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銅雁魚燈,西漢文物,1985年出土于山西省朔縣照十八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繪銅雁魚燈
- 年 代:西漢
- 類別:文物
- 高:53cm
- 長:34.5cm
雁魚燈簡介,青銅器製作工藝,失蠟法簡介,現代青銅器製作過程,擴展閱讀,
雁魚燈簡介
洛陽鐘鼎青銅器產品信息
名 稱:雁魚燈
年 代:西漢
出 土:1985年山西省朔縣照十八莊出土
原件規格:高53cm,長34.5cm
複製件規格:高30cm
現 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簡 介:雁魚燈全系銅鑄,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雁額頂有冠,眼圓睜,頸修長,體寬肥,身兩側鑄出羽翼,短尾上翹,雙足並立,掌有蹼。雁喙張開銜一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雁冠繪紅彩,雁、魚通身施翠綠彩。並在雁、魚及燈罩屏板上,用墨線勾出翎羽、鱗片和夔龍紋。雁魚燈由雁首頸(連魚)、雁體、燈盤、燈罩四部分套合而成。雁頸與雁體以子母口相接。魚身及雁頸、體腔均中空相通。燈盤圓形,直壁,淺腹,內有兩道直壁圈沿。一側附燈柄,可控制燈盤轉動。盤下有圈足,與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燈罩為兩片弧形板,其上部插入燈盤內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轉動開合,既能擋風,又可調節燈光的照度。燈火點燃時,煙霧通過魚和雁頸導入雁體內,防止了油煙對室內空氣的污染。雁魚燈的四個部分又可自由拆裝,便於擦洗。該燈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簡介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生產單位,目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內唯一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貴州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等,許多文物單位複製了多種國寶級文物複製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復仿製技術力量。
青銅器製作工藝
傳統青銅器的製作過程
(1)用特製的泥巴做成待鑄青銅器的實心泥模
(2)在泥模上分塊翻制外范
(3)修整外范並加刻詳細的花紋,把小塊外築拼接成大塊
(4)在青銅器預定位置製作相應銘文
(5)在泥模上颳去一層厚度,這層空隙就是待鑄青銅器的厚度
(6)製作澆口和冒口後的剖視模範
(7)用約600度的溫度焙燒成陶質,對合成整體範預熱並灌注銅液
(8)打碎,取出青銅器
失蠟法簡介
(1)泥質范料塑出熏爐內范,使之陰乾。
(2)內范內貼蠟片。
(3)片雕空。刻花。 (4)用蠟料塑出蟠龍和口銜的蠟柱。
(5)制蠟質澆口,排氣通道,並焊接成整組蠟模。
(6)范料稀釋成泥漿,反覆塗於蠟模之外形成能承受澆鑄銅液所需的厚度。陰乾後,取較乾的范料包覆於泥漿層外,再陰乾成整體的泥范。
(7)口杯朝下,烘焙范料,蠟料熔化流出,焙至攝氏600-850度成陶范。
(8)注青銅液前將陶范預熱至燒結的溫度。
(9)銅凝固冷卻後,脫除內、外范,割除澆口。
(10)形狀複雜的完整熏爐,加以適當拋光。
現代青銅器製作過程
仿古青銅器的製作工藝是屬於失蠟澆鑄。失蠟澆鑄屬於精密澆鑄的一種,顧名思義是工藝要求較高。它和大部分顧客想像中的工藝方法大不一樣,有些顧客會錯誤的想:“澆鑄不就是做一個模子,倒一個出來一個,非常簡單。”其實並不如此。
失蠟澆鑄的工藝過程:
第一步,先製作蠟型。每做一個青銅器都必須先做蠟型。也就是說,蠟型是什麼樣,青銅器就是什麼樣。製作蠟型分為四部:
先是塑形,即用蠟先雕出第一個蠟型;
其次就是給雕出的第一個蠟型做模具(模具由石膏或矽橡膠製成),目的是為了能減少每次都要塑性,因為通過模具就能做出和第一個蠟型一模一樣的很多蠟型;
接著就是通過模具壓型,即將蠟溶化後通過壓力設備將蠟壓入作好的模具中,使其成型;
