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道(江總詩作)

《洛陽道》是南朝陳詩人江總創作的一組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洛陽道
  • 創作年代:南朝陳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江總
作品全文,其一,其二,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其一

綠柳三春暗,紅塵百戲多。
東門向金馬,南陌接銅駝。
華軒翼葆吹,飛蓋響鳴珂。
潘郎車欲滿,無奈擲花何(1)。

其二

洛陽馳道上,春日起塵埃。
濯龍望如霧,河橋度似雷。
聞珂知馬蹀,傍幰見甍開。
相看不得語,密意眼中來(2)。

注釋

(1)德陽:指有德洛陽。洛水:洛河。伊闕:地名。在今河南洛陽市南。即春秋周闕塞。因兩山相對如闕門,伊水流經其間,故名。邇ěr:近。河橋:古代橋名。故址在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大慶關與山西省永濟縣西蒲州鎮之間黃河上。戰國秦昭襄王建。黃河上建橋始於此。唐通稱蒲津橋。古代橋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縣西南、孟津縣東北黃河上。晉泰始中杜預以孟津渡險,始建浮橋於富平津,世稱河橋。唐通稱河陽橋。李膺:河南尹李膺。與郭太同舟而濟,故有李膺舟之說。比喻為知己者所重,同舟共樂。棹:划船。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王戎: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鑣:馬嚼子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勒馬也。杏堂:不詳。似是歌舞殿堂。歌吹:歌頌鼓吹。歌唱吹奏。槐路:指京城槐蔭大道。應是地名。熱鬧地段或風月場所。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今廣西博白縣綠珠鎮),絕艷的姿容世所罕見。古時越地民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稱為珠娘,生男稱作珠兒。綠珠的名字由此而來。石崇為交趾採訪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綠珠。亦有一種說法 因為石崇以珍珠買下她 所以名珠。孫秀:西晉權臣。向石崇索要綠珠,綠珠不從,墜樓而亡。
(2)小平:小平津,古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為古代黃河重要渡口。四達:四通八達。長秋:指長秋宮。《三輔黃圖·漢宮》:“﹝長樂宮﹞有長信、長秋、永壽、永寧四殿。高帝居此宮,後太后常居之。”後亦用為皇后的代稱。五鐘:為青鐘、赤鐘、黃鐘、景鐘、黑鐘五種。古代樂器。《管子·五行》:“昔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鐘。令其五鐘,一曰青鐘大音,二曰赤鐘重心,三曰黃鐘灑光,四曰景鐘昧其明,五曰黑鐘隱其常。”玉節:玉制的符節。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為憑。司隸:官名。《周禮》秋官之屬。漢武帝置司隸校尉,領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察大奸猾。後罷其兵,改察三輔、三河、弘農七郡。濯龍:漢代宮苑名。在洛陽西南角。花障:有彩飾的屏風。日映:日頭的映像。

作者簡介

江總(519~594)、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出身高門,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官至太常卿。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之亂後,避難會稽,流寓嶺南,至陳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徵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陳後主時,官至尚書令,故世稱“江令”。任上“總當權宰,不持政務,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江總入隋為上開府,後放回江南,去世於江都(今江蘇揚州)。享年7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