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鼓方罍

母鼓方罍

母鼓方罍(léi),商代青銅器。1963年,出土於洛陽北窯。母鼓方罍就是商代青銅器的典型代表。現藏於洛陽博物館

是一種酒器,流行於商周時期。母鼓銅方罍方體溜肩,直口圍足,蓋子四阿屋頂形,獸首銜耳,下腹有獸首鋬頸和肩飾龍紋,腹飾長鳥紋和垂葉龍紋,蓋和圈足飾獸面和龍紋。蓋內器口各有“母鼓”二字。通體均飾以龍紋、雲雷紋組成的浮雕獸面,腹部飾有龍紋組成的垂葉紋,器蓋似四面起坡的屋頂,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蓋內鑄有銘文“母鼓”二字,應是鼓國女子嫁與母氏男子所得的稱謂。整件器型外形穩重大氣,器身紋飾華麗,在商代晚期流行一時,是商晚期青銅酒器中的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鼓方罍(léi)
  • 年代:商代
  • 原件尺寸:高50cm,口徑13cm
  • 現 藏洛陽博物館
簡介,母鼓方罍簡介,青銅器復仿製工藝,銹色處理,仿製青銅器的環保,擴展閱讀,

簡介

青銅器是我國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獨特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展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常常被稱之為“國之重器,華夏瑰寶”。
母鼓方罍銘文母鼓方罍銘文
作為夏、商、周三代的都城,洛陽是最早被稱為“中國”的地方,出土了我國數量最多的青銅器。1963年,出土於洛陽北窯的母鼓方罍就是青銅器的典型代表。
母鼓方罍通高50.3厘米,肩寬33厘米,重約23千克,通體為龍紋、雲雷紋組成的浮雕獸面,腹部飾有龍紋組成的垂葉紋,器蓋似四面起坡的屋頂狀,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
母鼓方罍的蓋內鑄有銘文‘母鼓’二字。許多專家認為“母鼓”應是鼓國女子嫁與母氏男子所得的稱謂。而這件商代晚期的酒器之所以出土在西周貴族墓葬,應是該貴族參與滅商戰爭而獲得的戰利品,出於對它的喜愛才把它封藏於自己的墓葬之中。

母鼓方罍簡介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出 土:1963年出土於洛陽北窯
原件尺寸:高50cm,口徑13cm
復件尺寸:高50cm,口徑13cm
現 藏:洛陽博物館
用途:家居擺放、商務禮品、外事禮品、高檔文化禮品
母鼓方罍器型高大凝重,結構複雜,紋飾繁縟。在裝飾技法上,圓雕、淺浮雕、高浮雕、線刻交相使用,主體紋飾既襯以雲雷紋,本身又加線刻;獸面紋飾還特意突出雙目,紋飾層次多至四五層;整體紋飾富於光影變化,往往紋中有紋,層層套置,動物造型多達20餘種。這件酒器雖通身布滿花紋,卻能瑰麗而不繁瑣,詭變而不凌亂,典雅、莊重、富麗堂皇兼而有之,可謂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中難得的上乘之作。 商代的釀酒業相當發達,商人以稷、黍等穀物為原料,釀製出許多名酒,用於盛酒的器皿也非常多,包括爵、罍、觚(gū)、盉(hé)、壺、尊、卣(yǒu)、斝(jiǎ)等。
“罍就是一種大型盛酒器。”張玉芳說,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如果沒有收穫相當多的糧食,大量釀酒是不可能的。所以,專用酒器的普遍出現,足以說明商代農業的發達。
商代後期,“沉湎於酒”逐漸成為社會惡習,最終招致亡國。但這件本是商代貴族的奢侈品卻從西周貴族墓葬中出土,說明任何美的事物都不會受到時空的阻隔,為世人所共愛
相關連結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簡介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是中國物交流中心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生產單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 內唯一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貴州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等,許多文物單位複製了多種國寶級文物複製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復仿製技術力量。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青銅器復仿製工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優質青銅器的出產,靠的是優良的製作工藝
失蠟鑄造法
造型


