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肺炎

流感病毒肺炎是由流感病毒侵犯下呼吸道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可由病毒本身直接侵犯引起,或由繼發細菌感染而發生。流感病毒肺炎容易發生於有基礎肺部及心臟疾病患者、孕婦、嬰幼兒、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早期表現流感症狀,病情進展迅速者病死率較高。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呼吸科
  • 多發群體:有基礎肺部及心臟疾病者、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免疫缺陷者
  • 常見發病部位:肺部
  • 常見病因:流感病毒侵犯下呼吸道引起
  • 常見症狀:起病急,咳嗽、咽痛,伴發熱、頭痛、肌痛,高熱不退、陣發性咳嗽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呈球形或細長形,直徑為80~120nm。其內部的緻密核心繫由8個片段組成的單鏈RNA和蛋白質組成的核蛋白,其外膜表面有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構成的糖蛋白突起。血凝素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針對血凝素的抗體能中和病毒,在抗流感病毒免疫中起主要作用。抗神經氨酸酶的抗體可限制流感病毒的釋放,減少感染的發生。根據核蛋白的特異性流感病毒通常分甲、乙、丙3型。甲型病毒易發生基因片段重排致抗原更換,很容易發生定期的抗原變異,產生新的亞種和變種,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病毒多僅發生基因片段點突變,引起抗原漂移,因抗原性變異較小,只形成變種,故常造成局部暴發和小流行;丙型病毒無抗原變異,僅以散在形式出現。

臨床表現

發病開始常有一般的流感症狀,如起病急驟,咳嗽、咽痛,伴有發熱、頭痛、肌痛不適,症狀持續不緩解,繼而高熱不退、氣急、發紺、陣發性咳嗽、多數較劇烈,痰量常很少,但可痰中帶血。繼發細菌感染常發生於發病2周內,表現為高熱或症狀一度減輕後又復加重。痰轉為膿性,出現細菌性肺炎的症狀、體徵。病原多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常見於慢性心、肺疾病者、慢性代謝性疾病以及慢性腎病者,導致基礎疾病的惡化。體格檢查時雙肺呼吸音低,在病變相應部位可聞及乾濕性囉音,但無實變體徵。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變化較大,早期可正常或偏低,以後可輕度增多,淋巴細胞比例常增高。在顯著的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可發生嚴重的白細胞數減少。當白細胞計數超過15×109/L時,常提示存在繼發細菌感染。
2.病原學檢查
塗片檢測流感病毒抗原、PCR技術檢測病毒基因及培養分離病毒。
3.X線檢查
發病初期可見沿肺門向周邊走向的炎症浸潤,隨病情進展可出現散在性片狀、絮狀影,常分布於多個肺野,晚期則呈融合改變,多集中於肺野的內中帶,類似肺水腫。
4.其他
包括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用當前國內代表毒株或當地新分離的病毒株檢測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抗體升高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繼發細菌性肺炎診斷可由痰、肺組織、胸腔積液血等標本的細菌培養證實。

診斷

流感病毒肺炎診斷依賴於流感流行期間發病和典型的臨床表現,痰液等分泌物以及肺組織中分離到流感病毒,並排除細菌性和其他病原體感染如流腦、軍團病、支原體肺炎等;確診有賴於病原學檢查。

治療

1.流感病毒肺炎的治療主要是維持患者的臟器功能,尤其是肺部的氧合功能,及時提供呼吸和血流動力學支持。
2.抗病毒藥僅用於甲型流感病毒的早期預防及治療,因此類藥物僅阻止流感病毒進入細胞,對已入胞的病毒則無效,故需早期套用才能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3.合併有細菌性感染時宜及早使用敏感的抗菌藥物。病情嚴重者,或合併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宜早期選用廣譜抗生素,以挽救患者生命。
4.對高溫、中毒症狀較重者需給予營養支持,維持內環境穩定,物理降溫,其他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多飲水、防治繼發細菌感染及止咳化痰等對症治療。
5.適當的中醫中藥治療,有利於抗病毒,增強患者免疫力及降溫。

預防

患者應隔離,防治交叉感染。套用減毒活疫苗及滅活疫苗有一定預防作用。因每次流感流行的毒株常有變異,疫苗毒株最好儘可能與流行期的毒株接近。對於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或年老體弱者,流感季節應儘量減少外出,避免人群擁擠的環境,並注射流感及肺炎疫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