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八哥

海南八哥

海南八哥,即家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tristis。原分布區在印度及鄰區,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出現北移,且被引種到世界各地。

海南八哥為中型鳴禽,體色接近朱古力色或灰色,頭頸部呈黑色,體長約二十五至二十六厘米,鳥眼斑、腳與爪部則為黃色,飛行時翅膀上可見白色斑紋。

海南八哥容易馴養,而且模仿能力很強,因此是很受歡迎的寵物鳥。它們可以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也能像八哥一樣模仿人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飼養與訓練,籠具,飼養,選鳥,訓練,

形態特徵

海南八哥屬於中型鳥,全長250mm左右。體型和八哥類似,無羽冠,整個頭頸及耳羽亮黑,微具紫光;後頸至上胸灰棕,上體褐色,尾黑具白端。次級翅上覆羽和內側飛羽葡萄褐色,次級飛羽先端略染青銅色,初級覆羽純白,初級飛羽黑褐,各羽基部有一白斑,飛行時翼閃明顯。胸、淡褐,腹以下白。虹膜略紅,嘴和腳黃色。

棲息環境

海南八哥有很強的伴人性,是一種伴隨人類居住區分布的鳥類,和人類關係較為密切。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等開闊地區,尤以農田、草地、果園和村寨附近較常見,也見於城市公園。多活動於居民點附近,喜集小群活動。
海南八哥海南八哥

生活習性

海南八哥常成群活動,有時也和斑椋鳥混群。主要在地上活動和覓食,也常伴隨家畜活動和覓食,有時站在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蟲。休息時多停於樹上或電線桿上,很少進到森林和無人居住的地方,是一種和人類居住環境聯繫密切的鳥類。
海南八哥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蝗蟲蚱蜢甲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穀粒、植物果實和種子等農作物和其他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海南八哥種下分兩亞種指名亞種 A.t.tristis(Linnaeus, 1766)國外原分布從阿富汗沿喜馬拉雅山脈至馬來半島和新加坡, 國內主要分布於瓊、桂、川、雲、藏。 斯里蘭卡亞種 A.t.melanosternusLegge, 1879則局限於斯里蘭卡。 近百年來該種分布大幅度擴散,,原因有二:一是捕作籠鳥並引入全球很多地區, 然後逃逸放生到野外並歸化形成自然種群,該種在大洋洲、南非和歐洲(法、德、荷 )及我國東南沿海(閩、台、粵、港)的出現, 即為人工擴散(外來物種入侵)的結果;二是全球氣候變暖對鳥類分布、種群動態以及物候等產生了影響, 5種椋鳥作為指示種已明顯出現北移,該種在中亞和我國西部 (新、渝)的擴張, 即為自然擴散的結果。
分布圖分布圖

繁殖方式

海南八哥繁殖期3-7月。通常營巢於屋頂下和樹洞中,也在建築物裂隙、懸崖洞穴和裂縫等洞穴中營巢,偶爾在樹枝杈上營巢。巢用枯枝、枯草等材料構成,內墊有細草莖、草葉、羽毛等柔軟材料。在洞中的巢多呈杯狀,在樹上的巢呈有圓形頂蓋的半球形。有時也利用舊巢,在稍加修理和補充後即可利用。每窩產卵4-6枚,卵淡藍色、光滑無斑富有光澤,卵的大小為27.6-35.0mm×19.2-23.2mm。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雄鳥輪流承擔,孵化期17-18天。雛鳥晚成性,雌雄鳥共同育雛,經過23-24天的餵養,幼鳥可離巢。幼鳥獨立後會形成小群體,多數的八哥在九個月大時就會配對,但只有少數的年輕雌鳥會在一歲大的時候就交配產卵。
育雛的海南八哥育雛的海南八哥

國內已經有人成功人工繁殖海南八哥,國外較國內基礎更為堅實,有更加成熟的繁殖技術與經驗。但由於人工繁殖海南八哥的成本和難度均較高,所以市面上百分之98的雛鳥來自野外捕捉。
樹洞巢穴中的海南八哥樹洞巢穴中的海南八哥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海南八哥被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 。

飼養與訓練

海南八哥可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也可學簡單的人語,而且性情溫順,不怕人,因此常被作為寵物鳥飼養。海南八哥不挑食,飼養簡單,飼養方法和八哥基本相同。

