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浙江畫院從1984年12月22日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的幸運兒——受到了我國近代兩位國畫大師
潘天壽和
陸儼少的悉心培養。
浙江是美術重鎮,是塊千年中國書畫發祥傳承的福地,除了擁有一所全國一流的美術教育院校之外,仍必須設立一所教育之外從事美術創研的專門機構——
畫院。當年,已是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領軍人物的
潘天壽,依然從巨觀的浙江美術大局出發,頗具前瞻性和戰略性地堅持,從而保證了浙江美術事業在後續的發展上,贏得教育和創作的雙豐收。
陸儼少擔任了
第一任浙江畫院
院長,並任教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浙江美術學院。他的治學精神和從藝精神,一直深深影響和滋潤著浙江畫院。
穿梭畫廊,那些已故或離退休,以及在職和特聘畫師、研究員和進修生的數百件作品,見證了浙江畫院的興起與繁榮,也反映了浙江當代中國畫在輝煌中不斷延續的發展歷程。“這要得益於
陸儼少一生求變的創作觀,得益於畫院在傳、幫、帶的循序漸進與完善。”現任院長
孫永說,這就是畫院一直延續的一個口號“傳承經典,繼往開來”。
流連展廳,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不禁欣喜萬分:
陸儼少不僅生前在浙江美術學院任教期間培養了一批知名畫家,更對當下一大批畫壇新銳產生了深遠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中國畫畫家,對陸儼少藝術觀念和學術方向的認同、努力,形成了陸儼少在當代中國畫壇的巨大影響力。這些作品不僅承澤了先生的畫學精神,也代表了浙江中國畫在當代畫壇的創作高度。
畫院發展
思想開明,藝術多元,創作活躍,讓畫師們建造自己的藝術宮殿——
25年,浙江畫院努力創造一個學術思想開放、門類結構合理、藝術追求多元、創作交流活躍的環境。
25年,浙江畫院特別注重對各種流派、觀點乃至地域文化的包容,注重每個藝術家在文化上、藝術上的差異,注重藝術創作結果在學術意義上的突破和變化。
藝術家有廣闊的視野,有對生活的理解和激情,才有可能發現和體會到什麼是藝術,從而產生創造藝術的動機。“面向基層,深入生活”始終是畫院一直堅持的創作宗旨。為此,每年畫院都要組織畫師奔赴全國各地,他們或行走在大漠戈壁,或露宿山寨鄉野寫生,每一處的鄉土風情,給畫家們提供了不少創作靈感和素材。
環顧展覽,人們從畫家們精心創作的作品中能體味到一種來自於生活的新鮮氣息,而較少有沉溺於書齋的腐朽和一成不變的純粹筆墨遊戲。有評論家稱讚道:這些作品表現出浙江畫院站在全國的高度,為探索中國畫發展而堅持不懈的銳氣。
“其實對生活的理解一直包含著對藝術的理解。”畫院畫家
曾宓坦誠,許多特殊的繪畫語言也完全是生活所賜。這種渴求的結果就像
陸儼少在巴蜀山水和長江三峽中體味並創造出他特有的水紋和雲紋一樣。
而今,浙江畫院的
畫家們在藝術上逐步走向成熟並成為畫壇主力,在新時期的中國畫壇產生廣泛影響。
一直善用宿墨、尋求水墨語言深度的
曾宓,從西藏歸來後創作出許多有濃重色彩的作品,自然造化的靈動感更強;
姜寶林有特立獨行藝術表現力的山水是祁連山脈和西北大山的浩氣所在;
張浩逐步顯示出雄渾勁厚和隨意奔放;
潘鴻海的水鄉系列,在人物和風景兩個方面都達到了自然平和的狀態;
何水法畫風更趨意象,筆墨蒼勁磅礴;
張華勝在世間萬物中感覺構成、交叉、趣味和靈性;
張偉民則在清雅靈動、迷迷濛蒙的畫風中尋求花卉的靈魂;
張捷積墨宿墨的用水法則十分準確地表達了江南山水和
江南人的靈性;
杜覺民一直關注老百姓沉重的生活,在傳統筆墨的演化中成就自己的方言;
吳揚則把眼睛緊緊盯住城市、廣場、當代的少男少女,從情感和意識的角度左右他的“風格”。
展廳里,“他們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中國畫傳統的曲折如水、包容一切的精神,卻沒現成語言的延伸甚或古人筆墨的再現。”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許江堅信,這種十分優秀的藝術創造狀態,單靠沉潛於書齋,在故紙堆里討藝術是不可能達到的。
中國美協主席
劉大為稱讚,“畫師們在學習和繼承傳統的同時,沒有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而是特立獨行地在古人的基礎上建造每個人自己的宮殿。”
為這個時代留下藝術的歷史,也為這個時代留下了不朽的筆墨——
浙江省文聯所屬的浙江畫院,是一個由省政府設立的、專門從事中國畫創作、研究的學術機構,並先後成立了中國工筆畫研究所以及人物、山水、花鳥三大工作室。“其目的就是讓中國畫的核心力量更強大。”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
林曉峰說,浙江畫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術創作機構,在全國的中國畫領域占據一種學術、人才、創作的高地。
現職畫師中沒有從學校到學校的學者和直接從學校畢業分配的學生,他們中間有過工人、農民、戰士、幹部、編輯、商人、教師、手藝匠人、社會活動家等許多種職業的經歷。他們出多門,道各異,分別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廣東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杭州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近兩年還引進了到海外生活的
陸儼少和
