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水災,解放前,解放後,經濟損失,災害成因,坡水、洪水成澇,水文氣象,土壤與地質,水利工程不達標,災後處理,飲用水衛生管理,食品衛生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傳染病控制,媒介生物控制,健康教育,治理措施,水利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工程管理,科技套用,精準預報,衛星遙感監測,
史上水災
解放前
我國是洪水災害頻繁的國家。據史書記載,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155年間,大水災就發生了1029次,幾乎每兩年就有一次。
相傳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中國中原大地上發生過一次特別大的洪水。洪水淹沒了土地,沖毀了莊稼,房屋倒塌,人死牲亡,到處是白茫茫的水波,活著的人紛紛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難。這時有位治水的英雄叫大禹,傳說他
三過家門而不入。他象徵了中國人民戰勝水害的頑強鬥爭精神。
作為中華民族
母親河的黃河,比之
長江,在
水害的程度上
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在歷史上曾決口泛濫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3年有一次決口,每100年有一次大改道。公元1117年(
宋徽宗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淹死100多萬人。公元1642年(明崇禎15年),黃河泛濫,開封城內37萬人,被淹死34萬人。1933年黃河決口62處。1938年,
蔣介石在河南
花園口扒開
黃河大堤,使1250萬人受害。
在洪災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據考證,歷史上洪水曾五進
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
本世紀最大洪水有三次。一次是建國前,兩次為建國後。1931年,中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五省,山東、河北和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占8省耕地面積的1B4強。據統計,半數房屋被沖,近半數的人流離失所,不少人舉家逃難。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解放後
解放後全國性的大水災主要有兩次,1954年大水災和1998年大水災。1954年那次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濟費為3.2億元。
其他重大水災有:1958年黃河鄭州花園口出現特大洪水,鄭州黃河鐵橋被沖毀。
海河流域1963年遭歷史上罕見的洪水,受災面積達6145萬畝,減產糧食60多億斤。長江最長的支流
漢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
安康老城被淹,損失慘重。
1998年,一場世紀末的大洪災幾乎席捲了大半箇中國,長江,
嫩江,
松花江等大江大河
洪波洶湧,水位陡漲。800萬軍民與洪水進行著殊死搏鬥,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據統計,全國共有29個省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6億元。
成災6000萬畝,因災害造成糧食減產上百億公斤。
經濟損失
2017年,武漢受中游型大洪水和漢江發生罕見秋汛的影響,長江流域洪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到939億元,但因為防洪調度科學有效、搶險救災工作得力,避免了更大的洪澇災害和經濟損失,且死亡和失蹤人口為2000年以來最少。
初步統計顯示,2017年的洪澇災害造成長江流域直接經濟損失達939億元,在2000年以來歷年洪災損失數據系列中排第三位,災情總體較重。
災害成因
坡水、洪水成澇
梧桐河中下流域地處
小興安嶺東緣,松花江、梧桐河下游。西北部低山丘陵區
水文氣象
梧桐河流域中下游位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受
西伯利亞冷氣團控制,漫長乾燥、嚴寒少降水;夏季常受太平洋北上暖濕氣流影響,炎熱多降水;春季多風乾燥;秋季降溫快,溫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0毫米左右,降水
年際變化和年內分配不均,年內降水多集中在7~9月。年降水量雖然不多,但時空分配變差大,7、8、9三個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此期間常有短歷時高強度暴雨或受北上
颱風影響而形成的長曆時連續降水過程,造成洪澇災害。由於秋冬季氣溫低,蒸發量小,秋季滯流耕地中的雨水及受凍結溫度梯度作用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凍結成為固態,與冬季降雪一起,春暖融化滯存於耕地表層形成春澇。故當地有“一年秋雨,兩年成災”之說;
土壤與地質
流域中低平原地表為厚1.5米左右的亞粘土沉積層,該土層質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滲弱,
