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鼎研究所簡介
基礎信息
目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內唯一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
河南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貴州省文物局、
四川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館、
山東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等,許多文物單位複製了多種國寶級文物複製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復仿製技術力量。
國禮重器
製作的品種從十幾厘米的小件到幾十米高的大件,從幾公斤到幾噸重的都有。其製作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力求將古代精美的造型和紋飾再次展現給世人,我單位有多名高級雕塑工藝師、鑄造、美術專家,且聘請多位國內著名文物專家和教授參與合作。現已復仿製出敦厚凝重、紋飾細膩的青銅禮器百餘種,有鼎、彝、壺、尊、爵、觚、觥、卣、鬲、扁鐘、熏、瓿、豆、其它飾品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觀賞價值。其中仿製的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
蓮鶴方壺"已被定為國禮,贈送給南韓、日本、坦尚尼亞、加拿大、泰國等國的國家元首。複製的洛陽博物館的頂極珍品"叔牝方彝"、"饕餮紋方鼎"已被故宮、河南博物院和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收藏。
環保鑑定
“鐘鼎青銅器”也是國內唯一獲得環保檢測認證的青銅器。其產品在做舊處理後,還要進行嚴格滅菌消毒。經r射線檢測,其放射物質平均為0.2微倫/小時,是國際歐洲標準(小於32微倫/小時)的一百六十分之一,是青銅器行業環保理念的最早推動者和執行者。
精品定製
我單位不僅在復仿製古代青銅器方面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而且還具有設計、製作大型公司標誌和城市標誌性雕塑的技術能力,2001年5月份為天安門管委會完成了"中華承天尊"的設計、製作。
我單位曾為台灣佛教協會設計、製作的大型青銅器"二龍穿壁三足鼎",高1.5m,重達2.3噸;為台灣八卦山設計、製作了大型銅像;為天津設計、製作了大型警鐘;為菲律賓設計、製作了大型"
王子午鼎";為天長市市政建設設計、製作的青銅奔馬,高3.2m、長4.7m、重達3噸;為太原冶金三局製作了700kg大鐘;為邯鄲冶金礦山管理局製作了大型銅壁掛;為銀行系統製作各種大型司標。研究所的技術人員還參與並主持了台灣八卦山百米高大佛的整體設計和配套工程的全套方案設計。
鐘鼎研究所地標檔案
1992年 公司成立
1995年,成為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唯一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製作單位
1996年,成為河南博物院的定點生產單位
1998年,複製的“蓮鶴方壺”禮品首次作為國禮贈送韓國前總統金詠三
1999年,首屆全國工藝品美術大師精品展,獲得青銅器唯一優秀獎
2002年,成為河南首屆客家人懇親大會指定紀念禮品
2003年,成為全國工商聯執委會指定紀念禮品
2003年,成為河南省委、省政府和鄭州市委、市政府指定外事禮品
2006年,成為世界收藏家聯合會中國總會理事單位
2007年,成為故宮博物院指定生產供應單位
2007年,成為南京博物院指定生產供應單位
2009年,入選國家外交部外交禮品
2009年入選國家文化部外事禮品
2010年,為山東沂南博物館複製四神鳥熏爐
2011年,為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複製三層編鐘
2011年,為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複製銅權
2012年,成為多家酒博物館合作共建單位(其中有分酒博物館、迎駕酒博物館、黑龍江富裕老窖博物館、承德板城燒鍋酒博物館)
青銅器復仿製工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優質青銅器的出產,靠的是優良的製作工藝
失蠟鑄造法
| 造型
| 尺寸測量
| 成品
|
紋飾勾畫、手工雕刻
|
比例縮放
|
制模
| 翻形
|
制蠟型
|
蠟型
| 焊接組裝
|
澆口及澆道設計
|
包殼
|
結殼
| 硬化
|
脫蠟
|
澆鑄
| 焙燒
|
熔銅
|
澆鑄
|
破殼
| 碎殼
|
打磨焊接
|
表面處理
| |
銹色處理
| |
環保處理
| |
銹色處理
通過化學腐蝕自然產生的顏色有點綠,那是青銅器剛生成的青銅綠。因為是新作的,時間不久所以顏色鮮亮一些,一般養護一段時間後後,顏色就會自然變得更舊一些。還有黑色和棗紅色,主要還是受青銅器出土環境影響。
青銅綠——在化學上主要是鹼式碳酸銅和硫酸銅的混合物,是空氣中存在的碳和硫兩種元素長期與銅氧化反應形成的。這種綠色一般不直接食用是沒有害的,所以青銅器不能直接盛放是酒或食物。
有些青銅器是黑色的,還有些帶紅色,真品青銅器的黑色是氧化形成的,一般是傳世品,埋藏時間很長,在自然界中形成銅的氧化。紅色的我們稱為”棗皮紅”,是水銹的一種,是青銅器長期在水中浸泡形成的。 如果想要高仿銹的,那成本就會高一些,因為銹色的生成是需要時間處理的,短則半個月,長則需要3、4個月,要求越高,銹色處理就越長,當然效果也會越好。
