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覺寺

洪覺寺

順治二年(1645),來武岡,行腳各地,後擇地雙峰山,“蓐草而基,乞缽面席”,以募化所得擬建寺。康熙二年(1663),得武岡知州吳從謙相助,於翌年締構洪覺寺。康熙七年(1668),武岡知州吳從謙為洪覺寺規範基地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洪覺寺
  • 始建於:1668
  • 建造者:渠山
  • 類型:佛教寺廟
介紹,歷史紀實,廢墟,雙鳳山,卓越貢獻,關係,建築特點,碑文記載,神廟,蔣天鈞,中國寺廟,

介紹

使禪和清修,免鄉民騷擾。吳從謙曾撰《雙峰山禪院記》,以頌渠山威德。 相傳,吳從謙後來棄官出塵,出家雙峰山洪覺寺。洪覺寺位於博山孝婦河西岸,西依蔣家祠堂,東挨蔣家後花園,是清道光年間,在京城做官的蔣天珍(大理寺評事),蔣天鈞(兵部職方司主事)兩兄弟和錢家共同修建,寺供奉十八羅漢,如來佛祖,彌羅佛等彩塑,後蔣家花園被建為淄博市直機關幼稚園,淄博電視台,博山公園.文革期間寺廟遭到破壞,破除各種牛鬼蛇神,紅衛兵打毀十八羅漢的塑像,不想羅漢座下競有金元寶,人們竟相打毀塑像拿走金元寶,寺內一片狼籍,後在此基礎上建博山影劇院,和博山老幹部活動中心.

歷史紀實

廢墟

從古城武岡出發,淋著細雨往東十來里,就到了早些年聞名遐邇的雙峰山洪覺寺了。如今門庭冷落的洪覺寺,千瘡百孔,遠不是從前綠樹成蔭、古木參天的景象。殿右長流不息的清泉幾近枯竭,殿左的六座僧墓石塔,除“磲山塔”在微風細雨中孑然挺立,其餘五座已是七零八落,幾成廢墟。 洪覺寺坐落在雙峰山的兩座山峰之間,兩座山峰宛如一對昂首的鳳凰。古人許是對吉祥的鳳凰有著美好的渴望,於是也把雙峰山叫做雙鳳山,結果引得天下墨客騷人紛至沓來,也成了落髮修行者的景仰之地。
洪覺寺洪覺寺

雙鳳山

既能呼為雙鳳山,既能引得天下墨騷人紛至沓來,並成為落髮修行者的景仰之地,雙峰山則必然有其誘人之處,有其迷人之勝。要么就是它以誘人之風景取勝於人,要么就是它風水獨特、土地肥沃,宜人宜物。單說風景,歷 史上就有雙峰八景之說。如石門映月、白衣宴岩、義經仙橋、雲巒石洞等。要說風水獨特、土地肥沃,從洪覺寺前的那片廣袤的水田就可見一斑——水田中夾一水塘,無論天干地旱,依然常年積水,從無乾涸。村里一個叫毛漢帆的老教師,為了用事實證實其風水獨特,特意講了一段半個世紀前發生在這裡的歷史。這段歷史與幾個年過90的殘疾老人有關。這幾個老人當初因患麻風病被政府統一安排到這裡治療,治療痊癒後,其他人都先後離村回家,而他們卻捨不得離開,最終成了這裡獨特風水的見證人.

卓越貢獻

最初留戀上這裡的,我想應該還是從雲南雞足山遠道而來的磲山和尚。1663年(康熙二年)那一年,磲山因明桂王覆滅,雲遊江南來到此地,被這裡誘人的風景和獨特的風水迷住了,於是他“拂石而基,刈草而宅,乞缽而 席”。磲山的所為,勘稱對洪覺寺是有卓越貢獻的。作為拓荒 者的艱難困苦,誰人都可想而知。如今,磲山早已圓寂,在空曠的會客廳已沒有他忙碌操勞的身影,但他可以遙望他曾經忙碌操勞過的古寺的每一個角落,他就躺在古寺不遠的地方,一座僧人們為他建造的塔底。這個古塔和他的人一樣受到人們的尊崇,所以別的塔倒了,他卻沒倒;別的塔毀了,他卻依然站立著.
洪覺寺洪覺寺