壓出的蠟型需要修飾,因此就要精修蠟型,即修型人員運用專用工具一筆一筆對蠟型修飾(精修蠟型質量的好壞是影響質量因素的重要一環;最後就是組型,即將精修好的蠟型組合到一起(為了便於澆鑄)。
第二步,結殼,脫蠟,焙燒澆鑄,組好的蠟型,先必須掛沙,結殼。將組好的蠟型沾入事先配好的膠體溶液中,隨後再將耐火石英沙由細到粗,一遍一遍,一層一層塗掛在蠟型上,這樣就使蠟型壁的內外結殼(這樣蠟型就被石英沙層裹在了中間)。
接著就是脫蠟,即將結殼好的模殼放入熱水中,因為蠟受熱會融化而且比水輕,就會從模殼中湧出並浮出水面,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空腔。最後就是將空腔的模殼放入焙燒爐中,升溫至800度焙燒,再將已溶化的青銅液灌入焙燒好的模殼中成型。
第三步,清殼、打磨及作舊。清殼就是將已灌注成型模殼外部及內部的石英沙層除去,再利用機器設備對清殼後的產品稍做打磨,最後對產品進行表面處理(化學反應,配方保密)達到理想的效果。
作舊是製作中及其重要的一個工序,現今出土的青銅器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綠色的銹,而今要在短短四五天的時間內產生綠銹,這就需要通過現代的化學反應加速銅的自然腐蝕,一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高仿品,僅銹色一道關就要製作長達近一年的時間甚至更長。冶鑄時的比例及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器物的銹色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水銹,黑漆古,綠漆古,紅銹等等,要想達到逼真的效果就需要經過多次處理,並且要隨時調節環境的酸鹼度和乾濕度。 由於經過作舊後所產生的銹色是銅的自然化學反應,所以即使是同一種產品其銹色也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就使得仿古青銅器更具收藏價值。
失蠟鑄造法 | 造型 | 尺寸測量 | 成品 | ||||||
紋飾勾畫、手工雕刻 | |||||||||
比例縮放 | |||||||||
制模 | 翻形 | ||||||||
制蠟型 | |||||||||
蠟型 | 焊接組裝 | ||||||||
澆口及澆道設計 | |||||||||
包殼 | |||||||||
結殼 | 硬化 | ||||||||
脫蠟 | |||||||||
澆鑄 | 焙燒 | ||||||||
熔銅 | |||||||||
澆鑄 | |||||||||
破殼 | 碎殼 | ||||||||
打磨焊接 | |||||||||
表面處理 | |||||||||
銹色處理 | |||||||||
環保處理 | |||||||||
擴展閱讀
朔縣照十八莊出土的這件雁魚燈是最精彩的一件。其取材於這種祥瑞題材,又在銅製燈體上遍施黑、白、紅、綠彩色紋飾,令人觀之心動。此器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便於擋風和調節光照度、光照方向。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便於吸納煙塵,各部分可拆卸,便於清洗。構思設計的合理,實用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結合使其成為一件公認的藝術珍品。這件工藝考究、造型生動的彩繪青銅雁魚燈,它不僅能調節燈光射向,重要的是將煙塵吸入雁的肚裡讓水溶解,淨化空氣,並能拆卸清洗。這盞科學實用的燈,說明中國古代人就有環境保護意識。
漢代的青銅燈具形式多樣,鑄造工藝精巧實用。造型多取祥瑞題材,如雁足燈、朱雀燈、牛燈、羊燈、連枝燈等。雁魚燈是其中的一種。
銅燈上用漆彩繪出雁的翎毛、鱗片,施以黑、白、紅、綠四色,彩繪簡約概括。雁,在我國古代是一種信鳥,多用於締結婚姻的納彩或大夫相見時的禮品。而象飛雁銜魚這樣的裝飾題材,早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便已出現,到漢代時此題材尤其多。大體由於“魚”與“余”同音,“魚”又是豐收富裕的象徵,因此這種裝飾題材一定寄託了當時人們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