銅蚝、澳洲石蚝、太平洋蚝(原產東北亞,現引入美國華盛頓州)等。紐西蘭Bluff地區以盛產優質肥美之蚝聞名,香港流浮山亦以產蚝聞名,中國廣東省以珠江口沙井蚝最著名。
售價:國內牡蠣的銷售價格一般在48元至八十元每斤,進口的牡蠣價格比較貴,一般在八十元至一百一元每斤。
烹食方法
肉可生吃,最原汁原味的吃法是直接將海邊附著在石頭上的海蠣子鑿開,挑出肉生吃,但脾虛者忌用。
一.碳烤海蠣子做法:
1.將鮮海蠣子刷淨、蒜切成片、辣椒醬抹在小碗備用。
2.將海蠣子放在爐架上烤至稍微張口,取蒜片和辣椒醬插入海蠣子裡,繼續烤至張口即可。
注意:不要烤太過。
炸蠣黃:用澱粉,雞蛋,少許五香粉調成蛋糊,把洗淨的蠣肉瀝乾水份,拖上蛋糊,放入7成熱的植物油中炸8成熟撈出,炸時輕輕攪動以防粘連,待油溫升高時,倒入復炸變成金黃色撈出裝盤,旁邊附上
椒鹽。
二.海蠣子燉豆腐做法:
原料:海蠣、豆腐輔料:香菇、胡蘿蔔、芹菜、大蒜、生薑、地瓜粉
做法:1、香菇切片、胡蘿蔔切絲、芹菜切段、大蒜莖部(相當於蔥白部分)斜切片、蒜葉切段備用;
2、海蠣加少許鹽、地瓜粉拌勻備用;
3、坐鍋上火,放少許油,下薑片、蒜白爆香後放入香菇片、胡蘿蔔絲、芹菜段略炒兩下;
4、鍋內加清水適量(家裡有現成的排骨湯、雞湯更好),加蓋稍煮;
5、水沸後加入切成小塊的豆腐、海蠣,稍稍攪勻後再加蓋煮片刻;
6、再次沸騰後加入蒜葉,加鹽巴、味素、老酒少許調味,再加入調好的
水澱粉勾芡,即大功告成豆腐用油炒一下,在放入水和作料燒開,放入洗乾淨的海蠣子,文火燉一刻鐘,揭鍋放入少量蔥薑末和一點醋還有香油即可,此菜不能加味素。海蠣是一種含鈣量很高的海產品,但價格便宜,很適合一般家庭消費。豆腐含鈣量也很高,並且它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三.海蠣子燒豆腐
1. 海蠣洗淨; 2. 豆腐切塊; 3. 大蒜切片; 4. 鮮豬肉切絲; 5. 香菇、冬筍切厚片; 6. 芹菜梗切段; 7. 青蒜苗去根,切段; 8. 鍋置旺火上,適量花生油,蒜片爆香; 9. 加入肉絲、香菇、冬筍炒幾下; 10. 下清湯、豆腐塊,燒沸幾分鐘,調味; 11. 最後下海蠣、芹菜、青蒜,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即成。
四.鍋塌海蠣子
雞蛋黃放碗內攪散,加入鹽、味素、蔥薑汁; 2. 牡蠣肉清洗乾淨; 3. 將洗淨蠣肉用醋、味素、精鹽醃漬一下,放麵粉中滾勻; 4. 鍋內加適量油,油溫6成熱,將滾勻麵粉的蠣肉粘勻蛋黃液,整齊地放入,文火先煎一面,至金黃色時,翻轉再煎另一面,至金黃色,呈餅形,撈出控油; 5. 鍋留底油,燒至五成熱時,用蔥薑絲爆鍋,再烹入醋,加精鹽、味素、清湯100毫升,倒入蠣餅,用慢火煨熟,淋入香油,拖人盤內即可。 (如果喜歡最後再加點韭菜也很鮮美)
五.最懶人的海蠣子做法
取適量火鍋清湯底料,按比例加水,煮開,下海蠣子,加適量鹽,開吃吧,味道也很鮮的。煮完海蠣子以後順便再煮點其它的蔬菜,然後下點麵條什麼的,簡單的做法也可以吃得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