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孜孜
- 拼音:zī zī
- 基本解釋:勤勉
- 出處:《書·益稷》
- 詞語:孜孜不倦
- 詞性:形容詞
基本信息
引證詳解
《書·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孔穎達 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
《史記·滑稽列傳》:“苟能修身,何患不榮! 太公 躬行仁義七十二年,逢 文王 ,得行其說,封於 齊 ,七百歲而不絕。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學行道,不敢止也。”
唐 李德裕 《奏銀妝具狀》:“臣有生多幸,獲遇昌期,受寄名藩,每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雞鳴而起曰:‘吾今日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所為某事,其果濟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如是孜孜焉,不違於心。”
金 王若虛 《揚子微旨序》:“嗚呼,公一代巨儒,德業文章皆可師法,自少年名滿四海間,平生著述殆不可勝紀,而晚年益勤心醉乎義理之學,六經百子莫不討論,迄今孜孜筆不停綴。”
明 方孝孺 《守素齋記》:“古之聖賢所以孜孜若不及者,以德不素具、才不素習則不足以佐天地之遺闕,開萬世之治平,是以劬躬殫智而不敢自逸。”
梁啓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故孜孜焉各競其職,莫敢或怠。”
《周書·柳虬傳》:“衣不過適體,食不過充飢。孜孜營求,徒勞思慮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當今北面官人,入則內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打雨,爾何不從之,而孜孜事一箇窮措大,有何長進耳!”
明 徐霖 《繡襦記·歌郎競技》:“孜孜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
《明史·呂坤傳》:“臣觀陛下昔時勵精為治,今當春秋鼎盛,曾無夙夜憂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貧為事。”
黃進峰《自勵兼與陳君志歲共勉》詩:“子路輕裘敝無憾,愚公鋤畚尚移山。任他寶馬絕塵去,我自孜孜樂孔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暢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問是誰,便待窩穰。說志誠,說衷腸;騁奸俏,騁浮浪。初喚做 鶯鶯 ,孜孜地覷來,卻是 紅娘 。”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轉我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熱,飢忘飽,凍忘冷。”
《金瓶梅詞話》第四一回:“我去那燈影兒下,孜孜的覷看。”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伊余懷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與汝樂之,乃陳好言,乃著新詩,一日不見,如何不思!”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 江陵 王元紹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嘗,孜孜色貌,相見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荊釵記·閨念》:“ 長安 紅杏深,家山白雲隱,早祈歸省,孜孜翕翕,舉家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