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宓

曾宓

曾宓號三石樓主,1935年生,福建福州人。196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美協會員,浙江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1984年調入浙江畫院為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參加莫斯科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作品展覽。作品入選汾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曾應邀到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講學並舉辦個展。1991年,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個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福州
  • 出生日期:1935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美協會員
    浙江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人物簡介,作品風格,藝術特色,人物評價,作品,

人物簡介

曾宓,福建福州人。1957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科,畢業後從事美術設計,1984年調入浙江畫院為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參加莫斯科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作品展覽。作品入選汾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曾應邀到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講學並舉辦個展。1991年,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個展。作品《黃土山莊》等三幅作品被中國畫研究院收藏。曾宓是中國當代文人畫中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以筆墨精湛、境界高華、風格強烈而為畫壇所推崇。作品《黃土山莊》等三幅作品被中國畫研究院收藏。1994年應邀在慕尼黑、巴黎舉辦個展,《雪中道土》被慕尼黑博物館收藏。出版有《中國寫意畫構成藝術》等專著和多種《曾宓畫集》。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曾任浙江省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出版有《中國寫意畫構成法則》、《中國寫意畫的構成藝術》、《曾宓畫集》等。
曾宓曾宓
曾宓的畫,屬於中國文人畫中大寫意的一路。這是最能體現中國畫藝術特色,在表現手法上難度最大的一種畫法。它強調學養品格,講究筆墨情趣,尊崇自然法則。要求畫家必須具備乘興揮寫、一氣呵成而又形神兼備的快速表現能力。
他以傳統精華為基點,將渾樸自然之趣,天人合一之境,作為自己在審美上的終極追求,因而始終以一種沉靜淡定的獨立姿態,孜孜乾山川萬物、世態人生中所孕含著的內在之的探索,並用宿墨的黔黑蒼莽構建起自己的藝術世界。畫風沉鬱朴茂,意境幽遠深遂,氣格純淨高雅。筆墨間凝聚著真切博大的高韻深情和坎坷嚴酷的人生體驗,一股堅貞浩然之氣激盪在畫面之中,散發出一種清奇之氣,澀重之昧,率真之趣和幽遠之思,充滿了獨特的個性魅力和神秘的生命力量。
為了強化渾樸厚重的美感效應,曾宓在宿墨的運用上採取了更為極端的做法。他把渣滓顆粒更粗的濃宿墨,和水直落,潑寫結合,積破並用。實際上,他是把宿漬墨積墨潑墨破墨等墨法一起混合使用, 又輔之以水漬法、沖寫法、背敷法等,並把宿墨使用的範圍擴大到整個畫面。使得宿墨的層次更為豐富,變化吏多,拓展並深化了宿墨的表現力。這是他在墨法上的發展和貢獻。
因為積墨更濃,用水更多,所以曾必的宿墨顯得更為厚重,更具力度,同時又別有一種質實氣潔、沉鬱蒼茫的氣質。
在畫面構成上,形態的聚散、組合和筆墨之間的關係,難在既要分明又要融洽,而“融洽仍是分明,則難之又難,大名家全是此處本事(黃賓虹)”。曾宓在物象形態的正側斜倚、變形誇張,構成組合上的高低錯落、穿插排比、疏密分布,筆墨水色的枯濕濃淡、交融互摻,特別是物象形態之間的構成組合和筆墨水色與物象結構間的相互包容,在表現這些模糊與明確之間的微妙變化上,處理的非常完美。這些複雜多變而又相互包容的構成關係,形成了畫面各個元素之間深刻的和諧,由此所呈現出的韻律節奏、氣勢、、張力、空白等這些由實返虛的地方,無不閃爍著畫家超乎尋常的表現才華,值得細細品味。
曾宓在立足於傳統的同時,也借鑑吸收西畫中那些能增強中國畫表現力的有益成份,來充實豐富自己的畫面構成。如在構圖上簡化層次,取近中景來加強視覺張力;用色彩加墨敷染營造環境氣氛;以烘托襯染手法完善背景和邊角的處理,並適當地表現一些光感效果等。這些手法的使用,使他的畫面構成更為新穎,拉開了與傳統國畫的距離,在視覺傳達上更具現代感。
“高手不從時尚體,好詩只道眼邊情”。善於從身邊生活中捕捉亮點、發掘新意,在題材取向上不拘一格,是曾宓創作上的又一特色。山水花鳥之外,市井犬馬、歌舞聲色、修瓦踢球、書齋酒肆,乃至水墨裸女,無不形立於曾宓的筆端,比他的山水更富有情趣。尤其是那些水墨人體,畫得如此優雅脫俗,平朴自然,令人嘆為觀止。這不僅拓寬了文人畫的題材範圍,也體現了他獨特而開闊的視野以及駕馭筆墨表現生活的高超水平。而他在人物花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甚至遠遠超過那些專攻這些門類的畫家,博得了陸儼少陸抑非先生等前輩畫家的由衷讚譽。
曾宓的創作,把文人畫的隨性而發、落墨成章、直抒胸臆的縱情揮灑。與學院派的嚴謹不苟連線起來,簡約而不空疏,豪放而不離法度,厚重又不失瀟灑。有筆墨,有生活,更有個性化的充分表達。達到了充實空靈兼而有之的完美之境。
他對筆線、宿墨及水與色彩的出色運用,將水墨的高雅純淨和現代的構成表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傳統精神,又有現代新意,體現了中國文人畫豐富的表現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代一位著名的畫家說過,藝術分兩類:一類是小道,炫人眼目;一類是大道,撼人心魄。曾宓的畫,無疑是屬於藝術的大道。他的大畫雄強磅磋,撼人心魄,小畫空靈見性,意味雋。他的那些新穎有力、渾樸自然的精彩之作,無論從筆墨構成,還是意趣境界,都代表了文人畫在新的歷史時期所達到的水平與高度。