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含蓄水量多,易造成澇漬災害。向下為深厚的砂礫石沉積層,地下水位距地表僅1.5米左右,補充地表土層水量並阻滯地表水下滲。雨季江河水位上漲高於地面,在下層砂礫石連通管作用下,使耕地地下水層上升至地表,低洼地的地下水甚至出逸形成地表水;
水利工程不達標
梧桐河流域中下游1976年以後修建了一部分防洪除澇工程,但由於防洪及排水標準低,工程年久失修,嚴重老化,河水泛濫,內水受河水頂托,不能及時排除內水,致使農作物經常遭受洪澇災害,造成大面積減產。流域內堤防工程標準偏低,不足十年一遇,堤高1.0~3.0米,頂寬僅1.0~3.0米,邊坡1:2~1:2.5,堤身瘦小,斷面不能滿足防洪要求,且堤頂堤身受風雨侵蝕,損壞較嚴重,很多堤段前後存在坑塘等險工,甚至個別堤防堤段不封閉,河水倒灌形成洪澇災害。溝道設計標準低,不足三年一遇,斷面小,排水不暢,溝道局部段有沖刷或淤積;工程不配套,建築物超期使用,工程管理維修不善,破損嚴重,數量不足,現有的建築物防洪及過流能力不足,致使排水不暢。另外水利工程基礎薄弱,待建工程較多,特別是
田間工程,受到經濟條件和投資力度限制,很多項目還沒建,不能充分發揮骨幹工程應有的作用;
災後處理
飲用水衛生管理
1、水源的選擇與保護
應在洪水上游或內澇地區污染較少的水域選擇飲用水水源取水點,並劃出一定範圍,嚴禁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污水與垃圾。有條件的地區宜在取水點設碼頭,以便離岸邊一定距離處取水。
2、退水後水源的選擇
無自來水的地區,儘可能利用井水為飲用水水源。水井應有井台、井欄、井蓋,井的周圍30m內禁止設有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設施。取水應有專用的取水桶。有條件的地區可延伸現有的自來水供水管線。3、對飲用水進行淨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滅菌方法。在有條件時可採用過濾方法。但在洪澇災害期間,最主要的飲用水消毒方法是採用消毒劑消毒。 4、加強供水設施消毒; 被洪水淹沒過的水源或供水設施重新啟用前必須清理消毒,檢查細菌學指標合格後方能啟用。經水淹的井必須進行清淤、沖洗與消毒。先將水井掏乾,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掏盡污水,待水井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後,抽出井水,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噸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較重加漂白粉8克/噸)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食品衛生管理
1、水災地區需要重點預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變糧食引起的
黴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變的大米引起。
(2)
細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動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沒有很好冷藏(如肉、蛋類食品)和存放時間長的熟食(如米飯、蔬菜)引起。
(3)
化學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誤食有毒物質引起。由於災區環境的變化和臨時居住地的條件所限,農藥、亞硝酸鹽及其他工業用化學物質易被誤食。
(4)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誤食豬甲狀腺、腎上腺和含毒的魚類會引起有毒動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豆漿、扁豆或發芽土豆、毒磨菇會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發生食物中毒的現場處理
(1)病人的救治與報告:病人的急救治療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腸以及對症治療和特殊解毒藥物治療:食物中毒報告的內容包括發生地點、時間、人數、典型症狀和體徵、治療情況、中毒食物和採取的措施。同時應注意採集病人標本以備送檢。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現場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調查確認不是中毒食物以後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場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環境的消毒處理工作:對中毒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並對中毒場所採取相應的消毒處理。對細菌性食物中毒,固體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處理;液體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可用20%
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圍環境可採用過氧乙酸進行噴灑消毒。化學性或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應將引起中毒的有
毒物進行深埋處理。
3、加強災區食品衛生監督管理