關係

磲山何許人呢?磲山與明桂王有何干係呢?他雲遊江南又與明桂王的覆滅有何干係呢?每個來到磲山塔前的人大抵都有想探個究竟的念頭。我也有。但是磲山塔無言,洪覺寺也冷冷清清。我只好想磲山最初應該是有個不小的官銜的,也應該是明桂王身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既然主子都倒下了,他是沒有理由不倒下的,但他又捨不得這個世界,只能削髮為僧,逃避紛爭的紅塵。於是他就來到了洪覺寺,洪覺寺的遠近才有了晨鐘暮鼓。之後,古剎的鐘聲飄飄渺渺傳進了知州吳從謙的耳朵,吳知州為他所感動,動手擴修擴建了誦經堂、藏經閣、大雄寶殿,齋房客房也左右毗連,致使寺院到了歷史上最鼎盛時期,終日香火如同誦經之聲,裊繞不絕.
洪覺寺
從洪覺寺殘留的遺蹟看,磲山的來到真的是給古寺帶來了一片生機的。當年的 會客廳內常常是賓朋滿座,吟詩作對者大有人在。為僧者也有不圖清靜好虛名的,也或者是出於善意的玩笑,常常把自己比作宋代高僧佛印,卻笑那些慕名前往的墨客騷人們,沒有一個像當年的蘇東坡一樣能與佛印高僧相善能詩。笑了不出奇,還要在會客廳里留下筆墨,稱“座上有僧皆佛印,堂前無客不東坡”。那么多文人墨客想必沒有誰能對僧人們的調侃作出有力的反擊,想必也很大度,不作計較,居然一笑置之了。等到若干年後,一個叫舒作楫的詩人有點不服,才提筆賦詩一首:“結伴尋仙界,攜筇過石門;沿溪山徑曲,側地樹蔭繁;逸老歌猶在,殘碑似拱門;孤忠棲隱處,往事復誰論。”一半用以抒發自己對洪覺寺的感受,一半是對當年僧人們調侃他的同行的回應。不過這個時候,磲山已經走了。這個叫舒作楫的詩人看到的,已經是沉默了的磲山.
洪覺寺洪覺寺

建築特點

碑文記載

80年代的洪覺寺
2005年博山蔣家祠在拆除舊房屋時,發現一個隱藏在牆內的石碑,碑文記載了清朝嘉慶年間,博山有關民間祭、廟禮儀的內容,碑文敘述詳細,耐人尋味,也有一定的文物價值。這塊 石碑長1.5米,寬0.5米左右,將石碑上面的石灰擦去後,碑文便清晰地顯現出來(如圖)。碑文用楷體書寫,字跡清楚,沒有損壞的跡象。碑文內容分為兩部分:祭廟和祭墓。據博山區文物管理所的賈所長講,這個墓碑是在蔣家祠發現的,碑上記載了很多祭廟、祭墓等的規範,記錄了當時博山的一些民間習俗,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洪覺寺洪覺寺

神廟

從博山房管局了解到,蔣家祠拆除後還要重建,這個石碑也將保存下來,以供後人觀賞。爐神廟處在洪覺寺後後來爐神廟年久失修,加上博山富戶蔣、錢二家在附近建起一座規模很大的洪覺寺,愈顯爐神廟之破敗

蔣天鈞

道光四年,在京城做官的博山人蔣天鈞、蔣天珍兄弟獻出女媧宮後的一塊宅基地,作為拓展用地,重修爐神廟蔣天鈞,山東博山人,字仲甫,號鴻亭,兵部職方司主事加二級,誥授奉政大夫,性耿介不輕許誥然有濟於公事可以扶持患難者雖千金弗吝,祖塋側煤井土井之患累不已務為營謀寢息乃安,洪教寺前革倡修廢於半途,公自京旋里終為浮屠合尖以成前人之善果,宦遊京師數年退食之瑕日興名流評書盡古玩門下客貧寒難於進取者終年假館授餐始終如一日結詢人於日下托瓢墼於戎曹此其大摜也,配李氏誥贈宜人系鄒平縣諱公女,繼張氏誥封宜人系青城縣沈家橋諱公女,副室趙氏子一育岐趙出。
洪覺寺
蔣天珍,山東博山人,字錫廷,號硯友,邑增生,任大理寺評事加四級,誥授奉政大夫,早年宦京師供職有聲交遊多名下士凡有利濟於從不惜千金既賦歸田書曹倉延名流主講芹香祿家塾生色而孫領鄉焉尤食其報也至修書院督善工施地捐金解衣推食不可闡述,故都人士至今德之,配袁氏誥封宜人系長山縣原任禮部司務候補主事諱承約公之女,子四長桄岐,次子封岐,又次檀岐,又次方岐.

中國寺廟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
洪覺寺
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寺”是佛教傳到中國後,中國人為尊重佛教,對佛教建築的新稱呼。如白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廟。還有石窟,那是開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築的一種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這種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開 門,三面開鑿小龕,供僧人在龕內坐地修行;一種為支提窟,山洞面積較大,洞中靠後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會拜佛。在蒙古語中稱“寺”為“召”。如大召、五當召等。另外,有稱之為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等.
洪覺寺洪覺寺
在道教中,寺廟的稱謂也很多:道教創立之初,其宗教組織和活動場所皆以“治”稱之。又稱為“廬”、“靖”、也稱為靜寶。在南北朝時,道教的活動場所稱呼為仙館。北周武帝時,道教活動場所的稱呼叫“觀”,取觀星望氣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認老子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稱為“宮”,所以道教建築也稱為“宮”了。其它還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儒家則稱之為“”、“”、“”,如孔廟、文廟,雍和宮,天壇等。
伊斯蘭教稱之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稱之為“教堂”。
在原始或民間中,稱之為“廟”、“”,如舊時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地方。叫太廟、中嶽廟、西嶽廟、南嶽廟北嶽廟岱廟等。如祖廟、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有武侯祠、韓文公祠等.
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占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築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