表面處理
銹色處理
成品
翻形
制模

制蠟型
焊接組裝
蠟形

澆口及澆道設計
環保處理
包殼
結殼

硬化
脫蠟
澆築

焙燒
環保監測
溶銅
澆築
破殼

碎殼
打磨焊接

銹色處理

通過化學腐蝕自然產生的顏色有點綠,那是青銅器剛生成的青銅綠。因為是新作的,時間不久所以顏色鮮亮一些,一般養護一段時間後後,顏色就會自然變得更舊一些。還有黑色和棗紅色,主要還是受青銅器出土環境影響。
青銅綠在化學上主要是鹼式碳酸銅和硫酸銅的混合物,是空氣中存在的碳和硫兩種元素長期與銅氧化反應形成的。這種綠色一般不直接食用是沒有害的,所以青銅器不能直接盛放是酒或食物。
有些青銅器是黑色的,還有些帶紅色,真品青銅器的黑色是氧化形成的,一般是傳世品,埋藏時間很長,在自然界中形成銅的氧化。紅色的我們稱為”棗皮紅”,是水銹的一種,是青銅器長期在水中浸泡形成的。 如果想要高仿銹的,那成本就會高一些,因為銹色的生成是需要時間處理的,短則半個月,長則需要3、4個月,要求越高,銹色處理就越長,當然效果也會越好。
其他青銅器復仿製地點的青銅器顏色是黑色底、藍色銹的,和鐘鼎青銅器產品顏色不一樣,這主要是主要材質、工藝不一樣。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化學自然腐蝕的銹色,出廠前還要做環保滅菌處理,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青銅顏色會變的很溫潤。而其他廠家的產品,大量的是用雜銅或鋅合金材料,因為不能自然腐蝕出青銅銹色,只能做成黑色,紋飾中上藍色顏料,這種出來的銹,用手一擦就會掉色,長期擺放對人體還會有害。
復仿製青銅器的材質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的。青銅不是純銅,它是銅鉛錫的合金,古代叫“吉金”。純銅也稱為“紫銅”,也就是電線里用的銅,很柔軟,但硬度不夠。 青銅里銅的比例有70%左右。青銅材料價格之所以高,也是因為銅的含量較高,而且含的錫價格比銅更貴。銅大概7、8萬一噸,而錫12萬左右一噸。

仿製青銅器的環保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經過室內陳設品環保檢測,有害放射線只有國際標準允許值的1/160,國際標準為32微倫/小時,而鐘鼎青銅器產品平均只有0.2微倫/小時。 這主要得益於製作工藝,在製作過程中不使用強酸處理,減少了酸鉛的形成,從而減少了有害放射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在產品出廠前,還要針對青銅器銹色產生時伴生的有害病菌進行滅菌消毒,主要是白色粉末狀的氯化亞銅,它的產生會使青銅器在短短的1年內就能腐蝕透,是青銅器上致命的病毒。

擴展閱讀

罍——古代的大型酒禮器
罍,我國古代一種大型酒禮器,盛行於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廟常用的祭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
《詩經·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罍的器身一般都滿飾花紋,常見紋飾有饕餮(tāo tiè,傳說中的一種貪饞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紋、龍紋與蕉葉紋等,其衍生式樣有方體小口圓肩平底式、方體小口圓肩圈足式、方體高頸狹圓肩高圈足式、大口短頸廣肩低體平底式等。繁縟的花紋配以厚重的胎體,顯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
罍有泥質灰陶、白陶、印紋硬陶、原始青瓷及瓷製品之分。陶製品以小口短頸、圓肩、深腹圓鼓、平底形為常見。原始瓷製品在商代以斂口中、深腹圓底為常見,在西周則以低領折肩或帶器鼻、圈足為常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