其他青銅器復仿製地點的青銅器顏色是黑色底、藍色銹的,和鐘鼎青銅器產品顏色不一樣,這主要是主要材質、工藝不一樣。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化學自然腐蝕的銹色,出廠前還要做環保滅菌處理,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青銅顏色會變的很溫潤。而其他廠家的產品,大量的是用雜銅或鋅合金材料,因為不能自然腐蝕出青銅銹色,只能做成黑色,紋飾中上藍色顏料,這種出來的銹,用手一擦就會掉色,長期擺放對人體還會有害。
青銅器材質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的。青銅不是純銅,它是銅鉛錫的合金,古代叫“吉金”。純銅現在稱為“紫銅”,也就是電線里用的銅,很柔軟,但硬度不夠。 青銅里銅的比例有70%左右。青銅材料價格之所以高,也是因為銅的含量較高,而且含的錫價格比銅更貴。
青銅器復仿製環保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經過室內陳設品環保檢測,有害放射線只有國際標準允許值的1/160,國際標準為32微倫/小時,而鐘鼎青銅器產品平均只有0.2微倫/小時。 這主要得益於製作工藝,在製作過程中不使用強酸處理,減少了酸鉛的形成,從而減少了有害放射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在產品出廠前,還要針對青銅器銹色產生時伴生的有害病菌進行滅菌消毒,主要是白色粉末狀的氯化亞銅,它的產生會使青銅器在短短的1年內就能腐蝕透,是青銅器上致命的病毒。
國禮產品
蓮鶴方壺
原件規格:高126cm,口縱25cm,口橫31cm,重64.28kg
複製件規格:高118cm/高80cm/高50cm/高43cm/高34cm/高26cm/高21cm
春秋禮器。頂蓋作鏤空花瓣形,中立一鶴,昂首舒翅。雙耳為鏤雕的顧首伏龍,頸面及腹四皆為的伏獸代替扉棱。若面自頸至腹飾以相纏繞的龍,圈足飾似虎的獸,足下承以吐舌雙獸,獸首有二角。造型奇特華美,為春秋青銅器中的精品。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系河南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也是全國已出土青銅器中的稀世珍品。此件出土一對,其另一件現藏故宮博物院,著名學者郭沫若親自為此件定名“
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是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從1996年開始歷時近2年的時間,組織多名文物專家和高級工藝師多次參看原件、反覆對比、修改,終於將此件青銅器中的極品首家仿製成功,成為
河南博物院贈送國際友人的主要禮品。
並於1999年定為國禮贈送國家領導人和國外總統、首相。其中有南韓前總統金泳三、新加坡前總統王鼎、坦尚尼亞總理弗雷德里克.蘇馬耶、日本前首相、加拿大總理、泰國公主琳通等。
龍耳方壺
原件規格:高79.2cm 口徑22.7×18.8cm
複製件規格:高34cm 口徑14.5×12.5cm
龍耳方壺,春秋後期。容酒器。有蓋。長方口,長頸,鼓腹,長方圈足。頸部附龍形雙耳壺底俯臥兩獸承托全器。蓋飾鏤空夔龍。頸、肩、圈足飾蟠虺紋和雲雷紋。造型奇特,形體雄偉,器形與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頗有近似之處。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
1997年我所開始複製,歷時5個月之久,此件一出便獲得行內人士的讚許,並得到多名文物專家的好評。
從2007年曆時五年龍耳方壺作為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酒尊
東漢銅車馬
原件規格
:長112cm,高88cm
複製件規格:長29cm、高21.5cm
東漢銅車馬距今已兩千多年,於1975年在貴州興義東漢墓出土,現珍藏於貴州博物館。造型自然生動、惟妙惟肖,鑄制結構嚴謹、工藝精湛,外形雄偉壯觀、靈動典雅,展現駿馬三足站立、一足騰空、昂首欲奔的英姿。在全國均屬罕見,為貴州出土的國寶級珍貴文物,曾參加《全國出土文物珍品展覽》、《中國古代科技文物展》。
四羊方尊
原件規格:高58.6cm,口徑44.4cm
複製件規格:33.7cm/高18cm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收藏於
中國國家博物館。此器採用了
圓雕與
浮雕相結合的裝飾手法,將四羊與器身巧妙地結合為一體,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變得十分生動,將器用與動物造型有機地結合成一體,並擅於把握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之間的處理,達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銅牛燈
原件規格:高46.2cm,牛身長36.4cm
複製件規格:高31cm,長25cm
燈座為一立牛,牛腹中空。燈體作長圓筒式,盞為一圓盤,盤沿有銴,盞上有兩片瓦狀的鏤空罩,可開合。罩上有一穹頂形蓋,蓋中心有一彎狀管連線牛頭。除燈罩外,通體有流雲狀的錯金銀龍鳳紋飾。該燈不但設計精美,而且在製作時巧用銅銀二種不同材質的色澤,形成顏色的完美搭配。銅牛燈通體光滑,工藝精湛,整體紋飾運用流雲紋、三角紋、螺旋紋圖案為地,飾以龍、鳳、虎、鹿以及各種神禽異獸等圖案,線條流暢,飄逸瀟灑,是漢代眾多青銅燈具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
