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野宿近荒城

《浪淘沙·野宿近荒城》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借景抒情,由描述野宿孤寂入手,抒發無限悵惘之情。下片寫身世之感和此刻的淒清孤獨,寒夜難眠。全詞質樸無華,既襯託了離情的哀傷,又使所抒之情柔而有骨,真摯感人,充分體現了詞人的孤獨與寂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浪淘沙·野宿近荒城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浪淘沙
野宿近荒城,砧杵無聲。月低霜重莫閒行,過盡征鴻書未寄,夢又難憑。
身世等浮萍,病為愁成。寒宵一片枕前冰,料得綺窗孤睡覺,一倍關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浪淘沙:詞牌名,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砧杵(zhēn chǔ):搗衣石和棒槌。古詩詞中以此代指閨中人為征人制寒衣,故砧杵之聲寓有思婦之怨,或寓有徵人思婦之意。樂府詩《子夜四時歌·秋歌》:“佳人理寒服,萬結砧杵勞。”
③閒行:猶微行,本指行動隱秘之意,此處謂獨自悄然緩行,即閒步之意。
④征鴻:遠飛的大雁。江淹《赤亭諸》:“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徵鴻。”
⑤“寒宵”句:謂寒夜無眠,枕邊一片冰冷淒清。
⑥綺(qǐ)窗:飾有彩色雕畫之窗,代指閨人、思婦。
⑦一倍關情:更加倍地動情了。

白話譯文

在荒城近旁露宿,這裡早已聽不到女人搗衣的聲音。天寒地凍,還是不要再走了吧。南飛的大雁已經去盡,書信卻還不曾寄出,就連在夢裡也不容易回到家中和你團聚。
這一生如同浮萍漂泊不定,太多的煩愁聚成病。在寒夜裡,連枕頭旁邊都凍上了冰。想你此刻在家,是否正在孤眠中驚醒?你我兩地懸隔,愈發思念著彼此,用盡深情。

創作背景

此詞應作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納蘭性德扈駕出行,寄身塞上,心繫乾里之外閨中的妻子,感懷身世,遂填詞以抒相思之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借景抒情,由描述野宿孤寂入手。“野宿近荒城,砧杵無聲“,詞人在野外過夜,靠近一座蕭然荒涼的古城,因遠離故園,所以聽不見砧杵聲聲。此處,詞人因寄身塞外,宿於荒城,遠離住家,所以言“砧杵無聲”。但“此處無聲勝有聲”,砧聲雖無,思家之心卻有。所以詞人緊接著說“月低霜重莫閒行”,意謂寒月低沉,霜露漸重,切莫獨自悄然緩行。“莫閒行”不是說“不閒行”,而是說因思家難耐出來閒步後發現“月低霜重”,已倍添閒愁,所以就告誡自己不要再“閒行”了。“過盡征鴻書未寄,夢又難憑”,歇拍前一句化用宋趙聞禮《魚遊春水》“過盡征鴻知幾許,不寄蕭娘書一紙”,謂好久未有收到家中妻子的來信;後一句翻用唐毛文錫《更漏子》“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謂音訊不見,想索之於夢以求慰藉,但是夢又難以依靠:“夢又難憑”,一“又”字,頓顯沉吟至此的無限悵惘之情。
下片承接上片末句的“夢又難憑”,寫詞人午夜夢回,自傷身世而愁緒滿懷,寒夜難眠,枕邊孤寂淒涼如冰。“身世等浮萍,病為愁成”,此句系用與韋莊《東吳生相遇》:“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用隨風漂泊的水上浮萍,刻畫了自己多年來趁波逐浪、流離失所的身世和此刻的淒清孤獨、愁苦成病。容若畢竟是至情至性之男子,並非一味地自遣幽怨愁苦,而是想到自己身為一堂堂男子.如今都被別離所傷, “病為愁成”,那家中嬌弱的妻子又何以堪。妻子一定是寒夜無眠,清晨起來,枕邊淚水也凝成寒冰,而一想到妻子獨自綺窗孤眠,容若的滿腔柔情就更加倍地牽惹起來。“寒宵一片枕前冰,料得綺窗孤睡覺,一倍關情”,這後三句轉為從對方寫來,料想此時閨中的妻子更會傷情動感,這就加倍地表達出相思的恨怨之情。
全詞質樸無華,既襯託了離情的哀傷,又使所抒之情柔而有骨,真摯感人。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張秉戌《納蘭詞箋注》:“上片由描述野宿孤寂入手,轉而寫月夜相思。雖然鴻雁過盡,然而書信不達;縱有好夢也難遣愁懷。下片推開去寫身世之感和此刻的淒清孤獨,愁苦成病。後三句則轉為從對方寫來,料想此時閨中的妻子更會傷情動感,這就加倍地表達出相思的恨怨之情。”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