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華生平
蒲華,1832年生於秀水(今浙江
嘉興)城內學子弄(今育子弄)。父在城隍廟設肆,以售賣祭供城隍的“保福餃”為業。蒲華幼時,從外祖父姚磐石讀書,後曾師事
林雪岩。1853年入庠為
秀才。
蒲華在嘉興時,家境貧寒,曾租居城隍廟。為人樸厚,淡於名利,潛心於繪畫。22歲結婚,娶繆曉花為妻,亦善書畫。二人貧困相守,情感至深。
1863年秋,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蒲華以詩抒其哀慟:“十年結知己,貧賤良可哀”。時年蒲華32歲,無子。從此不再續娶,孑然一身至老。
與友人結鴛湖詩社,有詩稿《芙蓉庵燹餘草》,得詩家陳曼壽等題辭讚許,早年便獲“鄭虔三絕”之美譽。
1864年春,客寧波。同年到台州,十多年間,先後在太平(今溫嶺)縣署、新河(溫嶺屬)糧廳和海門(今椒江)海防同知府當幕僚。因不善官場應酬,更不耐案頭作楷,疊遭辭退。生性嗜酒,疏懶散漫,人稱“蒲邋遢”。窮途無路,開始賣畫生涯,走遍台州、溫州、寧波、杭州等地。雖以畫為生,卻不矜惜筆墨,有索輒應。當時民生多艱,又因人微畫易,筆潤微薄,常至升斗不濟。
1881年春,自上海去日本,受日人讚賞,頗為自得,因繪《海天長嘯圖》以舒其意。同年夏歸國,依舊畫筆一枝,孓然一身,游食於滬寧蘇常、杭甬台溫一帶。
師承
陳淳、
徐渭、鄭板橋風格,借鑑近世浙東畫家
林璧人(藍)、傅嘯生(濂)、姚梅伯(燮)及
趙之謙,曾跟著名詞人與畫家范湖居士
周閒學畫。
當其聲名遠揚,鄉間舊友來滬探望,蒲華盛情款待,視同至親。日本來客,每以重金求畫,得資便呼朋斗酒,或為青樓女子贖身,竟至垂橐空囊。因而在滬期間,仍為生計所驅,不時奔走於滬寧、滬杭之間。
清末多災荒,他參加“豫園書畫善會”,義賣書畫以助賑。
蒲華素無疾,步履輕捷。1911年夏,醉歸寓所,假牙落入喉管,氣塞而逝。
蒲華無子,一女在鄉。
吳昌碩等為其治喪,由一侄扶櫬歸葬
嘉興西麗橋西堍,今墓已不存,唯吳昌碩所書“蒲山人墓志銘”嵌藏於南湖監亭內壁,為後人憑弔遺蹟。
蒲華一生貧困潦倒,極不得志,吳昌碩題墓誌鉻曰:“富於筆墨窮於命”。
1923年,柳溪周斌(芷畦)得蒲華《芙蓉庵燹余草》遺稿。
1926年,吳昌碩作序,丁輔之印行
蒲作英《芙蓉庵燹余草》線裝本,由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校刊精印。
1936年,《蒲作英用印集存》
馬公愚署簽,宣和印社出版。
1984年至1986年,《蒲華》畫冊問世,浙江人民美術出版。
藝術成就
與海上名家廣有交往, 同吳昌碩尤為密切。蒲華長吳昌碩十二歲,昌碩幼時便聞蒲華畫名,關係在師友之間,互取所長,風貌因之相近。
善用濕筆,水墨淋漓,光彩照人。善花卉、山水,尤擅
畫竹,有“蒲竹”之譽。
吳昌碩作十二友詩,記蒲華曰:“
蒲作英善草書、畫竹,自雲學天台傅嘯生,倉莽馳驟、脫盡畦畛。家貧,鬻畫自給,時或升斗不繼,陶然自得。余贈詩云:蒲老竹葉大於掌,畫壁古寺蒼涯璉。墨汁翻衣吟猶著,天涯作客才可憐。朔風魯酒助野哭,拔劍斫地歌當筵。柴門日午叩不響,雞犬一屋同高眠”。
吳昌碩為蒲華所作《芙蓉庵燹餘草》作序言:“作英蒲君為餘五十年前之老友也,晨夕過從,風趣可挹。嘗於夏月間,衣粗葛,橐筆兩三枝,詣缶廬,汗背如雨,喘息未定,即搦管寫竹,墨瀋淋漓。竹葉如掌,蕭蕭颯颯,如疾風振林,聽之有聲,思之成詠。其襟懷磊落,逾恆人也如斯。”
謝稚柳論言:“蒲華的畫竹與李復堂、李方膺是同聲相應的,吳昌碩的墨竹,其體制正是從蒲華而來”。
蒲華中年尤勤書學,寢饋旭、素,斗墨千紙,數日而盡。至於元明各家書帖,也常把玩臨摹。以書入畫,酣暢恣肆。
蒲華晚年,筆老墨精。其書法,淳厚多姿;其繪畫,燥潤兼施,蒼勁嫵媚。尤喜畫大幅巨幛,莽莽蒼蒼,蔚為大觀。所作山水大軸或冊頁,雖多為山居、讀書等傳統題材,但布局新穎,風韻清雋。
蒲吳兩家粗豪奔放的畫風,使因襲纖巧之時風大為遜色,一新畫派崛起於滬上畫壇。