原件規格:通高45.9厘米 口長16.4厘米
複製件規格:高47.3cm/高23.5cm
中國西周晚期的銅尊最早見於商代,主要形制有圓尊、方尊、鳥獸尊等,鳥獸尊種類繁多有羊尊、牛尊、鴞尊、象尊等。婦好墓同出兩件,整體做站立鴞形,頭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併攏,雙足與尾構成3個支撐點,使鴞形尊體穩穩地站住。頭後為器口,蓋面鑄站立狀的鳥,此尊整體以雷紋襯地,通體遍布十幾種形狀各異的動物形象。口內有銘文,為“婦好”二字。此鴞尊,造型雄奇,花紋絢麗,既是實用器,又是極好的藝術品,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館藏精品
叔牝方彝
規格:32.6cm,長23.5cm,寬19.5cm
青銅祭器。器蓋及鈕均作廡殿頂形,器身作長方形,侈口束領,鼓腹,長方座。全身飾三層細膩繁縟的三層花紋:蓋、腹主紋為饕餮紋,頂蓋、器身、頸部和足飾鳳鳥紋,邊角和角面正中皆出扉棱,地作雲雷紋。蓋和內底有銘文三行十二字:“叔牝賜貝於王妃,用作寶尊彝。”可知是文王之妃出資,由其子成叔武所作,是王妃用。
1924年洛陽孟津李村出土,國內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1994年洛陽
鐘鼎青銅器開始複製,僅造型就長達7個月之久,共複製兩件, 得到60多位專家的稱讚。其中一件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另一件成為我所的鎮所之寶。並於1999年參加上海首屆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唯一獲得青銅器“優秀獎”。
原件尺寸:通高65.42cm,口徑19.7cm,腹深48.42cm
復件尺寸:通高65.42厘米,口徑19.7厘米
該器形體龐大,造型莊重,紋飾古樸,是西周中期青銅壺器的典型作品。整器束頸垂腹,下承圈足,大圓頂蓋,獸耳對稱,雙環貫耳。除蓋頂飾團鳥紋,其腹、腰、頸用兩條素帶相隔,環飾曲波紋,寬疏有序,線條流暢。器蓋、底圈足飾竊曲紋,形成對應。
蓋榫外側有銘文六十字,大意為:周王三年九日丁已丑日,周王在鄭國舉行饗禮,天子命虢叔傳旨,給鄭國賞賜祭祀禮器羔俎一個。(羔俎:為祭祀用來盛放三牲六畜之一,羊頭 的盤子 ,鄭國為答謝天子之賜,鑄造俎並在俎上記金文為祖考祭器,以記錄天子的恩德。
經典系列
后母戊鼎
原價規格:高133cm、口長110cm、口寬78cm、重832.84kg
複製件規格:高133cm/高65cm/高50cm/高33cm/高23cm/高19cm/高14cm
后母戊鼎,是
商王祖庚或
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
中國商周時期
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
司母戊鼎”或“
司母戊大方鼎”。現收藏於
中國國家博物館。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后母戊鼎立
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后母戊鼎是現存的先秦時期最重的
青銅鑄件,鑄造年代約在商代晚期,反映了
殷商青銅冶鑄業的技術水平,是商周青銅器的代表作。
饕餮紋方鼎
原件尺寸:高36m,長33cm,口寬25cm
復件尺寸:多種規格高34.5cm / 高24cm / 高20cm
饕餮紋方鼎俗稱“洛陽鼎”,也叫
獸面紋方鼎,紋樣莊重威嚴,肅穆,是西周早期極難得的上乘之作。雙立耳,方腹,四柱足 。方腹四面均為一高突棱為鼻樑的浮雕牛角形聚睛凝視、擴口露齒獸面侵 占,均以非常工細的雲霧紋襯地,柱足頂端同樣飾浮雕獸面。鼎為炊具,也是等級、身份象徵的禮器。該件方鼎可稱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且鑄作精工,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銅禮器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作
天子駕六
複製件規格:長42cm 車廂廠14cm 寬16cm
簡 介
:天子駕六是我們古代的禮制的一種行為。皇帝級別的六匹馬拉的兩輛馬車,即著名的“天子駕六”。天子所御駕六,其餘副車皆駕四。案《書》稱朽索御六馬。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2002年洛陽進行河洛文化廣場人防工程建設時,文物部門在這3萬平米的區域內探得古墓600餘座,車馬坑、馬坑29座,其中的“天子駕六”車馬坑更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有專家驚嘆它為“東周瑰寶,舉世無雙”。
馬踏飛燕
原件規格:高34.5cm,長45cm
複製件規格:高34cm/高20cm/高18cm
《
馬踏飛燕》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台東漢墓中出土。這件古代青銅作品,作於公元220年前後,這件兩千年前製作的銅奔馬造型生動,鑄造精美,比例準確,四肢動勢符合馬的動作習性,為中外的許多考古學家和藝術家嘆為觀止。奔馬正昂首嘶鳴,舉足騰躍,一隻蹄踏在一隻飛翔的燕子身上。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託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