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風級驅逐艦

浦風級驅逐艦

浦風級驅逐艦(英文:Urakaze 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軍的一級大型驅逐艦。

此級艦為日本早期驅逐艦。曾計畫使用柴油機以延長續航力,第一次大戰爆發後獲得亞羅公司設計製造的減速流體閥並最終使用蒸汽輪機。共有浦風、江風2艘服役。

兩艦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浦風級驅逐艦
  • 英文名稱:Urakaze Class Destroyer
  • 前型/級:海風級驅逐艦
  • 研製時間:1913~1915年
  • 服役時間:1915年10月
  • 國家:日本帝國
  • 艦船類型:近海小型驅逐艦
  • 標準排水:907噸
  • 滿載排水:1085噸
  • 建造單位:英國亞羅造船有限公司
  • 該級艦數:2
發展沿革,建造緣由,建造列表,時間表,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浦風,江風,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日本海軍於1911年列入計畫的大型驅逐艦浦風型有2艘,決定向英國購買,製造商是是老相識——亞羅造船有限公司。海風型驅逐艦所採用的帕森斯式汽輪機儘管在功率上是達到了設計要求的,但由於其採用與推進軸直接連線的方式,在全速運轉時的效率不高,對其續航能力有所影響。日本海軍正在探討是不是要並用高功率煤反鍋爐,聽說英國K型驅逐艦中的一艘採用了新穎的混合動力系統,即搭載有巡航用柴油機,於是事隔多年之後又向亞羅公司發出訂單。這就是浦風級驅逐艦。

建造列表

本級艦共兩艘,分別是浦風和江風號。

時間表

浦風
為1號艦。
1913年10月1日在英國亞羅公司動工,1915年2月16日下水,大正4年(1915年)9月14日竣工,變更為一等驅逐艦。是日本海軍最後一艘由外國承建的驅逐艦。
浦風號成為了試驗艦,當初的引擎計畫並未實現,而且變成了無姊妹艦的單艦,如此一來,在艦隊編制時幾乎不予委派,而主要擔任中國大陸方面的警戒任務,多年來在長江流域以白色艦體,黃色煙囪的時髦形態出現。大正末期從長江巡邏後返回。
昭和11年(1936年)春此艦返回橫須賀港,7月1日除籍。其後在橫須賀港停泊,船體成為海軍官兵的訓練艦。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8號。昭和20年(1945年)7月18日受美機轟炸,船艙進水沉入海底,戰後的1948年9月9日解體。
江風
為同級2號艦。
大正3年(1914年)9月12日命名,大正5年(1916年)8月7日轉讓給義大利,12月23日竣工成為義大利海軍海軍驅逐艦,當時剛好義大利海軍驅逐艦勇敢號戰歿,因此江風號立即繼承其艦名。
勇敢號在一戰後仍然長期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義大利單獨向盟軍投降,德國海軍因此扣押了勇敢號,昭和18年(1943年)9月12日德國海軍接收並命名為TA20,繼續在德軍中服役。
昭和19年(1944年)11月1日在亞得里亞海戰沉。

技術特點

此級為大型驅逐艦,裝載了亞羅公司設計的新型蒸汽輪機。一開始的計畫是用重油鍋爐實現22000馬力、28節航速,而在使用柴油機驅動巡航時則是1000馬力、13節航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向德國宣戰,無法再購買到德國製造的精密部件,尤其是柴油機,而日本國內又不能進行國產,因此艦上的柴油機只能棄之不用,剩餘容積都用於改裝重油油罐,裝載重油,而其最大航程則只能停留在1800海 里,無法滿足日本海軍要派艦前往赤道以南太平洋島嶼的要求。航速只有30節,和其他同級驅逐艦相比速度較低。
浦風號之後裝上了國內生產的渦輪,原先無法獲得的柴油機不久也由中立國自德國運達,為了使用柴油機,運輸船劍崎號於1917年匆忙竣工,此艦成為日本國內最早使用柴油機的艦艇。
標準排水量只有907噸比原先計畫的1000噸低,打破了一等驅逐艦必須達到1000噸以上的規定。
浦風型只有首艦服役於日本海軍,2號艦江風號在英國建造完成後就直接賣給了受困於驅逐艦數量不足的義大利海軍。浦風號因為沒有同型號艦服役 ,因此組隊困難 ,從大正時代末期到1934年一直在中國長江進行警備巡航。浦風號搭載的 533mm口徑魚雷 ,其威力比過去的 450mm口徑要更勝一籌 ,但並沒有在實戰中的使用記錄。
浦風級驅逐艦
其為最後一艘向國外訂購的驅逐艦,所有結構,設計均為非常現成的資料,對以後日本國產艦艇設計大有幫助。江風號有7門102毫米炮,2門40毫米高射炮,2座450毫米雙聯裝魚雷發射管。浦風魚雷發射管在中心線上,江風在第二煙囪後方兩舷側各裝備一座。為義大利海軍改裝。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907噸
航速
30節
尺寸
全長87.6m、水線寬8.4m、吃水2.4m
動力
主機為布朗·寇蒂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亞羅式重油水管鍋爐(氣壓力18.3氣壓)3座、功率22000馬力
主火力
120mm/40倍徑單聯裝炮1門
副火力
76mm/40倍徑單聯裝炮4門
魚雷發射管
530mm雙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

服役事件

浦風

浦風號浦風號
為1號艦。
1913年10月1日在英國亞羅公司動工,1915年2月16日下水,大正4年(1915年)9月14日竣工,變更為一等驅逐艦。是日本海軍最後一艘由外國承建的驅逐艦。
浦風號最終成為了試驗艦,當初的引擎計畫並未實現,而且變成了無姊妹艦的單艦,如此一來,在艦隊編制時幾乎不予委派,而主要擔任中國大陸方面的警戒任務,多年來在長江流域以白色艦體,黃色煙囪的時髦形態出現。大正末期從長江巡邏後返回。
昭和11年(1936年)春此艦返回橫須賀港,7月1日除籍。其後在橫須賀港停泊,船體成為海軍官兵的訓練艦。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8號。昭和20年(1945年)7月18日受美機轟炸,船艙進水沉入海底,戰後的1948年9月9日解體。

江風

竣工前轉售給義大利的江風號,義大利海軍稱為勇敢竣工前轉售給義大利的江風號,義大利海軍稱為勇敢
為同級2號艦。
大正3年(1914年)9月12日命名,
當時正好義大利海軍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望增強海軍驅逐艦數量,而向日本申請轉讓此艦,日本立即接受此請求,大正5年(1916年)8月7日轉讓給義大利,12月23日竣工成為義大利海軍海軍驅逐艦。當時剛好義大利海軍驅逐艦勇敢號(Audace)戰歿,因此江風號立即繼承其艦名,命名為“勇敢”。
勇敢號在一戰後仍然長期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義大利單獨向盟軍投降,德國海軍因此扣押了勇敢號,昭和18年(1943年)9月12日德國海軍接收並命名為TA20,繼續在德軍中服役。
昭和19年(1944年)11月1日在亞得里亞海戰沉。
江風號轉讓給義大利海軍,原先支付的貨款退回日本,這筆金額在1917年度預算中要求在橫須賀建造代替艦,沿用了江風號之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