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浙江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浙能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鎮電公司),前身為鎮海發電廠,2000年1月1日按現代企業要求,改制成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3月1日歸屬浙江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浙能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總部地點:浙江
  • 成立時間:1977年3月
  • 經營範圍:電力
  •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發展規模,發展歷程,創建企業,重整考核,積極併入,技術改造,制度改革,經濟技術指標,電量與產值,能源消耗與可靠性,

發展規模

原鎮海發電廠工程是國家“六五”和“七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由國家計委和水電部批准建設。整個工程於1977年3月破土動工,1978年底第一台125MW機組投產,至1990年6月六台汽輪發電機組全部建成投產發電,裝有2×125MW燃油機組和4×200MW級燃煤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050MW,是跨入浙江省第一座百萬大型港口火力發電廠,也是華東電網主力發電廠之一,屬國家大一型企業。鎮電公司地處東海之濱的寧波市鎮海區,南臨甬江,北靠寧鎮公路,西距寧波市中心15公里。隔江相望是現代化的東方大港——北侖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陸海交通四通八達,是鑲嵌在東海岸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2003年9月19日和22日分別對原#1和#2燃油機組停役,2003年年底“亞洲第一爆”拆除了原有兩台125MW燃油汽輪發電機組,目前在該場地利用東海油氣田天然氣,建成科技含量高,調峰能力強,環境污染少環保型2×350MW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
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鎮海發電廠突出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強內部經營管理,依靠科技進步,走內涵發展和外延擴展道路,不斷深化企業改革,積極為企業在電力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地創造有利條件。

發展歷程

創建企業

早在1989年7月,鎮海發電廠就制訂安全文明生產雙達標規劃,全面開展設備整頓、安全管理、環境整治、技術進步和節約能源等一系列工作。1991年6月,成立文明生產領導小組和文明生產辦公室,建立三級網路及例會制度,制訂文明生產管理和考核標準。1993年,強化安全生產管理,設立安全文明、運行、檢修三總監,明確分工,一級抓好一級。年初確立各分場安全目標,並與獎金掛鈎,設立安全風險獎。平時發揮安全監察網作用,加強對生產現場、多種經營企業、外委工程的安全管理,一年中查出安全整改項目500餘條,整改率達98%。同時注重安全預防管理,完成安措、反措項目90項。是年無重大事故發生。上半年,結合雙達標工作,進行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幹部實行聘任,工人合理組合,全廠原固定職工與厂部簽訂勞動契約,實現全員勞動契約化管理。崗位工資向運行一線和生產、管理主崗位傾斜。1993年6月30日,鎮海發電廠通過華東電管局的三項制度改革驗收。1994年2月3日,鎮海發電廠以總分453分通過浙江省電力局“安全文明生產達標”驗收,同年6月27日,經電力部批准,該廠為1993年度部級安全文明生產達標單位。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1994年9月,該廠成立創一流企業領導小組。在同月召開的六屆二次職代會上,通過《鎮海發電廠創建一流火力發電廠工作規劃》,以實現“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業績、一流的職工隊伍”為奮鬥目標。

重整考核

1995年9月12日,按照浙江省電力局建立區域性檢修公司的要求,汽機、鍋爐、電氣、熱工、化學、修配分場檢修隊伍及部分管理人員成建制從鎮海發電廠劃出,單獨成立寧波發電設備檢修公司(後更名為寧波發電工程公司),主營省內電廠檢修、技改等業務。鎮海發電廠人員因此由2586人減至1755人,此後機組大小修和設備維護工作主要由寧波發電設備檢修公司承包,但輸油、輸煤、水灰系統設備仍由電廠燃灰分場維護檢修。對此鎮海發電廠有針對性地加強檢修規範化管理,健全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將檢修質量監督從事後把關轉到防檢結合、以防為主的全過程質量監督,做到修前指導、修中檢查、修後檢驗,與三級質量驗收制度相結合,實行質量監督否決制。是年起,在寧波發電設備檢修公司的配合下,從3號機低壓缸改造開始,利用大修機會,陸續對4台燃煤機組的低壓缸通流部分進行技術改造,至1998年全部結束,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熱耗率明顯降低,每台機組提高出力4000~8000千瓦。1996年,成立運行管理最佳化工作領導小組,制訂《運行管理最佳化規劃》和《運行管理最佳化工作考試獎罰細則》,以安全、經濟、穩發、滿發為主題,有序推進運行管理最佳化工作。共內容包括嚴格執行“兩票三制”、反習慣性違章、加強技術監督和監察、經濟指標動態考核等,尤其是加強教育培訓和深化運行分析,有力地促進了運行管理水平的提高。該廠利用20萬千瓦燃煤機組仿真機設備,分階段對運行人員進行培訓,至1997年6月,全部實行持證上崗;主崗位通過考試,實行競爭上崗。運行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技術素質普遍提高。通過每周召開一次運行分析會,每月出版一期《運行月報》,運行崗位實行班班分析制度,建立運行指標分析簿,以提高運行人員分析能力,發現並解決設備實際問題。運行管理最佳化工作的開展,使運行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普遍增強,機組運行的可靠性也明顯提高。1998年12月29日,運行管理最佳化工作順利通過省電力局驗收。經幾年努力,安全基礎加強,經濟效益提高,各項企業管理工作趨於規範,連續6年保持部級達標企業稱號。2000年8月16日,該廠以五項總分467分、平均得分率93.6%的成績通過華東電力系統一流火力發電廠考評,並連續2年保持,直至全國電力系統實行體制改革,上級停止考評時終止。

