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古寨遺址

浮山古寨遺址,樅陽浮山水路較為方便,上行可至廬江,下行出白盪,可達安慶九江蕪湖南京;加上山勢險惡,多懸崖絕壁,內有洞穴可居,外有水可作壕障,因此歷史上常成為兵家紮寨之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浮山古寨遺址
  • 地理位置:安徽
  • 著名景點:古寨
  • 朝代:元明清
簡介,元末陳寨,明末胡寨,清末占寨,

簡介

元末陳寨

元朝末年,義軍四起,自稱漢王的陳友諒紮寨浮山,從此戰事不息。明侍御方學漸在《游浮山記》中記云:“尋地而西,從中下,為中軍帳,趙普勝立寨所。折戟亡鏃時見沙土中,石多孔,建旗跡。西南望三里而遙,為屯兵山,徐魏公屯兵處。而伏兵繞浮山,東上襲普勝,破之。”清初,翰林院檢討鄧旭在《游浮山記》中亦記云:“妙高絕頂,偽漢陳友諒屯兵處,今人呼為點將台。”又康熙十二年撰修的《桐城縣誌》載:“元順帝至正十九年九月,明奉國將軍徐達擊趙普勝於浮山”。
趙普勝,池州人,元末獨舉義旗,後歸陳友諒,為大將;徐魏公即徐達,明建國後,朱元璋封他為中山王。
人稱浮山為“陳寨”,即由此而來。如今的妙高峰,就是當年陳友諒的點將台;屯兵峰,就是陳友諒的屯兵處;西南三里的長山,就是徐魏公的屯兵山;山下會聖岩景區,四關俱全,古寨石牆依然可見,這就是當年的陳、趙大本營——中軍帳;天池周圍的石骨上,到處可見圓孔,這就是當年的插旗處。浮山還有許多有關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傳說,如陳友諒嫂嫂戰死浮山,葬於白虎山上的悲壯故事;朱元璋在會聖岩頂架大炮,轟擊潛龍峽的傳聞。“朱洪武炮台”保存完好,成為人們觀賞的遺蹟。

明末胡寨

明朝末年,張獻忠在桐城一帶活動達十年之久。據舊志載:“祟禎之季,寇亂四方,居人思所以衛難者,結堡於浮城,其四圍東西留兩門。”此次浮山紮寨,因堡長為胡其芬,故名“胡寨”。
胡其芬為浮山人。為了對付張獻忠,親到南京,向桐城名宦左三山、孫魯山、方孔炤募化二百五十金,修建浮山老寨。時百步雲梯和東門頸上(紫霞關)設立了關卡;碧雲岩還安了木柵欄。後奉上司之命拆除此堡,胡其芬還賦詩曰:“滿眼兵戈實可憂,募金築堡費綢繆,一從功令摧殘後,虎豹頻年臥虎秋”。

清末占寨

太平軍攻下安慶,浮山民眾在當地封建勢力的煽動下,結寨浮山,對抗太平軍。其為首者是一手工藝人(名字失考),以加工米礱為業,力大無窮,人稱“占大礱匠”。
占礱匠紮寨浮山,以戧山為小寨,成犄角之勢。時妙高峰為瞭望台,兼做烽火台,故今人呼此處為“大煙墩”。後占礱匠陣亡,浮山寨被攻破,樅陽一帶被太平軍占領。寨破以後,華嚴寺被焚,金谷岩中丈六銅像亦被太平軍化成兵器。後太平軍失利,清朝政府即在浮山華嚴寺左側創建了“忠烈祠”,將占礱匠等人的牌位供奉祠內,以彰其“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