作品風格

曾宓先生是一位很有個性的畫家,他的中國畫吸收了黃賓虹蒲華風眠的技法,筆墨簡約,畫境高妙。尤其在水和宿墨以及筆線的套用上生動自如,在中國水墨寫意方面成就非常突出。他的藝術,吸取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達到“三和諧”的境界:即“心與手的和諧”、“技與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人講:“畫為心畫,書為心書”,其實講的就是一個和諧的問題。要做到和諧的境界是非常難的,有的畫家畫了一輩子的畫,到最後還是解決不了筆與墨的和諧、墨與色的和諧、心裡想畫的與手上表現出來的和諧。心與手的和諧解決了,還是第一步。心有高低之分,它的標準就是一個品字,中國畫講究一個品字。品有多種,曾宓先生的藝術個性是推崇天人合一的道家逸品,在曾先生的繪畫中,回歸自然、崇尚自然隨處可見。道有陰陽兩種極性,那么顯然曾宓的藝術是屬於陰的極性,這點和八大山人、黃賓虹的藝術極性是一樣的。陰的極性具有滋養潤和的特性,所以這一類型畫家的畫能讓人的心靜下來,撫慰、滋養人的心靈。

藝術特色

藝術之可貴,難在有自己獨特鮮明的語言風格。體現在中國畫裡,便是筆墨與構成。渾樸粗礪的線質,澀重幽深的墨韻,奇峻險宕的構成,這是曾宓繪畫中最具個性的藝術特色。
在創作理念上,他提倡以骨為質,以寫為法,以文為里,以意為象。這也是中國大寫意文人畫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用筆方面,他以快速強悍的行筆方式,中鋒直線,飽墨直入,濕筆揮灑,寫中見筆。骨力勁健雄渾,沉著酣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
“畫事中,用墨難於用筆”(潘天壽)。曾宓的用墨之妙,成就之高,是一致公認的。而他在宿墨上更有會心獨到的運用。
宿墨具有一種粗礪渾樸之美。這是和浮滑甜俗截然相反的美,而且生僻內斂,不僅一般人難以理解,即使畫畫的人,有的也未必能夠欣賞。這是因為要欣賞和把握這種深層次的美,需要有相當高的文化涵養。所以黃賓虹說:畫用宿墨,畫者必須要“胸次高曠,手腕簡潔,其用宿墨重厚處,正與青綠相同。水墨之中,含帶粗滓,不見污濁,益顯清華”。宿墨不但能使畫面有厚重感,同時還給畫面帶來清雅高華之美。

人物評價

曾宓先生是一位極有藝術個性的畫家。在藝術的道路上,他沉迷其中,獨闢蹊徑,孜孜以求,義無反顧,經數十年的磨礪探索,終以曠世的境界、深厚的修養,高逸的品格,特有的筆墨,把山川萬物之趣付於筆端,把天人合一之境寓於其中,形成自己的鮮明風格,成為當代中國畫壇的大家。本次展覽展出的新作,又一次展現了曾宓先生迷人的藝術風采。曾宓先生的筆墨功夫是最令人稱道的,作為當代文人畫傑出的代表性人物,他對筆墨的把握和揮灑幾乎到了隨心所欲、爐人純青的地步。他把中國畫的隨緣化,發揮到了極致。任憑想像的馳騁,聽由感覺的演化,“五法”兼施,“七墨”並用,尤其是宿墨的運用,堪稱出神入化。這就使得他的作品呈現變化無窮、厚重高華之美。不僅很好地承傳了前人如黃賓虹潘天壽的文脈畫風,更有自己的個性和超越。曾宓先生的這一藝術特色在展覽中同樣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