籠具

海南八哥籠用竹製或鉛絲(14 號)制均可,有圓頂圓籠(直徑40cm、高48cm)、平頂圓籠與拱頂方籠(直徑35cm、高40cm)籠條粗而疏,籠條間距2.2cm。籠中配置棲槓(槓、棲木)1根,米缸、水缸各1個,可選用瓷、陶器或硬塑製品,也可選兩節粗毛竹,在上半段挖1個洞,竹節留在底部,自製,對竹缸,用來盛水、盛食,鳥頭伸入洞內吃食、飲水。籠底配置1塊承糞板。籠底竹絲向上凸起,離承糞板距離4~5cm,因八哥體大,食量大,糞便、殘食多,掉入竹絲下不易污染鳥羽。還要配1隻夾肉用的竹板。再按八哥籠的尺寸做好1件籠衣。市售的簡式八哥籠,直徑36cm、高48cm,籠條粗0.4cm,間距2.2cm,內設鯊魚皮套棲槓1根,米缸、水缸和飲食缸各1個。

飼養

海南八哥幼鳥飼餵的食料用煮熟的雞蛋、饅頭、米飯、豆腐、黃粉蟲幼蟲(麵包蟲麵粉蟲)、魚、蝦、牛肉、豬瘦肉剁成肉泥,也可用市售小雞飼料、八哥飼料加水攪拌成泥狀。將食團送入鳥內,任其自行吞食。每次餵3~5個團,至嗉囊充滿,不再張喙求食時為止。餵完後用滴管吸水向其喙內滴一些水,每隔1~2小時餵1次。
麵包蟲是海南八哥很喜歡的食物麵包蟲是海南八哥很喜歡的食物
海南八哥成鳥主要飼料以蛋米(大米500g,用文火炒黃,打入5個雞蛋拌勻後冷卻)為主,適當加餵混合飼料(玉米粉500g、大豆粉200g、魚粉或蠶蛹粉100g、熟雞蛋200g、骨粉5g 混合併揉搓,晾曬後,揉搓至粉狀,混合均勻,或用玉米粉2000g、大豆粉800g、熟雞蛋400g、青菜葉100g、肉糜(牛肉或其它動物瘦肉)2500g,大豆粉和玉米粉加水少許,調入雞蛋混勻,青菜葉研成菜泥混勻),或用市售雛雞飼料、八哥專用混合料。每天或隔天餵給少量活食,如黃粉蟲幼蟲、蚱蜢蝗蟲蜘蛛蟋蟀油葫蘆螻蛄蚯蚓等,同時餵給切碎的水果。
海南八哥喜歡水浴,除寒冷季節外,可隔日在陽光充足避風處 ,將鳥籠置於水盆中,任其嬉水,水溫可略高於氣溫1-2℃,不宜超過20分鐘,浴畢在陽光下曬乾,忌風吹,以防感冒。
準備洗澡的海南八哥準備洗澡的海南八哥

選鳥

海南八哥的飼養和訓練最好從幼鳥開始,因為幼鳥性溫順,易馴養;而成鳥性野,難於馴服。應選擇個體大,發育良好,活潑好動,對外界環境反應敏捷,膽大、機靈、不怕人,接受能力強,挺胸昂首的幼鳥。海南八哥學語能力不如八哥,且說話聲音較小,但性格比八哥溫順、黏人,更適合放飛。

