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人口,政治,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文化遺產,梁祝傳說,四明南詞,風景名勝,月湖,天一閣,天封塔,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春秋,為越國地。
戰國,為楚國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國後平定江南地區,降百越之君,置會稽郡,今海曙區境域分屬鄮縣和句章縣。
兩漢,沿襲秦制。
三國,鄞、鄮、句章三縣屬於吳國。
隋朝,鄞、鄮、句章、餘姚4縣合併為句章縣,縣治位於今海曙區鄞江鎮。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置州,以原句章、鄞、鄮三縣地置鄞州,設治於
三江口(分屬今海曙區、鄞州區、江北區),此為境內設治之始。
唐武德八年(625年),廢鄞州復鄮縣,徙治於四明山麓的小溪(今海曙區
鄞江鎮)。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置明州,以境內有四明山而得名,析原鄮縣地立鄮、慈谿、奉化、翁山4縣,海曙為明州鄮縣屬地。
唐天寶元年(742年),明州改為餘姚郡,海曙為餘姚郡鄮縣屬地。
唐乾元元年(758年),餘姚郡復改為明州,為明州鄮縣屬地。
唐大曆六年(771年),鄮縣縣治由小溪徙三江口。
唐長慶元年(821年),明州第二十四任刺史韓察以州治小溪地形卑隘,向浙江東道觀察使薛戎請準,徙州治於鄮縣縣治所在地三江口,同時遷鄮縣治於小溪。並在現在的中山廣場到鼓樓一帶建立了一座內城,古稱子城(南門),也即鼓樓,彼時稱“譙樓”。
唐乾寧五年(898年),明州刺史黃晟主持建造了羅城,也就是外城,位置大致相當於今長春路、靈橋路、東渡路、和義路、永豐路、望京路一圈。城內逐漸形成東西向和南北向各兩條主幹道,即今中山路、藥行街和鎮明路、開明街雛形,形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升明州為明州望海軍,為避後梁太祖朱溫之祖朱茂琳(鄮、茂同音)諱,改鄮縣為鄞縣,海曙為明州望海軍鄞縣屬地。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明州望海軍為明州奉國軍,為明州奉國軍鄞縣屬地。
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為慶元府,為慶元府鄞縣屬地。
南宋福祐五年(1257年),制置使吳潛拓舊立新,辟十座城門。
元初,強令全國各地拆毀城牆,鼓樓亦在劫難逃,被夷為平地,子城毀。
元至元五年(1264年),又在舊子城處重建鼓樓,名“明遠樓”,不久又毀。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慶元府改稱
慶元路,海曙為慶元路鄞縣屬地。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駐慶元都元帥納麟哈刺為防反元義軍
方國珍來犯,又重新築城,設定東渡、靈橋、長春、望京、永豐、和義等六座城門。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方國珍占據慶元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方國珍降朱元璋,慶元路改明州府,為明州府鄞縣屬地。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中的“明”字,取“海定則波寧”之意,將明州府改為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海曙為寧波府鄞縣屬地。
明宣德九年(1434年),寧波知府黃永重建鼓樓,正面題名“四明偉觀”,北面懸額“聲聞於天”。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又毀,知府蔡貴易重建,名“海曙樓”,取自杜審言詩《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海曙因此得名。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寧紹台道道治移至境內。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占寧波,改為寧波郡,海曙為寧波郡屬地。
清鹹豐十二年(1862年),太平軍撤離,復改寧波府,海曙為寧波府屬地。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境地屬鄞縣。
民國9年(1920年),有拆城造路之議,三年內拆除有6個城門的月城。
民國13年(1924年),拆靈橋、東渡二門。
民國16年(1927年)7月,設寧波市,劃鄞縣城廂及近郊六七里地為市區(今海曙區、江東區、江北區),分設6個區,今海曙轄境為第一、二、三、六區。
民國20年(1931年)1月,寧波市裁撤,復入鄞縣,同時開始全面拆城。
民國22年(1933年),老城區城牆全面拆除,並沿當時的城基建造馬路,分別以所在城門之名命名為東渡、靈橋、長春、望京、永豐、和義路。
民國24年(1935年),撤區,設湖東、湖西、靈橋、唐塔、縣東、縣西、西郊、北郊、長春等鎮。
民國36年(1947年),並為海曙、靈塔、鎮明、長春、西郊、北郊等鎮。
1949年5月25日,寧波城區解放,市和專區並設。
1949年11月,將6鎮分設為海曙、鎮明兩區公所。
1951年,分設為海曙、望京、月湖、靈塔4個區。
1952年8月,復為海曙、鎮明2區。
1956年2月,撤銷區建制,分設蒼水、鼓樓、孝聞、西郊、倉橋、縣學、江廈、天封、湖西、藥行等10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9月,再次並為海曙、鎮明2個街道辦事處。
1960年6月,改建為海曙人民公社。
1963年7月,分為海曙、鎮明2個公社。
1969年12月,復區建制,分設海曙、鎮明2區。
1978年9月,省政府批准海曙、鎮明為市轄區一級(縣級)政權建制。
1983年,寧波地市合併為寧波市,市級黨、政、軍機構均駐今海曙境內。
1984年1月,海曙、鎮明兩區合併,成立海曙區。同時劃鄞縣石碶、望春鄉的一部分入區境,設定段塘鎮,擴大西郊鄉。