特別是水淹過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應做好食品設備、容器、環境的清潔消毒,經當地
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開業,並加強對其食品和原料的監督,防止
食品污染和使用發霉變質原料。4、開展對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教育;主要宣傳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過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被水淹過的已腐爛的蔬菜、水果;來源不明的、非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和無明確食品標誌的食品;嚴重發霉(發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敗變質的食物和不能辨認是否有毒的蘑菇等。
環境衛生管理
1、對災民住所的衛生要求
首先要選擇安全和地勢較高的地點,搭建帳篷、窩棚、簡易住房等臨時住所,做到先安置、後完善。其次注意居住環境衛生,不隨地大小便和亂倒垃圾污水,不要在
棚子內飼養畜禽。
2、廁所衛生和糞便處理措施
(1)在災民聚集點選擇合適地點、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應急臨時廁所,要求做到糞池 不滲漏(或用陶缸、塑膠桶等作為糞池)。(2)儘量利用現有的儲糞設施儲存糞便,如無儲糞設施,可將糞便與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膠膜覆蓋,四周挖排水溝以防雨水浸泡、沖刷。在應急情況下,於適宜的稍高地點挖一圓形土坑,用防水塑膠膜作為土地的襯裡,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壓住,糞便倒入池內儲存,加蓋密封,發酵處理。也可採用較大容量的塑膠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糞便,裝滿後加蓋,送至指定地點暫存,待水災過後運出處理。有條件時用機動糞車及時運走。 (3)集中治療的傳染病病人糞便必須用專用容器收集,然後消毒處理。散居病人的糞便處理:糞便與漂白粉的比為5:1,充分攪合後,集中掩埋;糞便內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攪拌後再集中掩埋。禁止將病人糞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傳播。
3、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方法
(1)根據災民聚集點的實際情況,合理布設垃圾收集站點,可用磚砌垃圾池、金屬垃圾桶(箱)或塑膠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專人負責清掃、運輸,做到日產日清。(2)及時將垃圾運出,選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堆肥處理,用塑膠薄膜覆蓋。四周挖排水溝,同時用藥物消毒殺蟲,控制蒼蠅滋生。(3)對一些傳染性垃圾可採用焚燒法處理。
4、人畜屍體的處理
對正常死亡者屍體應儘快運出進行火化處理。對甲乙類傳染病死亡者,應做好衛生消毒,以最快速度運出火化。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動物屍體套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處理後進行深埋。
5、洪水退後的環境清理工作
水退過後,開展民眾性的
愛國衛生運動,在廣泛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水淹地區的村莊和住戶必須進行徹底的室內外環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裡,環境清理就搞到哪裡,消、殺、滅工作就跟到哪裡。(1)組織清理室外環境:整修道路,排除積水,填平坑窪,清除垃圾雜物,剷除雜草,蔬通溝渠,掏除水井內污泥,修復廁所和其他衛生基礎設施,掩埋禽畜屍體,進行環境消毒,消除疫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使災區的環境衛生面貌在短期內恢復到災前水平。(2)凡是水淹地區的住戶,水退後首先由專人對原住房的質量進行安全性檢查,確認其牢固性,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家具清理室內物品,整修家庭廁所,修繕禽畜棚圈,全面清掃室內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時將房間地牆壁和地面進行消毒。對室內和臨時居住點帶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進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曬。待室內通風乾燥、空氣清新後方可搬入居住。
6、消毒
由於洪水導致多種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腸道致病微生物為主,因此要特別重視食物、飲用水、居住環境的消毒。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劑的選擇方面,要求簡便易行,價格便宜,供應充足。首先應有專人負責保護水源和飲用水消毒;同時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毒。對受淹的房屋公共場所要分類作好衛生消毒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做好消毒劑的集中供應、配製和公發工作,做好消毒常識宣傳,組織民眾實施消毒措施並具體指導其正確使用。
