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肝移植的實驗和臨床研究》,是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竇科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體肝移植的實驗和臨床研究
- 完成人:竇科峰等
- 獲獎情況: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項目編號:J-233-2-16
《活體肝移植的實驗和臨床研究》,是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竇科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活體肝移植的實驗和臨床研究》,是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竇科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主要完成人:竇科峰、管文賢、李開宗、高志清、付由池、趙青川、宋振順、陳 勇、李海民、侯小娟1獲獎情況200...
活體親屬供肝肝移植術;親體肝移植 分類 小兒外科/肝臟的手術/肝移植術 ICD編碼 50.59 手術介紹 肝移植術最初由Tack Cannon於1956年提出。1960年Moore等完成了動物肝移植的實驗研究。1963年Starzl為一先天性膽道閉鎖的病兒完成了世界...
活體肝移植就是從健康捐肝人體上切取部分肝臟作為供肝移植給患者的手術方式,如果捐肝的人和接受肝臟的人之間有血緣關係,又叫親體肝移植。活體肝移植是解決世界性供肝短缺的重要手段。早期進行活體肝移植主要是緩解供體短缺的局面,尤其...
302醫院具備掌握該技術的必備人員即在匹茲堡大學器官移植中心從事該技術基礎和臨床套用博士後工作的楊永平同志回院工作,具有通過GMP認證的生產車間和必需設備,並且完成了肝細胞移植所有臨床前實驗工作。該技術通過總後衛生部組織的專家評審,現...
取得的成功經驗組織撰寫而成。全書共12章,內容包括肝移植的基本理論、發展過程、適應證選擇、組織管理、手術操作、術後管理及相關實驗研究,系 統、全面、準確而詳盡地介紹活體肝移植的有關知識,充分反映該技術產生 以來業已取得的成功...
1963年3月1日,美國丹佛市的Starzl醫生施行了首例人同種異體原位肝移植。1963-1966年全球共18例肝移植,缺血損傷、免疫排斥,最長存活34天。1967年美國丹佛市的Starzl醫生等經過了4年來實驗研究和臨床經驗的總結,再次為1位一歲半的肝癌...
衛生部活體肝臟移植重點實驗室是在江蘇省肝臟移植中心、南京醫科大學肝癌研究中心和移植免疫研究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內首家以活體部分肝移植為特色的肝臟移植及肝臟外科研究所,下設臨床肝髒移植中心,擁有兩個病區,80張床位;設有移植...
而在肝移植中採用同時開放門靜脈及肝動脈的方法,能夠降低NAS的發生率。但有人提出異議,發現與傳統的重建方式相比,該重建方法並不具有任何優勢,尤其是在NAS發生率方面。臨床研究難以排除混雜因素,已有一些動物實驗研究發現肝動脈延遲開放...
《肝移植後缺血性膽道病變超聲造影早期診斷的實驗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任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 缺血性膽道病變(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ITBL)已成為阻礙肝移植長期療效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缺乏...
從事肝臟外科,肝臟移植外科,胰腎聯合移植的臨床工作18餘年。2002年至2005年美國賓州大學(Upenn)高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進修活體肝臟移植和小兒肝臟移植,進行肝臟移植後肝臟再生的實驗研究。研究方向 活體肝臟移植,小兒肝臟移植,胰腎聯...
作為大器官移植的代表,肝臟移植已成為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整體醫療水平的重要標誌。中國的肝臟移植起自於20世紀70年代。70年代初期武漢同濟醫院率先開展了國內狗的肝移植動物實驗,第一例臨床肝移植於1977年由上海瑞金醫院完成,但由於當時各...
肝硬化病人的術後移植物再生比非肝硬化病人要快,可能於較多門脈血流,較高的門脈壓力以及慢性肝功能不全病人的促增殖的基因環境有關。實驗證明,大鼠進行門體分流後,其肝臟增生受損害。熱缺血和冷缺血一樣對損害部分肝臟移植物的再生...
全書主要內容分為我國肝臟外科研究展望,肝臟外科理論與技術,原發性肝癌的診斷與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診斷與治療,肝移植實驗與臨床研究五大篇。內容簡介 本書為吳孟超院士及其科研團隊半個世紀以來,在我國肝臟外科領域取得的具有開創性意義...
本項目基於大鼠模型,圍繞腸道微生態對肝移植後免疫抑制治療的相互影響及其機制這一科學問題,套用DGGE指紋譜、液相質譜(LC-MS)、蛋白免疫印跡、凝膠電泳遷移率和定量PCR技術等實驗技術手段,確定基礎免疫抑制劑對於腸道微生態的影響並揭示...
鄭樹森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包含腫瘤生物學特性的肝癌肝移植受體選擇標準——“杭州標準”,創建了成人活體肝移植技術體系和低劑量B肝免疫球蛋白 (HBIG) 聯合核苷類似物預防肝移植術後B肝復發方案。科研成果獎勵 據2023年2月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基礎科研方面,夏強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移植免疫、急性肝損傷和肝臟腫瘤等諸多肝臟外科相關研究領域均有所建樹。 在臨床科研方面,夏強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確定了兒童活體肝移植供肝大小匹配的安全標準;結合多模式肝動脈吻合技術,使肝...
20世紀70年代初期,武漢同濟醫學院裘法祖、夏穗生教授等率先在國內開展肝移植的動物實驗。1977年,上海瑞金醫院林言箴教授等開展了國內首例肝臟移植。然而,肝臟移植作為終末期肝病的一種臨床治療手段,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沈中陽教授為首...
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包括臨床和基礎兩部分,臨床方面已建立肝移植、腎移植、骨髓移植、心肺移植等專用臨床基地,擁有24張層流淨 化病床和近100張移植專用病床。 實驗室包括移植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移植免疫 研究室, 藥物濃度...
據2023年6月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網站數據,王學浩已主持開展各種術式的肝移植660餘例,其中活體肝移植112例。學術論著 據2023年6月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網站數據,王學浩已發表論文400餘篇,SCI論文收錄40餘篇,...
主持省科委青年基金課題“肝移植排斥反應細胞免疫機制的研究”。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的論文6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6本。多次參加國際及全國性學術會議並大會交流。“活體肝移植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項目獲2002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華醫學...
依託脾窩實現“一體兩肝”,提高了供—受者的安全性,並實現系列臨床套用,為終末期肝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方法;攻克了活體肝移植供肝獲取和移植肝血管、膽管重建等關鍵技術難題,完成國內首例成功的活體肝移植;提出了多器官聯合移植“優先...
1979 年起,開始進行門靜脈高壓症外科治療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為數百例門脈高壓症病人完成了各種分流術和斷流術。在從醫生涯中,他培養了8 名碩士、9 名博士研究生。擅長領域 張同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肝臟移植和門脈高壓症的外科治療...
為我國活體肝移植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的做出貢獻,推動了我國活體肝移植的深入而廣泛的發展。他所領導的肝移植中心是衛生部活體肝臟移植重點實驗室,已成為中國大陸活體肝移植的研究和培訓基地。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六項,國家十一五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