1992年5月,合併10個街道辦事處為鼓樓、靈塔、月湖、西門、南門等5個街道辦事處。
2002年1月,撤銷西郊鄉、段塘鎮,分別更名為望春街道和段塘街道。至此海曙區鄉鎮建制消失,全區共轄8個街道。
2016年9月,原
鄞州區西部集士港鎮、古林鎮、高橋鎮、橫街鎮、鄞江鎮、洞橋鎮、章水鎮、龍觀鄉、石碶街道等9個鄉、鎮、街道劃歸海曙區管轄,成立新海曙區。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等市級機關遷至位於鄞州區的東部新城。
行政區劃
截止2023年,海曙區轄9個街道、7個鎮、1個鄉、165個行政村、101個社區。人民政府駐江廈街道縣前街61號。
名稱 | 下轄村/社區 |
---|
| |
| 龍柏、柳莊、翠中、翠南、汪弄、勝豐、錢東、北郊、芝紅、永豐、新芝、新高、文化。 |
| |
| 郎官、柳錦、萬安、澄浪、紅起、朝陽、車站、馬園、迎春、尹江岸、周江岸。 |
| |
| 南雅、寶善、牡丹、聯北、安泰、安豐、聯南、雲豐、雲樂、麗雅、春悅、曙悅、白雲莊。 |
| 春城、信誼、新星、泰安、西成、徐家漕、後塘河、五江口、青林灣、水岸心境、天一家園、廣安、廣澤、清風。 |
| 南都、華興、新典、南苑、南塘、洞橋、小漕、雄鎮、麗園、麗景。 |
| 社區:東方、石碶、麗洲、新區、錦麗、建莊、汪源、金海塘。 村:塘西、石碶、雅渡、馮家、後倉、櫟社、黃隘、聯豐、星光、汪家、西楊、上王、車何渡、東楊、橫漲。 |
| 社區:明馨、春華、井亭、秋實、廣藺。 村:集士港、祝家橋、元禾、楊家、豐成、橫港、賣面橋、山下莊、西陸、翁家橋、湖山、四明山、深溪、雙銀、萬眾、董家橋、新後屠橋、集漁、廣昇、岳童。 |
| 社區:西湖、盛園、楓園、興園、戴家。 村:古林、施家、俞家、郭夏、鵝頸、布政、葑里、葑水港、西洋港、張家潭、宋嚴王、陳橫樓、藕池、薛家、包家、前虞、共任、仲一、禮嘉橋、蜃蛟、龍三、茂新、三星。 |
| 社區:長樂、高橋、紫薇、學院、蒲馨。 村:梁祝、岐陽、紅心、聯升、蒲家、長樂、蘆港、高峰、秀豐、新聯、新莊、合心、望江、高橋、江南、石塘、民樂、岐湖、宋家漕、藕纜橋。 |
| 村:水家、芝嶺、橫街、應山、鳳林、林村、盛家、溪下、上陣、新洞山、梅梁橋、芝溪岙、毛岙、大雷、竹絲嵐、愛嶺、惠民、東村、鳳岙、萬華、桃源、半山、雷荘、鳳凰、雲洲、朱敏、烏岩、愛中。 |
| 社區:亞隆。 村:金陸、芸峰、清源、懸慈、它山堰、大橋、沿山、建岙、鄞江、光溪、東興、梅園。 |
| 社區:明苑。 村:上凌、孫王、程家、洞橋、蕙江、潘羅、三李、石臼廟、王家橋、上水碶、張家墊、前王、陳嚴、沙港、李家、百梁橋、宣裴、魚山頭、樹橋。 |
| 社區:樟蜜。 村:蜜岩、里梅、章溪、朱梅、許岩、童皎、大皎、杜岙、梅龍、崔岙、箭坪、鄭家、樟村、字岩下、李家坑、杖錫、燕麻、赤水。 |
| 社區:龍觀。 村:金溪、後隆、雪岙、龍谷、龍峰、龍溪、桓村、大路、山下、李岙。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曙區位於寧波市的中心區域,中心位置約在北緯29°88′07.92″,東經121°55′72.89″,東臨奉化江,北瀕餘姚江,西與餘姚市接壤,南與奉化區連線。全區面積59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曙區境內平均海拔高程2.20米。晚更新世初期,暫時性流水攜帶山區物質由山前向平原堆積,組成洪積平原,後天氣轉冷,海面下降,洪積平原上形成帶狀河流。當氣候回升轉暖,流水作用活躍,河流下切加劇,東側奉化江河道、北側古大隱古河道在今城區北部匯合,經鎮海入東海。其後海面上升,流水下切減弱,進入以堆積為主階段,出現河流相堆積地層。晚更新世中期,海面繼續上升,河流後縮,寧波平原北部地區演化成湖泊,形成以湖泊為主夾帶沖積相物質的灰綠色亞黏土,覆蓋於堆積層之上。最後一次海侵中,平原大部分被淹沒,形成濱海濕地和湖沼窪地。因海潮內侵,山水出沒,呈現水網縱橫的地形地貌。
氣候
海曙區位於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區域的季風氣候區,屬海洋性季風濕潤氣候。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冬季受西風帶冷空氣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壓、颱風和西南氣流影響,多異常天氣。季風交替明顯,雨量充沛,溫暖濕潤。
水文
發源於四明山的餘姚江和奉化江,流經海曙區境域北邊和東邊,在桃花渡外三江口交匯成甬江水系出鎮海口入海。餘姚江、奉化江均屬潮汐河流,每天定時形成高低潮位。古代天封塔曾作為船隻進出航標。兩河交匯處河塘縱橫,水網密布,有前塘河(南塘河)、中塘河、後塘河及廣德湖、月湖、日湖。
奉化江,民國以前稱鄞江。上游剡江發源於四明山的秀尖山東南麓(一說烏山撞天崗南麓),過奉化、鄞州境,水流平緩,江道曲折蛇行,經十八灣至城區。西側依境內流經段塘街道、南門街道、江廈街道,至轄區東北端與餘姚江匯合為甬江。
餘姚江,又名姚江,發源於四明山夏家嶺,南岸依境內北郊路、永豐路戰船街,經解放橋,出新江橋至轄區東北端與奉化江匯合為甬江。姚江原系潮汐江,1959年興建姚江大閘,由大閘節制水位,擋潮阻鹹蓄淡。大閘上游遂無潮汐,成淡水內江。
南塘河,清代前稱雨水,又稱前塘河。上接樟溪,源出四明山,經它山堰、橫漲、櫟社,與奉化江平行並間接相通,在段塘街道流入境內,自南水門進入三市。1977年,南門三市段填塞,河道西頭移至南門三市。是河為引樟溪水至城區月湖的主要河渠,為行洪、排澇、灌溉、航運的骨幹河道。後因汽車運輸發展,航運功能衰退。
中塘河為區別於東鄉中塘河,又稱西中塘河。源出草灣崗山麓,流經大雷,匯芝溪岙水、武陵溪。東流至雙瑞橋分南、北兩支。北支匯入後塘河,南支經林村隱仙橋後稱中塘河,流於境內經望春橋與後塘河相接。早期曾為提供境內自來水源主要河道之一。
後塘河為區別於東鄉後塘河,又稱西塘河。源出大雷山諸溪,到雙瑞橋分流。北支過鍥橋即為後塘河,經由山下莊、石塘,經望春與中塘河匯合後入城區西門口(舊有西水門),系境內溝通鄞州區西部的主要航運通道,也是鄞西引流、灌溉的主河道。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曙區常住人口1041285人。
截至2022年末,海曙區戶籍總戶數261279戶,總人口為643291人。按性別分,男性311589人,占48.4%;女性331702人,占51.6%。全年出生人口3701人,死亡人口4498人。