陸抑非最早的研究生,充實畫師隊伍。在一個環境中多種特性的交織,為各年齡段的畫師提供了解生活樣式和藝術生產方式的平台。
畫院是專門的創作和研究機構,畫院的畫家以創作和研究為業,他們的創作不僅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且密切配合社會的要求,反映現實生活中重大的時代主題,讚美人民建設祖國的豐功偉業。其核心任務是要出人才、出作品,為社會提供好的美術作品和精神食糧。歷時5年完成的“美術解讀·人文浙江”,就是浙江畫院的畫家們把浙江的山水、歷史、名人,用繪畫的表現形式,系統立體地再現浙江文化的歷史淵源,創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精神,又為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被省委宣傳部例為第一批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
“帶著畫師們的辛勤勞動成果走出去,到外地辦畫展,擴大浙江畫院的影響力。”人叢中閃耀著滿頭白髮的
潘鴻海回憶道:“2002年,浙江畫院進京展”,不僅轟動全國,而且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浙江畫院漸漸挺進全國最優秀的畫院行列。
浙江中國畫的繁榮與國運昌隆休戚與共。近些年,
梁平波、
張華勝、
張偉民、
孫永、
何水法等,積極踴躍地投身於浙江省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用中國畫的獨特語言再現波瀾壯闊的社會畫卷。在第11屆全國美展、第12屆浙江省美展、第六屆浙江省體育美展、浙江歷史文化重大題材等美展中,浙江畫院也紛紛摘金奪銀。歷時4年完成《
陸儼少全集》更是獲得了兩個全國圖書大獎。
肩負著歷史重任,一筆一墨總關情。表現人間真善美,是每一個畫家的天職:當歷史罕見的冰雪災害來臨,當汶川大地震襲來之時,藝術家們並沒有袖手旁觀,他們為支援災區人民而奉獻的愛心一次次在不斷升溫。浙江畫院集體創作和捐贈的佳作數量多達上百件。
短短25年,浙江畫院如今已成長為朝氣蓬勃、頂天立地的一方學術諸侯。圍繞著中國畫的繼承、研究、創新與發展,浙江畫院在全國業界充分嶄露出自己的實力,成為行列中不可小覷的一塊耀眼的方陣。
長長25年,它負載著浙江藝術家對中國畫傳承創新的期待、努力和作為——如果浙江畫界是一座大山,那么浙江畫院就是這座大山裡的一棵大樹;如果浙江畫院是一棵大樹,那么畫師們就是深諳各種風景的靈鳥!
浙江畫院是在
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下集聚專門人才進行美術創作和研究的純公益性事業單位,成立於1984年。首任院長是中國畫大師
陸儼少先生,現任院長
孫永。畫院內設專職畫師從事創作和研究。聘任省內中青年中國畫創作骨幹為院外特聘畫師,還以聘任藝術工作室創作研究員和培養研修生的方式為社會創作群體提供專業輔導。
建院以來,畫院強調深入生活,反映時代,鼓舞民眾,要求創作思想性藝術性高度統一的作品。近十年中,專職畫師的作品在全國重要美術展覽中獲得金獎3件、銀獎4件、銅獎9件、優秀獎、佳作獎等10餘件,入選近200件,還獲得多個國際獎項。許多作品為中國美術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收藏。畫院編輯出版多種畫冊和文集,經常為專職畫師、特聘畫師、藝術工作室研究員和研修生舉辦個展和聯展,面向社會和民眾舉辦豐富多樣的公益藝術活動,召集全省畫院工作座談會,成為浙江省文化建設的重要藝術力量。
畫院始終以出精品、出人才為工作中心,在管理機制、創作研究機制、培養人才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最大化爭取社會效益。
畫院新址
展出院藏
2012年5月19日,浙江畫院新院舍啟用活動在杭州
西湖文化廣場C座頂層召開。在紀念毛澤東《在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浙江畫院從原駐地浙江展覽館
喬遷至街對面杭州市地標性建筑西湖文化廣場,與浙江博物館武林分館、西泠印社等美術機構比鄰而居。
浙江畫院新院舍啟動儀式上,全國百餘家專業學術機構和社團表示祝賀,全國人大
財經(相關:
理財證券)委副主任委員呂祖善、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梁平波、省人大、省政協、省委宣傳部領導、省文聯領導,孫永、張華勝、潘鴻海、池沙鴻、
張偉民等浙江畫院歷任院領導,梁平波、何水法、趙躍鵬、袁進華等畫院專職畫師,中國美院副院長王贊、著名畫家
吳山明、著名書法家王冬齡、浙江美術館館長馬峰輝等眾多藝術界要人到場祝賀。
回顧
1984年12月22日,浙江畫院在杭州掛牌成立,
陸儼少出任首任
院長。28年來,浙江畫院圍繞中國畫的繼承、研究和發展,強調深入生活、反映現實、表現時代、鼓舞民眾,提倡學術批評,挖掘文化深度,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在全國重大學術展覽中取得佳績,並推出一批全國知名的中國畫人才,取得廣泛的學術影響。浙江畫院主動參與浙江公共文化建設,積極參與我省重大題材美術創作,成為建設文化強省的一支重要力量。
《浙江畫院院藏作品精選展》與啟動儀式同時舉辦,畫院院長孫永帶領到場嘉賓參觀展廳,對每一件院藏如數家珍:“這些都是我們壓箱底的寶貝啊!”展覽書畫中有不少作品作於1984年浙江畫院之際,
陸儼少、沙孟海、陸抑非為畫院成立親筆題詞,時隔二十多年再次欣賞到浙江書畫界老前輩在當年留下的翰墨,讓觀者無不動容。展覽將持續至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