癖好古琴,遇即購藏,視為心愛之物,名其居屋為“九琴十硯樓”。
蒲華年譜
清道光十二年 (1832年),生於浙江省秀水縣學子弄(今
嘉興市)
按:蒲華出世年份,墓誌所載不詳,其年約在八十外,《海上墨林》謂在九旬左右。今據蒲命書證實,其生於道光十二年壬辰。
鹹豐元年 (1851年),畫學
周閒(存伯)極工致,與楊佩甫(伯潤)、陳鴻誥(曼壽)交遊甚密。
按:
周閒,字存伯。號范湖居士。性簡傲,罷官後,賣畫為活。其畫濃部密緻,似宋人。工摹印。著《范湖草堂詩文稿》,為晚晴著名詞人。
周閒為人之道與繪畫風格,對蒲華有影響。
威豐三年 癸丑 公元1853年,
蒲作英二十二歲。應試,中秀才。
是年,與繆氏曉花成親。
威豐十年 庚申 公元1860年,蒲作英二十九歲。太平軍聽王陳炳文進
嘉興。與妻繆曇買舟浪跡於鳳溪、胥山一帶。
同治二年 癸亥 公元1863年,蒲作英三十二歲。妻繆曇病故,遺一女。作《悼亡》詩。
是年冬,作英橐筆出遊,初至甬(寧波)旋入台(台州)。在太平縣署當幕僚。
同治五年 丙寅 公元1866年,蒲作英三十五歲。棄幕,寄寓太平縣城西明因寺。鬻畫自給。
同治十年 辛未 公元1871年,蒲作英四十歲。
同治十一年 壬申 公元1872年,
蒲作英四十一歲。寓甬江,制《湖山尋夢圖》。
光緒七年 辛巳 公元1881年,蒲作英五十歲。春,去日本,名噪海外。作《海天長嘯圖》以寓意。同年夏歸國。
光緒八年 壬午 公元1882年,
蒲作英五十一歲。寓滬上。約
楊伯潤豫園探梅,為雨雪所阻而不果行。
光緒十二年 丙戌 公元1886年,吳昌碩為蒲華刻印(朱文)“
蒲作英“款:丙戌改刻苦鐵。
光緒十三年 丁亥 公元1887年,為吳昌碩繪《叢竹虛亭圖》題詩云:雲水蒼茫風雨大,蕭蕭叢竹更清寒。望中綽有虛亭在,誰作江天曠朗看。
暮冬,蒲作英與陳桂舟同客明州(寧波)。桂老為蒲華鐫刻(白文)“蒲華印”(朱文)“作英。巨章一對。
光緒十九年 癸巳 公元1893年,
蒲作英六十二歲。客滬上。繪《碧山青松圖》《竹溪清話圖》。
光緒二十年 甲午 公元1894年,
蒲作英六十三歲。於台州為王玖伯作《九峰讀書圖》。
按:蒲華浪跡江湖,往返於滬、杭、甬、秀州、台州之間。
冬, 卜居上海老城北登瀛里(今漢口路西藏路之間), 名其居室“九琴十研樓”。與吳昌碩、
吳秋農、何熙伯、徐星洲、哈少孚交最密。
是年,山陰
任頤(伯年)卒於滬,終年五十六歲。吳昌碩、蒲華諸畫友料理喪事。
光緒二十三年 丁酉 公元1897年,蒲作英六十六歲。作《蟠桃圖》大堂,現藏
嘉興市博物館。
光緒二十七年 辛丑 公元1901年,
蒲作英七十歲。應礪石屬繪《歲寒三友》中堂。
光緒三十年 甲辰 公元1904年,
蒲作英七十三歲。倩吳昌碩刻名字印章。朱文“蒲華”,款:作老命刻甲辰五月老缶。朱文“作英”,款:缶道人刻於吳門。
宣統元年 己酉 公元1909年,
蒲作英七十八歲。上海豫園書畫善會成立。蒲作英、吳昌碩、楊伯潤、高邕、
楊逸等各捐書畫義賣以賑災。
宣統三年 辛亥 公元1911年,蒲作英八十歲。畫《閉戶著書圖》。
夏日,醉歸寓所"九琴十研樓",假齒落入喉管,氣塞而逝。
蒲華無子,一女在鄉。吳昌碩、何熙伯等,經紀其喪。嗣後由族侄蒲阿四扶櫬歸葬嘉興西麗橋西堍。沈汝瑾撰蒲君墓志銘,吳俊卿書並篆額,虞山趙石鐫刻。待墓志銘刻成,由徐星洲護送至禾,因墓已封,劉山農等鄉人定議,將銘石嵌藏南湖鑒亭之內壁,以資憑弔。
作品選摘
詩作
《悼亡》
履霜凜九月,香草奄忽摧。美人自千古,魂夢飛不來。
白頭有吟詠,唱嘆增徘徊。稟此抱柱信,多君解憐才。
十年結知己,貧賤良可哀。空羨蓉菊好,桃李容華衰。
藥物冷爐火,畫奩封塵埃。遺墨淨冰雪,生綃馥寒梅。
玉骨豈速朽,陰雨淒蒿萊。遐棄悲秋客,亦復忘形骸。
良緣何其短,為問孽鏡台。桃花一萬樹,仙袂颺天台。
魂兮返斗室,西風吹酒杯。
《題牡丹圖》
稱到花王迥不群,引瞻矞采照春雯。移來仙種三霄露,飛落塵區五色雲。
珠箔銀屏金曳縷,綺筵寶帳酒初醒。何須富貴煙霞視,試看晴窗錦繡文。
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