截至2023年末,海曙區戶籍人口643270人,與上年末基本持平。其中,出生人口3448人,死亡人口5821人。年末常住人口為106.5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為88.9%。
政治
經濟
綜合
2023年,海曙區全區生產總值(GDP)為1646.91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53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22.07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207.30億元,增長7.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9%、7.1%和92.0%。三次產業結構為1.1:25.6:73.3。GDP地均集約度為2.77億元/平方公里。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到15.51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2017美元),增長5.2%。
2023年,海曙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27元,比上年增長5.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81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50元,增長6.5%。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350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3179元。
財政收支
2023年,海曙區財政總收入218.51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9.45億元,增長10.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9.11億元,增長0.5%;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科學技術支出分別增長8.8%、13.1%和75.0%。
固定投資
2023年,海曙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9.9%,其中項目投資下降17.3%。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71.0%。建築安裝工程投資下降8.8%,製造業投資下降23.0%。全年新開工項目157項,年末共有各類在建項目496項,其中計畫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53項,5億元及以上項目86項。
第一產業
2023年,海曙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44億元,比上年增長4.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3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20.80億元,林業產值1.21億元,畜牧業產值0.76億元,漁業產值1.12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47億元。
第二產業
2023年,海曙區工業增加值338.94億元,比上年增長2.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9.81億元,增長0.3%,其中,製造業增加值184.40億元,下降1.1%。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1019.46億元,下降0.3%;利潤總額49.70億元,利稅總額75.88億元,分別增長14.7%和1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29.85億元,增長10.0%。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10.9%,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3.5%。
2023年,海曙區建築業增加值83.48億元,比上年下降0.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33家,其中,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5家,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企業33家,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二、三級和其他資質企業95家;全年建築業產值593.28億元,增長2.5%,其中省內產值504.46億元,增長5.8%;房屋施工面積3170.9萬平方米,下降4.3%;平均從業人員14.3萬人,增長5.6%。
第三產業
房地產
2023年,海曙區房地產開發投資233.24億元,比上年下降5.8%。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99.80萬平方米,下降20.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0.87萬平方米,辦公樓銷售面積1.56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2023年,海曙區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1.7%。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3608.54億元,增長10.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2.89億元,增長2.7%。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中,金屬材料類1367.96億元,增長19.2%;化工材料和及製品類830.08億元,增長54.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265.76億元,下降3.8%;石油及製品類211.75億元,下降1.1%;汽車類140.12億元,增長10.4%。
