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麥桿貼

浦江麥桿貼

浦江麥稈貼又稱麥稈畫,從傳統麥稈團扇蕊剪貼脫胎而來,後逐步發展成掛屏、台屏等,到清代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浦江麥桿貼
  • 工序:20
  • 材料:麥稈
  • 地點:浦江
草根文化之麥稈貼錫藝,麥桿貼曾一度絕跡,

草根文化之麥稈貼錫藝

成獨立的特色工藝。麥收時節,選麥稈中光潔者,經浸、熏、蒸、漂、破、刮、染等20餘道工序,製成薄如蟬翼的麥稈片,再把麥稈片拼、挺、燙,最後剪、貼成品。浦江麥稈貼在保持麥稈的自然光澤與紋理的基礎上,吸收了國畫、版畫、剪紙、雕塑等諸多藝術表現手法。新中國成立後,浦江麥稈貼從單一平面剪貼發展到立體剪貼造型,使麥稈剪貼的自然光澤、紋彩和質感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麥桿貼曾一度絕跡

根據傳說,浦江麥桿貼由明代中葉藝人倪仁吉首創,但隨後曾一度絕跡,至清代同治年間,又由民間藝人金翠娥挖掘製作,才得以流傳至今。同時,傳統的麥桿貼是平面剪貼,現代已發展為浮雕型、多層型,增強了立體感,使形象更加逼真,色彩更加豐富,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每逢麥收季節,民間藝人選麥稈中光潔者,經浸、熏、蒸、漂、破、刮、染等20餘道工序,製成薄如蟬翼的麥稈片,再把麥稈片拼、挺、燙,最後剪貼於白絹或紙板上,用麥桿秸逐層貼上(堆)成畫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