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者獨具匠心,專門選取了海洋這個熟悉的專類,來講述海洋和中華文明無法割捨的緊密關係。從遠古文明的啟蒙開始說起,作者提出了河圖洛書新解。然後按照歷史沿革,一路追根溯源,為讀者展開了一副瑰麗的海洋與中華文明的歷史畫卷。

基本介紹

  • 書名:海洋與中華文明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306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李磊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6894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因海而生 因海而興 因海而昌

作者簡介

李磊 1954年10月出生於安徽六安,畢業於海軍第二水面艦艇學院和海軍指揮學院。1962年2月從事海洋工作至今,多次穿越大洋,航行過除北冰洋之外的其他大洋,現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主要著有:詩集《藍色耕耘》;專業書籍《漁業安全生產叢書》“船舶避碰”、“海洋氣象”。撰寫過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兩篇獲一等獎;《粵東潮汐能、波浪能、風能綜合利用研究》、《珠江口海洋牧場建設思考》、《水漫曼谷給廣東防災減災的啟示》等分別獲特等獎。部分詩詞獲金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是誰創造了生命最精彩的形式
第二章為什麼說中華先祖開啟了遠古文明
第三章最早見諸文字的海洋文明《山海經
第四章中華先祖在推進人類文明進程中的貢獻
第五章海洋與古文明進程
第六章中華遠古文明的海洋文化特徵與貢獻
第七章歷代封建王朝固本強基的海洋戰略
第八章鄭和下西洋對人類文明史的貢獻
第九章中華文明史由盛而衰的教訓
第十章新中國海軍走向深藍三部曲

序言

引言
海洋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海洋孕育了生命,造化於天地,垂青著人類。數百萬年來,海洋呵護著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它溫柔而嫻靜的性格,使得人類在悠久的進化史中將自己塑造得如此完美;它狂躁而張揚的脾氣,使得人類在自我完善中變得更加聰穎和智慧;它無私而寬廣的胸懷包容天下;它大度而慷慨的精神任由他人支取。人類進入有史社會以來,重視海洋就興旺而強盛,忽略海洋就衰敗而受辱。數千年文明史的演繹,充分證明了這一歷史事實。
中華民族因海而興,中華文明也因海而昌盛,未來的民族危亡與強盛依舊離不開海洋的無私惠顧和慷慨賜予,回顧近萬年來的中華文明史,其每一次輝煌、每一段強盛無不得益於海洋的眷顧。在距今10000年前,中華祖先成功地發明人工取火,點燃了人類第一支火炬,從此照亮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之路,約8000年至10000年前中華民族開啟了人類文明的輝煌發展史,而正是這千古文明而創造的璀璨文化輻射,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是什麼力量推動了中華文明近萬年曆史的輝煌呢?海洋。而能確證這一歷史史詩的,一是大地灣文化的考古發現;二是“河圖洛書”作為人類第一部天文曆法使用的主要功用被發現、被認識;三是浙江蕭山跨湖橋文化8000年前的獨木舟和河姆渡文化遺址7000年前船槳的再現。
大地灣文化的發掘,不僅證明了其為8000年前伏羲氏部落生活的遺址,同時也證明了當時社會已經過渡到以小型國家形式為主的氏族部落社會。人們在完成有巢定居生活,開始進入農耕文明之後,便有了大量的繁衍和大範圍的遷徙,而這一切都是有組織的行為和有章可循的,這就充分證明了,此時人類的活動已經被一個穩固的政權所控制、所制約,因為在其不斷的遷徙中、遷徙後的各部之中,始終保持著一個政權下的緊密而牢固的聯繫。與此同時,城堡的構建、動物的馴養、植物的馴化、社會的分工無不展現著人類早期文明的輝煌。這就是將中華文明發展史追溯到8000年前的重要依據之一。
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是中華史前先民的智慧結晶,至今依然影響著世界文明的發展和進程。從大量的史前傳說中我們不難發現,伏羲氏的八卦圖是對中華早期文明“河圖洛書”的繼承和發展,大量的“授圖”說都亘古不變地敘述著這一歷史傳說,這就足以證明“河圖洛書”在史前曾真實地存在過,且對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史前農耕文明能得以快速發展,離開對天體運動的精確觀測和運用也許是難以做到的。因此,“河圖洛書”也同樣是中華先祖經過長期對天體運行規律認真地觀測之後進行的科學總結和經驗記錄,並以此作為指導和發展農耕文明的重要指南,且它的發明又早於伏羲前若干時代。對它的論證無疑將會是中華文明上溯至8000年至10000年前的重要依據。
一次,作者無意中在網路上搜尋到了“河圖洛書”的圖形,定神靜觀片刻之後,仿佛有所頓悟,該圖與天體運行似乎有著相同的規律。於是找出了早期所購常秉義所著《易經圖典精華》一書反覆揣摩。前期因各種原因沒能認真研讀。此番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研判後,終於略有所悟,從圖形中發現了它的圖式與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日視運動及月亮視運動規律的內在聯繫。於是得以確認其圖是我國遠古時期,也是人類開始使用的第一部天文曆法。
明朝時期的大航海,堪稱世界第一。當然如果沒有前期數千年歷史的科學發展及文化積澱,要取得如此輝煌而偉大的成就,是難以達成的。隨著河姆渡、跨湖橋遺址的發掘發現,7000年前的船槳和8000年前的獨木舟重現於世,又使得這一歷史上的輝煌成就,成為中華文明史發展進程中之必然。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當時中華先民已經可以使用較為複雜的工具,建造獨木舟和作為行船動力使用的船槳。於是可以推論,在那一時期隨著人類開始向海洋進軍,就已經揭開了偉大的海洋文明時代序幕。這不能不將其作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又一重要的史前證據。
中華文明的早期輝煌成就延續了近萬年而從未間斷,這在人類發展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即使它曾被西方列強聯合侵略過,也無法中斷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這與中華文明的早期發展及中華文化在歷史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有著密切關係。百年來為什麼中國能從貧窮和積弱中走出來,這與中華文化的先進性密不可分,同時也離不開一個偉大而智慧的政黨領導下勤勞而勇敢的民族的浴血奮鬥,當然這裡有許多更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歲月里進一步挖掘。
海洋與中華文明的成就休戚相關,這是本書的主題。中華歷史上的數度輝煌,無不得益於祖先對海洋的關注和敬畏。雖然中華民族從不欺侮弱小,掠奪別人的財富,但歷史也多次告誡我們,失去了海洋就會失去發展的空間。
21世紀是海洋世紀,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中華民族的足跡早已踏遍了世界各個角落。關注海洋、呵護生命,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換一種思維方式,改變人類的發展模式,將保護海洋、維護人類生存環境作為我們長期的責任和目標,永不放棄。為了這一永恆的利益,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在強國林立的世界上能有一定的話語權。
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