旅遊業
2023年,海曙區規模以上旅行社營業收入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60.4%。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36.43億元,增長15.5%。年末擁有星級酒店12家,其中五星級賓館4家,四星級賓館2家。
對外經濟
2023年,海曙區貨物進出口總額96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出口總額808.00億元,增長4.6%;進口總額155.01億元,增長59.7%。共引進各類企業5626家,比上年增長13.6%;註冊資金約530.92億元,增長39.8%,其中註冊資金億元以上企業46家。全年契約利用外資21384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04.2%;實際利用外資20546萬美元,下降20.1%。全年新設立內資企業8134家,比上年增長2.7%;新增註冊資本(金)579.9億元,增長26.2%。新設立個體工商戶12692家,增長0.9%;資金數額12.6億元,增長4.9%。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及分支機構112戶,增長111.3%。全年大市外內資累計到位資金216.87億元,浙商回歸累計到位資金117.87億元。
金融業
2023年,海曙區金融業增加值175.00億元,比上年增長7.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6%。本外幣存款餘額4553.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本外幣貸款餘額4123.3億元,增長11.4%。保險保費收入75.41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財產險32.47億元,下降1.1%;人身險42.94億元,增長29.9%。各類賠付支出35.38億元,增長8.3%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3年,海曙區全年科技信貸風險池服務科技企業38家次,累計授信額度近1億元。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50家,新增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0家。技術交易額72.0億元,比上年增長84.7%。現有院士工作站(創新中心)10家,3家省級眾創空間獲評省級優秀。全年新增專利授權量470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79件。
截至2023年末,海曙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966件,增長18.5%。產業技術研究院累計建設創新平台34個,集聚高素質人才超1000名,承擔國家級重大技術攻關項目22個,孵化科技型企業超50家。入選“科創中國”系列榜單3項,數量全市第一,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牽頭承擔國家級重大專項,實現海曙區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級重大專項“零”突破。
2023年,海曙區新建博士後工作站4家,新增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3家,新招引進站博士後29人。舉辦職業技能競賽23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6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萬人、高技能人才0.7萬人。做優“菁英匯海”青年人才服務,新引進大學生總量全市第三。
教育事業
2023年,海曙區新建學校(園)5所、新增學位7860個。全區有中國小61所,在校中小學生87399人;特殊學校1所,在校學生134人;幼稚園119所,在園幼兒28874人;事業編制教師5146名,其中省特級教師18名、正高級教師20名、市級名優教師150餘名,人才數量位居全市前列。海曙中學實現高起點獨立辦學。榮獲國家級基礎教育成果獎3項,入選省教育領域數位化改革實驗區,成為“寧波市建設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全域推進區。
文化事業
2023年,海曙區新建5家浙江省鄉村博物館、50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4家城市書房、2家文化驛站、2家“天一書房”、3家“一人一藝新空間”;新培育16家“書香工廠”,實現鎮(鄉)街道全覆蓋;新增2處省級文保單位。望京門城牆遺址博物館、寧波塘河文化陳列館開館。海曙區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快樂小“繩”童》獲“浙藝少年”首屆浙江省青少年藝術普及系列活動之舞蹈類金獎;《滄海長歌》獲浙江省第22屆民眾音樂大賽金獎。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末,海曙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555家,醫院36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4家;實有病床1113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071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7265人,註冊護士8510人。海曙區人民醫院、海曙區第三醫院確定為二級乙等綜合醫院。新改擴建規範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8個。全區現有托育服務且在“浙有善育”登記的機構115家,新增托位數845個,普惠托位720個,總托位數4331個,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托位數4.07個。建有40個村、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站點。全年發放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特別扶助資金6537.6萬元。