訓練

人工飼養的海南八哥人工飼養的海南八哥
調訓海南八哥的主要內容:一是學人語;二是學多種鳥的鳴叫;三是出籠放飛跟隨主人活動。調訓的原則,應遵照從簡到繁、循序漸進、馴技得法、因異而教、耐心細緻、反覆鞏固,不能過急。調訓八哥並不難,俗話說“人勤鳥好,貴在馴小”,就是說調訓八哥同樣要從幼鳥開始,即 12 個月齡內的幼雛。此時,如果調訓條件合適,它就能獲得某種適應環境的本領和變應能力,並鞏固下來,容易馴熟調教。俗話又說“小鳥依人”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學人語:學語應從轉喉期開始,一般都在2個月到3個月,此時的八哥會發出和之前不同的”嘰里咕嚕“的叫聲。起教時的音節要短,發音要標準、準確、清晰、慢些,字要固定、嚴肅,只能學文明用語,不能教粗話、髒話。學語需要選無驚擾、無雜亂聲音的安靜場所,開始選擇簡單的短句,每天反覆教同一句話,鞏固 7 天后再教第 2 句,切忌同時教學兩句話,逐步可以教3~4個字的話,鞏固1句後,再學第2句。也可錄音調訓,將錄好的國語反覆播放,讓鳥反覆聽、反覆學,用這種方法,效果理想、省力。只要八哥肯跟著主人學,學得好與不好,都不能懲罰它,餵給它幾條黃粉蟲幼蟲或一塊瘦肉作為獎勵,使之形成條件反射:只要跟著主人學語,就有食物吃,這樣,八哥學語的勁頭才能保持下去。注意鞏固鳥的記憶力,學會的話要天天重複。教新的語句前,還要複習學習過的話,以防日久被遺忘。
傳統的調訓八哥學人語,一直在養鳥界認為學人語前,先捻舌(修舌、彈舌),捻舌後的八哥學人語發音會更逼真。捻舌,實質上就是為八哥的舌進行整形手術,用手將其舌面的硬殼捻脫,使舌變得柔軟。所謂“捻舌”其實是無稽之談,缺乏科學依據。實踐證明,未捻舌的八哥同樣會學人語,而且學得更好,說得更準,不比做過捻舌術的差,也說明八哥學人語,根本無需捻舌。由此可見,一直流傳至今的八哥學人語必須捻舌是個誤區。
學多種鳥的鳴叫:調訓時間以清晨、空腹有飢餓感時效果最理想。如教它學畫眉鳴叫,就把八哥籠與畫眉籠掛在一起,將籠衣罩上,使其見不到外界,集中精力聽畫眉鳴叫。八哥聽到鳴聲後,會慢慢地跟著學。如學金絲雀鳴叫,也可按照上法,將八哥籠與金絲雀籠掛在一起。學會一種鳴叫後,需要一個時期鞏固,待鞏固後,再學另一種鳥鳴叫。決不能把幾種鳴叫聲混在一起,使它無從學起。不要在一種鳴叫聲還沒學會就教另一種鳴叫。另外,八哥在換羽後,有可能“去口(丟口)”,即忘記某種鳥的鳴聲。可再將八哥籠與原來被學鳴叫的鳥籠掛在一起,會逐漸恢復所學會的鳥鳴。
放飛:上棲槓(架)與下棲槓(架)從八哥入籠飼養即開始調訓。每次餵食之前,主人發出上棲槓與下棲槓的指令,如果八哥按指令去做,就給予食物獎勵。經過15~20天的調訓後,只要主人發出指令,即使沒有食物,八哥也會習慣地去完成上棲槓和下棲槓的動作。
待八哥初步領會主人指令上棲槓或下棲槓後,就調訓它出籠或進籠,開始調訓八哥出籠或進籠時,在室內進行。方法是打開籠門,主人手持食物,如黃粉蟲幼蟲在籠門外引誘,並向八哥發出出籠指令,當它出籠時,就獎勵它食物,隨後手裡拿著食物轉向籠內,同時發出進籠指令,八哥進籠後,立即給予食物獎勵。這樣反覆多次,它就懂得按主人的指令出籠或進籠。八哥已能熟悉按主人的指令上棲槓或下棲槓、出籠或進籠後,就可以進行放飛調訓。
放飛先在室內,後到室外;先近後遠;先在人少安靜處,後到人多嘈雜處。先調訓八哥由籠門飛到主人手上,然後令其飛回籠內。使其逐漸習慣主人的指令而飛到主人手上,飛到手上後,即獎勵食物。這樣反覆調訓,進而形成條件反射,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飛後,再逐漸讓它飛高、飛遠。放飛時間為15~20分鐘,時間過長,八哥在籠外自由遊蕩容易忘記返籠。另一方面在籠外自由慣了,會使鳥產生對籠內生活的厭煩,不利於飼養。再者,放飛前,不宜餵飽,應帶幾分飢餓感,它才想飛回來領取主人獎勵的食物,服從指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