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魚鍋貼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出處:明太祖朱元璋
- 俗稱:小魚鍋貼
歷史,做法,口味,
歷史
據傳,幼年時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災荒年月逃難來到淮水邊,在與逮魚的、放牛的、砍草的、討飯的窮孩子聚到一起時,就將各人所獲的東西湊在一起,在鍋里煮(沒有漁具,用手逮來的)小魚,鍋邊貼(討來的雜麵或湖中捋來經搗碎的蒿苗王子米麵)餅,用這種快而省事的辦法做飯填肚子。雖然做法簡單原始,但吃起來卻也脆香鮮嫩,後逐漸成為湖上漁民、沿湖農民的家常飯菜,稱之為小魚鍋塌。朱元璋做皇帝後,吃膩了宮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漁婦請進宮裡,專為他做這種小魚鍋塌。從此以後,這種吃法官里稱“三鮮(湖水甘甜、湖魚鮮嫩、湖草種子清香)小魚餅”,民間則叫“皇帝餅”或“朱家飯”。朱元璋逝世後,宮內逐漸失傳,而民間則一直沿傳下來。
做法
正宗的湖上漁家“小魚鍋塌”,魚是“小魚”,通常體長一二寸,鍋是鐵鍋,急火燒之容易快熟,面和得較稀,貼在鍋邊總要往下墜,就“塌”下來了,熟後上簿下厚,故叫“鍋塌”。
傳統的做法是:用剛捕到的小魚,洗淨後去鱗剖腹,取出腸膽等內臟,隨即用清澈的湖水燒煮。同時和上一些麵糊,在鍋的中部四周貼上一層簿餅,餅底平水,或入水半寸,火燒水沸、湯汁四濺,故熟後餅底邊有一溜子沾有魚湯。乍一揭去鍋蓋,麵餅沾著魚鮮,魚兒帶著餅香,鮮香美味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