體育事業
2023年,海曙區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跑酷大師賽、攀岩大師賽。提升“全民健身月月賽”品牌,開展海曙區全民健身運動會,舉行民眾體育活動項目20餘個。全年新建1個體育公園、1個村級全民健身廣場、2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12個百姓健身房項目。
社會保障
2023年,海曙區擁有企業職工社保繳費單位4.6萬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繳費人數分別為39.8萬人、53.8萬人、46.6萬人。各項待遇發放總額57.13億元。戶籍人口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95%,居全市前列,困難民眾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新增實體社保卡3.44萬張、電子社保卡5.03萬張,實體社保卡考核完成率117.4%。
2023年,海曙區新建1家5A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家5G智慧養老院、10家標準化老年食堂、22家無感智慧型設備終端、4家康養聯合體、150張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全區現有養老機構32家,居家養老服務機構273個,養老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年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31889人次4381.4萬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1800人次378.3萬元、照護費1800人次147.1萬元。
2023年,海曙區城鎮新增就業22747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00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605人。
交通運輸
海曙區轄區內有鐵路寧波客運站、汽車南站,距寧波櫟社機場僅8千米,與
寧波港客運站僅一橋之隔,滬杭甬高速公路寧波市區出入口設在海曙區,所有的市內公交線路和
出租汽車幾乎全由海曙輻射市區的四面八方。
2018年,海曙區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2.99億元,同比增長9.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規模以上交通運輸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46.95億元,增長4.7%;營業利潤4.8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貨運代理企業營業收入增長0.4%,營業利潤增長7.8%。
文化遺產
梁祝傳說
梁祝傳說是一側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與《
孟姜女》、《
牛郎織女》、《
白蛇傳》並稱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國影響力的口頭傳承藝術。
寧波地區有句俗語:“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梁山伯廟去燒香,拜拜多情祝九娘。少年夫妻雙許願,不為蝴蝶即鴛鴦。”年輕夫妻到
梁山伯廟祭拜,已成寧波地區人們的普遍行為。
有關傳遞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目前已蒐集到100多篇異文,其中在寧波高橋鎮範圍內蒐集到18篇;梁祝長篇歌謠有近二十首,短歌十幾首,流傳至今。在寧波地區,舊時玩花牌(一種賭博形式)時,每抓到一張花牌就要唱四句民歌,其中就有一套《
梁山伯與祝英台》花牌民歌。從寧波梁祝傳說的內容來看,既有梁祝愛情的傳說,又有梁山伯清官的傳說,還有梁祝“前世”和“身後”的傳說,充分體現了傳說的整體性、豐富性和多樣性,具有鮮明的“發源地”標誌。
2006年,通過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的積極協調,浙江省寧波市等四省六地聯合申報,“梁祝傳說”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明南詞
四明南詞,屬
彈詞類,俗稱“寧波文書”,後改稱“四明南詞”。早期四明南詞所寫的腳本多由文人雅士執筆,受詩詞曲賦的影響較深,講究平仄、對仗、音韻,還夾著不少詞牌和曲牌。
由於四明南詞詞藻華麗、曲調優雅,尤為
士大夫們所推崇、欣賞。多在壽誕、喜慶的堂會上演唱。寧波當時的民諺說:“南詞唱華堂,走書下農莊,評書進茶坊”,說的就是四明南詞與其它曲種的不同分野。
四明南詞產生於明末清初,至今約有300年左右的歷史。寧波歷史上出現過崇德社、永裕社、引鳳軒等一批四明南詞行會組織,最有名的是同治光緒年間的絲竹歌詠班。他們將傳統書目中的精彩章回改編為摺子書,出現一批人稱“五公座”的藝人,成為四明南詞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四明南詞的傳統書目辭藻秀麗、文字熨貼。同時,融唱、奏、念、白、表於一身,表演藝術上要求較高。演唱形式分:單檔,雙檔……十三檔不等,每檔都安排以不同的樂器,並以俗稱“五柱頭”作為演唱的基本曲調。
