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文溪村

地處浦江縣城結合部、管轄四個自然村,本村人口3000多人,外來人口5000多人,現有各類企業350多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浦江文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浦江縣浦南街道
  • 地理位置:浦江縣城結合部、管轄四個自然村
  • 人口:3000多人
  • 外來人口:5000多人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開發投資熱潮不斷升溫。現有各類企業350多家,本村人口3000多人,外來人口5000多人。文溪十分重視抓文化建設,先後修建了文化廣場、戲台、萬冊圖書館和老年活動室、書畫室等文化活動場所。先後成立了中年婦女參加的媽媽腰鼓隊、老年人參加的奶奶秧歌隊、青年人參加的舞獅隊、少婦歌舞隊等,村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非常高, 目前該村已有不同年齡層次的文化藝術表演隊伍8支,堅持長年活動,深受居民喜愛,使民間藝術活動有了固定的觀眾和熱心的支持者,從而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
2007年開展“種文化”活動以來,文溪村舉辦了以下大型活動:1、2月l 4日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節目多樣、豐富多彩;2、正月十五什錦班坐唱,增添和活躍了節日氣氛;3、元宵舞會;4、“三八”婦女節文藝晚會; 5、“五四”青年籃球比賽和書畫展覽;6、“六一”兒童節歌詠比賽等,並開展了特色文體樣式、家庭民間才藝PK大賽活動,參與人數300多人,普及面達到40%,日常活動頻繁;骨幹人員有樓生偉、樓惠萍、樓根錢等。參與人數擴展到3000人以上(包括外來人員),骨幹人員培育50人以上。文體樣式有浦江亂彈、“迎會”、書畫、剪紙、麥桿貼、板凳龍、秧歌隊、腰鼓隊、太極拳隊等, 以及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普極面擴展:本村擴展80%以上,外來人員擴展至50%以上,並向全縣擴展。 日常活動頻繁,並分階段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民間才藝學習、表演活動,全村、全家總動員:1、組織村民學習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才藝,邀請了民間藝人進行授課;2、擴建了奶奶秧歌隊、媽媽腰鼓隊、少婦舞蹈隊、太級拳隊、舞獅隊、舞龍隊等,動員家庭參與,邀請老師進行培訓,並經常開展活動;3、組織了“和諧新文溪家家展風采"家庭民間才藝PK大賽報名活動;4、海選:每周在村戲台由參賽家庭進行表演、村民投票;5、舉辦了“和諧新文溪家家展風采”家庭民間才藝PK大賽決賽。
2007年以來,文溪村開展了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並且天天堅持, 日日活動,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文化活動熱潮。引導人民民眾走上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使文溪村的文化活動更為燦爛輝煌。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00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0頭,肉牛1頭);林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5%。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的有6人。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和電視、電話四通,沒有路燈。有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98戶通電,有8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和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51 %和4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 ;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5,拖拉機5輛,機車3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畝,有效灌溉率為7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 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甜橙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8戶,共鄉村人口377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179人。其中農業人口367人,勞動力214人。該村以汗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人,哈尼族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享受低保1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新寨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建水四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 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重大事項;集體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飲水困難;農業技術科技含量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農業,擴大優質甜橙種植;大力發展畜牧業,發展勞務經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