積極併入

1999年12月27日,浙江省電力公司決定,寧波發電工程公司併入鎮海發電廠。1999年12月29日,召開浙江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首屆一次董事會會議,鎮海發電廠改組為浙江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莊虎卿任董事長,王仁義任總經理,開始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是年11月,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召開首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進行領導層調整,王仁義任董事長、黨委書記,胡松如任總經理。公司領導層對公司現狀進行全面分析,認為“人多、設備老、機組效率低下”是基本廠情。在黨委會上,定下“一個前提,三個有利於”的工作原則,即以遵紀守法為前提,做有利於安全生產,有利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於提高職工生活質量的事。以此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

技術改造

針對發電機組設備老化、市場競爭能力較低的實際情況,公司從1999年開始,對燃煤機組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先是對3、5號機組進行爐膛燃燒器再熱器`、熱控系統進行改造。2001年,加大對燃煤機組的技術改造力度,對空氣預熱器、升壓站構架、220千伏及6千伏開關等年久老化的設備進行徹底更新,前後歷時6年,4台燃煤機組的大規模改造基本結束,等效可用係數達88.41%,供電煤耗348克/千瓦時,單機容量增至21.5萬千瓦。各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凸顯出機組可靠性和發電能力躍上台階,能耗下降,達到國內同類型機組先進水平。另外,採取電除塵器改造、粉煤灰綜合利用、生活污水站擴容、灰水PH值治理、3號灰庫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環境保護水平大為提高。老機組通過技術改造煥發青春,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在2003~2004年嚴重缺電期間,機組穩發滿發,為社會提供了可靠電力。
為緊緊抓住東海油氣在寧波登入的難得機遇,鎮電公司努力爭取油機改造項目,以求利用清潔能源,擴大企業規模,2001年4月,成立油機改造領導小組及油機改造辦公室,負責油機改造前期工作。經過多方溝通協調,得到省市政府、省電力公司、省能源集團公司和有關股東單位支持,省計經委也將油機改造項目列入浙江省天然氣開發總體考慮範疇。是年7月,由省電力設計院編制的《鎮海發電廠125MW機組油改氣改造工程初步可行性報告》經多方論證,提出建設2台35萬千瓦級燃氣機組的方案。翌年7月,省電力公司發文,成立浙江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燃機項目籌建處,採用以廠代建方式,由公司總經理任籌建處主任。此後,緊張有序、環環相扣地開展初可報告預審、環保評估、項目建議書上報、“四通一平”設計開工、主設備招標、章程簽約等一系列工作,以求油改氣工程儘快上馬。同時,根據工程需要,對廠區進行重新布局。原緊挨油機的生產樓、檢修樓、物資倉庫、化水爐外水處理室等建築設施全部拆遷,為新建燃氣機組騰出空間。2003年9月,1、2號燃油機組退役,開始拆除。其中150米高的煙囪於是年12月7日成功實施爆破,被媒體稱為“亞洲第一爆”。

制度改革

2003年3月,浙江省電力體制改革,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劃歸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管理。鎮電公司應形勢變化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堅持以改革為動力,發展為目標,提高人員素質為根本,安全生產為基礎,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繼續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是年起,對各項考核標準、制度進行全面修訂,完善分配和激勵機制。並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加強各項費用預控,物資採購實行招議標,燃料管理嚴把檢斤檢質關,努力挖潛增效。此外,抓實企業管理,推行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整合型管理體系目標,於2003年10月通過認證,促使企業管理水平上一新台階。
2004年是成績喜人、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年。是年僅4台燃煤機組就發電62.11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挖潛增效後供電標準煤耗達348克/千瓦時,比上年下降8克/千瓦時,達到國產同類機組最優水平。實現利潤1.04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安全生產實現3個百日無事故記錄。兩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保持省“文明單位”稱號,榮獲浙江省能源集團公司先進單位、省迎峰度夏先進單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省工會工作創新優秀獎等榮譽稱號。11月9日,浙江浙能鎮海天然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翌年2月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鎮海電廠油改氣項目。燃機建設項目從此快馬加鞭,基礎打樁、土建施工等項目全面展開。