傳染病控制
1、強化災區預防性的干預措施;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動物屍體,進行糞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環境。積極保護水源,開展打井或飲用水消毒,使災民清潔飲用水。2、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在某些傳染病疫區應有重點地控制傳染源,開展
自然疫源地的滅鼠活動,在災民密集的居住地清除蚊蠅滋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滅病媒害蟲。強化食品衛生管理,防止“病從口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3、加強疫情監測,建立疫情報告網路; 在洪澇災害這一非常時期,要特別重視疫情報告及疫情監測,保持疫情監測系統的敏感性,這是做好救災防病工作的前提。發生傳染病疫情,要按“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積極處理疫情。在重點災區或傳染病多發地區設立疫情監測點、嚴密監視疫情動態。災區一旦發生
重大傳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發,要按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法規與規章的要求,及時反饋信息,及時通報和報警。發生疾病特別是不明原因疾病暴發,責任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疾控機構報告疫情(2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以便採取預防決策。同時,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疫情監測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傳播。4、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發揮計畫免疫效力; 水災打亂了正常的工作程式,災民移動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難以控制。有必要對某些疾病進行疫苗的應急接種和服藥預防,有針對性地開展強化免疫和預防服藥等,以控制災區的傳染病暴發流行。5、加強特殊人群的健康保護,維護災民身體健康;兒童、老、弱、病、殘及孕婦等特殊人群的身體抵抗力差,由於災害期間過度疲勞和緊張,環境惡劣、營養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曬雨淋和蟲咬,日夜不能安息,處於機體內外病因交加之中極易患病。因此對這類特殊人群應採取加強預防性保健,控制疾病的流行。6、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臨時住地的衛生條件,是減少疾病發生的重要環節。同樣還要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教育,養成災民良好衛生習慣,提倡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
媒介生物控制
1、防蚊的主要措施
(1)環境治理;(2)防蚊驅蚊:有條件的災區,在住處裝上紗門、紗窗,或使用經藥物浸泡過的蚊帳;睡覺前點燃蚊香(或電熱蚊香);亦可用市售驅蚊劑塗在身體暴露部位。(3)室內(帳篷內)、外藥物噴灑:如敵敵畏、奮鬥鈉、三氯殺蟲酯等。
2、防蠅措施
(1)清理環境,減少滋生場所。(2)室內(帳篷內)、外藥物噴灑,也可使用粘蠅紙、誘蠅籠或蒼蠅拍人工捕蠅。
3、滅鼠措施
洪水期間的臨時聚居地屬於特殊環境,開展滅鼠時應注意:(1)多用器械滅鼠,如鼠籠鼠夾等,但不能使用電子貓,更不能拉電網捕鼠。此時鼠洞較淺,取水方便,還可用水或泥漿灌洞。(2)慎用毒餌:當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嚴重威脅時,則應在嚴密組織、充分宣傳的基礎上,開展毒餌滅鼠。(3)確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製毒餌,毒餌必須有警告色。投餌工作由受過培訓的滅鼠員承擔,投餌點應有醒目標記,投餌後及時搜尋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餌結束應收集剩餌,焚燒或在適當地點深埋。衛生部門要做好中毒急救的準備。為避免鼠死後,離開鼠體的蟲類叮咬,最好在滅鼠同時,在居住區噴灑殺蟲劑。
健康教育
洪水災區健康教育是促進救災防病措施落實的重要保證。健康教育必須與受災這種非常時期、非常環境和非常對象相適應。教育的內容不僅要和教育對象的心理、文化、素質等相適應,而且應根據災情、氣象、疾病、衛生服務等因素的變化和災民對健康教育需求層次的變化進行精心組織。
治理措施
水利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澇的根本措施。對於丘陵漫崗區要通過大量的修建水庫、谷坊、塘壩、截流溝等水利工程,並結合田間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術措施,攔蓄
地表徑流,達到涵養水源、控制
