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派

洪派

洪派是評劇表演藝術家洪影所創立的評劇小生流派。洪派的唱念做打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成熟,女演男,是對女小生的一種突破,主要特點在於唱腔,高亢婉轉,富有感情。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洪派已被公認為評劇的11大派別之一。

簡要介紹,藝術特色,代表劇目,代表人物,

簡要介紹

  洪影吸收京劇河北梆子曲藝曲調,豐富了評劇生角唱腔,創造了生角的“慢板”和"反板"。她的唱腔具有京劇潤腔的細膩、曲藝吐字的清晰等特點,她還突破了呆板的評劇生腔板式束縛,運用多變的節奏、速度、將唱腔壓縮或擴展,在演唱上講究“閃、展、騰、挪”,使唱腔新穎、流暢。譽之為洪影調。她的唱腔不追求表面的華彩,從人物的感情出發,注重唱情,以情帶聲,緊密與表演相結合。她的音域寬廣,音色豐富,高音區明亮,低音區蒼勁有力。
評劇洪派創始人洪影評劇洪派創始人洪影

藝術特色

戲曲表演藝術講究唱、念、做、舞,洪影在這四項基本功方面,不僅全面開花,而且獨具特色。
“唱”居其首。就洪影的唱功而言,可概括為腔美味足,有情有字,能高能低,能寬能窄,能強能弱,能放能收,頓挫鮮明,寓情於聲,聲情並茂。在評劇《劉伶醉酒》中,開頭一句原來只是壓縮成四板的傳統“二六”,而洪影的這句用三板唱了“來了劉伶好酒的”七個字,下面一個“男”字唱了四板充滿豪氣的甩腔,她用一板清角音出字,然後旋律循環上行,經過一個小停頓,閃板再起清角音逐級進下行落在宮音。這個先聲奪人的開句有四妙;其一,清晰地展現了是個“大燒鍋喝黃了三百六,小燒鍋喝黃了六百三”的酒狂;其二,妙在清角音出現在主要位置是小生傳統唱腔中所有的;其三,妙在演唱中放與收、強與弱、字與腔、腔與情的完美結合;其四,妙在最後一段垛板轉“二六”前的“酒簍”二字的高度誇張,似說似唱,唱說難分,可謂“狂”到極限。從這段唱腔中,完全可以感受到洪影是如何對待唱戲中的“唱”字的。
洪影是學京劇出身,有著較紮實的基本功。其可貴之處在於她能把以“寫意為主”的念、做、舞京劇表演程式,和相對以“寫實為主”接近平民的評劇念、做、舞相融化,從而達到有程式而不拘泥於程式,動真情而不失美感,使觀眾永遠陶醉在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中。

代表劇目

早在1952年,洪影演出了由陳效影根據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和川劇《柳蔭記》改編的評劇《柳蔭記》,成為洪派的第一個代表劇目。
其後,她又演出了由河北梆子移植的《牧羊圈》以及《張羽煮海》、《六國拜相》、《陳妙常》、《御河橋》、《周仁獻嫂》、《楊乃武與小白菜》、《全家福》、《西廂記》等,《劉伶醉酒》是繼《柳蔭記》之後最具“洪派”的代表性劇目。
《紅龍泉》是唐山地區評劇團為洪影量身特創的劇目,後來唐山市評劇團對它又進行了再創作,改名《紅龍泉》,由她的弟子張俊玲主演,亮相於首屆評劇藝術節,再度受到好評,成為洪派代表劇目。

代表人物

截止到2010年,洪影門下已有入室弟子63人,其中孫振宇趙立華等多位“梅花獎”得主,成為評劇洪派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  另外還有分別榮獲梅花獎、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各種國家大獎的國家一級精英:張俊玲劉愛華趙燕汪潔、李煥雙、石學廣等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