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由跽坐人、燈架和燈盤三部分分鑄鉚接而成。它的燈座是一個跪坐著的人,頭梳偏髻,右額有髮飾,下顎還系有帶,身穿高領右掩束袖長袍,腰裡還束有寬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跽坐人漆繪銅燈
- 年 代:戰國
- 出 土:1974年河南三門峽上村嶺
- 原件規格:通高48.9cm,燈盤徑23.7cm
跽坐人漆繪燈簡介,青銅器製作工藝,失蠟法簡介,現代青銅器製作過程,擴展閱讀,
跽坐人漆繪燈簡介
洛陽鐘鼎青銅器產品信息
名 稱:跽坐人漆繪燈
複製件規格:高29cm,盤徑15
現 藏:現藏河南博物院
簡 介:此他的表情沉靜肅穆,雙膝跪坐於長方形的座上,雙手前伸舉“丫”字形燈柄,而在燈柄的上面是一個園環形的燈盤,盤內有3個尖狀的插座,這是用來插蠟燭的。在燈盤的外緣漆有三角形的漆彩,把柄表面原來漆有朱色漆彩,歷經千年的風雨,現在我們只能看到少量的漆彩痕跡了。
跽坐人漆繪燈的鑄造分為燈盤、把柄上下兩段,通過鉚接和榫卯套扣的方法和銅人合成一件完整的器物。這種分段鑄造、便於拆裝的技法,既可以減小包裝的體積,便於裝運,又易於迅速安裝成為一體,及時使用。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簡介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是中國文物交流
中心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生產單位,目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內唯一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貴州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等,許多文物單位複製了多種國寶級文物複製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復仿製技術力量。
青銅器製作工藝
傳統青銅器的製作過程
(1)用特製的泥巴做成待鑄青銅器的實心泥模
(2)在泥模上分塊翻制外范
(3)修整外范並加刻詳細的花紋,把小塊外築拼接成大塊
(4)在青銅器預定位置製作相應銘文
(5)在泥模上颳去一層厚度,這層空隙就是待鑄青銅器的厚度
(6)製作澆口和冒口後的剖視模範
(7)用約600度的溫度焙燒成陶質,對合成整體範預熱並灌注銅液
(8)打碎,取出青銅器
失蠟法簡介
(1)泥質范料塑出熏爐內范,使之陰乾。
(2)內范內貼蠟片。
(3)片雕空。刻花。
(4)用蠟料塑出蟠龍和口銜的蠟柱。
(5)制蠟質澆口,排氣通道,並焊接成整組蠟模。
(6)范料稀釋成泥漿,反覆塗於蠟模之外形成能承受澆鑄銅液所需的厚度。陰乾後,取較乾的范料包覆於泥漿層外,再陰乾成整體的泥范。
(7)口杯朝下,烘焙范料,蠟料熔化流出,焙至攝氏600-850度成陶范。
(8)注青銅液前將陶范預熱至燒結的溫度。
(9)銅凝固冷卻後,脫除內、外范,割除澆口。
(10)形狀複雜的完整熏爐,加以適當拋光。
現代青銅器製作過程
仿古青銅器的製作工藝是屬於失蠟澆鑄。失蠟澆鑄屬於精密澆鑄的一種,顧名思義是工藝要求較高。它和大部分顧客想像中的工藝方法大不一樣,有些顧客會錯誤的想:“澆鑄不就是做一個模子,倒一個出來一個,非常簡單。”其實並不如此。
失蠟澆鑄的工藝過程:
第一步,先製作蠟型。每做一個青銅器都必須先做蠟型。也就是說,蠟型是什麼樣,青銅器就是什麼樣。製作蠟型分為四部:
先是塑形,即用蠟先雕出第一個蠟型;
其次就是給雕出的第一個蠟型做模具(模具由石膏或矽橡膠製成),目的是為了能減少每次都要塑性,因為通過模具就能做出和第一個蠟型一模一樣的很多蠟型;
接著就是通過模具壓型,即將蠟溶化後通過壓力設備將蠟壓入作好的模具中,使其成型;
壓出的蠟型需要修飾,因此就要精修蠟型,即修型人員運用專用工具一筆一筆對蠟型修飾(精修蠟型質量的好壞是影響質量因素的重要一環;最後就是組型,即將精修好的蠟型組合到一起(為了便於澆鑄)。
第二步,結殼,脫蠟,焙燒澆鑄,組好的蠟型,先必須掛沙,結殼。將組好的蠟型沾入事先配好的膠體溶液中,隨後再將耐火石英沙由細到粗,一遍一遍,一層一層塗掛在蠟型上,這樣就使蠟型壁的內外結殼(這樣蠟型就被石英沙層裹在了中間)。
接著就是脫蠟,即將結殼好的模殼放入熱水中,因為蠟受熱會融化而且比水輕,就會從模殼中湧出並浮出水面,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空腔。最後就是將空腔的模殼放入焙燒爐中,升溫至800度焙燒,再將已溶化的青銅液灌入焙燒好的模殼中成型。
第三步,清殼、打磨及作舊。清殼就是將已灌注成型模殼外部及內部的石英沙層除去,再利用機器設備對清殼後的產品稍做打磨,最後對產品進行表面處理(化學反應,配方保密)達到理想的效果。
作舊是製作中及其重要的一個工序,現今出土的青銅器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綠色的銹,而今要在短短四五天的時間內產生綠銹,這就需要通過現代的化學反應加速銅的自然腐蝕,一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高仿品,僅銹色一道關就要製作長達近一年的時間甚至更長。冶鑄時的比例及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器物的銹色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水銹,黑漆古,綠漆古,紅銹等等,要想達到逼真的效果就需要經過多次處理,並且要隨時調節環境的酸鹼度和乾濕度。
由於經過作舊後所產生的銹色是銅的自然化學反應,所以即使是同一種產品其銹色也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就使得仿古青銅器更具收藏價值。
失蠟鑄造法 | 造型 | 尺寸測量 | 成品 | ||||||
紋飾勾畫、手工雕刻 | |||||||||
比例縮放 | |||||||||
制模 | 翻形 | ||||||||
制蠟型 | |||||||||
蠟型 | 焊接組裝 | ||||||||
澆口及澆道設計 | |||||||||
包殼 | |||||||||
結殼 | 硬化 | ||||||||
脫蠟 | |||||||||
澆鑄 | 焙燒 | ||||||||
熔銅 | |||||||||
澆鑄 | |||||||||
破殼 | 碎殼 | ||||||||
打磨焊接 | |||||||||
表面處理 | |||||||||
銹色處理 | |||||||||
環保處理 | |||||||||
擴展閱讀
燈,在古代被稱作鐙,青銅燈大約出現於戰國,到秦漢時廣為流傳,延續很長時間。這盞燈叫做跽坐人漆繪燈。“跽坐”,是跪的意思,“漆繪”則是燈體漆有彩色的漆,它的形狀是一個跪著的人雙手端著燈盤。跽坐人漆繪銅燈的發現,反映了在當時的青銅器的鑄造中,分鑄法、榫卯連線法、鑲嵌法、髹漆保護法等先進工藝的套用,顯示了我國戰國時代青銅鑄造的水平。
古代照明用具。樣式主要有三類,一位高座燈、二為行燈、三為藝術造型燈。其中藝術造型燈是以動物形態設計,工藝考究,是王宮貴族的用器,如銅牛燈、雁魚燈、長信宮燈。在設計上體現了藝術和實用的結合,並且是世界上最早環保理念引入的器物設計當中,通過巧妙的設計將燈燃燒產生的煙氣進行淨化,從而保護了室內空氣的清新,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