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發,在保護了坡耕地的同時也保護了下游的農田,同時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變水害為水利。將來將要建設的關門咀子水庫就是一座以
發電、防洪為主,兼顧除澇、灌溉、水產的大型水庫,它的建成將使下游的梧桐河堤防標準提高到20~50年一遇,再通過擴建加固鶴立河、石頭河堤防,將使中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得到有效的控制。田間工程措施主要在
坡耕地里興修水平梯田、
坡式梯田、地埂等,以及調整壟向,等高作業,從而減緩坡度,截斷地表徑流,控制
水土流失。
桐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區的防洪治澇骨幹工程布局基本定型,以防洪及排除地表水為主。堤防工程、排水工程及道路系統大格局已經形成,布局合理,溝道、道路線路順暢。按設計標準完善加固梧桐河、鶴立河、石頭河沿河兩岸堤防及穿堤建築物,防禦河流洪水,實施後堤防將達到150多公里。澇區工程建設以工程續建配套為主,按設計標準擴建新建澇區內的排水溝道系統,修復和新建橋、涵、閘、站等建築物,完善田間配套工程,及時排除內澇,同時整治容泄條件,保證澇區內外排水順暢。
水土保持措施
種植水土保持林,控制
水土流失,發展當地農業生產。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減少或防止空氣或水質污染,美化、保護和改善流域的
生態環境,從而改變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保證和促進農業高產穩產。據有關資料,林帶可削減地表徑流80%,減少沖刷量90%,增加
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營造和更新農田
防護林,結合溝、路、渠布置新林帶,同時對殘破林帶更新改造,使農田防護
林林網化。
例如在梁頂、梁坡、梯田埂、溝頭、溝坡、溝底、灘邊、溝道兩側、環庫四周、道路兩側以及有必要進行防風固沙的地方等等,根據不同的地形部位、侵蝕情況、防護目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正確選擇水土保持林林種,並與經濟林結合起來,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
徑流沖刷和土壤侵蝕,防止洪澇、風沙、乾旱等自然災害,促進農業高產穩產。種植水土保持草是一項見效迅速、成效顯著的
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地面植被覆蓋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可以提供飼料、肥料、燃料,綜合利用。比較適合的草種有苜蓿、草木犀、毛葉苕子、野豌豆等,這些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
抗逆性強等特性,比較適合北方地區種植,並且可以與大田作物進行輪作。按規定坡度在25度以上(含25度)的耕地必須
退耕還林還草,個別地區甚至要封禁治理。
水利工程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無論是墾區還是
鶴崗均已成體系,初步改變了重建輕管現象。但在管理體制、資金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管理設施不配套。
二是管理人員、生產人員均未按規範要求進行配備,多數由地方或農場水務局的工作人員兼管,並且人員偏少,難以保證管理質量,應根據規範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相關人員及設施重新進行配備,完善澇區工程管理。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專業管理與民眾管理相結合,實行工程管理委員會、管理總站、管理站三級管理。因本流域由農墾和地方兩部門管理,為協調好工程管理事宜,應成立工程管理委員會。工程管理委員會由管理站和各受益單位的有關領導組成,對管理站起領導和監督作用,可定期開會檢查工作。工程管理總站、管理站為專職管理機構,在管理委員會和上級管理機構的領導下,具體完成各項工程管理任務。工程管理段為亦工亦農的管理組織,分管具體的工程項目。同時配齊各管理單位必須的管理站房及辦公、交通、通訊等設施,保證工程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科技套用
精準預報
2017年防汛期間,長江水利委員會密切關注水雨情變化,加密預報頻次,精準預報長江1號洪水和漢江秋汛的發生時間、洪水量級和各控制站最高水位,提前調度長江上中游30多座水庫群騰空防洪庫容530億立方米迎汛。
面對複雜洪澇災情,長江防總和流域內相關省市嚴密防守、科學應對、統籌兼顧、充分發揮水庫群防洪減災效益。
長江防總通過聯合調度長江上中游28座水庫群,合計攔洪144億立方米,限制減輕了洞庭湖區及長江幹流蓮花塘站水位不超分洪水位,避免了城陵磯地區分洪。
漢江秋汛期間,兼顧防洪與調水之需,成功應對丹江口水庫8次漲水過程和漢江中下游超警洪水,避免起用漢江中下游分洪民院垸和杜家台蓄滯洪區,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衛星遙感監測
氣象災害是中國重要自然災害之一,暴雨洪澇災害又是氣象災害中重大的、多發災害,因此,對於暴雨洪澇災害災情空間分布信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洪澇災害往往具有突發性和範圍大的特點,用衛星遙感監測大面積的洪水,視野寬廣,洪水邊界清晰,因此遙感信息產品的引入將使洪澇災害災情監測更及時、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