以鄉音說唱的四明南詞構成了當時寧波特有的文化風景線,同時運用漢族音樂中不多見的
復調音樂手法,這是音樂審美發展到達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寧波作為文化之邦在地方藝術積累到達一定程度時的產物。
風景名勝
月湖
月湖又名湖西河或西湖,占地南北約1160米,東西約130米,周圍2430多米。位於寧波市城區的西南,開鑿於唐
貞觀年間,是寧波市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該湖呈狹長形,面積約0.2平方千米。
宋元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廣築亭台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十洲分別是: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
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此外還有三堤七橋交相輝映。
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
賀知章、北宋名臣
王安石、南宋宰相
史浩、宋代著名學者
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
萬斯同,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天一閣
天一閣位於寧波市天一街10號,在月湖歷史文化景區內。它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之間,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中國現存歷史最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書樓,1982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一閣主人范欽,字堯卿,號東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據《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論,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書樓定名為“天一閣”,閣前鑿池,名“天一池”。
范欽原藏書籍7萬餘卷,至解放前只剩1萬3千多卷。保存下來的圖書,絕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鈔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內孤本,尤其是為數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種和明代科舉錄370種,更是研究中國明代歷史的珍貴文獻資料。
同時,由於天一閣所具有的廣泛的感召力,20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有一批藏書家將自己的藏書捐獻給了天一閣,如張氏樵齋、朱氏別宥齋、孫氏蝸寄廬、楊氏清防閣、馮氏伏跗室等,現藏閣古籍達30餘萬卷,約13萬冊。
天封塔
天封塔位於寧波市海曙區郡廟東南側大沙泥街西端與南大路(今解放南路)交會處,始建於唐武則天“天冊萬歲”至“萬歲登封”(695一696)年間,故名“天封”。原塔高18丈,六角形,相傳建造時採用了泥沙層層堆積把磚石送上去的辦法,大沙泥街、小沙泥街由此得名。後塔剎毀,殘高41米,六面七級,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重建,1989年重修。現天封塔高51.5米,平面六角形,七明七暗,共14層,有飛檐、平座、欄桿等,朱欄青瓦,飛檐翼角,呈宋代磚木結構樓閣式古塔風貌,登塔可以鳥瞰寧波市容。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5日,海曙區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2017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20年1月2日,海曙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66。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68。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78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1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21年8月17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21年12月,入選首批浙江省夜間經濟樣板城市名單。
2021年12月23日,擬確定為浙江省首批數字生活新服務樣板縣。
2022年2月,被評為浙江省2021年度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優秀區。
2022年2月,海曙區榮獲2021年度浙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秀單位。
2022年6月,入選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第二批試點名單(改革探索類試點)。
2022年11月,入選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022年12月,中國信通院“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區”排名第99。
2023年8月,入選2023賽迪百強區,排名第76。
2023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