經濟技術指標

電量與產值

自1號機組投產以來,隨著擴建增容和設備逐步完善,年發電量由1979年的8.6億千瓦·時,增加到1990年的53.62億千瓦·時,增長6.23倍。到1990年底止,共發電312.75億千瓦·時,每年超額完成省電力局下達的發電任務。
電力系統規定,從1985年開始,總產值中包括大修理費用。從1986年開始,總產值以50.8元/(千千瓦·時)的單價按供電量進行計算,在此之前,是以65元/(千千瓦·時)的單價按發電量進行計算的。根據1986年計算口徑,1979年總產值為4092萬元,1990年為25661.17萬元,增長6.27倍。到1990年底止,全廠累計總產值達16.06億元。
1991年,6台機組已全部投運,完成年度發電量65.82億千瓦時,首次突破60億千瓦時大關。1993年,因北侖發電廠發生“3.10事故”,該廠1號機組被迫停運,寧波地區社會用電幾乎全由鎮海電廠供給,6台機組滿發滿供,是年發電量達67.16億千瓦時,創歷史最高記錄。1997~1999年,社會用電減少,供大於求,發電量也相應減少。2000年起,社會用電增長較快,連續5年發電量在62億千瓦時以上;尤其是2003年,在1、2號機組於9月份相繼退役的情況下,完成發電量65.01億千瓦時,為緩解社會用電緊缺作出了貢獻。1991~2005年,共完成發電量931.30億千瓦時。
現價總產值的計算方法在1995年、2000年前後有所變化。1994年以前,按浙江省電力公司每年規定的現行單價乘以供電量進行計算;從1995年開始,按上網電量乘以上網電價進行計算;2000年,由於體制改革,2台油機產權不屬於浙江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但為了便於比較,統一口徑,該2台油機也按煤機上網電價計算現價總產值。1991年的現價總產值為6.11億元,2004年的現價總產值為16.51億元,增長170.21%。1991~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3.60億元,

能源消耗與可靠性

1981年燃油機組的供電標準煤耗率為351元/(千瓦·時),達到歷史最好的水平。從1986年9月開始,由於燃用了油質較差的遼河渣油,致使鍋爐結焦嚴重,影響機組的出力、熱效率和廠用電率,再加省電力局要求頻繁調峰壓負荷,供電煤耗率上升輻度較大,1990年達381克/(千瓦·時),與1981年最好水平相關30克/(千瓦·時);燃煤機組的供電標準煤耗率,1986年為411克/(千瓦·時),1990年為395克/(千瓦·時),下降了16克/(千瓦·時)。
廠用電率受設備的技術狀況、運行工況和平均負荷的影響較大。1981年,兩台燃油機組的廠用電率為5.39%,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該年的平均負荷為12.1萬千瓦。1990年平均出力降至9.08萬千瓦,廠用電率上升至7.26%。第一台20萬千瓦燃煤機組於1985年投產,此年該機組的廠用電率為8.34%;1990年4台燃煤機組全部投產,煤機廠用電率升至8.60%。由於燃煤機組發電比重的增大,全廠廠用電率由1986年的7.22%上升至1990年的8.34%。
1988年開始重視可靠性管理工作,設專人進行可靠性統計與分析。該年全廠機組等效可用係數為78.53%,非計畫停運次數5.750次/(台·年);1990年,等效可用係數為83.33%,非計畫停運次數為3.470次/(台·年),達到了國家二級水平。
1991年的供電標準煤耗率為380克/千瓦時。此後電廠不斷加強設備缺陷管理、技術管理和運行管理,提高檢修質量,開展小指標競賽,採取一系列節能措施,並於1995年起,加大對燃煤機組的技術改造力度,機組增容,效率提高,供電標準煤耗率逐年下降,2004年4台煤機的供電標準煤耗率達到348克/千瓦時,創投產以來最佳值。
1991年,廠用電率為7.64%,此後直至1996年均在7.5%左右徘徊。1997~1999年,由於電力供求關係失衡,機組調停頻繁,負荷低下,尤其是兩台油機,調停、備用時間長,停役期間還需定期試轉保養,致使消耗指標居高不下,這幾年廠用電率均在8%以上。2000年後,發電形勢明顯好轉,利用小時上升,同時對機組設備的技改力度進一步加大,實施引風機電機改變頻控制等節能項目,廠用電率逐年下降,至2004年已降至7.30%。
1991年的化補水率為5.37%。後經技術改造,減少設備泄漏,及採取關小連排開度、關閉運行凝泵密封環冷卻水等一系列措施,化補水率逐年下降。2004年化補水率為1.62%,達歷史最低值。
能源消耗量:1991~2004年,共耗用廠用電量67.52億千瓦時,原煤3722萬噸,燃油373.12萬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